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 = 3 420 20 ,则实数 的值为( )
A. 2 B. 4 C. 6 D. 2 或 6
2 4 3.已知事件 , ,若 ( ) = 7, ( ) = 7,则 ( | ) =( )
A. 3 B. 3 C. 4 124 28 21 D. 49
3.已知 = ′( )是函数 = ( )的导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0 和 = 2 是函数 = ( )的两个零点
B.函数 =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1)
C.函数 = ( )在 = 0 处取得极小值,在 = 2 处取得极大值
D.函数 = ( )的最大值为 (2),最小值为 (0)
4.已知随机变量 ~ (80, 2),且 ( ≥ 120) = 0.21,则 (40 < < 80) =( )
A. 0.21 B. 0.29 C. 0.71 D. 0.79
5.已知 ( ) = 3 + 2 + + 2在 = 1 处的极值为 10,则 + =( )
A. 0 或 7 B. 7 C. 0 D. 7
6.某次团员公益志愿活动中,需安排 6 名志愿者去甲、乙、丙 3 个活动场地配合工作,每个活动场地去 2
名志愿者,其中志愿者 去甲活动场地,志愿者 不去乙活动场地,则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 )
A. 18 种 B. 12 种 C. 9 种 D. 6 种
7 2 1.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3,且 ( ≥ 1) = 3, ( = 3) = 6,若 的数学期望 ( ) =
5
4,则 (4 3) =( )
A. 19 B. 16 C. 194 D.
7
4
8.将(6 1 )63 展开式中的项重新排列,则 的次数为整数的项互不相邻的排法的种数为( )
A. 24 B. 36 C. 144 D. 576
二、多选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若(2 1)10 = 0 + 1 + 2 2 + + 1010 , ∈ ,则( )
A. 1 + 2 + + 10 = 1 B. | 0| + | 101| + | 2| + + | 10| = 3
C. = 160 D. 1 + 2 3 102 2 22 + 23 + + 210 = 1
第 1页,共 8页
10.已知函数 ( ) = 2 2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曲线 = ( )在点(0, (0))处的切线方程为 = 2 ,则 = 1
B.若 = 1,则函数 ( )在(0, + ∞)上单调递增
C.若 > 2,则函数 ( )在[1, + ∞)上的最小值为 1
D.若 ( ) ≥ 0,则 = 1
11.甲、乙两人投篮,每次由其中一人投篮,规则如下:若命中,则此人继续投篮;若未命中,则换为对方
投篮.无论之前投篮情况如何,甲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 0.6,乙每次投篮的命中率均为 0.8.由抽签确定第 1
次投篮的人选,第 1 次投篮的人是甲、乙的概率各为 0.5.( )
A.第 2 次投篮的人是乙的概率为 0.6.
B.前 2 次投篮的人都是甲的概率为 0.3.
C.第 2 次投篮的人是甲的概率为 0.6.
D. 1 1 2第 次投篮的人是甲的概率为3 + 6 × ( 5 )
1.
三、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2.如图,用四种不同颜色给矩形 、 、 、 涂色,要求相邻的矩形涂不同的
颜色,则不同的涂色方法共有______.
13.( 2 + 2)( 1 5 2 1) 的展开式的常数项是 .
14.如图,对于曲线 所在平面内的点 ,若存在以 为顶点的角 ,使得对于曲
线 上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 , ,恒有∠ ≤ 成立,则称角 为曲线 的相对于
点 的“界角”,并称其中最小的“界角”为曲线 的相对于点 的“确界角”.已
1 + 1, > 0,
知曲线 : = 1 2 (其中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为坐标原点,曲线
16 + 1, ≤ 0
