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卷
1.(2024七上·余姚期中)为研究学校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每个学期我们都需要检查视力。”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
【解答】A.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A错误
B.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B错误
C.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C错误
D.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4七上·余姚期中)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时,试管没有倾斜、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故B正确;
C.根据图片可知,给试管里的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B。
3.(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5.8米毫米
B.3.4分米2=3.4分米2=3.4×100=340厘米2
C.2小时秒秒
D.4.5升升毫升毫升
【答案】C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进行单位换算时,结果=数值×进率。
【解答】A.1米=1000毫米,则5.8米=5.8×1000毫米=5800毫米,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
B.,则,换算过程中单位错误,故B错误;
C.1小时=3600秒,则2小时=2×3600秒=7200秒,故C正确;
D.1升=1000毫升,4.5升=4.5×1000毫升=4500毫升,换算过程中的单位是不存在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上·余姚期中)“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自己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知识的认识判断。
【解答】A.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可以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能够保持耕地资源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故B不符合题意;
C.将一次性塑料料饭盒倒入江河,又会污染江河的水体,会加重对环境的污染,故C符合题意;
D.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4七上·余姚期中)新冠病毒是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毒株,在传播过程中有着很高的传染性和隐蔽性。说“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非常小 B.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C.能移动 D.能遗传和变异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解答】A、大小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A错误;
B、有无完整细胞结构不是生物基本特征;故B错误;
C、能否移动不是生物基本特征;故C错误;
D、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2024七上·余姚期中)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说明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是相同的
D.细胞可以由细胞分裂产生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属于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新细胞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核,也有不同之处:植物细胞有液泡、有细胞壁,有些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C。
7.(2024七上·余姚期中)余姚杨梅的采摘主要集中在6月。将杨梅采摘放入筐后常常会在杨梅上方盖一种“草”:该植物的叶呈羽状,叶片背面长有许多小囊,不开花,没有果实,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从分类上看,这类植物属于裸子植物
C.在采摘下来的杨梅周围盖上或铺上该植物是为了保护杨梅不被磕坏
D.该植物是通过叶背面小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的
【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孢子植物有:蕨类植物、苔藓类植物和藻类植物。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解答】A、植物的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故A不符合题意;
BD、该植物叶片背部有很多小囊,有根茎叶分化,应该是蕨类植物,用小囊内的孢子繁殖,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该植物叶呈羽状,可以保护杨梅,防止因磕碰导致杨梅变质,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4七上·余姚期中)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长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测量次序 1 2 3
甲组/厘米 25.82 25.84 25.83
乙组/厘米 25.8 25.9 25.8
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长度的是乙组数据
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避免误差
D.该《科学》课本的长度应取25.83厘米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AB.把给出的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有一位数字的数值,那么,其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小的更准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D.计算三组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A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中有两位小数,则分度值为毫米;乙中只有一位小数,则分度值为cm,故能更准确反映《科学》教科书长度是甲组,故A、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该《科学》教科书的长度

故D正确。
故选D。
9.(2024七上·余姚期中)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小科测得夏天曝晒后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66℃
B.小科手里拿的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约有15L
C.小科在操场走路5000步的距离大约为10km
D.体育课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达60次/分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心率一般在60至100次每分钟,运动后心率会加快,可以达到150次左右。
【解答】A、夏天室外温度较高,车内环境相对封闭,暴晒后温度更高,可达66℃,故A正确;
B、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96mL,故B错误;
C、一步的距离约为0.5m,走5000步的距离约为2500m,故C错误;
D、安静时心率约为75次每分,运动后心率会更快一些,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的对象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放大或缩小”的理解判断。
【解答】“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的对象是指该细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2024七上·余姚期中)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发生烧伤或烫伤的情况,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
D.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测量一块方糖的体积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直接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物体不溶于水。
【解答】A、不慎被烫伤或烧伤,应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处,故A不符合题意;
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水润湿导管,可以减小导管和橡皮塞之前的摩擦力,便于将导管插入橡皮塞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方糖可溶于水,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方糖的体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B.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根源
D.道尔顿、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可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根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道尔顿、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位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只消毒了体温计,但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不可能是39.3℃
B.三个人体温可能都是39.3℃
C.乙、丙两人的体温可能都低于39.3℃
D.丙同学有可能不发烧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前端有一个缩口,在没有甩动的情况下,水银柱只能上升不会降低,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解答】A、在甲使用前,体温计是甩过的,所以甲的体温是准确的,可知甲的体温为39.3℃,故A符合题意;
BCD、在甲之后测量的乙和丙,体温计都没有甩过,体温计示数只会上升不会降低,现在3人的测量结果均为39.3℃,乙和丙的体温可能低于39.3℃,也可能恰好是39.3℃,所以乙和丙可能发烧,可能不发烧,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表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偏小
C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A.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拉的很松,刻线间的距离不变,测量的是曲线长度;
B.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自动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C.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则头发直径。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将量筒放在桌面上,视线与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用拉的很松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的是曲线长度,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故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后读数不会发生改变,则测量结果正确,故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头发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偏大,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如果仰视读数小于实际数值,所以所量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15.(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
B.生活在北极的白熊毛色纯白,跟雪地的环境很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
C.猎豹发达的四肢适应于陆地上快速奔跑
D.香蕉等热带雨林气候的植物叶子面积大,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盾形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解答】A、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所以适应沙漠生活,故A不符合题意;
B、白熊的毛色纯白,是一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故B符合题意;
C、猎豹发达的四肢适应于陆地上快速奔跑,便于狩猎,故C不符合题意;
D、热带雨林降水较多,叶片大利于蒸腾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中1~4表示某些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孢子植物、2蕨类植物、3苔藓植物、4肾蕨
B.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爬行动物、4蛔虫
C.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青蛙
D.1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3裸子植物、4松树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1包含2和3,2和3之间是并列关系;2包含4,对各个选项中的四个概念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孢子植物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肾蕨是蕨类植物的一种,故A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爬行动物则属于脊椎动物,不属于无脊椎动物,故B不合题意;
