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国际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九上·南湖期中)关于下图中四个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浓硫酸的稀释【解析】【分析】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解答】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缺少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B、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B错误;C、给物质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保持45°夹角,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该操作中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体积的, 故C错误;D、蒸发过程中,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蒸发皿的高度,使其能被酒精灯外焰充分加热,液体放在蒸发皿,并用玻璃棒的搅拌,使其均匀受热,故D正确。故答案为:D。2.(2024九上·南湖期中)白蚁会蛀蚀木头,它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蚁腐蚀的是( )A.大理石 B.铜制品 C.钢筋 D.铝合金【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酸能够和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碳酸盐一定能与酸溶液反应)。活泼金属指的是金属活动性在氢前面的金属。【解答】A、大理石中含有碳酸钙,能和酸反应,容易被白蚁腐蚀,故A错误;B、铜不与酸反应,不容易被白蚁腐蚀,故B正确;C、钢筋中含有活泼金属铁,能和酸反应,容易被白蚁腐蚀,故C错误;D、铝合金中含有活泼金属铝,能和酸反应,容易被白蚁腐蚀,故D错误。故答案为:B。3.(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溶液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盐酸 B.NaOH溶液 C.Ca(OH)2溶液 D.浓硫酸【答案】C【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再分析溶液质量是否减小即可。【解答】A.浓盐酸会挥发出HCl气体,导致溶液质量减小,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B.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溶液质量增大,故B不合题意;C.Ca(OH)2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C符合题意;D.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自身质量增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C。4.(2024九上·南湖期中)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保鲜膜;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⑦制的矿泉水瓶;⑧磷酸二铵;⑨烧碱。对上述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 B.属于碱的有②⑨C.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 D.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答案】B【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盐与化肥【解析】【分析】纯碱是碳酸钠,不含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但其水溶液呈碱性。【解答】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③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⑧磷酸二铵含有氮元素与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分类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而②纯碱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分类错误,故B符合题意;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分类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所以①塑料保鲜膜和⑦PET制的矿泉水瓶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分类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类别A. 碳酸钠 烧碱 Na2CO3 盐B.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酸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D. 氢氧化钠 苛性碱 NaOH 碱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物质的俗称【解析】【分析】本题探究物质的名称基础常识。【解答】碳酸钠(Na2CO3)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A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NaHCO3,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强碱,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俗名苛性碱,化学式NaOH,碱,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2024九上·南湖期中)小丽用4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90N的箱子水平推动了1m;所用时间2s;小宇又将这个箱子匀速提上了0.4m高的台阶,所用时间1.5S.比较小丽、小宇所做的功W1、W2和做功的功率P1、P2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A.W1 >W2 P1 <P2 B.W1 >W2 P1 >P2C.W1 <W2 P1 <P2 D.W1 <W2 P1 >P2【答案】A【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等于力与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解答】W1=F1S1=40N×1m=40J,P1=W/t=40/2=20W,由于物体被匀速提起,则F2=G=90NW2=F2×S2=90N×0.4m=36J,P2=W/t=36/1.5=24W.通过以上计算可知:W1>W2,P1<P2。故答案为:A。7.(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物质加入盐酸中,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的是A.Zn B.AgNO3 C.Na2CO3 D.NaOH【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盐酸溶液呈酸性,是因为含有氢离子,若氢离子经反应转化为水分子或氢气,泽恩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酸性减弱。【解答】A、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B、AgNO3+HCl= AgCl↓+ HNO3,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不大,pH不会明显改变,故B符合题意;C、Na2CO3+2HCl =2NaCl + H2O + CO2↑,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D、NaOH+HCl=NaCl+H2O,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制备物质的方案切实可行的是( )A.用铜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B.铁与盐酸制备氯化铁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答案】D【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活泼金属,即活动性在氢前面的金属单质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解答】A、铜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之后,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B错误;C、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住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故C错误;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故D正确。故答案为:D。9.(2024九上·南湖期中)要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仅用组内物质就可直接进行实验验证的是:( )A.、溶液、溶液 B.Fe、、溶液C.、溶液、溶液 D.Fe、溶液、溶液【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要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常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注意铁参与置换时,在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生成的是亚铁离子。【解答】A、Cu与FeCl2溶液、MgCl2溶液不反应,只能得出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无法验证镁、铁二者的活动性顺序,故A不符合题意;B、铁、铜均不能与氯化镁反应,只能得出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铜,所以无法验证铁、铜二者的活动性顺序,故B不符合题意;C、Mg能与FeSO4溶液、CuCl2溶液都反应,只能得出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铜,所以无法验证铁、铜二者的活动性顺序,故C不符合题意;D、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但不能与氯化镁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三者的活动性顺序是镁>铁>铜,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2024九上·南湖期中)以下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其中氯化钙是一种干燥剂),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B.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生锈,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C.甲、乙、丙三根铁钉都不会生锈D.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水【答案】B【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时同时接触水和空气可知,甲中铁钉最易生锈。【解答】A、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生锈,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水,故A错误;B、由铁的锈蚀条件可知,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锈蚀,且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故B正确;C、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故C错误;D、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D错误。故答案为:B。11.(2024九上·南湖期中)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所以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C.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D.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都是有机物【答案】A【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氧化物【解析】【分析】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解答】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但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故B错误;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并不是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如铜与酸不反应,故C错误;D、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CH4属于有机物,CO2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12.(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各选项中,括号内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适量),其中错误的是( )A.中混有B.