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大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大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生物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该寺古时曾松树成林,白鹤成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松树和白鹤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完全相同
B. 松树和白鹤细胞的组成结构完全不同
C. 一片松树林和一群白鹤可以构成群落
D. 组成松树、白鹤的基本单位均是细胞
2.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研磨后的肝脏细胞可以用于获取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
B. 对光合色素进行层析分离的原理是不同色素的含量存在差异
C. 黑藻是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要切片
D. 用月季的花瓣细胞不能进行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
3. 研究发现,脂肪和葡萄糖可同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随着机体运动强度的增加,葡萄糖的供能比例逐渐超过脂肪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摄入的过多的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B. 相比于糖类,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较高
C. 当供能相同时,消耗的脂肪要多于葡萄糖
D. 推测低强度的运动更有利于机体减脂
4. 施莱登和施旺等人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建立了细胞学说,这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于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更可信
B. 不完全归纳法不可用来对事物进行预测和判断
C.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D. 细胞学说仍然在不断地修正中逐渐完善
5.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蓝细菌内含有叶绿体,因此其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大肠杆菌和根瘤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
C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但没有染色体
D. 破伤风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染色质和核糖体
6. 温度升高会使脂质分子运动加快,导致膜结构变得更加松散,稳定性下降。为探究胆固醇对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胆固醇是组成植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 温度升高可能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C. 在进行细胞膜融合的实验时,可适当提高实验温度
D. 胆固醇可以使细胞膜抗高温胁迫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7. 利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植物细胞,可观察到植物细胞质壁的分离及复原现象,还可以对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进行估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植物细胞的液泡体积减小,则说明蔗糖溶液浓度低于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B. 若植物细胞的液泡体积减小,则此时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也有所降低
C. 若配制蔗糖溶液时,蔗糖未完全溶解,则可能导致得到的结果偏大
D. 若配制的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则会使植物细胞因吸水涨破而死亡
8. 次黄嘌呤含量的升高会导致鱼肉的鲜味降低。次黄嘌呤是被宰杀后的鱼体内的ATP分解后再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的,该过程中酸性磷酸酶(ACP)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TP的分解过程可能伴随着蛋白质的磷酸化
B.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部分用于合成ATP
C. 推测提高ACP的活性有利于保持鱼肉的鲜味
D. ATP分解时,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容易断裂
9. 某酶促反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哪项操作是导致反应由曲线①变为曲线②的原因?( )
A. 提高反应温度 B. 降低反应的PH
C. 增加酶的量 D. 提高反应物浓度
10. 细胞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被病原体入侵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B. 被火烧伤的皮肤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C. 细胞凋亡受到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D. 由于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改变,因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
11. 某同学利用洋葱根尖制备装片,观察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生区细胞呈长方形,生长较快,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区域
B. 制备装片时,用甲紫溶液对细胞染色以后需要用清水进行漂洗
C. 图中5个细胞按照有丝分裂的先后顺序可表示为d→b→c→e→a
D. 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细胞中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的动态变化
12. 酸性环境下,某些植物会分泌某种蛋白质,该种蛋白质被分生区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引起分生区细胞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种蛋白质被分泌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 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这种机制感知土壤酸碱度的变化并调整自身的生长方式
C. 土壤的pH升高有可能导致该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D. 该种蛋白质与分生区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结合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13. 在自然条件下,某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温度超过b时,该植物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
B. 当温度为b时,该植物叶片中光合作用相关酶比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高
C. 该植物叶片在温度为a和c时的光合速率相等,叶片有机物积累速率也相等
D. 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光合产物,温室栽培作物时,白天应将温度控制在两曲线差值最大时的温度
14. 酸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一种食品,在酸奶的制作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比于在有氧环境中,在无氧环境中酵母菌可生成更多的ATP
B. 与酵母菌不同的是乳酸菌发酵不会生成酒精
C. 乳酸在乳酸菌的线粒体基质中生成
D. 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命活动均需要有氧条件
15. 核孔复合体(NPC)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核膜上的大型蛋白质复合体,它们是位于核膜上负责调控核质之间的大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通过电镜可观察到NPC附着并稳定融合在细胞核膜高度弯曲的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NPC是蛋白质、D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B.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NPC的数量相对较多
C. 细胞中所有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都离不开NPC
D. 核膜为单层膜,有利于核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16. 为研究Klotho基因对生物体衰老的影响。科学家利用健康小鼠(甲组)、Klotho基因表达缺失突变小鼠(乙组)和Klotho基因超表达小鼠(丙组)做了相关研究,结果分别如图1、2所示。已知Klotho基因表达可生成相关蛋白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中最多可以出现92个端粒
B. Klotho基因的表达有利于延缓生物体衰老
C. 端粒酶可能使受损的端粒得到修复,从而使细胞寿命延长
D. 若自由基攻击Klotho基因,则可能会加剧细胞的衰老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 早餐是一天中重要的一餐。不同地区的早餐不尽相同,鸡肉、火腿加芝士做成的汉堡搭配牛奶是常见的西式早餐,常见的中式早餐有粥、包子、咸菜、馒头、煮鸡蛋等。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出鸡肉和咸菜中共有的糖类:__________(写出3个)。咸菜中的糖类是否都能被人体消化吸收?__________(答“是”或“否”)。粥有大米粥,也有小米粥,大米和小米这两种农作物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均是__________,该储能物质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
(2)牛奶是人体摄入蛋白质来源之一,常用__________试剂来鉴定蛋白质。有人将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作为衡量蛋白质类产品品质高低的一个标准,其依据是__________.