C.根据题意可知,而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不属于哺乳动物,故C不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松树是裸子植物的一种,而不是被子植物,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7.(2024七上·余姚期中)为了探究湿度对家蚕孵化率的影响,小乐设计了如下实验记录表,该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组别 蚕卵数/个 温度/℃ 湿度 光照情况 孵化率
1 100 15 40% 自然光  
2 100 25 60% 自然光  
3 100 35 75% 自然光  
A.蚕卵数 B.温度不同 C.湿度不同 D.光照情况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对照实验是指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解答】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湿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应该控制蚕卵数、温度和光照情况相同,只改变温度,则第四列湿度应该都相同,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18.(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④将小铁块放入空塑料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所示:
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空塑料盒体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空塑料盒不能自己浸没水中,需要借助铁块拉入水中,根据图片分析排水法测塑料盒体积的步骤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③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④为水、铁块和塑料盒的总体积,则③和④的示数之差就是空塑料盒的体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甲所示的指针式寒暑表是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如图乙所示的双金属片是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铜片在下面,铁片在上面,当用酒精灯加热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片的膨胀程度比铜片大 B.铜片的膨胀程度比铁片大
C.铁片的膨胀程度与铜片相同 D.受冷时,仍向铁片一边弯曲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双金属片总是向膨胀程度小的一侧弯曲。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双金属片受热后向上弯曲,则说明上面的铁膨胀小,下面的铜膨胀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0.(2024七上·余姚期中)某项目化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煤油温度计(已知该煤油的凝固点为-30℃),并在硬纸上标上均匀的刻度。若将该温度计的玻璃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在第2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45格处。则该温度计第15格处表示的温度是(  )
A.15℃ B.-20℃ C.-12℃ D.24℃
【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计算出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计算出带求刻度值到0℃刻度线的小格数,最后与分度值相乘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1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则0~100℃中间有25个小格,所以每一格的温度为。
第15格距离第20格还有五格,所以对应温度:0℃+,
故选B。
21.(2024七上·余姚期中)请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单位:
(1)人的身高为175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0.25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1.8   
(4)某位病人的体温为38   
【答案】(1)厘米
(2)升
(3)分米
(4)摄氏度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1m=100cm
(2)1L=1000mL
(3)1dm=10cm
(4)人是恒温动物,体温在37℃左右,存在小范围的波动。
【解答】(1)人的身高约为1.75m,合175cm。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250mL,合0.25L。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合1.8dm。
(4)健康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发烧的病人体温略高,可能为38℃。
22.(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答案】③⑤;①②④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
【解答】(1)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⑤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2)根据题意可知,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都是利用工具测量,因此为间接测量。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③⑤;
(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①②④。
23.(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   ;
(2)“小冰麦”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成的,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   ]   (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进行操作;
(3)在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   ]   (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中。
【答案】(1)乙
(2)④;细胞核
(3)⑤;液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乙图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小冰麦”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④细胞核进行操作的。
(3)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⑤液泡中。
(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乙图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所以,“小冰麦”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④细胞核进行操作的。
(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因此,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⑤液泡中。
24.(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测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的圆为正圆形,该圆的半径是   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读作:   。
(3)如图丙所示,此时液体的体积为   mL。
【答案】(1)3.00
(2)-13;负十三摄氏度
(3)4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
(2)温度计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还是下方;
(3)量筒中液体的体积等于液面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视线和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圆的直径为d=6.50cm-3.50cm=3.00cm;
(2)根据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则实际温度在0℃以下,则它的读数为-13℃,读作负十三摄氏度或者零下十三摄氏度。
(3)根据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40mL+1mL×2=42mL。
(1)图甲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的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50cm,右端刻度值为6.50cm,圆的直径为
d=6.50cm-3.50cm=3.00cm
(2)[1][2]图乙中温度计刻度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它的读数为-13℃,读作负十三摄氏度或者零下十三摄氏度。
(3)图中量筒刻度的一个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2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42mL。
25.(2024七上·余姚期中)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影响棉花的主要害虫是棉铃虫,防治虫害是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举措。如图为棉田生态系统简图:
(1)由棉桃结构图可以推测棉花属于   (填“被子”、“裸子”或“孢子”)植物;
(2)棉铃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鸟类等。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答案】(1)被子
(2)棉花→棉铃虫→鸟
【知识点】种子植物;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2)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棉花的外面有果皮,那么棉花属于被子植物。
(2)根据题意可知,棉铃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鸟类等,因此构成食物链:棉花→棉铃虫→鸟,棉花→棉铃虫→蜘蛛→鸟。
(1)由棉花结构图可知,其外面有果皮可以推测棉花属于被子植物。
(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棉铃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鸟类等,因此构成食物链:棉花→棉铃虫→鸟,棉花→棉铃虫→蜘蛛→鸟。
26.(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   (填“下降”或“上升”);
(2)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答案】(1)下降
(2)逆时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镜筒,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上升,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下降;(2)根据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规律分析。
【解答】(1)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下降。
(2)根据题意可知,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即旋转180°后得到的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的像。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旋转180°后还是逆时针方向。
(1)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镜筒,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上升,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下降,所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下降。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即旋转180°后得到的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的像。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旋转180°后还是逆时针方向。
27.(2024七上·余姚期中)2023年6月,在宁波四明山发现了如图所示的膜翅目茎蜂科简脉茎蜂属的昆虫类新物种——杜鹃简脉茎蜂。如表所示为含杜鹃简脉茎蜂在内的四种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有脊柱       P
1b无脊柱     2
2a身体不分节    Q
2b身体分节      3
3a有膜翅      R
3b无膜翅     S
(1)膜翅目的动物种类   (选填“多于”或“少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杜鹃简脉茎蜂”对应表1中的   (填字母)。
【答案】(1)多于
(2)R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1) 生物的分类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2)根据题目描述的杜鹃简脉茎蜂的特点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目”比“科”的等级更高,则膜翅目的动物种类多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杜鹃简脉茎蜂无脊柱,身体分节,有膜翅,故对应表1的R。
(1)生物的分类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故膜翅目的动物种类多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由题干可知,杜鹃简脉茎蜂无脊柱,身体分节,有膜翅,故对应表1的R。
28.(2024七上·余姚期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
(1)b仪器的名称是   ;
(2)a仪器一般会注明“20℃”的字样,若量取液体体积时的气温为10℃,则仪器所测的数值将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3)有些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有些仪器则不行,请从上述仪器(—)中选出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容器   ;需垫在陶土网上间接加热的仪器   ;(填写序号)
(4)实验时可能会用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那么需要张贴的标志为_________。