铜粉中混有铁粉(盐酸)C.中混有D.氯化亚铁中混有氯化铜(铁粉)【答案】A【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除杂的要求是不能将要保留额物质除去,且在除去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A、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若用Ca(NO3)2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方法错误,故A符合题意;B、铜不和盐酸反应但是铁可以和盐酸反应,所以能够将铜粉中的铁粉除去,方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是氢气不反应,从而可以把二氧化碳除去,方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铁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可以用将铁粉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除去,方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2024九上·南湖期中)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段的化学反应:B.bc段的化学反应:C.影响bc段和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都是温度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反应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硫酸与铁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装置内压强增大的程度大。【解答】A、ab段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分析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bc段气压增大,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反应为:Fe+H2SO4═FeSO4+H2↑,分析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bc段气压增大,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影响bc段主要因素是气体的体质量,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是因为温度恢复至常温,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D、ab段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b点时,氧化铁完全反应,铁没有参加反应,硫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Fe2(SO4)3、H2SO4,分析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2024九上·南湖期中)现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X是( )A.浓硫酸 B.纯碱溶液 C.烧碱溶液 D.澄清石灰水【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最终溶液pH值大于7,可知加入的物质呈碱性,酸碱优先反应,可知pH为7的一段平台区是氯化钙在反应。【解答】A、浓硫酸显酸性,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的pH不可能增大,故A错误;B、纯碱(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继续滴加,pH大于7,由于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故有一段pH不变,故B正确;C、烧碱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pH等于7,继续滴加,pH大于7,但不会有一段pH不变,故C错误;D、澄清石灰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pH等于7,继续滴加,pH大于7,但不会有一段pH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B。15.(2024九上·南湖期中)如图是杂技演员演出时的过程示意图。男演员从甲处用力向上起跳,落下后踩在翘翘板的a端,能把站在b端的女演员弹上乙处,由于存在阻力故( )A.男演员的质量必须要大于女演员的质量B.甲处男演员的势能一定要大于乙处女演员的势能C.男演员离开跳台时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处女演员的势能D.女演员弹起时的动能与她站在乙处时的机械能相等【答案】C【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存在阻力,机械能不守恒,可知男演员的机械能大于女演员的机械能。【解答】从整个能量转化过程来看,甲处男演员的机械能在下落过程中转化为动能,动能又通过杠杆转化为女演员的动能,最后女演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转化为自己的重力势能;要使站在b处的女演员能弹上乙处,考虑到阻力的存在,则必须使甲处的机械能大于乙处女演员的重力势能,故C是正确的。故答案为:C。16.(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物质中:①空气 ②生理盐水 ③碳酸钙 ④汞 ⑤生铁 ⑥冰水混合物 ⑦熟石灰 ⑧氢气 ⑨二氧化碳 ⑩甲烷 石墨 硝酸钙属于氧化物有 盐有 有机物有 (本小题三空都填序号)【答案】⑥⑨;③ ;⑩【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氧化物【解析】【分析】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盐:由铵根离子或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解答】①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②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③碳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④汞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⑤生铁是含有铁、碳等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⑥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⑦熟石灰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⑧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⑨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⑩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石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硝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属于氧化物有⑥⑨;盐有③ ;有机物有⑩。17.(2024九上·南湖期中)甲站在0.5米/秒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米/秒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过程中动能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 乙的机械能。【答案】不变;等于;小于【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解答】甲上行过程中质量不变,且因为扶梯匀速上行,甲上行中的速度不变,则动能不变。甲、乙两人质量相等,且如图位置时,两人的高度相等,所以重力势能相等。因为甲的上行速度小于乙的下行速度,所以甲的动能小于乙的动能,而机械能为动能与势能的和,所以甲的机械能小于乙的机械能。18.(2024九上·南湖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回答问题。(已知:溶液呈中性。)(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答案】(1)碱性(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钙和氯化氢【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为无色。(2)盐酸过量,溶液最终呈酸性,可知溶液将变为无色。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可知溶质为氯化钙和过量的稀盐酸中的氯化氢。【解答】(1)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则可观察到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由于加入的稀盐酸过量,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CaCl2、HCl。(1)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则可观察到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由于加入的稀盐酸过量,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CaCl2、HCl。19.(2024九上·南湖期中)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装置后,测得装有浓硫酸的装置质量增加,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质量不变.(1)该气体一定不存在 。(2)若实验中观察到 现象,就可证明原气体中存在氢气。【答案】CO;玻璃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不变,说明没有二氧化碳,则说明气体中不含一氧化碳。(2)氢气也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转化为铜单质,可知固体由黑变红。【解答】(1)实验中装有浓硫酸的装置质量增加,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质量不变,说明气体氧化铜装置后只有水,那么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原有的水蒸气,但一定没有一氧化碳(CO)。(2)对于水蒸气和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因此若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就可证明原气体中存在氢气。20.(2024九上·南湖期中)某同学用120N的水平拉力将重2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推动了6m,然后再用肩膀将木箱扛肩上5m高的楼上,接着肩扛着木箱在平直的走廊上走了8m,这位同学对木箱共做功 【答案】1970J【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等于力与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若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则该力不对物体做功。【解答】用120N的水平拉力将重2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推动的过程中,对木箱做功W1=Fs=120N×6m=720J,再用肩膀将木箱扛肩上5m高的楼上的过程中,对木箱做功W2=Gh=250N×5m=1250J,接着肩扛着木箱在平直的走廊上走的过程中,木箱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对木箱不做功,则这位同学对木箱共做功W=W1+W2=720J+1250J=1970J。21.(2024九上·南湖期中)在中考体育测试的跳绳项目中,某同学取得了每分钟跳180次的好成绩。假设他的体重为500牛,每跳一次所用时间相等,每次跳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4 cm。则他跳绳时的功率为 。【答案】60W【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解答】每次跳绳做功:W=Gh=500N×0.04m=20J;跳绳180次做的功:W总=W×180=20J×180=3600J,跳绳的平均功率:P===60W。22.(2024九上·南湖期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分子、和离子,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请观察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下列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滴酚酞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第1孔 孔中溶液为无色 水分子 第2孔 孔中溶液为 不能使酚酞变红第3、4孔 孔中溶液为红色 【答案】不能使酚酞变红;无色;OH-能使酚酞变红【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酚酞遇碱变红,是因为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可知3、4会变红。【解答】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离子,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Na+离子也不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分子、OH-和Na+离子,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排除水分子、Na+离子,说明OH-离子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所以第3、4孔中溶液为红色的现象。23.