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专题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辨析题型一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典例1】 关于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典例2】 (2024·江西南昌莲塘一中高一期中)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体内有部分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其中:①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②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的细胞;③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有①②③B.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②③④C.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细胞有②③D.染色体刚加倍的细胞有①④题型二 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细胞分裂方式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分裂Ⅰ前期,C为减数分裂Ⅱ前期。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分裂Ⅱ中期,C为减数分裂Ⅰ中期。3.三个后期图的判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动物细胞膜开始凹陷)(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分裂Ⅱ后期,C为减数分裂Ⅰ后期。【典例3】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器官中的4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动物为雌性,该器官为卵巢B.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C.该动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D.④是卵细胞或极体,因为不含同源染色体【典例4】 (2024·安徽安庆二中高一月考)如图为某个二倍体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甲细胞可以表示该动物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C.乙、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核DNA∶染色体=2∶1D.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aB、ab规律方法依据染色体的奇、偶数识别细胞分裂方式题型三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1.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1)模型构建(2)判断方法2.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变化3.“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甲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①,表示减数分裂的是②。4.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柱形图的比较(1)模型图(2)相关解读①只有染色单体的数目才可能是0,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不可能是0。染色单体会因着丝粒的分裂而消失,所以柱形图中表示的某结构如出现0,则其一定表示染色单体。②染色体的数目不可能超过核DNA分子的数目。因为核DNA分子未复制时,其数目与染色体一样多,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即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可能为1∶1或2∶1,但不可能是1∶2。【典例5】 如图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④时期细胞中在进行DNA复制B.⑤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和⑥时期D.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典例6】 (2024·广东肇庆高一月考)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与细胞分裂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丁图可表示精细胞1.(2024·河北晋州高一月考)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不相同B.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分裂Ⅰ前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2.(2024·天津第五十五中学高一月考)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B.细胞①②③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3.如图甲、乙、丙表示某哺乳动物(2n=4)在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同源染色体分离,该动物为雄性B.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C.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其子细胞的名称是极体D.甲、乙、丙可发生在同一器官内,乙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大于84.(2024·四川眉山仁寿一中高一期中)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哪些阶段有四分体( )A.CD段 B.FG段C.AB段、FG段 D.BC段、HI段5.(2024·安徽新安中学高二月考)如图表示卵原细胞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后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包含在CD、OP段B.GH段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2∶1∶2C.代表着丝粒分裂的线段有DE、FG、JK、PQD.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复到体细胞的含量6.如图1和图2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也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B.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图2中a时期对应图1中的AB段,只能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D.处于图2中b时期的细胞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对应图1的CD段7.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或染色体数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等于92,则图中b时期的细胞内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若a等于46,则该曲线图属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C.若a等于46,则图中b时期的细胞可能无同源染色体D.若a等于92,则该曲线图可能是减数分裂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8.(2024·山东青岛莱西一中高一月考)研究人员对某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细胞内含有染色体数为4nB.图1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a、c两种细胞类型C.图2中b→d、d→c两者变化的原因不同D.b、d、e在同一次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9.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 。(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 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 (填数字)。(3)图丙a、b、c中表示核DNA分子的是 ,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 ,图丙中Ⅱ→Ⅰ,完成了图乙中的 段的变化。(4)现有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 段。如果用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 。微专题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辨析【典例1】 B 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典例2】 D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发生在②细胞中,A错误;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故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①③,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即发生在细胞②中,C错误;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故染色体刚加倍的细胞有①④,D正确。