A. B.
C. D.
【答案】(1)烧杯
(2)偏小
(3)g;b
(4)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陶土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应贴腐蚀品的标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仪器的名称是烧杯;
(2)若量取液体体积时的气温为10℃,温度低于20℃,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a仪器所测的数值将偏小;
(3)根据图片可知,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容器有蒸发皿g;需垫在陶土网上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b;
(4)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应贴当心腐蚀的标志,
根据图片可知,是当心中毒标志,是当心火灾标志,是当心爆炸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
故选D。
(1)b仪器的名称是烧杯;
(2)a仪器一般会注明“20℃”的字样,在这个温度下,量筒的刻度指示是最准确的,因为液体在这种温度下不会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显著的体积变化。若量取液体体积时的气温为10℃,温度低于20℃,则a仪器所测的数值将偏小;
(3)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容器有蒸发皿;需垫在陶土网上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故填表g、b;
(4)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应贴当心腐蚀的标志,
A、该标志是当心中毒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是当心火灾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标志是当心爆炸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符合题意。
故选D。
29.(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19世纪中叶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生说”,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材料1:如图甲,雷迪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两瓶中的鲜肉都腐烂,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苍蝇的幼虫)。
材料2:如图乙,巴斯德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冷却后放置数天,瓶内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打断细长玻璃管,几天后用显微镜观察,瓶内肉汤出现了大量的微生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雷迪实验中的变量是   ;
(2)材料2中加热肉汤至沸腾1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实验   (填“否定”或“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变质的方法   。
【答案】(1)有无苍蝇
(2)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
(3)否定
(4)巴氏灭菌法
【知识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1)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根据高温杀死微生物分析;
(3)根据材料2分析微生物的来源即可;
(4)根据上面的分析得到保持食物的方法。
【解答】(1)根据材料1可知,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故实验中的变量是苍蝇能否进入瓶中。
(2)根据题意可知,常见的微生物在高温下都会被杀死,则巴斯德将肉汤煮沸1小时,目的是彻底杀死肉汤和装置中原有微生物。
(3)根据材料2可知,加热后的肉汤没有微生物,而打断玻璃管后进入空气,则肉汤出现微生物,那么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故否定了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将食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以杀死可能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则防止食品变质的方法为:巴氏灭菌法 。
(1)从雷迪的实验可以看出,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设置对照组,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故实验中的变量是苍蝇能否进入瓶中。
(2)巴斯德将肉汤煮沸1小时,目的是彻底杀死肉汤和装置中原有微生物。
(3)巴斯德的实验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故否定了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防止食品变质的方法可使用加热杀菌法,也就是巴氏灭菌法。这种方法通过将食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以杀死可能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牛奶和其他食品的消毒处理,能有效减少腐败微生物和潜在病原体,而不会破坏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30.(2024七上·余姚期中)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水(mL)。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
(1)测量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号矿泉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个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三个瓶中均装满水。其中合理的测量装置是_________(选填“A”、“B”或“C”);
A.
B.
C.
