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学习:第10讲汽化和液化(预习练习)(含解析)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学习:第10讲汽化和液化(预习练习)(含解析)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10讲汽化和液化(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加快的是(  )
A.将新鲜的葡萄封装在保鲜袋中 B.将苹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
C.将茄子切成长条后摊在阳光下 D.将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拧紧盖子
2.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很快的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是113.7℃,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A.浸入开水中
B.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至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3.如图为小军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先确定支架A的高度,再确定支架B的高度
B.为节省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适当增加水的质量
C.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也停止,这说明沸腾过程需要不断吸热
D.小军发现所测水的沸点与以往所测的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水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4.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5.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6.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自己家的小汽车的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冬天都在内表面 B.夏天、冬天都在外表面
C.夏天在外表面,冬天在内表面 D.夏天在内表面,冬天在外表面
7.小明上学时忘了带雨伞,放学后下起了大雨,小明冒雨跑回家,奶奶批评了他,如图3-3-5所示,奶奶的话包含的主要物理道理是 ( )
A.雨中有很多会引起感冒的病菌
B.衣服被淋湿了,起不了保温作用
C.身上的雨水大量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会导致体温过度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  
A.液态水放热升华 B.液态水放热凝固
C.液态氮吸热凝固 D.液态氮放热凝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2022年重庆的八月异常炎热,小刚同学乘坐自家冷气充足的小轿车去江北嘴重庆科技馆参加研学活动,小轿车刚驶进黄花园隧道,小轿车的挡风玻璃立刻出现了水雾,这是一种 (填物态变化)现象。水雾挡住了司机的视野非常危险,这时司机应该 (选填“车内开启除雾”或“打开雨刮器”)来消除水雾。
10.如图所示,干湿泡温度计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干泡温度计的玻璃泡暴露在空气中,湿泡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个温度计的示数不一样,湿泡温度计的示数较 ;在一定气温下,两个温度计示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的湿度越 。(两空均选填“大”或“小”)
11.2022年9月3日07时4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 热(选填“吸”或“放”),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12.如图所示,有三杯水甲、乙、丙放在室温为30℃的同一房间内,一杯是普通自来水,一杯是刚倒的开水,一杯是刚倒的冰水。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开水是______(选填“甲”“乙”“丙”),冰水是______(选填“甲”“乙”“丙”)。
1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高用酒精灯将插有温度计带盖烧杯中的热水从加热到时,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可以推断:此时烧杯中的水 (选填“即将”或“正在”)沸腾,杯内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标准大气压。移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气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此现象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量。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老师让同学们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 ℃时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在第2 min记录数据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将读数填在表内的空格处。
(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水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____。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所测水的沸点都低于100 ℃,由此大家判断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15.瑶瑶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烧瓶、温度计、秒表、石棉网等。
(1)在安装如图甲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 (选填“a”“b”或“c”)的位置;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为 ℃;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水的温度/℃ 90 92 96 98 99 99 99 99 99
(3)请在图丙中用平滑曲线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
(4)由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 (选填“保持不变”或“一直上升”),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沸点,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
(5)实验过程中瑶瑶还发现烧瓶上方内壁有水珠出现,这是 现象(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6.某校科技节上,老师将液氮“倒”在装有超导物质的磁悬浮列车模型上,由于液氮迅速汽化并 热量,超导物质降温后变为超导体,使模型能悬浮在通电的环形轨道上.当模型在环形轨道上运行时,其运动状态 (填“改变”或“不变”).
