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资源简介

(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一、选择题
1.(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夏日树荫下会有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甲),下图中与圆形光斑成因相同的是(  )
A.日晷计时 B.水中倒影
C.筷子弯折 D.雨后彩虹
2.(2024七下·上城月考)如图为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物体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24七下·奉化期末)如图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红光 D.紫光
4.(2024七下·嘉兴期末)小桥流水是江南古镇的一大特色,如图是摄影师拍摄的古镇小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它的实像
B.“水中的桥”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人在上桥时,他的倒影大小不变
D.桥在照相机里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5.(2019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2024七下·浙江期末)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4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反射类型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说法正确的是(  )
A.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如图甲所示
B.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D.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卷(B))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9.(2025七上·椒江期末)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空气中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10.(2024七下·绍兴期中)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22七下·杭州月考)乡村美景美不胜收:池塘正中长着千年古柏,水边白鹭悠走,水下鱼儿畅游……游客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场景。下列相关“影”的形成原理中正确的是(  )
A.妈妈手机的“摄影”——光的折射
B.水下鱼儿的“鱼影”——光的反射
C.岸边白鹭的“黑影”——光的色散
D.水中古柏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12.(2024七下·上城月考)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过程,其中 M 为水平放置的平面镜,E、F 为可以绕 ON 折转的纸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OP 是入射角
B.图甲中如果光线沿 BO 射入,可以沿 OA 射出
C.图乙中若将 F 板绕 ON 向后转,反射光线会消失
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 E 所在平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反射光线也随之顺时针旋转
13.(2024八上·杭州开学考)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14.(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如图)由大写汉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数字2022、及奥运五环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奥运五环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为蓝色、黄色、黑色、绿色、红色。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用红光照射会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五环全部呈红色
B.奥运五环有4个呈黑色、1个呈红色
C.奥运五环有1个呈黑色、4个呈红色
D.奥运五环呈现的颜色和原来一样
15.(2024七下·温州期末)镜子迷宫是由无数平面镜制造成的迷宫,游客身陷其中时会被镜子中无数个“自己”迷惑,加大了迷宫的难度。关于镜子中许多个“自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人越远镜子中的像越小 B.镜子里呈现的像是正立实像
C.人靠近镜子时像的位置不变 D.远离镜子时像与人速度相同
16.(2024七下·滨江期末)下面所做的探究活动与结论不匹配的是(  )
A 探究活动: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彩色光带
结论: 太阳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探究活动: 让太阳光透过红色透明塑料薄膜,照到白纸上,在白纸上看到红色
结论: 红色透明塑料薄膜反射了红光
C 探究活动: 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会上升
结论: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D 探究活动: 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
结论: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A.A B.B C.C D.D
17.(2024七下·越城期末)如图所示,一密闭激光发射器从水槽侧壁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缓慢注入水,发现水槽底部光斑会移动。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当水面与N点相平时,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哪侧(  )
A.O点左侧 B.O点右侧 C.仍在O点 D.都有可能
18.(2024七下·海曙期末)阳光给我们送来了光和热,阳光是地球上万物生长之源,没有阳光,地球上也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
B.如图所示,紫外线主要集中在白屏的下端
C.红外线具有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
二、填空题
19.(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20.(2024七下·上城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   (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21.(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1666年,牛顿将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
(1)①是太阳光,它属于    (填“复色光”或“单色光”);
(2)②外侧是    (填“紫外线”或“红外线”),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理疗;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另一侧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做光的    (填“色散”或“光的直线传播”)。
22.(2024七下·拱墅期末)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3m处,身高为1.68m,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   m;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现将一块纸板和镜面放在镜子后面3m处,如图所示,这时纸板上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小芳的像。
23.(2024七下·鄞州月考)如图,科学上把红光、绿光、蓝光称作光的三原色。将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方式叠加,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光;如把红光和绿光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在重叠处显示黄色。在美术中,也有颜料的三原色,分别为:品红色、黄色和青色,通过对不同种颜料的混合,可得到不同的颜色。颜料的颜色由它   的色光颜色决定,将品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涂到一起,可以在纸上得到   色;将品红色、黄色、青色三种颜料涂到一起,可以在纸上得到   色。
24.(2024七下·温州期中)汽车抬头显示器(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HUD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的(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如车速、油耗,导航等