(2)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如果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就进行集气,最终在量杯中测得液体体积为150mL,那么实际收集的呼出气体的体积   15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C
(2)偏大
(3)等于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排水法测气体体积的原理分析;
(2)根据量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肺活量的测量原理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从细管向集气瓶内吹气,瓶内气压增大,将瓶中的水压入右侧的量杯中。当水不流动时,流入量杯中水的体积等于呼出气体的体积,则吹气的细管短,排水的细管长,故选C。
(2)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
(3)根据题意可知,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则矿泉水瓶包括一部分空气和水,而排出去水的体积等于实际呼出的气体体积。瓶中是否有空气,对于实验没有影响。量杯中测得的液体体积为150mL,这个体积代表的是被呼出气体排出的水的体积,实际被收集的呼出气体的体积为150mL。
(1)吹气时,AB的装置中广口瓶中的低于右侧管口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C装置中广口瓶中的水会进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进入广口瓶中的气体体积,故选C。
(2)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
(3)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则矿泉水瓶包括一部分空气和水,而排出去水的体积等于实际呼出的气体体积。瓶中是否有空气,对于实验没有影响。量杯中测得的液体体积为150mL,这个体积代表的是被呼出气体排出的水的体积,实际被收集的呼出气体的体积为150mL。
31.(2024七上·余姚期中)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同。有的同学认为与衣服颜色有关,也有的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衣服颜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①准备3种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并如实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①和②步骤2次。
实验结果:
颜色、蚊子停留次数及涂抹物 浅色 较深色 深色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
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
(1)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选填“增加”或“减少”);
(2)通过涂抹物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深入探究:小科同学发现,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他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他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图密闭装置中。实验分组如表:
组别 1 2 3
纸板温度 25℃ 30℃ 35℃
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
(3)若实验结果的大小关系为X<Y<Z,那么实验结论为   。
【答案】(1)增加
(2)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蚊子停留次数与纸板颜色的关系;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生理盐水和汗液对蚊子吸引力的大小即可;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即可。
【解答】 (1)根据题干中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纸板颜色的加深,蚊子在纸板上的停留次数逐渐增多。
(2)通过对比涂抹生理盐水和汗液的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可以计算出涂抹生理盐水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的平均值小于涂抹汗液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的平均值,这说明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远大于生理盐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由表格中的数据: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X(25°)<Y(30°)<Z(35°)可知,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蚊子在纸板上的停留次数也在增多,则可以得出结论: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1)实验数据表明,无论是生理盐水还是汗液处理的纸板上,随着颜色从浅色到深色,蚊子的停留次数在逐渐增加。尤其是深色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显著高于其他颜色。这表明深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强,因此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增加。
(2)对于涂抹物的对照实验,涂有汗液的纸板相比涂有生理盐水的纸板,蚊子的停留次数明显更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针对温度对蚊子的吸引力探究实验,假设不同温度对应蚊子停留次数关系为X<Y<Z,说明在同一颜色纸板上,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蚊子的停留次数增加,推测温度升高可能增强了蚊子的吸引能力。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32.(2024七上·余姚期中)学校开展 “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利用2块放大镜(A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可制作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放大镜A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产品调试:小明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
(3)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
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
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答案】(1)目镜
(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
(3)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在显微镜中,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物体的为物镜
(2)在显微镜中,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的旋钮,改变支架的高度,从而使成像更清晰;
(3)想办法调节显微镜视野的亮度,以及改变成像的大小即可。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放大镜A靠近人的眼睛,则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
(2)产品调试:比较乙和丙可知,乙的成像没有丙清晰,说明物距大小不合适,则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
(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1)放大镜A接受人的眼睛,有放大物像的功能,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
(2)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可升降支架具有调焦的功能,因此,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
(3)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33.(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看到家里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水槽内。他想这个水龙头均匀下落,是否能将水的体积与时间两个量联系在一起。于是他找来了秒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秒表计时,并数“1”到“50”,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示数为30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毫升。
(1)如图是小科查找资料:百大使用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受水型水钟。小科使用的方法与   (选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请通过计算回答,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列式计算)
(3)如果小科实验结束没有及时关闭水龙头,则一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    (列式计算)
【答案】(1)受水型
(2)0.2mL
(3)1.2L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由于量筒底部并未开口,且是记录用多少时间收集多少水,所以与受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用量筒内水的体积除以水滴数计算每一滴水的体积;
(3)先计算出每秒钟内滴的水的体积,再乘以24小时的时间,就可以算出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
【解答】(1)由于小科是记录30s内量筒收集的水的体积, 且量筒底部并未开口,所以与受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根据题意可知,50滴水的体积是10mL,所以每 一滴水的体积为
(3)因为10mL水需要30s的时间来收集,所以每秒钟滴的水的体积为
(1)由于小科是记录30s内量筒收集的水的体积, 且量筒底部并未开口,所以与受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根据题意可知,50滴水的体积是10mL,所以每 一滴水的体积为
(3)因为10mL水需要30s的时间来收集,所以每秒钟滴的水的体积为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六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科学试卷
1.(2024七上·余姚期中)为研究学校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每个学期我们都需要检查视力。”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2.(2024七上·余姚期中)正确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5.8米毫米
B.3.4分米2=3.4分米2=3.4×100=340厘米2
C.2小时秒秒
D.4.5升升毫升毫升
4.(2024七上·余姚期中)“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5.(2024七上·余姚期中)新冠病毒是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毒株,在传播过程中有着很高的传染性和隐蔽性。说“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
A.非常小 B.无完整的细胞结构
C.能移动 D.能遗传和变异
6.(2024七上·余姚期中)细胞学说的建立,从结构上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统一起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C.说明了动植物的细胞结构是相同的