【典例3】 D ③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初级卵母细胞,故此动物为雌性,该器官为卵巢;②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由题图分析可知,该动物正常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④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由于该动物为雌性,因此④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典例4】 A 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A正确;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只能表示体细胞的分裂,不能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B错误;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和丁,乙、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其中乙细胞中核DNA∶染色体=1∶1,C错误;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错误。【典例5】 B ①时期属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④时期属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均能进行DNA复制,A正确;⑤时期表示减数分裂Ⅰ,此时期的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即图中的②和⑥时期,C正确;a过程分裂前后核DNA含量不变,为有丝分裂,b过程分裂前后核DNA含量减半,为减数分裂,D正确。【典例6】 C 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B正确;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分裂Ⅰ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不是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可以表示精细胞,D正确。针对练习1.C 一次有丝分裂染色体在间期复制一次,一次减数分裂只在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所以染色体复制次数相同,A错误;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排列在细胞中,没有出现联会,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D错误。2.D 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A错误;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因此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①,C错误;④细胞分裂前即减数分裂Ⅱ中期,着丝粒未断裂,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每条染色体2个DNA,共4个DNA,所以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D正确。3.C 由甲细胞可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因此丙细胞应为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其子细胞的名称是精细胞,C错误。4.B AE段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存在四分体;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Ⅰ,HI段表示减数分裂Ⅱ,四分体存在于FG段(减数分裂Ⅰ前期),B正确。5.C 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有丝分裂后期,包含在CD、OP段,A正确;GH为减数分裂Ⅱ前、中期,此时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2∶1∶2,B正确;代表着丝粒分裂的线段有BC、HI、OP,C错误;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复到体细胞的含量,D正确。6.C 由题图分析可知,图1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也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A正确;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含量不变,B正确;图2中,a时期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为体细胞的2倍,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1中的EF段,C错误;图2中,b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分裂Ⅰ,若是减数分裂Ⅰ则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对应图1的CD段,D正确。7.B 若a等于92,则纵坐标可代表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数或核DNA数,也可代表减数分裂Ⅰ时的核DNA数,则b时期内一定有同源染色体,A、D正确;若a等于46,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不会低于46,B错误;若a等于46,则b时期可能为减数分裂Ⅱ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C正确。8.B 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A正确;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a时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故图1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a,但不能与c对应,B错误;b→d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而d→c是因为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为染色体,两者变化的原因不同,C正确;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d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前期或中期,e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故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D正确。9.(1)极体 (2)AB ③④ (3)c ①② BC (4)CD 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分别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制成装片观察并比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解析:(1)图甲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该个体为雌性动物;细胞③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④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个体为雌性,所以该细胞是极体。(2)图乙中,纵坐标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结合题中所给的二倍体生物可知,图中CD段同源染色体有4对,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甲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对应图乙的AB段;图乙HI段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是减数分裂Ⅱ过程,对应图甲中的③和④。(3)图丙Ⅱ中a∶b∶c=4∶8∶8,Ⅰ中a∶c=8∶8,但没有b,结合细胞分裂过程可知,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所以b表示染色单体,进而可知a表示染色体,c表示核DNA分子;图丙Ⅱ时期a∶b∶c=4∶8∶8,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或减数分裂Ⅰ过程,可对应图甲中的①和②;图丙中Ⅱ→Ⅰ过程染色单体消失,但染色体数目加倍,由4条变为8条,说明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变化,对应图乙中BC段的变化。(4)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才能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若该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分裂后期,没有动力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则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即图乙中的CD段。如果用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可设计思路如下: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分别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并比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显微镜下处于后期的细胞数目最多时的药物浓度就是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7 / 7(共56张PPT)微专题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辨析题型一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典例1】 关于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D.