(1)图甲中所成像的性质是   (像的大小及虚实)。
(2)要使得驾驶员看到的车辆信息如图甲所示,则图乙中显示器处的图像是   。
A. B.
C. D.
(3)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什么时候使用该功能的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
三、实验与探究题
25.(2024七下·上城月考)如图所示,小红选择一根直尺、两段大小相同的蜡烛、平板玻璃、白纸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填“虚像”或“实像”);
(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______(填字母)项措施;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实验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C.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只减小A蜡烛的高度进行实验
(3)小红想探究家用小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放,实验中她把玻璃板倾斜放置(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来回移动蜡烛B,发现蜡烛A的像与蜡烛B无法完全重合且偏向蜡烛B上方,请你根据实验现象从安全角度考虑,说出汽车挡风玻璃斜放的目的是   。
26.(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在B蜡烛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若甲图实验中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   (选填“向右平移”、“仍在原来位置”或“向左移动”);
(4)若玻璃板是按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会在图中的   处(选填“A”、“A2”或“A3”)。
四、综合题
27.(2024七下·拱墅月考)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的光线。
(1)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我们发现   (填“A区外侧”“AB之间”或“B区外侧”)温度计读数变化最明显;
(2)我们平时观察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   。
28.(2024七下·武义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利用蜡烛和玻璃板进行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应选择较   的玻璃板做实验,其目的是方便确定像与物的距离;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若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科可进行的操作是   ;
(3)做完实验后,小金同学联想到商场里的试衣镜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身高的小金站在竖直放置的高的平面镜前处,则
①人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②如果他向镜面移近,他的像高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5m。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圆形光斑的形成属于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A、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与日晷计时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
B、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筷子折弯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雨后彩虹的原理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从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看到的是水中物体的像,且比实际物体的位置要高一些,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会向周围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解答】自动感应龙头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后,会自动打开水阀出水,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④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水中的桥”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人在上桥时,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的大小由物体决定,物体大小不变,像大小也不变,故C正确;
D、图片中的桥由照相机拍摄,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天空中的物体反射到井中的光线较少;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 发生折射 , 折射角变小 , 可以有更多的光线射入青蛙眼中。
【解答】当井里灌满水后 , 天外物体反射的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青蛙的视野范围更大。
A、图中光线没有发生偏折现象,A不合题意;
B、图中光线是由青蛙的眼睛发出的 , 而不是天外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不合题意;
C、图中光发生折射时 ,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 , 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 , C不合题意;
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 发生折射 ,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A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
【解答】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上至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由于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偏折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偏折程度最小。故屏上端为红光,屏下端是紫光。
故答案为:A。
7.【答案】B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 当物质表面粗糙时,光照射到上边会向各个方向发生反射,这就是漫反射现象;光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 AB.因为新黑板表面粗糙不平,光线射到新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如乙所示,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反射每条光线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B正确;
CD.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光线射到旧黑板上发生镜面反射,如甲所示,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故C、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首先要搞清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实验中的操作方法.要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可以以法线为轴线转动光屏,通过现象进行判断。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中三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实验中是通过转动光屏看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反射光线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
【解答】
A、沿ON向后转动板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B、沿ON向后转动板B,这样板B与ON和A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符合题意;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反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速度为3×108m/s。
【解答】 A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D正确;
B、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
故选:D。
10.【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距等于物距进行判断。【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由图乙可知,要使像移到烧杯中,则要增大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故要增大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由于仅移动玻璃板,因此可把玻璃板向烧杯一侧移动,即移动的方向应是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广的反射和直线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A.摄影的主要设备为照相机,照相机的主要结构为凸透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故A正确;
B.水里的鱼发出的光从水射入空气,从而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它的虚像,故B错误;
C.岸边白鹭的黑影,其实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照不到的黑色区域,故C错误;
D.古柏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因此“倒影”是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B.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
C.根据“三线共面”分析判断;
D.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ON为法线,AO为入射光线,则∠AON为入射角,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图甲中如果光线沿 BO 射入,可以沿OA射出,故B正确;