的相对于点 的“确界角”为 ,则 = 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77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 13 分)
一批产品共 10 件,其中 3 件是不合格品,用下列两种不同方法从中随机抽取 2 件产品检验:方法一:先随
机抽取 1 件,放回后再随机抽取 1 件;方法二:一次性随机抽取 2 件.记方法一抽取的不合格产品数为 1,
方法二抽取的不合格产品数为 2.
(1)求 1, 2的分布列;
(2)比较两种抽取方法抽到的不合格产品数的均值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第 2页,共 8页
16.(本小题 15 分)
设函数 ( ) = ln( + ),曲线 = ( )在点(1, (1))处的切线方程为 2 + 2 2 1 = 0.
(Ⅰ)求 , 的值;
(Ⅱ) 设函数 ( ) = ( ) +1,求 ( )的单调区间;
(Ⅲ)求证:当 ≥ 0 时,有 ( ) ≥ .
17.(本小题 15 分)
诗词大会的挑战赛上,挑战者向守擂者提出挑战,规则为挑战者和守擂者轮流答题,直至一方答不出或答
错,则另一方自动获胜,比赛最多进行 5 轮(挑战者和守擂者依次答题一次为一轮),若第五轮挑战者答题
正确则不论守擂者答对与否都认为挑战者获胜.赛制要求挑战者先答题,守擂者和挑战者每次答对问题的概
1 1
率都是2,且每次答题互不影响. (其中挑战者第五轮答对问题概率为3 )
(1)若在不多于两次答题就决出胜负的条件下,则挑战者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2)在此次比赛中,挑战者最终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3)现赛制改革,挑战者需要按上述方式连续挑战全部 6 位守擂者,以(2)中求得的挑战者最终获胜的概率作
为挑战者面对每个守擂者的获胜概率,每次挑战之间相互独立,若最终统计结果是挑战者战胜了不少于三
分之二的守擂者,则称该挑战者挑战成功,反之则称挑战者挑战失败.若再增加 1 位守擂者,试分析该挑战
者挑战成功的概率是否会增加?并说明理由.
18.(本小题 17 分)
2
( ) = +( 2) + 3已知函数 ( > 0).
(1)讨论函数 ( )的单调性;
(2)若函数 ( )存在两个极值点 1, 2,记 ( 1, 2) = ( 1) ( 2),求 ( 1, 2)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 17 分)
在数学探究实验课上,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盒子中装有蓝球、红球、黑球等多种不同颜色的小球,
一共有偶数个小球,现在从盒子中一次摸一个球,不放回.
(1) 3若盒子中有 6 个球,从中任意摸两次,摸出的两个球中恰好有一个红球的概率为5.
①求红球的个数;
②从盒子中任意摸两次球,记摸出的红球个数为 ,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 11已知盒子中有一半是红球,若“从盒子中任意摸两次球,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不大于14,求盒子中
球的总个数的最小值.
第 3页,共 8页
(3)在(2)的条件下,盒中球的总数为 ,若“从盒子中任意摸两次球,恰有两个红球”奖励 4 元,若“从盒
156
子中任意摸两次球,恰有一个红球”奖励 8 + 元,若“从盒子中任意摸两次球,没有红球”不奖励,求
发放奖金期望最小时盒子中球的总个数.
第 4页,共 8页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48
13.3
14. 2
15.解:(1)随机变量 1的可能取值为 0,1,2,
且 31~ (2, 10 ),
3
则 ( 1 = 0) = 02( 10 )
0( 7 2 4910 ) = 100, ( 1 = 1) =
1
2(
3 1 7 1 21
10 ) ( 10 ) = 50, ( 1 = 2) =
2( 3 )2( 7 )0 = 92 10 10 100.
因此 1的分布列为
1 0 1 2
49 21 9
100 50 100
随机变量 2的可能取值为 0,1,2,且 2服从超几何分布,
0 2 1 1 2 0
且 ( 2 = 0) =
3 7 = 7 3 7 72 15, ( 2 = 1) = 2 = 15, ( = 2) =
3 7 = 1
2 210 10 10 15