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解析: 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B错误;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染色体仅复制一次,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典例2】 (2024·江西南昌莲塘一中高一期中)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体内有部分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其中:①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②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的细胞;③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刚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细胞有①②③B. 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②③④C. 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细胞有②③D. 染色体刚加倍的细胞有①④解析: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发生在②细胞中,A错误;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故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有①③,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即发生在细胞②中,C错误;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故染色体刚加倍的细胞有①④,D正确。题型二 根据细胞分裂图像判断细胞分裂方式1. 三个前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散乱排列在细胞中)(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前期,B为减数分裂Ⅰ前期,C为减数分裂Ⅱ前期。2. 三个中期图的判断(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分裂Ⅱ中期,C为减数分裂Ⅰ中期。3. 三个后期图的判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动物细胞膜开始凹陷)(1)判断步骤(2)判断结果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分裂Ⅱ后期,C为减数分裂Ⅰ后期。【典例3】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器官中的4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动物为雌性,该器官为卵巢B. 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C. 该动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D. ④是卵细胞或极体,因为不含同源染色体解析: ③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为初级卵母细胞,故此动物为雌性,该器官为卵巢;②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由题图分析可知,该动物正常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④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由于该动物为雌性,因此④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典例4】 (2024·安徽安庆二中高一月考)如图为某个二倍体动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B. 甲细胞可以表示该动物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C. 乙、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核DNA∶染色体=2∶1D. 丁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Ab、aB、ab解析: 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A正确;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只能表示体细胞的分裂,不能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过程,B错误;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甲和丁,乙、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其中乙细胞中核DNA∶染色体=1∶1,C错误;丁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错误。规律方法依据染色体的奇、偶数识别细胞分裂方式题型三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1. 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1)模型构建(2)判断方法2. 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或染色体与核DNA比值变化3. “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图甲中表示有丝分裂的是①,表示减数分裂的是②。(1)模型图4.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柱形图的比较①只有染色单体的数目才可能是0,染色体和核DNA的数目不可能是0。染色单体会因着丝粒的分裂而消失,所以柱形图中表示的某结构如出现0,则其一定表示染色单体。②染色体的数目不可能超过核DNA分子的数目。因为核DNA分子未复制时,其数目与染色体一样多,而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即核DNA分子数∶染色体数可能为1∶1或2∶1,但不可能是1∶2。(2)相关解读【典例5】 如图为人体生殖器官中某细胞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④时期细胞中在进行DNA复制B. ⑤时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C.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②和⑥时期D. a过程为有丝分裂,b过程为减数分裂解析: ①时期属于有丝分裂前的间期,④时期属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均能进行DNA复制,A正确;⑤时期表示减数分裂Ⅰ,此时期的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即图中的②和⑥时期,C正确;a过程分裂前后核DNA含量不变,为有丝分裂,b过程分裂前后核DNA含量减半,为减数分裂,D正确。【典例6】 (2024·广东肇庆高一月考)如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2n)睾丸中与细胞分裂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柱形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图可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B. 乙图可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D. 丁图可表示精细胞解析: 甲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甲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A正确;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由此可见,乙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B正确;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由此可知,丙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分裂Ⅰ间期的开始阶段或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不是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丁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可以表示精细胞,D正确。1. (2024·河北晋州高一月考)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不相同B. 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分裂Ⅰ前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解析: 一次有丝分裂染色体在间期复制一次,一次减数分裂只在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所以染色体复制次数相同,A错误;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排列在细胞中,没有出现联会,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D错误。2. (2024·天津第五十五中学高一月考)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B. 细胞①②③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 如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D. 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解析: 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的比例为1∶2的图形中,应有染色单体,据图可知①中无染色单体,只有②③符合,A错误;有丝分裂是产生体细胞的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细胞①③产生的子细胞有同源染色体,②产生的子细胞无同源染色体,B错误;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因此如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①,C错误;④细胞分裂前即减数分裂Ⅱ中期,着丝粒未断裂,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每条染色体2个DNA,共4个DNA,所以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D正确。3. 如图甲、乙、丙表示某哺乳动物(2n=4)在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甲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且同源染色体分离,该动物为雄性B. 