C.若将 F 板绕 ON 向后转,则左右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则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是它并没有消失,故C错误;
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 E 所在平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此时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减小,那么反射光线随逆时针方向旋转,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由于地砖2、3处于同一水平面,灯的大小和灯到地砖的距离均不变,所以在2号地砖和3号地砖上看到的灯的像的大小和位置均相同。
故答案为:B。
14.【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的色散:太阳光等白光其实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通过三棱镜等方式可以将白光分解成各种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复色光,而红、橙、黄等这些单一颜色的光为单色光。
2、物体颜色的成因
不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比如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反射红光,而吸收了其他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在各种色光照射下都能呈现出相应色光的颜色;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无论用什么色光照射,它都几乎不反射光,看起来就是黑色。
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蓝色的玻璃,只允许蓝光透过,其他色光被吸收,所以我们看到它是蓝色的。
【解答】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红光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只有红色环能反射红光,观众看到的是红色,而红光照在其他四种颜色的奥运环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是黑色,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5.【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大小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像的虚实: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像与物位置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当物体位置改变时,像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
像与物运动速度关系: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当物体运动时,像也会以相同速度运动。
【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镜子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象与镜子距离相等,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远离镜子时像与人速度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6.【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阳光是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的,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
【解答】A.通过光的色散实验可知,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的结论与探究是相匹配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所决定的,因此太阳光照射到红色透明塑料上时,红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反射,则B的结论与探究是不匹配的,故B符合题意;
C.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其结论与探究相匹配,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探究得出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则结论与探究相匹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原来激光只在空气中传播,此时光斑在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至N点时,此时激光全部在水中传播,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可知,所以水槽底部光斑移动还在O点的原位置上。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答案】A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 A.太阳光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
B.根据三棱镜对光线偏折作用的大小判断;
C.红外线常用于遥控器、夜视仪、浴灯等方面,红外线的热效应强。
D.紫外线常用于验钞机、手术室灭菌等,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
【解答】 A.太阳光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而可见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三棱镜对紫外线的偏折作用大,所以紫外线主要集中在白屏的下端,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加热物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因为它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9.【答案】CO;左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均为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不是光线与界面之间的夹角。发生折射时,空气一侧的角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解答】由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图可知,∠POA等于∠POC,则PQ为法线,MN为界面;由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所以CO是入射光线,故折射角为∠QOB=30°,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界面MN左侧为空气。
20.【答案】(1)100°;(2)向右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计算出反射角大小,再将入射角和反射角相加得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
(2)光斑的位置取决于反射光线的位置,而反射光线的位置变化取决于入射点的位置变化。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90°-40°=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50°+50°=100°。
(2)当液面下降时,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因此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动。
21.【答案】复色光;红外线;色散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解答】(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红外线的偏折能力弱,②外侧是红外线,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理疗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另一侧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22.【答案】3;不变;不会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分析;
(3)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解答】 (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3m处,即小芳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
所以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3m+3m=6m,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纸板上不会出现小芳的像。
23.【答案】反射;红;黑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是光的三原色。这三种颜色的光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强度来产生几乎所有其他颜色的光,这是基于加法混色原理。例如,在彩色电视、电脑显示屏等设备中,就是利用光的三原色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像。
色光混合规律:当光的三原色以不同方式叠加时,会产生不同的色光。如红光和绿光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在重叠处会显示黄色。此外,红光和蓝光混合会得到品红色光,绿光和蓝光混合会得到青色光,红、绿、蓝三种光等量混合则会得到白色光。
【解答】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这是因为每种颜料的颜色在阳光照射下,除了反射跟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外,还反射一些其它的色光。颜料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品红色颜料与黄色颜料混合在一起,可以在纸上得到红色。品红色、黄色、青色三种颜料涂到一起,可以在纸上得到黑色。
24.【答案】等大的虚像;A;晚上,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可知是虚像。
(2)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图中使用了两个平面镜。
(3)晚上周围环境暗,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更大,像更清晰。【解答】(1)此时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HUD模式时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左右相反,上下与原来相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所以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晚上时该功能的效果更好。
