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路透社背景链接课后拓展01020304字词大闯关课文研读你知道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国籍)是谁吗?获奖成就是什么呢?我国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多年不停研究探索发现了“青蒿素”,在生理医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她就是——01背景链接诺贝尔简介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因发明硝化甘油炸药(1867年)成为巨富。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却因炸药被用于战争深感愧疚。1895年立遗嘱,将94%遗产设立诺贝尔奖,以表彰为人类和平与科学进步作出卓越贡献者。他被誉为“炸药之父”,身后以和平奖反讽战争,成就永恒传奇。Alfred Bernhard Nobel诺贝尔奖简介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国际奖项,1901年首次颁发。奖项分为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1969年增设经济学奖。旨在表彰在相应领域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杰出人士。评选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机构负责,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颁奖。代表科学、文化与和平领域的全球最高荣誉。Nobel Prize小小疑惑诺贝尔奖为什么没有数学奖?谣言不可信~~~坊间谣传:诺贝尔的情敌是一位数学家。真实原因:诺贝尔在遗嘱中强调,奖项应奖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实际利益”的发明与发现。他本人作为发明家和实业家,更关注物理、化学、医学等可直接推动技术进步或改善生存条件的领域。数学在19世纪末被视为纯理论学科,与应用科学关联度较低,因此未被纳入奖励范围。 02字词大闯关掌握字词瑞典( ) 挪威( )诺贝尔( ) 颁发( )遗嘱( ) 渗透( )仲裁( ) 卓有成就( )【遗嘱】【渗透】ruìnuónuòbānzhǔshènzhòngzhuó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互相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的薄膜而混合;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建树】【仲裁】【卓有成就】文中表示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掌握字词03课文研读课文研读A1:电头为"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包含通讯社(路透社)、地点(斯德哥尔摩)、时间(1901年12月10日)。作用:体现消息来源的权威性、确保新闻时效性。Q1:新闻电头包含哪些关键信息?有何作用?基础信息梳理课文研读A2:核心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Who: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What:颁发诺贝尔奖When:1901年12月10日(结合后文)Where:斯德哥尔摩(电头信息)Why:根据诺贝尔遗嘱How:首次颁发Q2:导语段用哪句话概括了核心事件?找出其中的5W1H要素。基础信息梳理课文研读A3:① 按奖项类别排序: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② 同一奖项内按姓氏字母顺序(如伦琴R ntgen排首位)原因:体现奖项重要性层级(基础科学优先),同时彰显公平性。Q3:获奖者名单的排序隐藏什么规律?为何这样安排?文本细节深挖课文研读A4:来源:"诺贝尔基金利息"(非本金)强调金额:20万英镑相当于当时顶尖科学家30年薪金,凸显奖励力度空前,呼应诺贝尔"重奖激发创新"的初衷。Q4:文中如何说明奖金来源?强调"20万英镑"有何深意?文本细节深挖课文研读A5:不冗余。① 首次在导语强调事件合法性② 第二次在解释和平奖评定机构时,突显遗嘱执行严谨性——两处均服务于"客观性"这一新闻特质。Q5:"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在文中出现两次,是否冗余?为什么?文本细节深挖课文研读A6: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Q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文本细节深挖课文研读A7:不可替换。"建树"专指系统性、里程碑式成就(>普通成就)"渗透"以液体缓慢渗透比喻思想逐步传播,比"影响"更形象且符合和平理念传播特性。Q7:文中"建树""渗透"能否替换为"成就""影响"?为什么?语言特色分析课文研读A8:遵循"倒金字塔结构":① 获奖者为核心事实(最重要)② 颁奖程序次重要③ 奖金来源为背景补充(相对次要)→ 体现新闻信息递减原则。Q8:主体部分为何先写获奖者,再写颁奖机构与奖金?新闻体裁探究课文研读A9:不削弱。作为消息(非通讯):侧重传递事实而非渲染场景用"庄严""隆重"等少量形容词点睛符合消息体裁简洁性要求。Q9:文中刻意省略颁奖现场描写,是否削弱感染力?新闻体裁探究课文研读结构梳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颁奖概况(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介绍获奖人员明确颁奖程序崇尚科学激励创新资金来源资金管理与获奖评议主体04课后拓展诺贝尔文学奖1901 苏利·普吕多姆(法)"表彰其诗作展现的崇高理想、艺术完美及罕见心灵深度"1913 泰戈尔(印)"因 profoundly sensitive, fresh and beautiful verse 使东方诗意思想成为西方文学财富"1925 萧伯纳(英)"作品兼具理想主义与人道关怀,其讽刺中蕴含着独特的诗意美"1949 威廉·福克纳(美)"对现代美国小说强有力的、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历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诺贝尔文学奖2001 V·S·奈保尔(英)"著作将洞察力叙事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2012 莫言(中)"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融为幻觉现实主义"2013 艾丽丝·门罗(加)"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以精妙的心理现实主义重构叙事边界"2023 约恩·福瑟(挪)"创新的戏剧和散文赋予不可言说之声以表达"历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新颁奖词共同特性文学价值:强调"诗意表达""叙事创新""心理深度"思想内核:关注"人类困境""历史反思""文化碰撞"社会意义:表彰"对现实的照亮""为边缘者发声"形式突破:称赞"体裁革新""语言实验"颁奖现场创意写作路透社介绍路透社1851年创立于伦敦,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新闻通讯社之一。以“闪电速度”和“钢铁中立”著称,其报道覆盖200余国,电头【Reuters】为新闻真实性的黄金认证。1901年全球首发首届诺贝尔奖消息,奠定国际新闻权威地位,至今仍是全球媒体核心信源。通讯社小百科课后探索任务单创意写作为校园‘科技新星奖’拟写颁奖消息。通过创意写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培养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