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学习:第7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预习练习)(含解析)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学习:第7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预习练习)(含解析)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7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张吉怀高铁(即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速铁路)即将开通,工人师傅在铁路经过有住户的地方加装了隔音墙。隔音墙的作用是(  )
A.声源处减弱噪音 B.传播途中减弱噪音
C.人耳处减弱噪音 D.以上都正确
2.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是(  )
A.在道路两旁植树
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
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
3.位于山西永济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4.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  )
A.甲:摩托车的消声器
B.乙: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C.丙: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D.丁: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C.禁止鸣笛 D.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6.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振动的物体也可以发出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高速公路两旁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8.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对于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用“B超”能检查身体是因为声能传递能量
B.佩戴防噪耳塞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的
D.医生检查时使用“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音乐会上听到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我们能通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辨别不同的乐器。正在教室里认真上课的同学们听到不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这声音对同学们来说属于 (选填“噪声”或“乐音”)
10.为发展学生阳光体育精神,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某中学进行了最美大课间评比活动,随着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响起,小明发现前排比后排同学听到的声音大,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与 有关;校园四周的教学楼使得响亮的音乐并未影响到周边单位人员的工作,这是在 处控制噪声。
11.期末考试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2.如图所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为 发出声音。如图所示的是地铁穿越居住区的“隔音蛟龙”,这里采用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13.大型货车进城,除了交通隐患大和造成路面塌陷外,噪声污染也是居民挥之不去的阴影。如图所示,禁止大型货车进城是从 控制噪声的;大型货车的噪声大,从声音的特性方面来看,是指大型货车发出声音的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 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15.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如图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 。
(2)小明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 ;小明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 。(选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郑州地铁1号线全长41.4 km,西起河南工业大学新校区,终点止于郑东新区规划的河南大学国际学院,1号线全线通车有效减缓了郑州市东西向主干线的交通拥挤,若乘客乘坐地铁走完1号线全程用时1 h,则该乘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地铁内设有禁止喧哗标志,这样做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17.环城快速路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图甲是某环城快速路上的一个区间测速的相关标识,区间测速的基本原理:通过监控摄像头获取车辆到达区间测速起点的时间和车辆到达区间测速终点的时间,从而得出该车辆通过该测速区间的时长,结合区间距离计算平均车速,用来判定车辆是否超速。假设某汽车以70 km/h的速度进入如图甲所示的区间测速路段,匀速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以 1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0.2h,然后再以70km/h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直至离开该区间测速路段。
(1)城市道路旁的禁止鸣笛标志牌是在 (选填“声源处”“人耳处”或“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通过计算说明该汽车在该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
(3)如图乙所示,一汽车宽1.8m,以20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行驶过程中车头中央始终距离右侧路边沿3m,若遇突发事件,汽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若司机发现前方51 m处,有人骑电动自行车以2m/s速度从路旁A点垂直于车行驶方向窜出。已知电动自行车长2.1m。为保证汽车车头恰好不撞到电动自行车,司机开始刹车到停车过程的平均速度至少是多少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如表是3月18号钟南山院士到武汉的抗击疫情乘坐的G1022列车时刻表。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公里)里程
1 深圳北 ______ 17∶04 0
2 广州南 17∶40 17∶45 102
3 长沙南 20∶35 20∶43 809
4 武汉 22∶15 —— 1171
(1)武广高铁全线铺设了具有世界铁路先进水平的混凝土无砟轨道,500米一根的钢轨全部实现无缝焊接,并在轨道下铺设新型减震材料,有效减少过去钢轨与列车车轮摩擦时产生的噪音,不再有“哐当”“哐当”的声音,非常平稳,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列车车窗采用的是双层真空玻璃,能大大减弱外界噪声干扰,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以上两空均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或“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行驶过程中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 (填写静止或运动);
(3)G1022次列车从广州南到武汉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4)G1022列车长为360m。当该列车通过一条隧道时速度为324km/h。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20s。假设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为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B
【详解】减弱噪音通常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隔音墙的作用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
2.【答案】B
