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第11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1课时 生活在身边的人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第11课《可亲可敬的家乡人》第1课时 生活在身边的人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第11课
第三单元 我的家乡美
(统编版)二年级

第1课时 生活在身边的人
1
2
3
4
5
6
7
素养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对家乡人的亲近感与认同感,感受家乡人的温暖,厚植爱家乡、爱家乡人的情感。
道德素养:养成尊重、感恩家乡人的品德,懂得珍惜他们的服务与帮助。
法治观念:了解尊重劳动者、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规则,明白家乡人付出受法律与道德保护。
健全人格:借由分享家乡人故事,提升观察力、表达力与共情力,塑造友善、感恩的人格品质。
责任意识:明确有责任关心、感谢家乡人,传承互助友善的家乡氛围。
2
新知导入
听一听一段温馨的社区生活音频(包含理发店里的笑声、快递车的声音、田间的交谈声 ),“同学们,在这段声音里,你听到了哪些熟悉的声音,猜猜是哪些人在发出这些声音呀?”
“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些‘生活在身边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温暖!”
看,王阿姨用手艺给我们带来方便,张叔叔用勤劳送来了期待,乡亲们用互助传递温暖,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家乡人!” “在你的生活里,还有哪些这样的家乡人,他们做了啥让你觉得温暖?”
“我的邻居爷爷帮我修好了自行车”
第一模块:生活在身边的人
王阿姨的理发技术很棒,我喜欢让王阿姨给我理发……
我盼望见到快递员张叔叔,他定期给我们送来杂志
你注意到了吗 生活中,身边的人常常带给我们微笑和温暖。分享一下你们之间的故事吧!
农忙的时候,多亏乡亲们来帮忙……
我熟悉的家乡人有( )
生活在他们身边,我觉得……
以山东烟台为例,可这样写:我熟悉的家乡人有果农、菜农 。生活在他们身边,我觉得他们勤劳质朴,用汗水种出美味物产,让家乡因这些香甜果蔬和踏实付出,满是烟火与温暖 。
生活中还有些我们没见过面的人,他们是……
生活中还有些我们没见过面的人,他们是培育烟台苹果的育苗员、研发东阿阿胶新工艺的科研人员、为德州扒鸡设计包装的设计师,正是这些默默付出的人,让家乡物产更好地走进生活。
停电了,好黑啊,
该找谁来修呢?
一大早就可以喝到新鲜的牛奶,送牛奶的人该起多早啊!
爸爸告诉我
有一次,我看见…
我写张纸条放在奶箱里,问候送奶的叔叔阿姨……
我怎样向他们表达感谢呢
写温馨便签,贴在奶箱,比如 “叔叔阿姨,感谢你们风雨无阻送奶,你们辛苦啦,祝开心~”
节日时画贺卡,附上小零食,放进奶箱,传递心意。
碰到送奶时,当面说 “谢谢你们,让我每天能喝到新鲜牛奶” ,简单话语暖人心 。
6
课堂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身边家乡人的是( )。
A. 只在电视里看到的明星
B. 学校门口的保安叔叔、小区里的快递员 (识别身边家乡人,符合教学重点 )
C. 外星球的人
家乡人的付出,给我们带来( )。
A. 只有生活方便
B. 生活方便和情感温暖 (理解付出的多元价值,契合教学目标 )
C. 麻烦
我们可以用( )方式感谢家乡人。
A. 写感谢卡、礼貌问候、珍惜服务 (掌握感恩行动,强化责任意识 )
B. 故意给他们添麻烦
C. 不理他们
B
B
B
只有经常见面的人才是家乡人,没见过面的不算。( )
家乡人的付出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我们要尊重、感恩他们。( )
感谢家乡人只用在心里想,不用做实际行动。( )
×

×
5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生活在身边的家乡人,他们用手艺、勤劳、互助给我们带来方便和温暖!这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让我们的家乡充满爱。让我们都当‘感恩小天使’,用行动感谢他们,让家乡更温暖!
7
板书设计
11.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 生活在身边的人
身边的人:理发师、快递员、乡亲、保安等
他们的付出:生活方便、情感温暖
我们的行动:感谢、尊重、珍惜服务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聚焦 “生活在身边的人”,呈现理发阿姨、快递员、乡亲等家乡人给予的温暖,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家乡人,感受他们的付出与善意,培养对家乡人的尊重与感恩,是构建和谐家乡情感、培育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身边的人有生活感知,但对家乡人付出的价值、意义理解较浅。通过故事分享、互动交流,可深化其对家乡人贡献的认知,提升共情力与感恩意识。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增强对家乡人的亲近感与认同感,感受家乡人的温暖,厚植爱家乡、爱家乡人的情感。 道德素养:养成尊重、感恩家乡人的品德,懂得珍惜他们的服务与帮助。 法治观念:了解尊重劳动者、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规则,明白家乡人付出受法律与道德保护。 健全人格:借由分享家乡人故事,提升观察力、表达力与共情力,塑造友善、感恩的人格品质。 责任意识:明确有责任关心、感谢家乡人,传承互助友善的家乡氛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家乡人(如理发师、快递员、乡亲 )的付出与温暖,感受他们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鼓励学生分享与家乡人的故事,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与感恩。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家乡人付出的价值不仅是物质服务,更是情感与精神支持,深化对 “可亲可敬” 的理解。 