因此 2的分布列为
2 0 1 2
7 7 1
15 15 15
第 5页,共 8页
(2) ( 1) = ( 2).理由如下:由(1)知,方法一中 ( 1) = 2 ×
3 3
10 = 5,
2×3 3
方法二中 ( 2) = 10 = 5,
因此 ( 1) = ( 2),
所以两种方法抽到的不合格产品数的均值相等.
16. 解:( ) ′( ) = + .
因为 = ( )在点(1, (1))处的切线方程为 2 + 2 2 1 = 0,
′(1) = = 1
所以有 + 2 ,
(1) = ln( + ) = 2
= 1
解得 = 1.
(Ⅱ)由(Ⅰ)有 ( ) = ln( + 1),

所以 ( ) = ln( + 1) +1,定义域为( 1, + ∞).
则 ′( ) = ( +1)2.
令 ′( ) = ( +1)2 = 0,解得 = 0,
当 > 0 时, ′( ) > 0,
当 1 < < 0 时, ′( ) < 0,
( ) = ( ) 所以 +1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 ∞);单调递减区间为( 1,0).
(Ⅲ)证明:令函数 ( ) = ( ) ( ≥ 0),
( ) = 1 1

= +
2 1
所以 ′ +1 ( +1) .
令函数 ( ) = + 2 1( ≥ 0),
所以 ′( ) = + 2 > 0 恒成立,所以函数 ( )在[0, + ∞)单调递增,
所以 ( ) ≥ (0) = 0,即 ′( ) ≥ 0 恒成立,
所以函数 ( )在[0, + ∞)单调递增,所以 ( ) ≥ (0) = 0.
所以,当 ≥ 0 时,有 ( ) ≥ .
17.(1) 1 1 1 3设事件 为“挑战者获胜”,事件 为“不多于两次答题就决出胜负”,则 ( ) = 2 + 2 × 2 = 4,
又事件 为“不多于两次答题就决出胜负且挑战者获胜”,即只有“挑战者获胜,守擂者失败”这一种情
况,
第 6页,共 8页
1
则 ( ) = 1 1 12 × 2 = 4, = ( | ) =
( ) 4 1
( ) = 3 = 3;
4
(2)挑战者和守擂者依次答题一次为一轮,
1 × 1 1 1每一轮答题中两人都答对的概率为2 2 = 4,进行 轮后不分胜负的概率为( )

4 ,
1 1 1 1 1 1
则第 轮挑战者获胜的概率为( ) 14 2 (1 2 ) = ( )

4 ,第 5 轮挑战者获胜的概率为3 × (
4
4 )
= 1 + ( 1 )2 + ( 1 )3 + ( 1 )44 4 4 4 +
1 × ( 13 4 )
4 = 255 + 1 256 1768 768 = 768 = 3.
(3)设随机变量 为挑战者连续挑战 6 位守擂者时能够战胜守擂者的人数,
1为此时挑战者挑战成功的概率,由守擂者有 6 位,得挑战者要想挑战成功,至少需要战胜 4 位守擂者;
设 为挑战者连续挑战 7 位守擂者时能够战胜守擂者的人数, 2为此时挑战者挑战成功的概率,
由守擂者有 7 位,至少需要战胜 5 位守擂者才可挑战成功,
1 = ( ≥ 4) = 4(
1 4
6 3 ) (
2 2 5 1 5 2 6 1 6 73
3 ) + 6( 3 ) × 3 + 6( 3 ) = 36,
5 12 = ( ≥ 5) = 7( 3 )
5( 2 )2 + 63 7(
1 )6 × 2 7 1 7 993 3 + 7( 3 ) = 37,而 1 > 2,
因此该挑战者胜利的概率没有增加.
2
18.解:(1)由题意 > 0, ′( ) = +1 ,
当 ≤ 0 或 = 2 4 ≤ 0,即 ≤ 2 时, ′( ) ≥ 0, ( )为增函数;
2
当 > 2 时,由 2 + 1 = 0 ± 4得 1,2 = 2 ,不妨设 1 < 2,
由 2 + 1 > 0 得 0 < < 21或 > 2,由 + 1 < 0 得 1 < < 2,
故 > 2 时, (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 1),( 2, + ∞),单调递减区间为( 1, 2).
(2)由(1)知当 > 2 时, 21, 2是 + 1 = 0 的两个根,
即函数 ( )存在的两个极值点 1, 2,且 1 + 2 = , 1 2 = 1,
2 2 2
所以 ( 1, ) = ( ) ( ) =
[ 1+( 2) 1+ 3][ 2+( 2) 2+ 3] = +82 1 2 1+ 2 , > 2,
2 2
令 ( ) = +8 2 8 , > 2, ′( ) = ,当 ∈ (2,4)时, ′( ) < 0,当 ∈ (4, + ∞)时, ′( ) > 0,
故 ( )在(2,4) 8上单调递减,在(4, + ∞)上单调递增,故 ( ) = (4) = 4,
又 → 2 时, ( ) → 4 2, →+∞时, ( ) → 0

故 8 4 4 ≤ ( ) < 2,
即 ( 8 41, 2)的取值范围是[ 4 , 2 ).
第 7页,共 8页
19.(1)①设红球的个数为 ( ≥ 1),
1 1 3
因为两个球中有一个红球的概率 = 6 2 = 5,所以求得 = 3; 6
②随机变量 的取值为 0,1,2,
2 2
( = 0) = 3 1 3 3 1
2
=
6 5
, ( = 1) = 5, ( = 2) = 2 = , 6 5
的分布列如下所示:
0 1 2
1 3 1
5 5 5
将表格数据代入期望公式可得: ( ) = 0 × 15+ 1 ×
3
5 + 2 ×
1
5 = 1;
(2)设球的总个数为 2 ,则红球的个数为 ,
2 2
则都不是红球的概率: = 2 =
( 1)
2 (2 1) =

2 4
2 2 ,
= 1
2 3 2 3 1 11
至少有一个红球的概率 4 2 2 = 4 2 2 = 4 + 8 4 ≤ 14,得 ≥ 4,
所以总个数的最小值为 8;
(3) ( = 2 ) = (8 + 78 ) × + 8 × 1 4
2+4 +78
2 1 4 2 = 2 1 = 2 1+
81
2 1+ 4 ≥ 22,
当且仅当 = 5 时取等号,此时 = 10.
第 8页,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