(2024九上·南湖期中)如图为铁钉的一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1)①中使铁钉变红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果用a、b、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无锈铁钉、红色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答案】(1)置换反应(2)Fe2O3+6HCl═2FeCl3+3H2O(3)c>a>b【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①方程式为,可知属于置换反应。(2)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3)光亮的铁钉生锈转化为锈蚀铁钉,可知锈蚀铁钉的质量大于光亮铁钉,光亮铁钉与铜盐反应,铜附着在铁钉表面,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可知溶解的铁的质量小于析出铜的质量,所以铁钉的质量将变大。锈蚀铁钉与稀盐酸反应,部分铁转化为铁离子,可知铁钉的质量将变小。【解答】(1)①中加入蓝色溶液使铁钉变红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3)a、b、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无锈铁钉、红色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部分铁元素以氯化铁的形式溶解到溶液中了,使剩下的铁质量减轻,a>b;铁钉中加入蓝色溶液形成红色铁钉,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反应生成的铜覆盖在铁钉表面,质量变大,则c>a;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1)①中加入蓝色溶液使铁钉变红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3)a、b、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无锈铁钉、红色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部分铁元素以氯化铁的形式溶解到溶液中了,使剩下的铁质量减轻,a>b;铁钉中加入蓝色溶液形成红色铁钉,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反应生成的铜覆盖在铁钉表面,质量变大,则c>a;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24.(2024九上·南湖期中)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甲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请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点溶液的溶质是 。(3)C点处的溶液pH 7(填“>”、“=”或“<”)。【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2)氯化钠、碳酸钠(3)<【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根据酸碱优先反应的原理可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即OA段,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即AB段。(2)A点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可知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参与反应的碳酸钠。(3)C点稀盐酸过量,可知溶液pH值将小于7。【解答】(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AB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A点是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还没有反应,故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化学式分别为NaCl、Na2CO3。(3)C点处的溶液盐酸过量,呈酸性,故pH<7。(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AB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A点是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还没有反应,故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化学式分别为NaCl、Na2CO3;(3)C点处的溶液盐酸过量,呈酸性,故pH<7。25.(2024九上·南湖期中)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上述反应中能观察到产生气泡的是 (填字母序号)(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混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则混合前E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3)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 。【答案】(1)B、E(2)Na2CO3、NaCl(3)氢离子【知识点】酸、碱的概念;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酸与活泼金属产生氢气,将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酸遇碳酸盐会产生二氧化碳,也会有气泡产生。(2)DE中能产生气泡的是稀盐酸和碳酸钠,可知D中稀盐酸过量,E中碳酸钠过量。(3)由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式可知,其具有相似的性质是因为都含有氢离子,同理具有不同性质,是因为其含有的酸根离子不同。【解答】(1)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上述实验中,能观察到产生气泡的是B、E。(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混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是因为E中的碳酸钠与D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过量的碳酸钠与D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混合前E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NaCl。(3)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1)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上述实验中,能观察到产生气泡的是B、E;(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混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是因为E中的碳酸钠与D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过量的碳酸钠与D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混合前E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NaCl;(3)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26.(2024九上·南湖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实验探究】(1)方案一:小张同学按右图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 ,证明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2)方案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①若 稀盐酸过量②若没有明显现象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反思】:(3)方案一在滴入稀盐酸过程中,小张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小王认为氢氧化钠溶液有变质,你认为变质的化学反应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小李同学提出方案二若没有明显现象也不能证明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其原因是 ,为此,还需要选择某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5)除以上方案外,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___________。A.铜片 B.pH试纸C.紫色石蕊试液 D.氧化铜【答案】(1)刚刚变成无色(2)出现气泡(3)(4)氢氧化钠过量,加入镁条,也没有气体产生(5)B;C【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为无色。(2)活泼金属单质与稀盐酸接触会生成氢气,将观察到有气泡产生。(3)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质成碳酸钠。(4)没有现象,只能说明稀盐酸没有过量,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没有过量。(5)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氯化钠,呈中性,可用pH试纸和紫色石蕊进行判断。【解答】(1)酚酞遇碱性溶液可以变红,而遇到酸性或是中性溶液时,则不会变色,当溶液刚刚变成无色时,证明N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2)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若观察到出现气泡,则证明盐酸过量。(3)当与盐酸反应时有气泡,气泡很可能是CO2,便可找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氢氧化钠过量,加入镁条,也没有气体产生,所以不能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5)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论否恰好完全反应,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若=7,则恰好反应,若<7,酸有剩余,故B符合题意;C、如果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如果石蕊试液不变红,说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C符合题意;D、盐酸和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若盐酸过量,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能检验盐酸是否过量,但氧化铜不能氢氧化钠反应,若氢氧化钠过量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1)酚酞遇碱性溶液可以变红,而遇到酸性或是中性溶液时,则不会变色,当溶液刚刚变成无色时,证明N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2)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若观察到出现气泡,则证明盐酸过量;(3)当与盐酸反应时有气泡,气泡很可能是CO2,便可找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氢氧化钠过量,加入镁条,也没有气体产生,所以不能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5)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论否恰好完全反应,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B、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若=7,则恰好反应,若<7,酸有剩余,符合题意;C、如果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如果石蕊试液不变红,说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D、盐酸和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若盐酸过量,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能检验盐酸是否过量,但氧化铜不能氢氧化钠反应,若氢氧化钠过量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C。27.(2024九上·南湖期中)化学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甲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1)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强。(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金属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别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乙所示),都实现了探究目的,则: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铜,Y是 。【答案】(1)Cu+2AgNO3=Cu(NO3)2+2Ag(2)锌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3)硫酸亚铁溶液(合理即可)【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金属单质能将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2)锌和铁均为活泼金属,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产生氢气速率越快,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3)根据实验可知,不能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X是铜,所以Y是亚铁的可溶于盐。