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资源简介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宁波期末)随着城市发展,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在加大。下列控制噪声途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隔音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024七下·武义期末)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温室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3.(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拉动棉签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4.(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钢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5.(2024七下·浦江期末)下列关于声音产生、传播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手指拨动琴弦,听到琴声,此时声源是手指
6.(2024七下·越城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
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
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7.(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______不同,乙、丙______不同,甲、乙、丙三者______相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音色;音调;响度 B.响度;音调;音色
C.音调;响度;音色 D.响度;音色;音调
8.(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 声音的特性(第2课时)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9.(2024七上·东阳月考)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拐弯传播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主要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0.微信声音锁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锁微信。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声纹”来登录,便捷易操作。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都有
11.(2020七下·温州期中)每年中考、高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教室的窗户关好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
12.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音色较美的 D.响度较小的
1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下面一些措施能起到相应作用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
14.(2024七下·越城期末)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   。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   不同,甲、丁两种声音的   不同(以上三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5.(2024七下·萧山月考)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   有关;
(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   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三、实验与探究题
16.(2024七下·拱墅月考)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7.(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江想探究管子发声时,振动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5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频率/赫兹
1 20.50 1.50 2131
2 31.00 1.50 1234
3 48.60 1.50 656
4 20.50 2.00 1750
5 20.50 2.50 956
(1)5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管;
(2)比较1、2、3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3)结合上述实验,推测如图中A、B两个编钟哪个敲击时音调较高,并说明理由。   。
四、综合题
18.(2024七下·温州期末)降噪耳机是指采用某种方法防治噪声污染的耳机。小明购买了某品牌的降噪耳机,佩戴耳机但未启动开关时,能够透过耳机听见外界的噪声,但比未佩戴耳机时响度较低。启动耳机后,外界的噪声瞬间“消失”。小明对此感到好奇,查找获得以下资料。
资料一:一列声波遇到与它相反的反相声波时会互相“抵消”,如图1所示,从而无法引起鼓膜振动;
资料二:降噪耳机内部含有降噪芯片,该芯片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降噪耳机的构造和所学知识解释降噪耳机防治噪声污染的原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安装噪声检测器只能检测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带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2.【答案】D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生活中有很多具体防治噪声的方法。
【解答】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等 ,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固体和液体都能够传播声音;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解答】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故B正确;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空气中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A、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图乙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错误;
C、图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C正确;
D、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 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C.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调节音量是改变响度;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D.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解答】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手指拨动琴弦,听到琴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此时声源是琴弦,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和音色,这三者共同决定了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响度是指人耳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通常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高。响度的单位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响度不仅受声波振幅的影响,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感知越小。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感,主要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调的单位是赫兹(Hz),人耳能感知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音调的变化会影响我们对声音的识别,例如,男声通常音调较低,女声音调较高。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质或“色彩”,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来源,即使它们的响度和音调相同。音色的差异主要由声波的波形和频谱组成。不同的乐器或声音发声体会产生不同的音色,例如,钢琴和小提琴即使演奏同一个音符,听起来也会有所不同。
【解答】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
B.乙图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里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的长度越大,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则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故B错误;
C.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C错误;
D.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钟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则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波形相同,说明声音的音色相同;波形振动的频率越快,说明声音的音调越高;波峰和波谷间的距离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相同时间内,完成完整波的个数相同,即音调相同,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距离不同,即响度不同;乙、丙两图中形同时间内完成波的个数不同,因此音调不同,甲、乙、丙三者波的形状相同,因此音色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D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敲击发声和吹起发声的原因不同,敲击发声是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吹起发声是瓶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解答】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瓶内的水柱越来越高,振动越来越慢,频率越来越小,因此音调依次降低,故B错误;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故C错误;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瓶子里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越来越快,音调升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4)减弱噪声的措施有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A.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声音通过空气和墙壁传到墙另一面,使人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但不能说明固体能发声,故A错误;
B.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故C正确。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B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声纹”来登录,便捷易操作。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音色,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1.【答案】A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A.将教室的窗户关好,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由题意“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结合A、B距离鲸的远近即可作出选择。