D.细胞可以由细胞分裂产生
7.(2024七上·余姚期中)余姚杨梅的采摘主要集中在6月。将杨梅采摘放入筐后常常会在杨梅上方盖一种“草”:该植物的叶呈羽状,叶片背面长有许多小囊,不开花,没有果实,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B.从分类上看,这类植物属于裸子植物
C.在采摘下来的杨梅周围盖上或铺上该植物是为了保护杨梅不被磕坏
D.该植物是通过叶背面小囊内的孢子进行繁殖的
8.(2024七上·余姚期中)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长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测量次序 1 2 3
甲组/厘米 25.82 25.84 25.83
乙组/厘米 25.8 25.9 25.8
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长度的是乙组数据
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
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避免误差
D.该《科学》课本的长度应取25.83厘米
9.(2024七上·余姚期中)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小科测得夏天曝晒后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66℃
B.小科手里拿的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约有15L
C.小科在操场走路5000步的距离大约为10km
D.体育课跑完1000m,小科的心率可达60次/分
10.(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的对象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11.(2024七上·余姚期中)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发生烧伤或烫伤的情况,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
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
D.可以用排水法直接测量一块方糖的体积
12.(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
B.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根源
D.道尔顿、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13.(2024七上·余姚期中)一位护士在忙碌中用开始已甩过的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只消毒了体温计,但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3℃,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体温不可能是39.3℃
B.三个人体温可能都是39.3℃
C.乙、丙两人的体温可能都低于39.3℃
D.丙同学有可能不发烧
14.(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表是小科同学整理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小
B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 偏小
C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D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 偏大
A.A B.B C.C D.D
15.(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
B.生活在北极的白熊毛色纯白,跟雪地的环境很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
C.猎豹发达的四肢适应于陆地上快速奔跑
D.香蕉等热带雨林气候的植物叶子面积大,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盾形
16.(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中1~4表示某些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1孢子植物、2蕨类植物、3苔藓植物、4肾蕨
B.1无脊椎动物、2扁形动物、3爬行动物、4蛔虫
C.1脊椎动物、2爬行动物、3哺乳动物、4青蛙
D.1种子植物、2被子植物、3裸子植物、4松树
17.(2024七上·余姚期中)为了探究湿度对家蚕孵化率的影响,小乐设计了如下实验记录表,该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组别 蚕卵数/个 温度/℃ 湿度 光照情况 孵化率
1 100 15 40% 自然光  
2 100 25 60% 自然光  
3 100 35 75% 自然光  
A.蚕卵数 B.温度不同 C.湿度不同 D.光照情况
18.(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④将小铁块放入空塑料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所示:
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空塑料盒体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9.(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甲所示的指针式寒暑表是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如图乙所示的双金属片是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铜片在下面,铁片在上面,当用酒精灯加热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片的膨胀程度比铜片大 B.铜片的膨胀程度比铁片大
C.铁片的膨胀程度与铜片相同 D.受冷时,仍向铁片一边弯曲
20.(2024七上·余姚期中)某项目化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煤油温度计(已知该煤油的凝固点为-30℃),并在硬纸上标上均匀的刻度。若将该温度计的玻璃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在第20格处;将它放到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45格处。则该温度计第15格处表示的温度是(  )
A.15℃ B.-20℃ C.-12℃ D.24℃
21.(2024七上·余姚期中)请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单位:
(1)人的身高为175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0.25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为1.8   
(4)某位病人的体温为38   
22.(2024七上·余姚期中)下面是几种情况的观察实例: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⑤用耳朵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23.(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动物细胞的是图   ;
(2)“小冰麦”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成的,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   ]   (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进行操作;
(3)在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   ]   (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中。
24.(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测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的圆为正圆形,该圆的半径是   cm。
(2)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读作:   。
(3)如图丙所示,此时液体的体积为   mL。
25.(2024七上·余姚期中)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影响棉花的主要害虫是棉铃虫,防治虫害是保证棉花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举措。如图为棉田生态系统简图:
(1)由棉桃结构图可以推测棉花属于   (填“被子”、“裸子”或“孢子”)植物;
(2)棉铃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鸟类等。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26.(2024七上·余姚期中)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   (填“下降”或“上升”);
(2)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27.(2024七上·余姚期中)2023年6月,在宁波四明山发现了如图所示的膜翅目茎蜂科简脉茎蜂属的昆虫类新物种——杜鹃简脉茎蜂。如表所示为含杜鹃简脉茎蜂在内的四种生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有脊柱       P
1b无脊柱     2
2a身体不分节    Q
2b身体分节      3
3a有膜翅      R
3b无膜翅     S
(1)膜翅目的动物种类   (选填“多于”或“少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杜鹃简脉茎蜂”对应表1中的   (填字母)。
28.(2024七上·余姚期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实验室。
(1)b仪器的名称是   ;
(2)a仪器一般会注明“20℃”的字样,若量取液体体积时的气温为10℃,则仪器所测的数值将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3)有些仪器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有些仪器则不行,请从上述仪器(—)中选出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容器   ;需垫在陶土网上间接加热的仪器   ;(填写序号)
(4)实验时可能会用到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那么需要张贴的标志为_________。
A. B.
C. D.
29.(2024七上·余姚期中)在19世纪中叶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生说”,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
材料1:如图甲,雷迪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两瓶中的鲜肉都腐烂,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苍蝇的幼虫)。
材料2:如图乙,巴斯德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冷却后放置数天,瓶内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打断细长玻璃管,几天后用显微镜观察,瓶内肉汤出现了大量的微生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1中,雷迪实验中的变量是   ;
(2)材料2中加热肉汤至沸腾1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   ;
(3)材料2中,巴斯德的实验   (填“否定”或“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说出一种防止食品变质的方法   。
30.(2024七上·余姚期中)肺活量是身体机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人做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水(mL)。小科想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款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
(1)测量气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小科利用大号矿泉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c三个简易肺活量测量装置,三个瓶中均装满水。其中合理的测量装置是_________(选填“A”、“B”或“C”);
A.
B.
C.