【解答】(1)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2AgNO3=Cu(NO3)2+2Ag。(2)实验中观察到锌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块。(3)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强,尚不能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的关系,利用图乙验证铁、铜的活动性,如X是金属铜,则Y是可溶性亚铁盐溶液,如硫酸亚铁溶液等,故填硫酸亚铁溶液等。(1)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2AgNO3=Cu(NO3)2+2Ag;(2)实验中观察到锌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块;(3)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强,尚不能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的关系,利用图乙验证铁、铜的活动性,如X是金属铜,则Y是可溶性亚铁盐溶液,如硫酸亚铁溶液等,故填硫酸亚铁溶液等。28.(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图是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装置图。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1)本实验中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的;实验次数 钢球质量/g 钢球下摆高度/cm 木块滑行距离/cm1 20 20 302 40 20 583 60 20(2)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一个更大的木块,乙同学建议换用同样材料的更长的木板,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 同学的建议;(3)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答案】(1)木块被撞击距离的远近(2)乙(3)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动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2)木块的质量发生改变,则相同的动能,摩擦力不同,移动距离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改变球下摆的高度,球的速度不同,没有控制变量。(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解答】(1)实验中钢球的动能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撞击距离的远近来表示的。(2)实验中需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变量只能是物体的质量,因此钢球下摆的高度,以及木板的材料应该相同,即选择乙同学的建议。(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钢球下摆的高度相同,即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越大,木块撞击的距离越远,钢球具有的动能越大,可得出结论为: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1)实验中钢球的动能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撞击距离的远近来表示的。(2)实验中需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变量只能是物体的质量,因此钢球下摆的高度,以及木板的材料应该相同,即选择乙同学的建议。(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钢球下摆的高度相同,即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越大,木块撞击的距离越远,钢球具有的动能越大,可得出结论为: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29.(2024九上·南湖期中)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缓慢提升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一个体积为的物块,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以及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并绘制了F与h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计算:(1)该物块的密度为多少?(2)从物块离开桌面到h=15cm处,拉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为多少?(g取10N/kg)【答案】(1)由图乙知道,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超过5cm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为4N,此时钩码离开桌面,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故钩码所受的重力为4N,物体的体积为100cm3,则物块的密度。(2)从钩码离开桌面到到h=15cm的过程中,物块向上移动的高度h1=15cm-5cm=10cm=0.1m测力计对物块所做的功W=Gh1=4N×0.1m=0.4J。【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拉力最终为4N,由二力平衡可知,拉力等于重力,结合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2)功等于力与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1)由图乙知道,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超过5cm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为4N,此时钩码离开桌面,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故钩码所受的重力为4N,物体的体积为100cm3,则物块的密度(2)从钩码离开桌面到到h=15cm的过程中,物块向上移动的高度h1=15cm-5cm=10cm=0.1m测力计对物块所做的功W=Gh1=4N×0.1m=0.4J30.(2024九上·南湖期中)如图甲所示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质量为3kg,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3000Pa,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与速度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求:(1)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多少?(2)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力的功率是多大?【答案】(1)地面清洁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为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3000Pa,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2)据乙图可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150N,水平推力的功率是【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时,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结合压强公式计算接触面积。(2)根据图乙读出速度为0.5m/s时的推力大小,结合功率的计算公式P=Fv计算功率。(1)地面清洁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为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3000Pa,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2)据乙图可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150N,水平推力的功率是31.(2024九上·南湖期中)要制得含96%的生铁210吨,至少需要含80%的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多少吨?若用来还原氧化铁,则把这些氧化铁全部还原会产生多少吨?【答案】设: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x=360ty=237.6t答: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360吨;把这些氧化铁全部还原会产生237.6吨。【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和铁元素的质量计算氧化铁的质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再由氧化铁的质量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铁矿石的质量。32.(2024九上·南湖期中)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净的木头烧成灰(主要成分),在其灰汁中加入石灰乳[由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即可得到氢氧化钾溶液,大致流程如下。科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钾固体。(1)碳酸钾溶液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在恒温蒸发溶剂获取氢氧化钾固体时,下列科学量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氢氧化钾的溶解度(3)将138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钾溶液与12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混合物(2)D(3)解: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138克×10%=13.8克设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 x=10克= y=11.2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38克+12克 10克=140克所得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答:所得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2)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为温度,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3)根据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值计算碳酸钾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钾的质量,即为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等于碳酸钾溶液的质量加上石灰乳的质量减去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解答】(1)碳酸钾溶液中含有碳酸钾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恒温蒸发溶剂获取氢氧化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溶液的质量也不断减少,溶液达到饱和前,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温度保持不变,氢氧化钾的溶解度不变,故填D。(1)碳酸钾溶液中含有碳酸钾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恒温蒸发溶剂获取氢氧化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溶液的质量也不断减少,溶液达到饱和前,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温度保持不变,氢氧化钾的溶解度不变,故填D。(3)见答案1 / 1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国际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九上·南湖期中)关于下图中四个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2.(2024九上·南湖期中)白蚁会蛀蚀木头,它分泌的蚁酸是一种酸,还能腐蚀很多建筑材料。下列建筑材料最不容易被白蚁腐蚀的是( )A.大理石 B.铜制品 C.钢筋 D.铝合金3.(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溶液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盐酸 B.NaOH溶液 C.Ca(OH)2溶液 D.浓硫酸4.(2024九上·南湖期中)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保鲜膜;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⑦制的矿泉水瓶;⑧磷酸二铵;⑨烧碱。对上述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 B.属于碱的有②⑨C.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 D.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5.