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9讲熔化和凝固(预习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1.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3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只有凝固过程 B.只有熔化过程C.先凝固、后熔化 D.先熔化、后凝固3.把一杯0℃的冰连同杯子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桶中,环境温度为0℃,则( )A.杯中的冰要熔化,桶中的冰不熔化B.杯中的冰不熔化,桶中的冰熔化C.桶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D.杯中的冰和桶中的冰均熔化4.2022年7月份,全球各地均遇罕见的高温天气,这是全球全人类的气候恶化的结果,这引起多方气候专家的高度重视。在高温之下,冰块市场需求状况非常大。高温之下,有些企业会采购块,放在车间,实现降温的作用。下列与冰块熔化时温度变化情况相同的图像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其熔点为48℃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没有吸热,温度不变D.第5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6.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在内对物质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在内没有吸收热量B.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该物质熔点为,熔化过程持续了大约D.除图甲中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器材有天平和停表7.2022年7月份,全球各地均遇罕见的高温天气,这是全球全人类的气候恶化的结果,这引起多方气候专家的高度重视。在高温之下,冰块市场需求状况非常大。高温之下,有些企业会采购块,放在车间,实现降温的作用。下列与冰块降温时所发生的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盛夏,草叶上形成的“露珠”B.深秋,树叶上形成的“霜”C.枝条上形成的“雾凇”D.加热后变成液体的海波8.下列事实能够说明相关物体是晶体的是( )A.冰加热到0℃时才熔化 B.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C.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会变小 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则的几何形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9.发烧的时候可以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这是因为冰袋中的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可以吸收身体的热量,从而降低身体温度。10.如图所示, 注塑机工作过程中,塑料颗粒熔化时需要 热量, 液态塑料注入钢模冷却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固体时会放出热量。11.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1)这种设计的原理是:当气温升高时,该材料 热 ,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 热 ,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2)该材料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3)下列哪个图像能表示该材料放热降温的过程12.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中BC段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共存态”)。13.根据固体的熔化特点,将常见固体分成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这两类物质熔化时的图像各具特点。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1)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锡在第5min时处于 态。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14.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的温度特点”。(1)要使实验时效果更好些,应选用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2)如图甲所示此时试管中冰的温度为 ℃;(3)如图乙所示,是小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至第4min时,物质的状态为 态。15.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该实验应选择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进行实验效果更好,除了图示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用酒精灯对烧杯加热,直至冰完全熔化并继续加热足够时间,图乙是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冰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12 min时处于 态;(3)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图中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此时的温度为 ℃;(4)第18 min时观察到烧杯内水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 ,此时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16.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下表是明明同学的记录:分析上表可知:(1)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2)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请答出两点:a. ;b. .17.2.[2023河北唐山期末,中]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熔点比乙高 B.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C.乙物质在内没有吸热 D.内甲升温快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18.冬天到了,生活在赤峰地区的小明发现爸爸除了给汽车换上冬季坐垫外,还给汽车更换了防冻型玻璃水。(1)现有如下图甲、乙两种防冻型玻璃水,它们的规格和参数如下表格中所示,根据赤峰当地的实际需要,你认为小明爸爸应该选择 (选填“甲”或“乙”)玻璃水;规格与参数 甲 乙容积(升) 1.35 1.3凝固点 -40 -15主要成分 水、酒精、活性剂 水、酒精、活性剂(2)通过查阅资料小明知道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因此小明知道了防冻型玻璃水的防冻原理是在水中加入了凝固点更低的酒精,从而降低了玻璃水的 ;(3)喜欢探究的小明还想知道如果在水中加入盐后凝固点是否会发生变化?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为此他找来一些实验器材:三只烧杯、水、盐、玻璃棒、三只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并按照下面步骤进行实验;①为获得不同浓度的盐水,小明在三只烧杯中装入同样多的水,分别加入 (选填“同样多”或“不同样多”)的盐,用玻璃棒充分搅拌让盐全部溶解,从而获得三杯浓度不同的盐水;②在每个烧杯中都放一只温度计,然后将三个烧杯置于冰箱冷冻室内;③记录三杯浓度不同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下表是小明同学记录的数据;盐水浓度 淡盐水 中等浓度盐水 浓盐水凝固点/ -1 -3 -6小明根据上表中的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4)小明根据该实验还能解释为什么下雪后,环卫工人会向没来得及清除积雪的路面上撒盐,撒盐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1.【答案】A【详解】ABC.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其熔点是80℃,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D.该物质在第35分钟中,已经熔化完毕,处于液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答案】D【详解】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先把铜块变成铜水,然后再把铜水变成铜像,物质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先熔化后凝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C【详解】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把一杯0℃的冰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杯中,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的温度达到熔点,但无法吸热,故不会熔化;水的温度达到凝固点,但不能放热,也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状态和温度都保持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4.