(2)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如果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就进行集气,最终在量杯中测得液体体积为150mL,那么实际收集的呼出气体的体积   15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1.(2024七上·余姚期中)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不同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同。有的同学认为与衣服颜色有关,也有的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衣服颜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步骤:①准备3种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并如实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①和②步骤2次。
实验结果:
颜色、蚊子停留次数及涂抹物 浅色 较深色 深色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
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
(1)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选填“增加”或“减少”);
(2)通过涂抹物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深入探究:小科同学发现,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他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他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图密闭装置中。实验分组如表:
组别 1 2 3
纸板温度 25℃ 30℃ 35℃
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
(3)若实验结果的大小关系为X<Y<Z,那么实验结论为   。
32.(2024七上·余姚期中)学校开展 “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利用2块放大镜(A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可制作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放大镜A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产品调试:小明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   。
(3)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
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
产品评价: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评为“待改进”。为使“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33.(2024七上·余姚期中)小科看到家里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水槽内。他想这个水龙头均匀下落,是否能将水的体积与时间两个量联系在一起。于是他找来了秒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秒表计时,并数“1”到“50”,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示数为30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毫升。
(1)如图是小科查找资料:百大使用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叫泄水型水钟;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的叫受水型水钟。小科使用的方法与   (选填“受水型”或“泄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请通过计算回答,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多少毫升    (列式计算)
(3)如果小科实验结束没有及时关闭水龙头,则一小时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    (列式计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讨论
【解答】A.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A错误
B.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B错误
C.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C错误
D. 检查视力是属于收集事实与证据,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时,试管没有倾斜、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或接触试管壁,故B正确;
C.根据图片可知,给试管里的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进行单位换算时,结果=数值×进率。
【解答】A.1米=1000毫米,则5.8米=5.8×1000毫米=5800毫米,换算过程中没有单位,故A错误;
B.,则,换算过程中单位错误,故B错误;
C.1小时=3600秒,则2小时=2×3600秒=7200秒,故C正确;
D.1升=1000毫升,4.5升=4.5×1000毫升=4500毫升,换算过程中的单位是不存在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自己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知识的认识判断。
【解答】A.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可以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能够保持耕地资源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故B不符合题意;
C.将一次性塑料料饭盒倒入江河,又会污染江河的水体,会加重对环境的污染,故C符合题意;
D.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解答】A、大小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故A错误;
B、有无完整细胞结构不是生物基本特征;故B错误;
C、能否移动不是生物基本特征;故C错误;
D、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不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属于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
【解答】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新细胞由原来的细胞分裂而来,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核,也有不同之处:植物细胞有液泡、有细胞壁,有些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孢子植物有:蕨类植物、苔藓类植物和藻类植物。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解答】A、植物的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器官,故A不符合题意;
BD、该植物叶片背部有很多小囊,有根茎叶分化,应该是蕨类植物,用小囊内的孢子繁殖,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该植物叶呈羽状,可以保护杨梅,防止因磕碰导致杨梅变质,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AB.把给出的数据换算成小数点后有一位数字的数值,那么,其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小的更准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D.计算三组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解答】A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中有两位小数,则分度值为毫米;乙中只有一位小数,则分度值为cm,故能更准确反映《科学》教科书长度是甲组,故A、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该《科学》教科书的长度

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心率一般在60至100次每分钟,运动后心率会加快,可以达到150次左右。
【解答】A、夏天室外温度较高,车内环境相对封闭,暴晒后温度更高,可达66℃,故A正确;
B、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的体积约为596mL,故B错误;
C、一步的距离约为0.5m,走5000步的距离约为2500m,故C错误;
D、安静时心率约为75次每分,运动后心率会更快一些,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0.【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放大或缩小”的理解判断。
【解答】“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的对象是指该细小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直接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求物体不溶于水。
【解答】A、不慎被烫伤或烧伤,应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处,故A不符合题意;
B、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水润湿导管,可以减小导管和橡皮塞之前的摩擦力,便于将导管插入橡皮塞中,故C不符合题意;
D、方糖可溶于水,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方糖的体积,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可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的根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道尔顿、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体温计前端有一个缩口,在没有甩动的情况下,水银柱只能上升不会降低,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解答】A、在甲使用前,体温计是甩过的,所以甲的体温是准确的,可知甲的体温为39.3℃,故A符合题意;
BCD、在甲之后测量的乙和丙,体温计都没有甩过,体温计示数只会上升不会降低,现在3人的测量结果均为39.3℃,乙和丙的体温可能低于39.3℃,也可能恰好是39.3℃,所以乙和丙可能发烧,可能不发烧,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A.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拉的很松,刻线间的距离不变,测量的是曲线长度;
