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6讲声音的特性 (预习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1.在贺州市建市十周年庆典时,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到贺州灵峰广场作慰问演出.场外的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演员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谁在表演,依据是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2.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3.声波能直观地反映声音的特性。如图所示的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音色相同 B.甲和丙的音调相同C.乙和丙的响度相同 D.乙和丁的响度相同4.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B.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5.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6.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7.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下列对两人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声音调低,响度大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8.在某音乐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9.小明在表演二胡时,手指不断在琴弦上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蒙住双眼的小明做游戏时(如图),他也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发声的是谁?(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0.如图所示,出土于河南贾湖遗址的7孔“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按住不同孔可以改变“骨笛”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宇航员在太空中无法直接交流是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 。11.有人形容歌手李健嗓音清澈,辨识度极高,这是指李健声音的 比较独特;李健自弹自唱时不断移动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12.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拨动木梳的齿,能听到卡片由于 而发出的声音.用相同的力显著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或“音调”).13.《唐宫夜宴》的演奏中,笛声是由空气柱 产生的,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依据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14.小提琴音乐活动中,如图甲所示,同学们观察琴弦的发声情况,提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组装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楔固定,B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个数不同、规格相同的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实验记录表格如下。次数 长度L/m 重物数/个 频率f/Hz1 0.4 2 3752 0.8 2 1703 4 265(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第 次实验中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2)分析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越长,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3)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15.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下列步骤写出听到的和看到的现象,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实验器材:一张硬卡片、一辆自行车;实验步骤:(1)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脚踏板,另一只手拿卡片,让卡片的一端接触自行车后轮的辐条(注意:不能把手伸进去),先慢慢转,会看到纸片 ,听到 ,原因是 ;(2)加快转动,你会看到纸片 ,听到 ;(3)实验结论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6.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潜伏在身边的声波—次声波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容易被水或空气吸收,次声波的波长长达几百米甚至几万米.这种波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能传播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建筑物、装甲车、飞机、潜艇都不能档住次声波.一定功率的次声波对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它能使侨梁、高大的楼群震裂甚至摆动.此外,当人听到2~10 Hz的次声波时.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次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能引起神经错乱、大脑损伤、血压升高、四肢麻木.甚至内脏破裂.通过阅读这段文宇.清你总结出有关次声波的两条规律或特性.(1) .(2) .17.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患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则:(1)根据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 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多少秒?(2)乙的心率为多少次/min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1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多普勒效应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科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就会不同于声源发声的频率。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增大,频率变小,音调就变低,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上述内容回答:(1)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 工作的;(2)若声源不动,观察者向声源运动,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效应;(3)从听到火车鸣笛的音调变高判断,火车正在 (选填“靠近”或“远离”)观察者。参考答案1.【答案】C【分析】声音的三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详解】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场外的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演员的声音就能判断出谁在表演,依据是音色不同,故C项正确.故选C2.【答案】A【详解】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A.3.【答案】C【详解】A.甲、乙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错误;B.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丙振动的次数不相同,即甲、丙振动的频率不相同,所以甲、丙的音调不相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乙、内的响度相同,故C正确;D.由图可知,乙、丁的振幅不相同,所以乙、丁的响度不相同,故D错误。4.【答案】D【详解】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C错误;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故D正确.5.【答案】C【详解】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A不合题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不合题意;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C符合题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可使弦振动的频率加快,音调提高,故D不合题意;6.【答案】C【详解】看电视时“综艺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故选C.7.【答案】D【详解】歌手表演时,主唱的人声音大,伴唱的人声音小,即独唱的男低音歌手响度大,伴唱的女高音歌手响度小;由于男低音歌手声音低沉,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声间尖细,所以音调高。故选D。8.【答案】A【详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男低音放声独唱,男歌唱家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轻声伴唱,女歌唱家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9.【答案】音调;音色【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拉二胡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不同的人说话的音色不同,小明做游戏时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发声的是谁。10.【答案】音调;介质【详解】根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可知,演奏者吹奏骨笛时,按压不同的孔洞,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空气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笛声的音调。宇航员在太空中无法直接交流是因为太空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11.【答案】音色;音调【详解】不同人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区分不同的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音色的不同。手指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12.【答案】振动;音调【详解】硬卡片拨动木梳的齿,卡片由于振动会发出声音;当用相同的力显著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时,卡片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13.【答案】 振动 音色【详解】[1]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依据是音色。14.【答案】(1)1 (2)1、2 (3)0.8【详解】(1)由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1频率最大,故第1次实验中琴弦发声的音调最高。(2)分析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发现,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长时,频率低,音调低,故结论为:在松紧程度相同时,琴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3)由控制变量法可知,用2、3两次实验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琴弦的长度相同,故第3次实验时,长度L为0.8m。15.【答案】 振动 ; 声音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振动加快 ;音调变高 ;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详解】(1)[1][2][3]后轮的辐条慢慢转,会带动纸片振动,会听到纸片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4][5]加快转动,纸片也会加快振动,纸片振动频率变大,频率和音调有关,听到声音的音调变高。(3)[6]纸片加快振动,听到声音的音调变高,由此现象可得实验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16.【答案】 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 能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详解】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地震可以产生次声,所以破坏力极大,会危及人的生命.次声波的重要特性是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不容易被水或空气吸收.次声的波长很长,所以传播的时候可以很容易的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非常远,就连建筑物都无法挡住.故答案为(1). 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少 (2). 能绕过障碍物向前传播17.【答案】(1)1秒 (2)75次/min.【详解】(1)甲的心率为60次/min,所以甲的心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2)设乙的心率为n,根据题意得,解得n=75次/min答:(1)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1秒;(2) 乙的心率为75次/min.18.【答案】多普勒效应;能;靠近;【详解】(1)根据短文知道,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来工作的;(2)当声源静止、观察者向声源运动时,声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就一定能观察到多普勒效应;(3)音调变高,说明听到声音的间隔在变短,即距离变短,说明火车靠近观察者。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