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C. 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其子细胞的名称是极体D. 甲、乙、丙可发生在同一器官内,乙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大于8解析: 由甲细胞可知,该哺乳动物为雄性,因此丙细胞应为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其子细胞的名称是精细胞,C错误。4. (2024·四川眉山仁寿一中高一期中)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哪些阶段有四分体( )A. CD段 B. FG段C. AB段、FG段 D. BC段、HI段解析: AE段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存在四分体;虚线之后FI段表示减数分裂,其中FG段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Ⅰ,HI段表示减数分裂Ⅱ,四分体存在于FG段(减数分裂Ⅰ前期),B正确。5. (2024·安徽新安中学高二月考)如图表示卵原细胞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后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包含在CD、OP段B. GH段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2∶1∶2C. 代表着丝粒分裂的线段有DE、FG、JK、PQD. 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复到体细胞的含量解析: 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有丝分裂后期,包含在CD、OP段,A正确;GH为减数分裂Ⅱ前、中期,此时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核DNA=2∶1∶2,B正确;代表着丝粒分裂的线段有BC、HI、OP,C错误;LM段表示受精作用,核DNA恢复到体细胞的含量,D正确。6. 如图1和图2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也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B. 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C. 图2中a时期对应图1中的AB段,只能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D. 处于图2中b时期的细胞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对应图1的CD段解析: 由题图分析可知,图1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也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A正确;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含量不变,B正确;图2中,a时期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均为体细胞的2倍,只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1中的EF段,C错误;图2中,b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分裂Ⅰ,若是减数分裂Ⅰ则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对应图1的CD段,D正确。7. 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如图所示为人体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或染色体数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a等于92,则图中b时期的细胞内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 若a等于46,则该曲线图属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C. 若a等于46,则图中b时期的细胞可能无同源染色体D. 若a等于92,则该曲线图可能是减数分裂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解析: 若a等于92,则纵坐标可代表有丝分裂的染色体数或核DNA数,也可代表减数分裂Ⅰ时的核DNA数,则b时期内一定有同源染色体,A、D正确;若a等于46,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不会低于46,B错误;若a等于46,则b时期可能为减数分裂Ⅱ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C正确。8. (2024·山东青岛莱西一中高一月考)研究人员对某动物(2n)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细胞内含有染色体数为4nB. 图1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a、c两种细胞类型C. 图2中b→d、d→c两者变化的原因不同D. b、d、e在同一次减数分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解析: 图1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A正确;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a时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可以是体细胞也可以是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细胞,故图1细胞可对应图2中的a,但不能与c对应,B错误;b→d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而d→c是因为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为染色体,两者变化的原因不同,C正确;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d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前期或中期,e处于减数分裂Ⅱ末期,故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D正确。9. 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 。解析: 图甲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该个体为雌性动物;细胞③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细胞④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且个体为雌性,所以该细胞是极体。极体(2)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 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 (填数字)。解析: 图乙中,纵坐标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结合题中所给的二倍体生物可知,图中CD段同源染色体有4对,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甲中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对应图乙的AB段;图乙HI段同源染色体对数为0,是减数分裂Ⅱ过程,对应图甲中的③和④。AB③④(3)图丙a、b、c中表示核DNA分子的是 ,图甲中对应图丙Ⅱ时期的细胞是 ,图丙中Ⅱ→Ⅰ,完成了图乙中的 段的变化。c①②BC解析: 图丙Ⅱ中a∶b∶c=4∶8∶8,Ⅰ中a∶c=8∶8,但没有b,结合细胞分裂过程可知,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所以b表示染色单体,进而可知a表示染色体,c表示核DNA分子;图丙Ⅱ时期a∶b∶c=4∶8∶8,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或减数分裂Ⅰ过程,可对应图甲中的①和②;图丙中Ⅱ→Ⅰ过程染色单体消失,但染色体数目加倍,由4条变为8条,说明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变化,对应图乙中BC段的变化。(4)现有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 段。如果用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请写出简单的设计思路: 。CD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分别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制成装片观察并比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解析:有丝分裂前期细胞内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才能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若该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分裂后期,没有动力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则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即图乙中的CD段。如果用洋葱根尖作实验材料来探究该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可设计思路如下: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药物,分别对洋葱根尖细胞进行处理,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并比较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显微镜下处于后期的细胞数目最多时的药物浓度就是抑制纺锤体形成的最适浓度。感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微专题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辨析.docx 微专题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辨析.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