B.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自动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C.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则头发直径。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将量筒放在桌面上,视线与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用拉的很松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的是曲线长度,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大,故A错误;B.根据题意可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后读数不会发生改变,则测量结果正确,故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会造成测出头发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偏大,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如果仰视读数小于实际数值,所以所量液体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他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
【解答】A、骆驼的身体具有强大的保水能力,所以适应沙漠生活,故A不符合题意;
B、白熊的毛色纯白,是一种保护色,不容易被天敌发现,故B符合题意;
C、猎豹发达的四肢适应于陆地上快速奔跑,便于狩猎,故C不符合题意;
D、热带雨林降水较多,叶片大利于蒸腾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6.【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1包含2和3,2和3之间是并列关系;2包含4,对各个选项中的四个概念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孢子植物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肾蕨是蕨类植物的一种,故A符合题意;
B.根据题意可知,爬行动物则属于脊椎动物,不属于无脊椎动物,故B不合题意;
C.根据题意可知,而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不属于哺乳动物,故C不合题意;
D.根据题意可知,松树是裸子植物的一种,而不是被子植物,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7.【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对照实验是指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解答】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湿度对家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应该控制蚕卵数、温度和光照情况相同,只改变温度,则第四列湿度应该都相同,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空塑料盒不能自己浸没水中,需要借助铁块拉入水中,根据图片分析排水法测塑料盒体积的步骤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③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④为水、铁块和塑料盒的总体积,则③和④的示数之差就是空塑料盒的体积,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双金属片总是向膨胀程度小的一侧弯曲。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双金属片受热后向上弯曲,则说明上面的铁膨胀小,下面的铜膨胀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0.【答案】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首先计算出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计算出带求刻度值到0℃刻度线的小格数,最后与分度值相乘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而1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则0~100℃中间有25个小格,所以每一格的温度为。
第15格距离第20格还有五格,所以对应温度:0℃+,
故选B。
21.【答案】(1)厘米
(2)升
(3)分米
(4)摄氏度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1m=100cm
(2)1L=1000mL
(3)1dm=10cm
(4)人是恒温动物,体温在37℃左右,存在小范围的波动。
【解答】(1)人的身高约为1.75m,合175cm。
(2)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250mL,合0.25L。
(3)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合1.8dm。
(4)健康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发烧的病人体温略高,可能为38℃。
22.【答案】③⑤;①②④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
【解答】(1)③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⑤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2)根据题意可知,①某学生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②医院的化验员用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④用体温计测量体温,都是利用工具测量,因此为间接测量。
(1)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③⑤;
(2)属于间接观察的是①②④。
23.【答案】(1)乙
(2)④;细胞核
(3)⑤;液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模型
【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2)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观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乙图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小冰麦”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④细胞核进行操作的。
(3)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⑤液泡中。
(1)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绿色部分),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乙图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能传递遗传信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所以,“小冰麦”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野生冰草抗病、高蛋白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小麦的细胞中培育而成的。在培育过程中,主要是对野生冰草细胞内的④细胞核进行操作的。
(3)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有多种味道:酸、甜、苦、辣,因此,切洋葱时会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⑤液泡中。
24.【答案】(1)3.00
(2)-13;负十三摄氏度
(3)42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片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记录所对的两个刻度值,然后相减即可;
(2)温度计的使用要首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要注意液柱在零刻度的上方还是下方;
(3)量筒中液体的体积等于液面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视线和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圆的直径为d=6.50cm-3.50cm=3.00cm;
(2)根据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则实际温度在0℃以下,则它的读数为-13℃,读作负十三摄氏度或者零下十三摄氏度。
(3)根据丙图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40mL+1mL×2=42mL。
(1)图甲中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的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50cm,右端刻度值为6.50cm,圆的直径为
d=6.50cm-3.50cm=3.00cm
(2)[1][2]图乙中温度计刻度的一个大格表示10℃,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下方。因此它的读数为-13℃,读作负十三摄氏度或者零下十三摄氏度。
(3)图中量筒刻度的一个大格表示10mL,里面有5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2mL,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42mL。
25.【答案】(1)被子
(2)棉花→棉铃虫→鸟
【知识点】种子植物;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2)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棉花的外面有果皮,那么棉花属于被子植物。
(2)根据题意可知,棉铃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鸟类等,因此构成食物链:棉花→棉铃虫→鸟,棉花→棉铃虫→蜘蛛→鸟。
(1)由棉花结构图可知,其外面有果皮可以推测棉花属于被子植物。
(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棉铃虫的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鸟类等,因此构成食物链:棉花→棉铃虫→鸟,棉花→棉铃虫→蜘蛛→鸟。
26.【答案】(1)下降
(2)逆时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镜筒,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上升,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下降;(2)根据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规律分析。
【解答】(1)根据显微镜的调节方法可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下降。
(2)根据题意可知,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即旋转180°后得到的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的像。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旋转180°后还是逆时针方向。
(1)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镜筒,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上升,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下降,所以逆时针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为下降。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即旋转180°后得到的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的像。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旋转180°后还是逆时针方向。
27.【答案】(1)多于
(2)R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1) 生物的分类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2)根据题目描述的杜鹃简脉茎蜂的特点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目”比“科”的等级更高,则膜翅目的动物种类多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杜鹃简脉茎蜂无脊柱,身体分节,有膜翅,故对应表1的R。
