资源简介 (共21张PPT)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壹贰从标题入手,感知内容。从炼字入手,品读诗意。教学目标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西湖美景历来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留下一首首感人的诗篇。在诸多描写西湖的作品中又属白居易的最出名,他对西湖的爱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他一生留下了三千六百多篇佳作,其中写西湖山水的诗就有两百多首,是历代吟咏西湖最多的诗人。接连打造了《西湖留别》《湖亭晚归》《湖上夜饮》《湖中自照》《湖上招客送春泛舟》等佳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名作还属我们今天讲到的这首《钱塘湖春行》。1.诗人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郑(今属河南)。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和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夯实基础2.背景链接:此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夯实基础夯实基础听《钱塘湖春行》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格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夯实基础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夯实基础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从标题入手,感知内容1.从题目中我们获得哪些信息,并说说标题的作用。“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点明季节春天;“行”出行、游览之意。诗题意思即春天出游钱塘湖,题目点明了诗人出游的地点、季节、事件。明确:2.通读全诗,找找诗人的行踪。明确:孤山寺白沙堤贾亭从标题入手,感知内容3.结合注释,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内容。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地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预设:从炼字入手,品读诗意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不能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边读边思其义。请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从炼字入手,品读诗意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揣摩“平”与“低”两个字。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句中,“争”和“啄”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联系全诗说说,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能换作“处处”“家家”吗?4.请从炼字角度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5.尾联“最爱”怎么理解,这一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1.“平”字写出西湖水多,“低”字也能看出西湖水满。湖水初涨,水面才刚刚与湖面齐平。而游荡不定的浮云,压得很低,与水面相连在一起交相辉映的景象。从炼字入手,品读诗意2.“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早莺争相栖息,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写燕子衔泥筑巢忙碌而兴奋的情态。诗人仰望湖边禽鸟,着意描绘出莺歌燕舞的动态美,洋溢着早春的生机与活力。从炼字入手,品读诗意3.不能。“处处”“家家”是到处都有,而“几处”“谁家”表明只有一两只莺和燕,与“早莺”的“早”字,“新燕”的“新”字也是一致的。“几处”“谁家”,说明莺、燕还不多,可能还有在回南方的路上,写出了新的一年到来时作者重见莺燕时的喜悦心情。照应“早莺”“新燕”,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4.“乱”字描绘出早春时节野花东一簇,西一丛,让人眼花缭乱的情景。“浅”字形象地描绘出早春小草柔嫩可爱的特点。诗人俯视西湖早春花草,以野花之“乱”、春草之“浅”表现了早春的生机勃勃。5.“最爱”,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尾联直抒胸臆,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阅读苏轼写西湖景色的诗歌,并简要赏析。写杭州西湖的山光水色,这首诗堪称绝唱。诗人以古代美女之美来比喻西湖的奇丽景色,西湖不论是晴天或是雨景,就如淡妆浓抹的西施一样,总是展示出她美的魅力。这种奇巧的比喻,写出西施的形象之美,令人向往。明确:拓展延伸饮湖上初晴后雨苏 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注释】潋滟(liàn yàn):水光闪动的样子。空蒙:形容雨中烟雾迷漫。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就是其中的典范。整首古诗使用的虽然都是极其普通的字眼,但这些字其实都是经过作者仔细推敲过的。春水初涨与堤岸齐平、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歌唱、燕子啄泥衔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普通的字眼,却把西湖早春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搜集“西湖十景”的图片,任选其中一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再 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