【解答】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振动频率慢,音调低;
由图可知,A距离鲸鱼较近,B距离鲸鱼较远,因为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
故答案为:A。
13.【答案】D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
【解答】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错误,应该是声源处控制;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错误,应该是声源处控制;
C、 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错误,是在传声途径上控制;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响度;音色;响度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通过观察波形图中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和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可比较它们的音调和响度。通过观察波形的特点可辨别音色。
【解答】 由图可知,显示的是40dB,dB是响度的单位,所以用来呈现声音的响度大小。
由图可知,甲、丁两种声音的声波的密集程度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不相同,说明振幅不相同,响度不相同,同时波形特点相同,音色相同;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15.【答案】介质;A;不能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强调了温度和传声的介质,可知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和传声介质有关。
(2)通过比较振动频率来比较音调高低,振动频率越大,即相同的时间内重复次数越多,声音的音调越高;通过比较振动的幅度比较响度大小,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知声音不能用于太空测距,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用电磁波进行太空测距。【解答】(1)“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种类有关。
(2)因为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如图相同时间内,A振动2.5次,B振动1次,A比B振动的频率快,故A的音调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16.【答案】乙;粗细;乙和丙;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有关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甲和乙中哪根钢丝的频率大,音调高,并据此得出结论;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根据表格数据确定丙和丁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乙两根钢丝对比,其它因素相同,只是乙较细,且振动的频率大,那么可以得出结论: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
(2)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需要改变弦的长度,而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故选乙和丙。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丙和丁两根钢丝只有松紧程度是不同的,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那么得到: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有关。
17.【答案】3;直径相同时,管弦振动的频率是否与长度有关;A,编钟越细、越短,音调越高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分析表中数据,找到3组实验中的变量,即为探究的问题。
(3)结合表中数据可知,管子的长度短且细时频率高,音调高,据此进行判断。【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5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3号管。
(2)比较1、2、3组实验,琴弦的直径相同,而长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管弦振动的频率是否与长度有关。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A编钟的频率较高,说明编钟越细,音调越高。
18.【答案】由图可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互相“抵消”的现象,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2)声波干涉:当两列频率相同、振幅相近、相位相反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相互叠加后振动减弱甚至抵消。在降噪耳机中,利用这一原理来降低外界噪声。
【解答】由图可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互相“抵消”的现象,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1 / 1(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3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一、选择题
1.(2025八上·宁波期末)随着城市发展,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在加大。下列控制噪声途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隔音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安装噪声检测器只能检测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带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2.(2024七下·武义期末)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温室效应”
C.减少大气污染 D.降低噪声污染
【答案】D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生活中有很多具体防治噪声的方法。
【解答】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 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等 ,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答案为:D。
3.(2024七下·武义期末)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D.拉动棉签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答案】C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固体和液体都能够传播声音;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解答】 A、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鸟鸣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故B正确;
C、向吸管口吹气的力度越大,空气中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
D、拉动棉签,吸管内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发生变化,造成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钢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A、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探究的是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图乙正在发生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故B错误;
C、图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故C正确;
D、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则锯条振动的频率不同,探究的是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2024七下·浦江期末)下列关于声音产生、传播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D.手指拨动琴弦,听到琴声,此时声源是手指
【答案】B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分析】 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B.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C.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调节音量是改变响度;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音色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
D.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解答】 A.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A错误;
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手指拨动琴弦,听到琴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此时声源是琴弦,故D错误。
故选B。
6.(2024七下·越城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低
B.图乙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高
C.图丙中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中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和音色,这三者共同决定了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响度是指人耳对声音强度的主观感受,通常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高。响度的单位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响度不仅受声波振幅的影响,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感知越小。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感,主要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音调的单位是赫兹(Hz),人耳能感知的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000Hz之间。音调的变化会影响我们对声音的识别,例如,男声通常音调较低,女声音调较高。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质或“色彩”,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来源,即使它们的响度和音调相同。音色的差异主要由声波的波形和频谱组成。不同的乐器或声音发声体会产生不同的音色,例如,钢琴和小提琴即使演奏同一个音符,听起来也会有所不同。
【解答】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
B.乙图中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瓶里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的长度越大,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则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故B错误;
C.拉奏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C错误;
D.编钟由一套大小不同的钟组成,质量大、体积大的钟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相反,质量小、体积小的容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则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A。
7.(2024七下·杭州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甲、乙______不同,乙、丙______不同,甲、乙、丙三者______相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音色;音调;响度 B.响度;音调;音色