(3)鸡蛋中的蛋白质经过蒸、煮、煎、炒等烹饪方式后,容易被消化,原因是__________.
18. 物质的跨膜运输既有顺浓度梯度的也有逆浓度梯度的,为了研究细胞膜结构与其选择透过性的关系,有人利用磷脂分子合成了“生物膜”。图1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图2表示氨基酸分子透过人工合成的“生物膜”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填“甲”或“乙”)。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____有关,人和鼠细胞膜因具有流动性而可以融合的结构基础是____。
(2)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通过不断将Ca2+运出细胞,以维持细胞中的低Ca2+浓度,该运输过程可用图1中的____(填图1中序号)表示。若提高机体内O2的浓度,则上述Ca2+的运输速率将____。图1中①和②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是____(答出2点)。
(3)图2中氨基酸分子不能穿过人工合成的“生物膜”,其原因是____。
19. 过氧化氢是一种活性氧物质,具有高度反应性,可以损伤DNA、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分子。一些生物细胞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避免细胞结构受到损伤。为探究玉米细胞中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兴趣小组设计如表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适量过氧化氢溶液 + + +
适量的清水 + - -
? - + -
适量玉米细胞研磨液 - - +
注:“+”代表加入,“-”代表未加入
(1)细胞中,过氧化氢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机理是__________。
(2)表中“?”处应为__________。该实验中温度属于__________变量,该变量在实验中是否保持一致即可,无需再做其他要求?__________(答“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
(3)若该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则可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效应且玉米细胞中含有该酶。
20. 从龙血树木质部提取出来的血竭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为了解龙血树的生长特点,研究人员以其幼苗为材料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其光合速率。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O2吸收或产生速率的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植物在最适温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则可首先将该装置置于____条件下,测定其呼吸速率,然后改变实验条件测定其净光合速率,这两种速率均是根据____(填气体类型)体积的变化计算得来的。
(2)据图乙可知,最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是____左右。15~30°C,随着温度的升高,CO2吸收速率和产生速率均增大,从酶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
(3)图丙中D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下,该植物叶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大小关系是____。当光照强度大于4klx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若温度升高至35°C ,则图丙中的D点应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
21. 某生物(2N=4)不同时期细胞的分裂图像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图丁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所经历的时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该细胞为____(填“动物”或“植物”)细胞,依据是____(答出2点)。
(2)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图丁表示的细胞周期中的____期,细胞由图丙→图乙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因是____。
(3)请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该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变化的曲线(用实线表示)。
(4)为了获得细胞周期同步化在G1/S期交界处的细胞,可以采用TdR双阻断法(即先后两次使用TdR处理),已知TdR可以抑制S期细胞的DNA的合成,而不影响其他阶段的细胞。若将TdR洗脱后更换培养液,抑制作用便会被解除,细胞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结合图丁推测,第二次使用TdR距离第一次使用TdR洗脱后的时间(T)的范围应为:_____h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生物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D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 ②. 否 ③. 淀粉 ④. C、H、O
(2) ①. 双缩脲 ②.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3)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甲 ②. 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③.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
(2) ①. ④ ②. 不变 ③. 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运输过程均不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人工合成的“生物膜”上没有运输氨基酸的转运蛋白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核糖体 ②. 降低过氧化氢分解所需的活化能
(2) ①. 适量的过氧化氢酶 ②. 无关 ③. 否 ④. 无关变量需适宜,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单位时间产生的氧气的量关系:试管2>试管1,试管3>试管1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黑暗 ②. 氧气(或O2)
(2) ①. 30℃ ②. 在该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均增大且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增幅相对较大
(3) ①. 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②. CO2浓度 ③. 右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动物 ②. 该细胞无细胞壁,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
(2) ①. M ②.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两条染色体
(3) (4) ①. 5.8 ②. 7.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