25.【答案】(1)能;虚像
(2)B
(3)为了防止像在驾驶员前方,影响前方视线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分析;
②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根据科学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分析;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确定挡风玻璃倾斜和竖直时车内物体成像位置的不同即可。
【解答】(1)①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只要反射光线射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镜子里的像。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对反射光线没有影响,因此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蜡烛A的像。
②平面镜成像中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实验中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保持平面镜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观察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故选B。
(3)根据题意可知,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所成的像刚好在正前方,会干扰驾驶员视线,因此为了防止像在驾驶员前方,影响前方视线,汽车挡风玻璃需要斜放,使成像靠上。
(1)[1]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蜡烛A的像。
[2]光屏上能成的像是实像,不能成的是虚像,平面镜成像中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实验中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保持平面镜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观察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汽车内部的物体通过前方挡风玻璃会成像在挡风玻璃的前方,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所成的像刚好在正前方,会干扰驾驶员视线,因此为了防止像在驾驶员前方,影响前方视线,汽车挡风玻璃需要斜放,使成像靠上。
26.【答案】等效替代法;不能;仍在原来位置;A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2)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像的位置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平面镜所在平面的位置;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根据题意可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3)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但是平面镜所在平面的位置不变,因此A蜡烛的像位置不变,仍然在原来位置。
(4)如图乙所示倾斜,依据平面镜成像对称性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在桌面上方,应是图中的A2。
27.【答案】(1)A区外侧
(2)只反射绿色的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红光外侧为红外线,它的热作用好。紫光的外面为紫外线,它的化学作用强;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来决定。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三棱镜对光线A的偏折作用最小,因此A为红光。A的外侧为红外线,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A区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
(2)我们平时观察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只反射绿色的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
(1)光的色散现象中,红光偏折最小,A的外侧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因此,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A区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来决定,因此我们平时观察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只反射绿色的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
28.【答案】(1)薄
(2)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像说明是虚像
(3)能;等于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解答】(1) 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太厚容易成两个像;
(2)为了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可以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若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物体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所以,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像。 如果他向镜面移近,物象等大,他的像高依然为1.75m。
1 / 1(浙教版)八上新教材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一、选择题
1.(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夏日树荫下会有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甲),下图中与圆形光斑成因相同的是(  )
A.日晷计时 B.水中倒影
C.筷子弯折 D.雨后彩虹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圆形光斑的形成属于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解答】A、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与日晷计时的原理相同,故A正确;
B、倒影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筷子折弯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
D、雨后彩虹的原理是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2024七下·上城月考)如图为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物体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从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看到的是水中物体的像,且比实际物体的位置要高一些,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七下·奉化期末)如图自动水龙头,使用时只需把手伸到水龙头的下方,就会自动出水。这是因为人体能辐射出(  )
A.紫外线 B.红外线 C.红光 D.紫光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会向周围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解答】自动感应龙头接收到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后,会自动打开水阀出水,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2024七下·嘉兴期末)小桥流水是江南古镇的一大特色,如图是摄影师拍摄的古镇小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它的实像
B.“水中的桥”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人在上桥时,他的倒影大小不变
D.桥在照相机里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2)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④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A、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水中的桥”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人在上桥时,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的大小由物体决定,物体大小不变,像大小也不变,故C正确;
D、图片中的桥由照相机拍摄,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2019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天空中的物体反射到井中的光线较少;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 发生折射 , 折射角变小 , 可以有更多的光线射入青蛙眼中。
【解答】当井里灌满水后 , 天外物体反射的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 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青蛙的视野范围更大。
A、图中光线没有发生偏折现象,A不合题意;
B、图中光线是由青蛙的眼睛发出的 , 而不是天外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不合题意;
C、图中光发生折射时 ,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 , 不符合光的折射规律 , C不合题意;
D、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 发生折射 ,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2024七下·浙江期末)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经过三棱镜后由于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
【解答】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在光屏由上至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由于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所以偏折最大;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则偏折程度最小。故屏上端为红光,屏下端是紫光。
