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教学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其二)》教学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赠从弟(其二)
教材分析
《赠从弟(其二)》是东汉刘桢的作品,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诗歌以松柏为吟咏对象,通过对松柏挺立风雪之中依然坚韧不拔的形象描写,展现了松柏的高洁品质,实则是借松柏来激励从弟要坚守本性,不被外界环境所改变,在逆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与崇高的气节。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高远,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巧妙,对于初中学生理解古代咏物诗的特点与创作手法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古人的精神追求与文化内涵。
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赠从弟(其二)》,理解诗歌的基本含义。
2. 体会诗歌中托物言志的手法,分析诗人借松柏表达的品格与情感,感受诗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诗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坚韧不拔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与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自然万物所蕴含哲理的思考。
导入
建安风骨是指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知识介绍
刘桢(186 -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宁阳(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代表作品有《鲁都赋》《黎山阳赋》等,后人集有《刘公干集》传世。
知识介绍
背景介绍:
《赠从弟》共三首,分别用藻、松柏、凤凰作喻。此为其二,写作背景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受到冲击。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样坚贞高洁的品性,这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勉。
知识介绍
文体知识:
赠答诗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诗体,文人通过诗歌赠答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内容多为抒情,可表达赞誉、劝勉等多种情感。
初读诗歌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疏通诗意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挺拔的样子
形容风声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多么
刚劲、坚强有力。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严酷,凛冽
终年,一整年。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遭受
严寒
读懂诗意
研读诗歌
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迎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研读诗歌
对比,让“山上松”和“谷中风”展开较量,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山上松”不畏严寒。
1.“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运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赏诗悟情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说说一、二句中叠词的妙处。
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之声凸显松的高洁之态。声韵和谐,富于音乐美。
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何”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了衬托(或对比)手法。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3.赏析“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4.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点明主旨,运用了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赞美了松柏不畏严寒、坚贞自守的品格,点明了诗歌的主旨。
1、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松柏有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合作探究
2.为什么诗题为“赠从弟”而全文都在描写松柏的美好品质?
本诗运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法;借赞美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的生命力;表达对坚贞品格的追求和对从弟的无限期望。
托物言志
这首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托物言志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堂弟的勉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坚贞自守的品格。
主题归纳
艺术特色:
托物言志(象征),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全诗语言质朴,刚劲峭拔而又情深意长。
拓展阅读
赠从弟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
蘋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
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赠从弟
其三
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
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总结归纳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松树的本性象征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赠从弟(其二)》,要求书写规范、准确无误。
2. 收集其他两首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并选择其中一首进行简要的分析,写出诗歌的主要内容、所托之物以及表达的志向或情感,字数不少于200字。通过布置作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