17.夏天在游泳池里游泳,并不感觉水有多冷,可是当到了岸上以后,就会立刻感到冷,当有一阵风吹来时,这种冷的感觉就更加明显,为什么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8.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爱科学的小航通过网上查阅,了解了运载火箭的一些科普知识:运载火箭是将人造的各种航天器推向太空的一种运载工具,用于把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星际探测器等送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一般加注的燃料是液态氢,它是在稍低于室温的条件下,通过物理方法使氢气液化,这样,在有限的体积内能加注更多的燃料;运载火箭的头部有一种防高温的材料,这种材料在火箭与大气层摩擦时熔化并汽化,从而能保护火箭头部不会温度过高而烧毁;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是装载在火箭头部的整流罩内,只有当运载火箭到达预定轨道,整流罩分离后,有效载荷才从火箭上分离出来,进入预定轨道。
(1)在火箭发射后,有效载荷与火箭分离前,有效载荷相对于火箭是 的;
(2)运载火箭的燃料,是通过 的物理方法使它液化的;
(3)简述运载火箭头部的防高温材料,能保护火箭头部不会烧毁的原因: 。
参考答案
1.【答案】C
【详解】
A.将新鲜的葡萄封装在保鲜袋中,是控制了液体的表面积,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故减慢了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将苹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降低了温度,减慢了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减慢了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将茄子切成长条后摊在阳光下,是通过增大表面积、提高温度来加快蒸发的,故C符合题意;
D.将盛有料酒的玻璃瓶拧紧盖子,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可使蒸发减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A
【详解】AB、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所以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可以确保碘不会熔化.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入冰水混合物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故C、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详解】
A.从固定装置的方便考虑,应该先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固定好最下面的铁圈,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位置,固定上面的铁夹子,应该采用自下而上的组装方式,先确定支架B的高度,再确定支架A的高度,故A错误;
B.水量越少,加热时间越少,为节省沸腾前的加热时间,可适当减小水的质量,故B错误;
C.通过实验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沸腾过程中水需要继续吸热,故C正确;
D.水沸点的大小与当地的气压有关,与水的质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详解】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即可汽化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5.【答案】B
【详解】
海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6.【答案】C
【详解】
车窗上的“水雾”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夏天开着空调的小汽车,车内温度低于室外,车外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液化形成“水雾”,故“水雾”在玻璃窗的外表面;冬天开着空调的小汽车,车外温度低于室内,车内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窗,液化形成“水雾”,故“水雾”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C淋雨后容易感冒,是因为身上的雨水要大量蒸发,蒸发要吸收热量,降低体温,使抵抗力降低,故C正确。
8.【答案】B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详解】解: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会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一部分水会凝固成冰,凝固放热。
故选:B。
9.【答案】液化;打开雨刮器
【详解】车内冷气充足,挡风玻璃的温度较低,水雾是车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滴;由于车内温度较低,水雾是车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附着在车窗玻璃外侧,所以司机应该打开雨刮器来消除水雾。
10.【答案】小;大
【详解】湿泡温度计上的液体蒸发吸收热量,温度计的示数降低;空气的湿度越大,液体蒸发越慢,温度降低的越小,两个温度计示数的差别越小。
11.【答案】熔化;吸
【详解】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物态变化后会汽化,说明这种材料吸热后变成了液态,即这种材料原来是固态,在高温下吸热变成了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
由于熔化和汽化都需要吸收热量,可以使火箭的头部温度不会太高,保护火箭。
12.【答案】甲;丙
【详解】开水的温度很高,有大量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液化成白气,故开水是甲。冰水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在杯外壁液化成小水珠,故冰水是丙。
13.【答案】正在;大于;吸收
【详解】水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可以推断,此时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此时水的沸点为102℃,所以杯内气压大于一标准大气压。
移去酒精灯后,停止了对水加热,烧杯中的气泡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表明水停止了沸腾,此现象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14.【答案】
(1)减少热量散失;(2)94;(3)99;保持不变;(4)低于
【详解】
(1)实验时,在烧杯上盖上硬纸板,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烧杯中热量的散失。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4℃。
(3)从表格可以看出,从第5分钟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沸点是99℃。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于当时沸点低于100℃,所以当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15.【答案】a;94;;一直上升;99;液化
【详解】(1)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组装仪器时,需要从下到上,故先固定a的位置。
(2)如图乙所示,刻度从下到上依次变大,分度值为1℃,读数为94℃。
(3)用描点连线的方法作图。
(4)由图像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水加热到99℃后,水的温度不变,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保持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
(5)烧瓶上方内壁有水珠出现是热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
16.【答案】吸收;改变.
【详解】
考点:物态变化.
分析:汽化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故第一个空填“吸收”;由于模型是在环形轨道上运行,故运动的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第二个空填“改变”.
17.【答案】当人到了岸上以后,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人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
【详解】
试题分析: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加快蒸发的办法有: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当人到了岸上以后,身上的水分会蒸发,蒸发吸热,当有一阵风吹来时,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所以人冷的感觉就会更加明显.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18.【答案】静止;加压;特殊材料在熔化和汽化过程中从火箭头部吸热;
【详解】
(1)在火箭发射后,有效载荷与火箭分离前,有效载荷相对于火箭无相对运动,则是静止的。
(2)运载火箭一般加注的燃料是液态氢,它是在稍低于室温的条件下,通过加压的物理方法使氢气液化,这样在有限的体积内能加注更多的燃料。
(3)因为特殊材料在熔化和汽化过程中从火箭头部吸热,能保护火箭头部不会烧毁。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