故答案为:A。
7.(2024七下·浙江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反射类型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说法正确的是(  )
A.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如图甲所示
B.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D.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
【知识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解析】【分析】 当物质表面粗糙时,光照射到上边会向各个方向发生反射,这就是漫反射现象;光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 AB.因为新黑板表面粗糙不平,光线射到新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如乙所示,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清黑板上的字,反射每条光线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B正确;
CD.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光线射到旧黑板上发生镜面反射,如甲所示,反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故C、D错误。
故选B。
8.(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卷(B))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首先要搞清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实验中的操作方法.要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可以以法线为轴线转动光屏,通过现象进行判断。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中三线之间的关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实验中是通过转动光屏看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反射光线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的。
【解答】
A、沿ON向后转动板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B、沿ON向后转动板B,这样板B与ON和A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符合题意;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反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5七上·椒江期末)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空气中光比声音传播速度慢
D.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传播速度为3×108m/s。
【解答】 A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错误,D正确;
B、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故C错误。
故选:D。
10.(2024七下·绍兴期中)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像距等于物距进行判断。【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由图乙可知,要使像移到烧杯中,则要增大像与平面镜的距离,故要增大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由于仅移动玻璃板,因此可把玻璃板向烧杯一侧移动,即移动的方向应是③。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2022七下·杭州月考)乡村美景美不胜收:池塘正中长着千年古柏,水边白鹭悠走,水下鱼儿畅游……游客用手机拍下了这些场景。下列相关“影”的形成原理中正确的是(  )
A.妈妈手机的“摄影”——光的折射
B.水下鱼儿的“鱼影”——光的反射
C.岸边白鹭的“黑影”——光的色散
D.水中古柏的“倒影”——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广的反射和直线传播的知识判断。
【解答】A.摄影的主要设备为照相机,照相机的主要结构为凸透镜,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故A正确;
B.水里的鱼发出的光从水射入空气,从而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它的虚像,故B错误;
C.岸边白鹭的黑影,其实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照不到的黑色区域,故C错误;
D.古柏发出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因此“倒影”是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12.(2024七下·上城月考)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实验过程,其中 M 为水平放置的平面镜,E、F 为可以绕 ON 折转的纸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OP 是入射角
B.图甲中如果光线沿 BO 射入,可以沿 OA 射出
C.图乙中若将 F 板绕 ON 向后转,反射光线会消失
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 E 所在平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反射光线也随之顺时针旋转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B.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
C.根据“三线共面”分析判断;
D.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ON为法线,AO为入射光线,则∠AON为入射角,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图甲中如果光线沿 BO 射入,可以沿OA射出,故B正确;
C.若将 F 板绕 ON 向后转,则左右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则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是它并没有消失,故C错误;
D.图甲中,将入射光线沿 E 所在平面绕 O 点顺时针旋转,此时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此时反射角也减小,那么反射光线随逆时针方向旋转,故D错误。
故选B。
13.(2024八上·杭州开学考)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的位置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由于地砖2、3处于同一水平面,灯的大小和灯到地砖的距离均不变,所以在2号地砖和3号地砖上看到的灯的像的大小和位置均相同。
故答案为:B。
14.(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如图)由大写汉字“冬”、“北京”二字拼音、数字2022、及奥运五环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奥运五环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为蓝色、黄色、黑色、绿色、红色。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用红光照射会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运五环全部呈红色
B.奥运五环有4个呈黑色、1个呈红色
C.奥运五环有1个呈黑色、4个呈红色
D.奥运五环呈现的颜色和原来一样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光的色散:太阳光等白光其实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通过三棱镜等方式可以将白光分解成各种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复色光,而红、橙、黄等这些单一颜色的光为单色光。
2、物体颜色的成因
不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比如红色的物体,是因为它只反射红光,而吸收了其他色光;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在各种色光照射下都能呈现出相应色光的颜色;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无论用什么色光照射,它都几乎不反射光,看起来就是黑色。
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例如蓝色的玻璃,只允许蓝光透过,其他色光被吸收,所以我们看到它是蓝色的。
【解答】在无任何其他光源的情况下,红光照射到奥运五环上,只有红色环能反射红光,观众看到的是红色,而红光照在其他四种颜色的奥运环上被吸收,观众看到的是黑色,故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15.(2024七下·温州期末)镜子迷宫是由无数平面镜制造成的迷宫,游客身陷其中时会被镜子中无数个“自己”迷惑,加大了迷宫的难度。关于镜子中许多个“自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距离人越远镜子中的像越小 B.镜子里呈现的像是正立实像
C.人靠近镜子时像的位置不变 D.远离镜子时像与人速度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大小关系: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像的虚实: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像与物位置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当物体位置改变时,像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
像与物运动速度关系: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当物体运动时,像也会以相同速度运动。
【解答】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镜子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象与镜子距离相等,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远离镜子时像与人速度相同,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6.(2024七下·滨江期末)下面所做的探究活动与结论不匹配的是(  )
A 探究活动: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彩色光带
结论: 太阳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 探究活动: 让太阳光透过红色透明塑料薄膜,照到白纸上,在白纸上看到红色
结论: 红色透明塑料薄膜反射了红光