(1)生物的分类等级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故膜翅目的动物种类多于茎蜂科的动物种类。
(2)由题干可知,杜鹃简脉茎蜂无脊柱,身体分节,有膜翅,故对应表1的R。
28.【答案】(1)烧杯
(2)偏小
(3)g;b
(4)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陶土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应贴腐蚀品的标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仪器的名称是烧杯;
(2)若量取液体体积时的气温为10℃,温度低于20℃,根据“热胀冷缩”的规律可知,a仪器所测的数值将偏小;
(3)根据图片可知,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容器有蒸发皿g;需垫在陶土网上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b;
(4)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应贴当心腐蚀的标志,
根据图片可知,是当心中毒标志,是当心火灾标志,是当心爆炸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
故选D。
(1)b仪器的名称是烧杯;
(2)a仪器一般会注明“20℃”的字样,在这个温度下,量筒的刻度指示是最准确的,因为液体在这种温度下不会因热胀冷缩而产生显著的体积变化。若量取液体体积时的气温为10℃,温度低于20℃,则a仪器所测的数值将偏小;
(3)可以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容器有蒸发皿;需垫在陶土网上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故填表g、b;
(4)浓硫酸、浓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品,应贴当心腐蚀的标志,
A、该标志是当心中毒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是当心火灾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标志是当心爆炸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符合题意。
故选D。
29.【答案】(1)有无苍蝇
(2)杀死肉汤中原有的微生物
(3)否定
(4)巴氏灭菌法
【知识点】细菌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1)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根据高温杀死微生物分析;
(3)根据材料2分析微生物的来源即可;
(4)根据上面的分析得到保持食物的方法。
【解答】(1)根据材料1可知,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故实验中的变量是苍蝇能否进入瓶中。
(2)根据题意可知,常见的微生物在高温下都会被杀死,则巴斯德将肉汤煮沸1小时,目的是彻底杀死肉汤和装置中原有微生物。
(3)根据材料2可知,加热后的肉汤没有微生物,而打断玻璃管后进入空气,则肉汤出现微生物,那么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故否定了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将食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以杀死可能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则防止食品变质的方法为:巴氏灭菌法 。
(1)从雷迪的实验可以看出,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设置对照组,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敞口,苍蝇能进入,故实验中的变量是苍蝇能否进入瓶中。
(2)巴斯德将肉汤煮沸1小时,目的是彻底杀死肉汤和装置中原有微生物。
(3)巴斯德的实验证明,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故否定了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
(4)防止食品变质的方法可使用加热杀菌法,也就是巴氏灭菌法。这种方法通过将食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以杀死可能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从而达到延长食品保质期的目的。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牛奶和其他食品的消毒处理,能有效减少腐败微生物和潜在病原体,而不会破坏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30.【答案】(1)C
(2)偏大
(3)等于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根据排水法测气体体积的原理分析;
(2)根据量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肺活量的测量原理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从细管向集气瓶内吹气,瓶内气压增大,将瓶中的水压入右侧的量杯中。当水不流动时,流入量杯中水的体积等于呼出气体的体积,则吹气的细管短,排水的细管长,故选C。
(2)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
(3)根据题意可知,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则矿泉水瓶包括一部分空气和水,而排出去水的体积等于实际呼出的气体体积。瓶中是否有空气,对于实验没有影响。量杯中测得的液体体积为150mL,这个体积代表的是被呼出气体排出的水的体积,实际被收集的呼出气体的体积为150mL。
(1)吹气时,AB的装置中广口瓶中的低于右侧管口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C装置中广口瓶中的水会进入量筒中,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进入广口瓶中的气体体积,故选C。
(2)若小科在读取图中的量杯数据时俯视读数偏大,则会使测量的肺活量偏大。
(3)矿泉水瓶未装满水,则矿泉水瓶包括一部分空气和水,而排出去水的体积等于实际呼出的气体体积。瓶中是否有空气,对于实验没有影响。量杯中测得的液体体积为150mL,这个体积代表的是被呼出气体排出的水的体积,实际被收集的呼出气体的体积为150mL。
31.【答案】(1)增加
(2)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蚊子停留次数与纸板颜色的关系;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生理盐水和汗液对蚊子吸引力的大小即可;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即可。
【解答】 (1)根据题干中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随着纸板颜色的加深,蚊子在纸板上的停留次数逐渐增多。
(2)通过对比涂抹生理盐水和汗液的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可以计算出涂抹生理盐水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的平均值小于涂抹汗液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的平均值,这说明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远大于生理盐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由表格中的数据: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X(25°)<Y(30°)<Z(35°)可知,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蚊子在纸板上的停留次数也在增多,则可以得出结论: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1)实验数据表明,无论是生理盐水还是汗液处理的纸板上,随着颜色从浅色到深色,蚊子的停留次数在逐渐增加。尤其是深色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显著高于其他颜色。这表明深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强,因此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增加。
(2)对于涂抹物的对照实验,涂有汗液的纸板相比涂有生理盐水的纸板,蚊子的停留次数明显更多,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
(3)针对温度对蚊子的吸引力探究实验,假设不同温度对应蚊子停留次数关系为X<Y<Z,说明在同一颜色纸板上,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蚊子的停留次数增加,推测温度升高可能增强了蚊子的吸引能力。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
32.【答案】(1)目镜
(2)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
(3)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在显微镜中,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物体的为物镜
(2)在显微镜中,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的旋钮,改变支架的高度,从而使成像更清晰;
(3)想办法调节显微镜视野的亮度,以及改变成像的大小即可。
【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放大镜A靠近人的眼睛,则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
(2)产品调试:比较乙和丙可知,乙的成像没有丙清晰,说明物距大小不合适,则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
(3)调节像的大小改进建议: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1)放大镜A接受人的眼睛,有放大物像的功能,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
(2)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可升降支架具有调焦的功能,因此,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操作是:适当上下调节可升降支架高度,直至像清晰。
(3)可增加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和与之配套的长度不同的纸筒若干、将长度、内径合适的纸筒纵向切一条缝,放大镜从纸筒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可上下移动放大镜;调节像的亮度改进建议:增加凹面反光镜,在光盘下方固定挖有不同圆形孔径的纸板来遮光、在光盘的正下方固定一个亮度可调的小手电筒等光源来替代平面镜。
33.【答案】(1)受水型
(2)0.2mL
(3)1.2L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由于量筒底部并未开口,且是记录用多少时间收集多少水,所以与受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用量筒内水的体积除以水滴数计算每一滴水的体积;
(3)先计算出每秒钟内滴的水的体积,再乘以24小时的时间,就可以算出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
【解答】(1)由于小科是记录30s内量筒收集的水的体积, 且量筒底部并未开口,所以与受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根据题意可知,50滴水的体积是10mL,所以每 一滴水的体积为
(3)因为10mL水需要30s的时间来收集,所以每秒钟滴的水的体积为
(1)由于小科是记录30s内量筒收集的水的体积, 且量筒底部并未开口,所以与受水型水钟的原理相同。
(2)根据题意可知,50滴水的体积是10mL,所以每 一滴水的体积为
(3)因为10mL水需要30s的时间来收集,所以每秒钟滴的水的体积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