(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类别A. 碳酸钠 烧碱 Na2CO3 盐B.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酸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D. 氢氧化钠 苛性碱 NaOH 碱A.A B.B C.C D.D6.(2024九上·南湖期中)小丽用40N的水平推力将一个重90N的箱子水平推动了1m;所用时间2s;小宇又将这个箱子匀速提上了0.4m高的台阶,所用时间1.5S.比较小丽、小宇所做的功W1、W2和做功的功率P1、P2之间大小的关系是( )A.W1 >W2 P1 <P2 B.W1 >W2 P1 >P2C.W1 <W2 P1 <P2 D.W1 <W2 P1 >P27.(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物质加入盐酸中,溶液的pH不会明显改变的是A.Zn B.AgNO3 C.Na2CO3 D.NaOH8.(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制备物质的方案切实可行的是( )A.用铜片和稀硫酸制取氢气B.铁与盐酸制备氯化铁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D.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9.(2024九上·南湖期中)要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仅用组内物质就可直接进行实验验证的是:( )A.、溶液、溶液 B.Fe、、溶液C.、溶液、溶液 D.Fe、溶液、溶液10.(2024九上·南湖期中)以下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其中氯化钙是一种干燥剂),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B.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生锈,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C.甲、乙、丙三根铁钉都不会生锈D.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水11.(2024九上·南湖期中)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B.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所以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C.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D.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都是有机物12.(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各选项中,括号内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适量),其中错误的是( )A.中混有B.铜粉中混有铁粉(盐酸)C.中混有D.氯化亚铁中混有氯化铜(铁粉)13.(2024九上·南湖期中)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段的化学反应:B.bc段的化学反应:C.影响bc段和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都是温度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14.(2024九上·南湖期中)现有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X是( )A.浓硫酸 B.纯碱溶液 C.烧碱溶液 D.澄清石灰水15.(2024九上·南湖期中)如图是杂技演员演出时的过程示意图。男演员从甲处用力向上起跳,落下后踩在翘翘板的a端,能把站在b端的女演员弹上乙处,由于存在阻力故( )A.男演员的质量必须要大于女演员的质量B.甲处男演员的势能一定要大于乙处女演员的势能C.男演员离开跳台时的机械能一定大于乙处女演员的势能D.女演员弹起时的动能与她站在乙处时的机械能相等16.(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列物质中:①空气 ②生理盐水 ③碳酸钙 ④汞 ⑤生铁 ⑥冰水混合物 ⑦熟石灰 ⑧氢气 ⑨二氧化碳 ⑩甲烷 石墨 硝酸钙属于氧化物有 盐有 有机物有 (本小题三空都填序号)17.(2024九上·南湖期中)甲站在0.5米/秒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米/秒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过程中动能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 乙的机械能。18.(2024九上·南湖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一”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回答问题。(已知:溶液呈中性。)(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酸碱指示剂除外);19.(2024九上·南湖期中)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该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装置后,测得装有浓硫酸的装置质量增加,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质量不变.(1)该气体一定不存在 。(2)若实验中观察到 现象,就可证明原气体中存在氢气。20.(2024九上·南湖期中)某同学用120N的水平拉力将重2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推动了6m,然后再用肩膀将木箱扛肩上5m高的楼上,接着肩扛着木箱在平直的走廊上走了8m,这位同学对木箱共做功 21.(2024九上·南湖期中)在中考体育测试的跳绳项目中,某同学取得了每分钟跳180次的好成绩。假设他的体重为500牛,每跳一次所用时间相等,每次跳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4 cm。则他跳绳时的功率为 。22.(2024九上·南湖期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分子、和离子,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请观察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下列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滴酚酞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第1孔 孔中溶液为无色 水分子 第2孔 孔中溶液为 不能使酚酞变红第3、4孔 孔中溶液为红色 23.(2024九上·南湖期中)如图为铁钉的一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1)①中使铁钉变红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果用a、b、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无锈铁钉、红色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字母表示) 。24.(2024九上·南湖期中)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了如图甲曲线,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请写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点溶液的溶质是 。(3)C点处的溶液pH 7(填“>”、“=”或“<”)。25.(2024九上·南湖期中)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上述反应中能观察到产生气泡的是 (填字母序号)(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混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则混合前E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3)稀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 。26.(2024九上·南湖期中)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实验探究】(1)方案一:小张同学按右图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 ,证明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2)方案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取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①若 稀盐酸过量②若没有明显现象 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反思】:(3)方案一在滴入稀盐酸过程中,小张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小王认为氢氧化钠溶液有变质,你认为变质的化学反应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小李同学提出方案二若没有明显现象也不能证明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其原因是 ,为此,还需要选择某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5)除以上方案外,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___________。A.铜片 B.pH试纸C.紫色石蕊试液 D.氧化铜27.(2024九上·南湖期中)化学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甲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1)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强。(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金属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别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乙所示),都实现了探究目的,则: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铜,Y是 。28.(2024九上·南湖期中)下图是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装置图。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1)本实验中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的;实验次数 钢球质量/g 钢球下摆高度/cm 木块滑行距离/cm1 20 20 302 40 20 583 60 20(2)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一个更大的木块,乙同学建议换用同样材料的更长的木板,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 同学的建议;(3)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 。29.(2024九上·南湖期中)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缓慢提升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一个体积为的物块,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以及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并绘制了F与h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计算:(1)该物块的密度为多少?(2)从物块离开桌面到h=15cm处,拉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为多少?(g取10N/kg)30.(2024九上·南湖期中)如图甲所示的地面清洁机器人,质量为3kg,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3000Pa,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推力与速度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求:(1)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多少?(2)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力的功率是多大?31.(2024九上·南湖期中)要制得含96%的生铁210吨,至少需要含80%的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多少吨?若用来还原氧化铁,则把这些氧化铁全部还原会产生多少吨?32.(2024九上·南湖期中)早在战国时期,《周礼·考工记》就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大意是:先将干净的木头烧成灰(主要成分),在其灰汁中加入石灰乳[由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即可得到氢氧化钾溶液,大致流程如下。科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钾固体。