C 探究活动: 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会上升
结论: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D 探究活动: 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
结论: 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阳光是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的,可见光包括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
【解答】A.通过光的色散实验可知,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的结论与探究是相匹配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所决定的,因此太阳光照射到红色透明塑料上时,红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反射,则B的结论与探究是不匹配的,故B符合题意;
C.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其结论与探究相匹配,故C不符合题意;
D.通过探究得出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则结论与探究相匹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7.(2024七下·越城期末)如图所示,一密闭激光发射器从水槽侧壁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缓慢注入水,发现水槽底部光斑会移动。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当水面与N点相平时,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哪侧(  )
A.O点左侧 B.O点右侧 C.仍在O点 D.都有可能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原来激光只在空气中传播,此时光斑在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至N点时,此时激光全部在水中传播,根据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可知,所以水槽底部光斑移动还在O点的原位置上。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4七下·海曙期末)阳光给我们送来了光和热,阳光是地球上万物生长之源,没有阳光,地球上也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
B.如图所示,紫外线主要集中在白屏的下端
C.红外线具有热作用,可以加热物体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
【答案】A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 A.太阳光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
B.根据三棱镜对光线偏折作用的大小判断;
C.红外线常用于遥控器、夜视仪、浴灯等方面,红外线的热效应强。
D.紫外线常用于验钞机、手术室灭菌等,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
【解答】 A.太阳光由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组成,而可见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三棱镜对紫外线的偏折作用大,所以紫外线主要集中在白屏的下端,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加热物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因为它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9.(2024七下·海曙月考)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   ,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答案】CO;左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分析】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均为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不是光线与界面之间的夹角。发生折射时,空气一侧的角更大,无论作为入射角还是折射角。【解答】由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由图可知,∠POA等于∠POC,则PQ为法线,MN为界面;由于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所以CO是入射光线,故折射角为∠QOB=30°,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界面MN左侧为空气。
20.(2024七下·上城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将   (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答案】(1)100°;(2)向右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计算出反射角大小,再将入射角和反射角相加得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
(2)光斑的位置取决于反射光线的位置,而反射光线的位置变化取决于入射点的位置变化。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90°-40°=5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5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50°+50°=100°。
(2)当液面下降时,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因此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动。
21.(2024七下·镇海区期末)1666年,牛顿将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
(1)①是太阳光,它属于    (填“复色光”或“单色光”);
(2)②外侧是    (填“紫外线”或“红外线”),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理疗;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另一侧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这个现象叫做光的    (填“色散”或“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复色光;红外线;色散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玻璃的折射本领不同。
【解答】(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红外线的偏折能力弱,②外侧是红外线,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理疗
(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另一侧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22.(2024七下·拱墅期末)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3m处,身高为1.68m,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   m;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现将一块纸板和镜面放在镜子后面3m处,如图所示,这时纸板上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小芳的像。
【答案】3;不变;不会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的规律分析;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大”的规律分析;
(3)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解答】 (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3m处,即小芳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
所以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3m+3m=6m,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纸板上不会出现小芳的像。
23.(2024七下·鄞州月考)如图,科学上把红光、绿光、蓝光称作光的三原色。将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方式叠加,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光;如把红光和绿光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在重叠处显示黄色。在美术中,也有颜料的三原色,分别为:品红色、黄色和青色,通过对不同种颜料的混合,可得到不同的颜色。颜料的颜色由它   的色光颜色决定,将品红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涂到一起,可以在纸上得到   色;将品红色、黄色、青色三种颜料涂到一起,可以在纸上得到   色。
【答案】反射;红;黑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是光的三原色。这三种颜色的光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强度来产生几乎所有其他颜色的光,这是基于加法混色原理。例如,在彩色电视、电脑显示屏等设备中,就是利用光的三原色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像。
色光混合规律:当光的三原色以不同方式叠加时,会产生不同的色光。如红光和绿光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在重叠处会显示黄色。此外,红光和蓝光混合会得到品红色光,绿光和蓝光混合会得到青色光,红、绿、蓝三种光等量混合则会得到白色光。
【解答】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能调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来,这是因为每种颜料的颜色在阳光照射下,除了反射跟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外,还反射一些其它的色光。颜料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品红色颜料与黄色颜料混合在一起,可以在纸上得到红色。品红色、黄色、青色三种颜料涂到一起,可以在纸上得到黑色。
24.(2024七下·温州期中)汽车抬头显示器(如图甲)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简称HUD),HUD是为了高速行驶的车辆而研发的(如图乙),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不必低头,如车速、油耗,导航等