【答案】A【详解】冰块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时温度不变且保持0℃不变,结合四个图象可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答案】B【详解】A.由图得,这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有固定熔点,是晶体,熔点为48℃,故A错误;B.在BC段为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正确;C.在BC段物质,不断吸热,温度不变,故C错误;D.第5分钟物质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结束,所以第10min后,物质处于液态,故D错误。故选B。6.【答案】C【分析】(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晶体的熔化过程是指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这段过程。(4)本实验中只需要有计时工具和测温工具即可。【详解】解: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整体而言是上升的,但图线中有一段与横轴平行的线段(从第开始,到第结束),这表明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熔化时的特点为: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错误。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所以该物质的内能一直在增大。故错误。图线中与横轴平行的线段对应的温度为,所以该物质的熔点为;该线段的起始点是第,终点是第,所以整个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为。故正确。物质的多少并不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只会影响熔化时间等,对实验目的而言是没有影响的,所以我们做此类实验时并不需要天平。故错误。故选:C。7.【答案】D【详解】利用冰块降温是利用冰块熔化吸收热量的原理,找出熔化吸收热量的实例。A.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B.深秋,树叶上形成“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C.枝条上形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D.加热后变成液体的海波,是海波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8.【答案】A【详解】A.冰加热到0℃时才熔化,说明冰熔化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熔点,是晶体的熔化特征,能够说明冰是晶体,故A符合题意;B.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吸收热量,铁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不能说明铁是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C.晶体有一定的熔点,与熔化有关,箱子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不能说明它是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D.铜可以锻造成各种规则的几何形状,说明铜的延展性好,不能说明它是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熔化【详解】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发烧的时候可以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这是因为冰袋中的冰在熔化过程中可以吸收身体的热量,从而降低身体温度。10.【答案】吸收;凝固;【详解】塑料颗粒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熔化后的塑料由液体变成固态是凝固,在塑料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钢模的温度会升高,说明凝固过程要放热。11.【答案】吸;熔化;放;凝固;非;D;【详解】(1)[1][2][3][4]当温度升高时,该材料吸热熔化,使室内温度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当温度降低时,该材料会放热凝固,使室内温度不致降得太低或太快。(2)[5] 该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也就是说该材料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凝固时,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属于非晶体。(3)[6]A.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故A不符合题意;B.是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故B不符合题意;C.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C不符合题意;D.是非晶体的凝固图像,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答案】晶体;固液共存态;【详解】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BC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13.【答案】(1)晶体;(2)固液共存【详解】(1)由图可知,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所以锡属于晶体。(2)锡在前2min温度不断升高,然后温度保持不变开始熔化,第5min时正在熔化,所以处于固液共存态。14.【答案】(1)碎冰块 (2)-4 (3)晶体;固液共存【详解】(1)实验中使用碎冰块可以使冰块受热更加均匀,使实验时效果更好。(2)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则此时试管中冰的温度为-4℃。(3)如乙图所示,冰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加热至第4min时,冰正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15.【答案】碎冰块;钟表(停表、计时器等);晶体;液;B;38;大;不能【详解】(1)在实验中,为了让冰块受热更均匀,应选用碎冰块进行探究;实验中,需要记录不同时间时冰块的温度,所以还需要用停表来计时。(2)由图乙知,冰块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由图乙知,冰块在第1min开始熔化,第6min熔化完成,第6min到第16min是液态的水,所以第12min,是液态。(3)图示中,A是俯视,读数偏大,C是仰视,读数偏小,正确的读数是视线与细玻璃管中的液面相平,所以B种读数方法正确;图示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细玻璃管中的液面在0℃之上,所以示数为38℃。(4)由图乙知,第18min,烧杯中的冰已完成熔化成水,且温度保持为98℃不变,说明烧杯中的水温度也保持不变,温度为98摄氏度,所以已经沸腾,那么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此时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因为试管内外的水温度相同,所以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16.【答案】 晶体 冰的熔点是0℃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冰水混合物温度是0℃等.【详解】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冰在吸热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可知,冰是晶体;(2)冰熔化时的温度是0℃,即冰的熔点是0℃;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在0 4min时间内,酒精灯一直在给冰加热,冰不断的在熔化,所以晶体熔化过程要吸热.17.【答案】B【解析】由图像知,甲在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非晶体,乙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为,是晶体,故A错误,B正确;乙在内处于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由图像可知,在内乙的温度比甲的温度升高得多,所以乙的温度升高得快,故D错误。故选B。18.【答案】(1)甲 (2)凝固点 (3)不同样多;盐水的浓度越大,凝固点越低。 (4)降低雪的熔点【详解】(1)内蒙古赤峰冬天的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十八摄氏度至零下二十七摄氏度,因此为了防止玻璃水凝固,应该选择甲玻璃水。(2)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低,因此在水中加入酒精后会降低玻璃水的凝固点。(3)为使盐水的浓度不同,应在同样多的水中加入不同量的盐,使其全部溶解就能获得不同浓度的盐水。由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盐水的浓度越大,盐水的凝固点越低。(4)雪熔化需要满足达到熔点且能继续吸热,而冬天下雪后气温较低,雪的熔点是0℃,雪不会熔化,往积雪中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使雪的熔点低于0℃,可以使雪在较低的气温下熔化。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