(1)碳酸钾溶液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在恒温蒸发溶剂获取氢氧化钾固体时,下列科学量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氢氧化钾的溶解度(3)将138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钾溶液与12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计算所得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过滤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应用;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浓硫酸的稀释【解析】【分析】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解答】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错误,缺少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B、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B错误;C、给物质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保持45°夹角,并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体积的,该操作中试管内的液体超过试管体积的, 故C错误;D、蒸发过程中,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蒸发皿的高度,使其能被酒精灯外焰充分加热,液体放在蒸发皿,并用玻璃棒的搅拌,使其均匀受热,故D正确。故答案为:D。2.【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酸能够和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碳酸盐一定能与酸溶液反应)。活泼金属指的是金属活动性在氢前面的金属。【解答】A、大理石中含有碳酸钙,能和酸反应,容易被白蚁腐蚀,故A错误;B、铜不与酸反应,不容易被白蚁腐蚀,故B正确;C、钢筋中含有活泼金属铁,能和酸反应,容易被白蚁腐蚀,故C错误;D、铝合金中含有活泼金属铝,能和酸反应,容易被白蚁腐蚀,故D错误。故答案为:B。3.【答案】C【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再分析溶液质量是否减小即可。【解答】A.浓盐酸会挥发出HCl气体,导致溶液质量减小,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B.NaOH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溶液质量增大,故B不合题意;C.Ca(OH)2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导致溶液质量减小,故C符合题意;D.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自身质量增大,故D不合题意。故选C。4.【答案】B【知识点】酸、碱的概念;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塑料、橡胶、纤维等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盐与化肥【解析】【分析】纯碱是碳酸钠,不含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但其水溶液呈碱性。【解答】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③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⑧磷酸二铵含有氮元素与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分类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而②纯碱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分类错误,故B符合题意;C、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所以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分类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所以①塑料保鲜膜和⑦PET制的矿泉水瓶均属于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分类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答案】D【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物质的俗称【解析】【分析】本题探究物质的名称基础常识。【解答】碳酸钠(Na2CO3)又叫纯碱,但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A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化学式NaHCO3,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化学式Ca(OH)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称作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强碱,C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俗名苛性碱,化学式NaOH,碱,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答案】A【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等于力与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解答】W1=F1S1=40N×1m=40J,P1=W/t=40/2=20W,由于物体被匀速提起,则F2=G=90NW2=F2×S2=90N×0.4m=36J,P2=W/t=36/1.5=24W.通过以上计算可知:W1>W2,P1<P2。故答案为:A。7.【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盐酸溶液呈酸性,是因为含有氢离子,若氢离子经反应转化为水分子或氢气,泽恩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酸性减弱。【解答】A、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B、AgNO3+HCl= AgCl↓+ HNO3,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不大,pH不会明显改变,故B符合题意;C、Na2CO3+2HCl =2NaCl + H2O + CO2↑,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D、NaOH+HCl=NaCl+H2O,反应后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8.【答案】D【知识点】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活泼金属,即活动性在氢前面的金属单质才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解答】A、铜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之后,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B错误;C、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住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故C错误;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故D正确。故答案为:D。9.【答案】D【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要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常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要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关系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注意铁参与置换时,在生成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即生成的是亚铁离子。【解答】A、Cu与FeCl2溶液、MgCl2溶液不反应,只能得出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无法验证镁、铁二者的活动性顺序,故A不符合题意;B、铁、铜均不能与氯化镁反应,只能得出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铜,所以无法验证铁、铜二者的活动性顺序,故B不符合题意;C、Mg能与FeSO4溶液、CuCl2溶液都反应,只能得出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铜,所以无法验证铁、铜二者的活动性顺序,故C不符合题意;D、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镁的活动性大于铁,但不能与氯化镁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三者的活动性顺序是镁>铁>铜,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B【知识点】控制变量法;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时同时接触水和空气可知,甲中铁钉最易生锈。【解答】A、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生锈,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水,故A错误;B、由铁的锈蚀条件可知,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甲试管中的铁钉最先锈蚀,且水面附近的部分锈蚀最严重,故B正确;C、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锈蚀,故C错误;D、甲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氧气接触,又与水接触,铁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锈蚀,甲和乙可对比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故D错误。故答案为:B。11.【答案】A【知识点】酸、碱的概念;金属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氧化物【解析】【分析】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解答】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但电离能产生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故B错误;C、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并不是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如铜与酸不反应,故C错误;D、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CH4属于有机物,CO2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12.【答案】A【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盐的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除杂的要求是不能将要保留额物质除去,且在除去杂质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A、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若用Ca(NO3)2溶液,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方法错误,故A符合题意;B、铜不和盐酸反应但是铁可以和盐酸反应,所以能够将铜粉中的铁粉除去,方法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是氢气不反应,从而可以把二氧化碳除去,方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铁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所以可以用将铁粉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除去,方法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3.【答案】C【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反应完,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硫酸与铁反应有气体产生,所以装置内压强增大的程度大。【解答】A、ab段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分析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bc段气压增大,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反应的化学反应为:Fe+H2SO4═FeSO4+H2↑,分析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bc段气压增大,发生的反应是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影响bc段主要因素是气体的体质量,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是因为温度恢复至常温,说法错误,故C符合题意;D、ab段发生的反应是氧化铁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b点时,氧化铁完全反应,铁没有参加反应,硫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Fe2(SO4)3、H2SO4,分析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答案】B【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最终溶液pH值大于7,可知加入的物质呈碱性,酸碱优先反应,可知pH为7的一段平台区是氯化钙在反应。