C.音调;响度;音色 D.响度;音色;音调
【答案】B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波形相同,说明声音的音色相同;波形振动的频率越快,说明声音的音调越高;波峰和波谷间的距离越大,说明声音的响度越大。【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相同时间内,完成完整波的个数相同,即音调相同,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距离不同,即响度不同;乙、丙两图中形同时间内完成波的个数不同,因此音调不同,甲、乙、丙三者波的形状相同,因此音色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8.(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 声音的特性(第2课时)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答案】D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敲击发声和吹起发声的原因不同,敲击发声是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吹起发声是瓶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解答】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瓶内的水柱越来越高,振动越来越慢,频率越来越小,因此音调依次降低,故B错误;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故C错误;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瓶子里的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越来越快,音调升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4七上·东阳月考)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拐弯传播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主要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4)减弱噪声的措施有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A.在墙的一面说话时,声音通过空气和墙壁传到墙另一面,使人听到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但不能说明固体能发声,故A错误;
B.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人耳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故C正确。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微信声音锁可以用来快速地解锁微信。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声纹”来登录,便捷易操作。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都有
【答案】B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设置声音锁时需要读一串数字以便识别录入者的“声纹”。设置好以后,就可以根据“声纹”来登录,便捷易操作。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音色,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1.(2020七下·温州期中)每年中考、高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将教室的窗户关好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
【答案】A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A.将教室的窗户关好,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
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学校周边道路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2.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音色较美的 D.响度较小的
【答案】A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由题意“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结合A、B距离鲸的远近即可作出选择。
【解答】音调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振动频率快,音调高,振动频率慢,音调低;
由图可知,A距离鲸鱼较近,B距离鲸鱼较远,因为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
故答案为:A。
1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人手。下面一些措施能起到相应作用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D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
【解答】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错误,应该是声源处控制;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错误,应该是声源处控制;
C、 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错误,是在传声途径上控制;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4.(2024七下·越城期末)如图1所示的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可用来呈现声音的   。如图2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乙两种声音的   不同,甲、丁两种声音的   不同(以上三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响度;音色;响度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通过观察波形图中声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和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可比较它们的音调和响度。通过观察波形的特点可辨别音色。
【解答】 由图可知,显示的是40dB,dB是响度的单位,所以用来呈现声音的响度大小。
由图可知,甲、丁两种声音的声波的密集程度相同,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偏离平衡位置的幅度不相同,说明振幅不相同,响度不相同,同时波形特点相同,音色相同;甲、乙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
15.(2024七下·萧山月考)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
(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   有关;
(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   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答案】介质;A;不能
【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强调了温度和传声的介质,可知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和传声介质有关。
(2)通过比较振动频率来比较音调高低,振动频率越大,即相同的时间内重复次数越多,声音的音调越高;通过比较振动的幅度比较响度大小,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知声音不能用于太空测距,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用电磁波进行太空测距。【解答】(1)“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介质种类有关。
(2)因为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如图相同时间内,A振动2.5次,B振动1次,A比B振动的频率快,故A的音调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太空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三、实验与探究题
16.(2024七下·拱墅月考)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   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   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   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乙;粗细;乙和丙;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有关
【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甲和乙中哪根钢丝的频率大,音调高,并据此得出结论;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根据表格数据确定丙和丁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乙两根钢丝对比,其它因素相同,只是乙较细,且振动的频率大,那么可以得出结论: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粗细有关。
(2)探究发声体音调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需要改变弦的长度,而控制两根钢丝的粗细、松紧度一样,故选乙和丙。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丙和丁两根钢丝只有松紧程度是不同的,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那么得到: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松紧有关。
17.(2024七下·温州期中)小江想探究管子发声时,振动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不同的5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频率/赫兹
1 20.50 1.50 2131
2 31.00 1.50 1234
3 48.60 1.50 656
4 20.50 2.00 1750
5 20.50 2.50 956
(1)5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   号管;
(2)比较1、2、3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3)结合上述实验,推测如图中A、B两个编钟哪个敲击时音调较高,并说明理由。   。
【答案】3;直径相同时,管弦振动的频率是否与长度有关;A,编钟越细、越短,音调越高
【知识点】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分析表中数据,找到3组实验中的变量,即为探究的问题。
(3)结合表中数据可知,管子的长度短且细时频率高,音调高,据此进行判断。【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5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3号管。
(2)比较1、2、3组实验,琴弦的直径相同,而长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管弦振动的频率是否与长度有关。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A编钟的频率较高,说明编钟越细,音调越高。
四、综合题
18.(2024七下·温州期末)降噪耳机是指采用某种方法防治噪声污染的耳机。小明购买了某品牌的降噪耳机,佩戴耳机但未启动开关时,能够透过耳机听见外界的噪声,但比未佩戴耳机时响度较低。启动耳机后,外界的噪声瞬间“消失”。小明对此感到好奇,查找获得以下资料。
资料一:一列声波遇到与它相反的反相声波时会互相“抵消”,如图1所示,从而无法引起鼓膜振动;
资料二:降噪耳机内部含有降噪芯片,该芯片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降噪耳机的构造和所学知识解释降噪耳机防治噪声污染的原理。
【答案】由图可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互相“抵消”的现象,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知识点】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2)声波干涉:当两列频率相同、振幅相近、相位相反的声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相互叠加后振动减弱甚至抵消。在降噪耳机中,利用这一原理来降低外界噪声。
【解答】由图可知,降噪声波与环境声波波长相等,波速相等,则频率相同,叠加时产生互相“抵消”的现象,由于两列声波等幅反向,所以振动减弱,起到降噪作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