【详解】A.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阻隔一部分声音,起到减弱声音大小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不让手机放出声音,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减弱人耳接收到的声音大小,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详解】A.“以两石相击”,石头会振动,振动会产生声音,故A错误;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的是与青蛙的音色相近,故B正确;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响度大,故C错误;
D.如果有人喜欢听“呱、呱”的回声,回声不是噪声,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4.【答案】B
【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详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能力,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A
【详解】A.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隔音窗能阻碍声音的传播,所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防噪声耳罩是阻碍噪声进入人耳,所以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少噪音,故C不符合题意;
D.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禁止声源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少噪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B
【详解】A.“金嗓子”能对敌人产生破坏,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7.【答案】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出声音,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故B错误;
C.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高速公路两旁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D错误。
8.【答案】D
【详解】A.用“B超”能检查身体是因为声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佩戴防噪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每个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纹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不同人的声音的,故C错误;
D.声音的响度与声音分散程度有关,分散程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医生检查时使用“听诊器”可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故D正确。
9.【答案】振动;音色;噪声;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发出的。
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影响同学们学习的声音是噪声。
10.【答案】 距声源的距离; 传播过程
【详解】
[1]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前排比后排同学听到的声音大,说明声音响度的大小与距声源的距离有关。
[2]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校园四周的教学楼使得响亮的音乐并未影响到周边单位人员的工作,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答案】信息;声源
【详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考生听到铃声自觉进入考场是利用声传递信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声源处较弱噪声.
12.【答案】振动;传播过程中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为振动产生声音。
减弱噪声的方式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地铁穿越居住区的“隔音蛟龙”,是阻断噪声的传播路径,这里采用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造成。
13.【答案】 声源处 ; 响度大
【详解】[1]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大型货车进城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
[2]噪声越大,则声音的等级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即声音的响度越大。
14.【答案】 响度大 声源 超声波
【详解】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小轿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15.【答案】响度 真空不能传声 液体可以传声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的大小在物理学中描述为“响度”;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递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详解】(1)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是指声音的响度小;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用塑料袋把一只正在响铃的小闹钟密封好放进水中后,仍可以听到铃声,这说明了水能够传播声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可以传声;小明同学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属于在人耳处减弱了噪声。
16.【答案】 11.5 声源处
【详解】[1]列车的平均速度
[2]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地铁内设有禁止喧哗标志,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答案】(1)声源处
(2)汽车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超速
(3)15m/s
【详解】(1)城市道路旁的禁止鸣笛标志,是在声源处阻止声音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汽车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
汽车以70km/h的速度行驶的时间
汽车在该区间测速路段的平均速度
因为大于,所以汽车在该区间测速路段超速。
(3)当汽车到达A点正前方时,电动自行车的车尾刚好离开汽车车头,可以保证汽车车头恰好不撞到电动自行车,则电动自行车行驶的路程
电动自行车行驶的时间
遇突发事件,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s,为保证汽车车头恰好不撞到电动自行车,司机开始刹车到停车的过程所用的时间
该过程汽车行驶的距离
该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
18.【答案】(1)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2)静止;(3)237.6km/h;(4)28s
【详解】(1)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钢轨全部实现无缝焊接,并在轨道下铺设新型减震材料,有效减少过去钢轨与列车车轮摩擦时产生的噪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属于防止噪声产生;列车车窗采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可以减弱外界噪声干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2)行驶过程中司机相对车的位置保持不变,所以以车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
(3)G1022次列车从广州南到武汉的时间为t=22∶15-17∶45=4h30min=4.5h,广州南到武汉路程s=1171km-102km=1069km,G1022次列车从广州南到武汉的平均速度
(4)列车在隧道内运行速度,列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t′=20s,列车完全在隧道内运行的距离s′=v′t′=90m/s×20s=1800m,隧道长L隧道=s′+L车=1800m+360m=2160m,列车完全通过隧道运行的路程s″=L隧道+L车=2160m+360m=2520m,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