【解答】A、浓硫酸显酸性,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的pH不可能增大,故A错误;B、纯碱(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继续滴加,pH大于7,由于与氯化钙溶液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故有一段pH不变,故B正确;C、烧碱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pH等于7,继续滴加,pH大于7,但不会有一段pH不变,故C错误;D、澄清石灰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的pH逐渐增大,至完全反应,pH等于7,继续滴加,pH大于7,但不会有一段pH不变,故D错误。故答案为:B。15.【答案】C【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存在阻力,机械能不守恒,可知男演员的机械能大于女演员的机械能。【解答】从整个能量转化过程来看,甲处男演员的机械能在下落过程中转化为动能,动能又通过杠杆转化为女演员的动能,最后女演员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转化为自己的重力势能;要使站在b处的女演员能弹上乙处,考虑到阻力的存在,则必须使甲处的机械能大于乙处女演员的重力势能,故C是正确的。故答案为:C。16.【答案】⑥⑨;③ ;⑩【知识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物质的分类;氧化物【解析】【分析】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盐:由铵根离子或金属阳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解答】①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②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③碳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④汞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⑤生铁是含有铁、碳等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⑥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⑦熟石灰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⑧氢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⑨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⑩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石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硝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属于氧化物有⑥⑨;盐有③ ;有机物有⑩。17.【答案】不变;等于;小于【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机械能守恒【解析】【分析】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解答】甲上行过程中质量不变,且因为扶梯匀速上行,甲上行中的速度不变,则动能不变。甲、乙两人质量相等,且如图位置时,两人的高度相等,所以重力势能相等。因为甲的上行速度小于乙的下行速度,所以甲的动能小于乙的动能,而机械能为动能与势能的和,所以甲的机械能小于乙的机械能。18.【答案】(1)碱性(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氯化钙和氯化氢【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为无色。(2)盐酸过量,溶液最终呈酸性,可知溶液将变为无色。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可知溶质为氯化钙和过量的稀盐酸中的氯化氢。【解答】(1)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则可观察到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由于加入的稀盐酸过量,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CaCl2、HCl。(1)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则可观察到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由于加入的稀盐酸过量,则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化学式分别为:CaCl2、HCl。19.【答案】CO;玻璃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知识点】还原反应与金属的冶炼;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不变,说明没有二氧化碳,则说明气体中不含一氧化碳。(2)氢气也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转化为铜单质,可知固体由黑变红。【解答】(1)实验中装有浓硫酸的装置质量增加,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质量不变,说明气体氧化铜装置后只有水,那么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原有的水蒸气,但一定没有一氧化碳(CO)。(2)对于水蒸气和氢气,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够还原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因此若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就可证明原气体中存在氢气。20.【答案】1970J【知识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等于力与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若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则该力不对物体做功。【解答】用120N的水平拉力将重2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推动的过程中,对木箱做功W1=Fs=120N×6m=720J,再用肩膀将木箱扛肩上5m高的楼上的过程中,对木箱做功W2=Gh=250N×5m=1250J,接着肩扛着木箱在平直的走廊上走的过程中,木箱在竖直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对木箱不做功,则这位同学对木箱共做功W=W1+W2=720J+1250J=1970J。21.【答案】60W【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解答】每次跳绳做功:W=Gh=500N×0.04m=20J;跳绳180次做的功:W总=W×180=20J×180=3600J,跳绳的平均功率:P===60W。22.【答案】不能使酚酞变红;无色;OH-能使酚酞变红【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酚酞遇碱变红,是因为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可知3、4会变红。【解答】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离子,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Na+离子也不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分子、OH-和Na+离子,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排除水分子、Na+离子,说明OH-离子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所以第3、4孔中溶液为红色的现象。23.【答案】(1)置换反应(2)Fe2O3+6HCl═2FeCl3+3H2O(3)c>a>b【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①方程式为,可知属于置换反应。(2)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3)光亮的铁钉生锈转化为锈蚀铁钉,可知锈蚀铁钉的质量大于光亮铁钉,光亮铁钉与铜盐反应,铜附着在铁钉表面,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铜,可知溶解的铁的质量小于析出铜的质量,所以铁钉的质量将变大。锈蚀铁钉与稀盐酸反应,部分铁转化为铁离子,可知铁钉的质量将变小。【解答】(1)①中加入蓝色溶液使铁钉变红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3)a、b、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无锈铁钉、红色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部分铁元素以氯化铁的形式溶解到溶液中了,使剩下的铁质量减轻,a>b;铁钉中加入蓝色溶液形成红色铁钉,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反应生成的铜覆盖在铁钉表面,质量变大,则c>a;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1)①中加入蓝色溶液使铁钉变红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3)a、b、c分别代表光亮铁钉、无锈铁钉、红色铁钉,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盐酸反应,部分铁元素以氯化铁的形式溶解到溶液中了,使剩下的铁质量减轻,a>b;铁钉中加入蓝色溶液形成红色铁钉,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生成64份质量的铜,反应生成的铜覆盖在铁钉表面,质量变大,则c>a;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b。24.【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2)氯化钠、碳酸钠(3)<【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根据酸碱优先反应的原理可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即OA段,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即AB段。(2)A点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可知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和未参与反应的碳酸钠。(3)C点稀盐酸过量,可知溶液pH值将小于7。【解答】(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AB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A点是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还没有反应,故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化学式分别为NaCl、Na2CO3。(3)C点处的溶液盐酸过量,呈酸性,故pH<7。(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AB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A点是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还没有反应,故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化学式分别为NaCl、Na2CO3;(3)C点处的溶液盐酸过量,呈酸性,故pH<7。25.【答案】(1)B、E(2)Na2CO3、NaCl(3)氢离子【知识点】酸、碱的概念;盐的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酸与活泼金属产生氢气,将观察到有气泡产生;酸遇碳酸盐会产生二氧化碳,也会有气泡产生。(2)DE中能产生气泡的是稀盐酸和碳酸钠,可知D中稀盐酸过量,E中碳酸钠过量。(3)由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式可知,其具有相似的性质是因为都含有氢离子,同理具有不同性质,是因为其含有的酸根离子不同。【解答】(1)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上述实验中,能观察到产生气泡的是B、E。(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混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是因为E中的碳酸钠与D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过量的碳酸钠与D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混合前E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NaCl。(3)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1)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上述实验中,能观察到产生气泡的是B、E;(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混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最终出现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是因为E中的碳酸钠与D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出现白色沉淀,是因为过量的碳酸钠与D的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混合前E中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NaCl;(3)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26.【答案】(1)刚刚变成无色(2)出现气泡(3)(4)氢氧化钠过量,加入镁条,也没有气体产生(5)B;C【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为无色。