促使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日常关心、尊重家乡人的实际行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教材中家乡人服务场景(理发、送快递、农忙互助 )图片、生活中家乡人默默付出的短视频(如凌晨送奶工、深夜环卫工人 )。 实物道具:准备 “家乡人感谢卡”,让学生书写感恩话语;“温暖故事盒”,收集学生提前准备的与家乡人的故事小纸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一段温馨的社区生活音频(包含理发店里的笑声、快递车的声音、田间的交谈声 ),播放后提问:“同学们,在这段声音里,你听到了哪些熟悉的声音,猜猜是哪些人在发出这些声音呀?” 展示教材中 “生活在身边的人” 图文,说:“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这些‘生活在身边的人’,听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温暖!” 学生活动: 闭眼倾听音频,积极分享听到的声音及猜想,如 “听到理发的声音,可能是理发师阿姨在工作”“听到摩托车声,像快递员叔叔送快递” 。 好奇观察教材图文,期待了解更多家乡人故事。 设计意图: 用生活音频唤起学生对身边家乡人的感知,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自然导入 “生活在身边的人” 主题。 展示教材内容,明确课堂方向,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块:生活在身边的人 教师活动: 身边家乡人识别与分享: 展示教材中理发阿姨、快递员、乡亲互助的图文,讲解:“看,王阿姨用手艺给我们带来方便,张叔叔用勤劳送来了期待,乡亲们用互助传递温暖,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家乡人!” 提问:“在你的生活里,还有哪些这样的家乡人,他们做了啥让你觉得温暖?” 组织 “温暖故事盒” 分享,让学生抽取纸条,讲述自己或他人与家乡人的故事,如 “我的邻居爷爷帮我修好了自行车” ,并引导其他同学倾听、提问。 付出价值理解与讨论: 播放生活中家乡人默默付出的短视频(如凌晨送奶工、深夜环卫工人 ),说:“这些家乡人,有的我们没见过面,但他们的付出让生活更美好。大家说说,他们的付出有啥不一样的价值?” 开展小组讨论:“家乡人的付出,除了让我们生活方便,还带给我们啥?” 如情感支持、家乡温度等,引导学生深化理解。 感恩行动引导与实践: 发放 “家乡人感谢卡”,让学生写下想感谢的家乡人及感谢的话,如 “谢谢快递员叔叔,你风雨无阻送快递,辛苦了” 。 启发思考:“除了写感谢卡,我们还能咋感谢、尊重这些家乡人?” 鼓励说出日常行动,如礼貌问候、珍惜服务等。 学生活动: 识别分享环节: 认真观察教材图文,踊跃分享身边家乡人,如 “学校门口的保安叔叔,每天保护我们安全”“卖早餐的阿姨,早起给我们做美味早餐” ,感受家乡人无处不在的温暖。 积极参与 “温暖故事盒” 分享,有的讲述自己被帮助的经历,有的分享看到的互助场景,倾听时眼神专注,还会好奇提问 “后来怎么样啦” 。 价值讨论环节: 观看短视频,深受触动,分享感受:“送奶工叔叔好辛苦,让我们能喝到新鲜牛奶”“环卫工人让家乡变干净” ,理解不同家乡人付出的价值。 小组讨论热烈,说出 “家乡人的付出让我们心里暖,感觉家乡很有爱” ,深化对付出价值的情感理解。 感恩实践环节: 认真填写 “家乡人感谢卡”,字迹稚嫩但饱含真情,如 “谢谢理发阿姨,把我剪得美美的,你笑起来也很美” 。 积极思考感恩行动,说 “见到家乡人主动打招呼”“不乱扔垃圾,减轻环卫工人负担” ,有强烈的实践意愿。 设计意图: 识别分享:借教材图文与 “温暖故事盒”,让学生识别身边家乡人,分享温暖故事,提升观察力与表达力(健全人格 ),强化对家乡人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 )。 价值讨论:通过短视频与讨论,让学生理解家乡人付出的多元价值,包括生活便利与情感温度,提升共情力(健全人格 ),深化道德素养(尊重、感恩 ),关联法治观念(尊重劳动者受法律保护 )。 感恩实践:“感谢卡” 与行动思考,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强化责任意识(关心、尊重家乡人 ),促进道德素养落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对家乡人的尊重与感恩。
三、课堂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身边家乡人的是( )。 A. 只在电视里看到的明星 B. 学校门口的保安叔叔、小区里的快递员 (识别身边家乡人,符合教学重点 ) C. 外星球的人 家乡人的付出,给我们带来( )。 A. 只有生活方便 B. 生活方便和情感温暖 (理解付出的多元价值,契合教学目标 ) C. 麻烦 我们可以用( )方式感谢家乡人。 A. 写感谢卡、礼貌问候、珍惜服务 (掌握感恩行动,强化责任意识 ) B. 故意给他们添麻烦 C. 不理他们 2. 判断题 只有经常见面的人才是家乡人,没见过面的不算。(× )(纠正错误认知,强调家乡人包括默默付出的陌生人,深化理解 ) 家乡人的付出让我们生活更美好,我们要尊重、感恩他们。(√ )(巩固尊重、感恩意识,强化教学重点 ) 感谢家乡人只用在心里想,不用做实际行动。(× )(强化责任意识,明白需用行动表达感恩 )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生活在身边的家乡人,他们用手艺、勤劳、互助给我们带来方便和温暖!这些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让我们的家乡充满爱。让我们都当‘感恩小天使’,用行动感谢他们,让家乡更温暖!”
板书设计
可亲可敬的家乡人 —— 生活在身边的人 身边的人:理发师、快递员、乡亲、保安等 他们的付出:生活方便、情感温暖 我们的行动:感谢、尊重、珍惜服务
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故事分享、互动,学生感受家乡人温暖,但对默默付出的 “没见过面的家乡人” 关注不足。后续可开展 “寻找隐形家乡人” 活动,让学生发现更多默默付出者;设立 “感恩行动打卡”,记录日常尊重、感恩家乡人的行为,深化对家乡人的理解与感恩实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