(1)图甲中所成像的性质是   (像的大小及虚实)。
(2)要使得驾驶员看到的车辆信息如图甲所示,则图乙中显示器处的图像是   。
A. B.
C. D.
(3)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什么时候使用该功能的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
【答案】等大的虚像;A;晚上,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可知是虚像。
(2)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结合图像进行分析,图中使用了两个平面镜。
(3)晚上周围环境暗,像与周围环境间的差异更大,像更清晰。【解答】(1)此时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HUD模式时在前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左右相反,上下与原来相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暗,物体成像越清晰,所以同一晴天的白天和晚上,晚上时该功能的效果更好。
三、实验与探究题
25.(2024七下·上城月考)如图所示,小红选择一根直尺、两段大小相同的蜡烛、平板玻璃、白纸进行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填“虚像”或“实像”);
(2)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______(填字母)项措施;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实验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C.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只减小A蜡烛的高度进行实验
(3)小红想探究家用小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为什么要倾斜安放,实验中她把玻璃板倾斜放置(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来回移动蜡烛B,发现蜡烛A的像与蜡烛B无法完全重合且偏向蜡烛B上方,请你根据实验现象从安全角度考虑,说出汽车挡风玻璃斜放的目的是   。
【答案】(1)能;虚像
(2)B
(3)为了防止像在驾驶员前方,影响前方视线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分析;
②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根据科学探究中多次实验的目的分析;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确定挡风玻璃倾斜和竖直时车内物体成像位置的不同即可。
【解答】(1)①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只要反射光线射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镜子里的像。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对反射光线没有影响,因此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蜡烛A的像。
②平面镜成像中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实验中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保持平面镜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观察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故选B。
(3)根据题意可知,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所成的像刚好在正前方,会干扰驾驶员视线,因此为了防止像在驾驶员前方,影响前方视线,汽车挡风玻璃需要斜放,使成像靠上。
(1)[1]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蜡烛A的像。
[2]光屏上能成的像是实像,不能成的是虚像,平面镜成像中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实验中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保持平面镜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观察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汽车内部的物体通过前方挡风玻璃会成像在挡风玻璃的前方,若挡风玻璃是竖直的,所成的像刚好在正前方,会干扰驾驶员视线,因此为了防止像在驾驶员前方,影响前方视线,汽车挡风玻璃需要斜放,使成像靠上。
26.(2024七下·嵊州期末)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在B蜡烛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3)若甲图实验中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A蜡烛的像   (选填“向右平移”、“仍在原来位置”或“向左移动”);
(4)若玻璃板是按图乙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那么蜡烛A的像会在图中的   处(选填“A”、“A2”或“A3”)。
【答案】等效替代法;不能;仍在原来位置;A2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1)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2)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像的位置取决于物体的位置和平面镜所在平面的位置;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实验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根据题意可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这时,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3)把玻璃板向右平移一段距离,但是平面镜所在平面的位置不变,因此A蜡烛的像位置不变,仍然在原来位置。
(4)如图乙所示倾斜,依据平面镜成像对称性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在桌面上方,应是图中的A2。
四、综合题
27.(2024七下·拱墅月考)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的光线。
(1)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我们发现   (填“A区外侧”“AB之间”或“B区外侧”)温度计读数变化最明显;
(2)我们平时观察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   。
【答案】(1)A区外侧
(2)只反射绿色的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1)红光外侧为红外线,它的热作用好。紫光的外面为紫外线,它的化学作用强;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来决定。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三棱镜对光线A的偏折作用最小,因此A为红光。A的外侧为红外线,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A区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
(2)我们平时观察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只反射绿色的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
(1)光的色散现象中,红光偏折最小,A的外侧为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因此,当温度计玻璃泡放在A区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来决定,因此我们平时观察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树叶只反射绿色的光,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
28.(2024七下·武义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利用蜡烛和玻璃板进行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应选择较   的玻璃板做实验,其目的是方便确定像与物的距离;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若要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小科可进行的操作是   ;
(3)做完实验后,小金同学联想到商场里的试衣镜高度比人的身高要低一些,身高的小金站在竖直放置的高的平面镜前处,则
①人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②如果他向镜面移近,他的像高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5m。
【答案】(1)薄
(2)在蜡烛B处放一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像说明是虚像
(3)能;等于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平面镜成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解答】(1) 实验时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太厚容易成两个像;
(2)为了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可以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若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物体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所以,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像。 如果他向镜面移近,物象等大,他的像高依然为1.75m。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