(2)活泼金属单质与稀盐酸接触会生成氢气,将观察到有气泡产生。(3)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质成碳酸钠。(4)没有现象,只能说明稀盐酸没有过量,不能说明氢氧化钠没有过量。(5)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为氯化钠,呈中性,可用pH试纸和紫色石蕊进行判断。【解答】(1)酚酞遇碱性溶液可以变红,而遇到酸性或是中性溶液时,则不会变色,当溶液刚刚变成无色时,证明N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2)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若观察到出现气泡,则证明盐酸过量。(3)当与盐酸反应时有气泡,气泡很可能是CO2,便可找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氢氧化钠过量,加入镁条,也没有气体产生,所以不能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5)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论否恰好完全反应,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若=7,则恰好反应,若<7,酸有剩余,故B符合题意;C、如果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如果石蕊试液不变红,说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C符合题意;D、盐酸和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若盐酸过量,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能检验盐酸是否过量,但氧化铜不能氢氧化钠反应,若氢氧化钠过量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C。(1)酚酞遇碱性溶液可以变红,而遇到酸性或是中性溶液时,则不会变色,当溶液刚刚变成无色时,证明N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2)镁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若观察到出现气泡,则证明盐酸过量;(3)当与盐酸反应时有气泡,气泡很可能是CO2,便可找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氢氧化钠过量,加入镁条,也没有气体产生,所以不能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5)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论否恰好完全反应,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B、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若=7,则恰好反应,若<7,酸有剩余,符合题意;C、如果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如果石蕊试液不变红,说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D、盐酸和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若盐酸过量,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能检验盐酸是否过量,但氧化铜不能氢氧化钠反应,若氢氧化钠过量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C。27.【答案】(1)Cu+2AgNO3=Cu(NO3)2+2Ag(2)锌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3)硫酸亚铁溶液(合理即可)【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金属单质能将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中置换出来。(2)锌和铁均为活泼金属,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产生氢气速率越快,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3)根据实验可知,不能比较铜和铁的活动性强弱,X是铜,所以Y是亚铁的可溶于盐。【解答】(1)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2AgNO3=Cu(NO3)2+2Ag。(2)实验中观察到锌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块。(3)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强,尚不能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的关系,利用图乙验证铁、铜的活动性,如X是金属铜,则Y是可溶性亚铁盐溶液,如硫酸亚铁溶液等,故填硫酸亚铁溶液等。(1)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发生的反应是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2AgNO3=Cu(NO3)2+2Ag;(2)实验中观察到锌片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快,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快,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块;(3)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强,尚不能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的关系,利用图乙验证铁、铜的活动性,如X是金属铜,则Y是可溶性亚铁盐溶液,如硫酸亚铁溶液等,故填硫酸亚铁溶液等。28.【答案】(1)木块被撞击距离的远近(2)乙(3)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知识点】控制变量法;动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2)木块的质量发生改变,则相同的动能,摩擦力不同,移动距离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改变球下摆的高度,球的速度不同,没有控制变量。(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可知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解答】(1)实验中钢球的动能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撞击距离的远近来表示的。(2)实验中需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变量只能是物体的质量,因此钢球下摆的高度,以及木板的材料应该相同,即选择乙同学的建议。(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钢球下摆的高度相同,即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越大,木块撞击的距离越远,钢球具有的动能越大,可得出结论为: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1)实验中钢球的动能运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木块撞击距离的远近来表示的。(2)实验中需要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变量只能是物体的质量,因此钢球下摆的高度,以及木板的材料应该相同,即选择乙同学的建议。(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钢球下摆的高度相同,即钢球撞击木块时的速度相同,钢球的质量越大,木块撞击的距离越远,钢球具有的动能越大,可得出结论为:当物体的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29.【答案】(1)由图乙知道,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超过5cm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为4N,此时钩码离开桌面,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故钩码所受的重力为4N,物体的体积为100cm3,则物块的密度。(2)从钩码离开桌面到到h=15cm的过程中,物块向上移动的高度h1=15cm-5cm=10cm=0.1m测力计对物块所做的功W=Gh1=4N×0.1m=0.4J。【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拉力最终为4N,由二力平衡可知,拉力等于重力,结合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2)功等于力与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1)由图乙知道,测力计上升的高度h超过5cm后,测力计的示数不变为4N,此时钩码离开桌面,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故钩码所受的重力为4N,物体的体积为100cm3,则物块的密度(2)从钩码离开桌面到到h=15cm的过程中,物块向上移动的高度h1=15cm-5cm=10cm=0.1m测力计对物块所做的功W=Gh1=4N×0.1m=0.4J30.【答案】(1)地面清洁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为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3000Pa,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2)据乙图可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150N,水平推力的功率是【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时,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结合压强公式计算接触面积。(2)根据图乙读出速度为0.5m/s时的推力大小,结合功率的计算公式P=Fv计算功率。(1)地面清洁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为要求对水平地面压强不超过3000Pa,该机器人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至少为(2)据乙图可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5m/s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150N,水平推力的功率是31.【答案】设: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x=360ty=237.6t答:至少需要含氧化铁80%的铁矿石360吨;把这些氧化铁全部还原会产生237.6吨。【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解析】【分析】根据方程式和铁元素的质量计算氧化铁的质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再由氧化铁的质量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铁矿石的质量。32.【答案】(1)混合物(2)D(3)解: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质量=138克×10%=13.8克设反应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 x=10克= y=11.2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138克+12克 10克=140克所得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答:所得氢氧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的性质及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解析】【分析】(1)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2)固体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界因素为温度,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3)根据溶质质量等于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值计算碳酸钾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钾的质量,即为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等于碳酸钾溶液的质量加上石灰乳的质量减去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解答】(1)碳酸钾溶液中含有碳酸钾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恒温蒸发溶剂获取氢氧化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溶液的质量也不断减少,溶液达到饱和前,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温度保持不变,氢氧化钾的溶解度不变,故填D。(1)碳酸钾溶液中含有碳酸钾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恒温蒸发溶剂获取氢氧化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溶液的质量也不断减少,溶液达到饱和前,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温度保持不变,氢氧化钾的溶解度不变,故填D。(3)见答案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国际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国际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