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柳州市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 - 12每小题2分,13 - 16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机体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 泪液中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B.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C.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被分解
D. 肠道中的蛋白质被胰蛋白酶降解
2.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地区主要的啮齿动物,主要以双子叶植物为食,其挖洞推土将地下土壤上翻到草地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土丘,导致草地裸露,严重破坏了植被的空间结构,降低了土壤肥力。高原鼢鼠啃食优质的牧草,降低了草原生产力和草地牧草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统计一定面积草地上土丘的数量可以推测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
B. 捕杀成年高原鼢鼠可通过提高死亡率来降低其种群密度
C. 双子叶植物的数量直接影响高原鼢鼠的数量,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 高原鼢鼠数量的变化间接改变了草原群落的结构以及土壤微生物的类群
3. 利多卡因是一种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可制成乳膏、喷剂等,其药理作用位点是神经系统的钠离子通道,如图为某一反射弧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利多卡因可阻断 D 处神经纤维上钠离子通道,从而起到麻醉作用
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涉及了信号形式的转换
C. 麻醉药药效过后,某同学能感受到伤口被包扎的紧绷感,此为非条件反射
D. 大脑等高级中枢仍可调控经利多卡因麻醉后的部位
4. 如图是人大脑皮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图为大脑的左半球,大多数人的逻辑思维主要由右半球负责
B. 聋哑人相互交流时,需大脑皮层视觉中枢、V 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调节
C. 大脑皮层 S 区损伤的患者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与人交流
D. 此刻你专心作答试题,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 V 区和 W 区参与
5. 动物的心脏组织有多倍体和能够活跃分裂的二倍体两种细胞,其再生能力与二倍体细胞比例有关。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机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恒温动物可通过机体的调节机制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维持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B. 据图分析蜥蜴与小鼠相比,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强
C. 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会导致小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进而引起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大幅增加
D. 甲状腺激素含量虽低,但广泛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6. 选取同种且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对其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生长状况、初始体重等均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 该实验需要切除大鼠胰腺和下丘脑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
C. 该实验中激素是通过注射进行的,其它有些激素也可以通过饲喂进行
D. 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同时使用的效应大于它们单独作用的效应,二者作用相抗衡
7.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 疟原虫与按蚊是互利共生关系
C. 按蚊幼虫和藻类是捕食关系 D. 鱼类和按蚊幼虫是捕食关系
8. 人体初次接触某病原体后发生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④表示细胞,甲和乙表示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既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 细胞②参与细胞③的活化过程
C. ②③④均可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D. 细胞④分泌的物质乙可在内环境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9. 拟南芥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超矮生型突变体拟南芥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明,野生型拟南芥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该超矮生型突变体
B. 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C. 赤霉素和生长素在调节野生型拟南芥茎的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D. 实验甲、乙所用的超矮生型突变体都属于激素合成缺陷型
10. 龙眼花在处于低温(16℃)下30min内发生闭合而在转移至正常生长温度(22℃)、光照条件下30min内重新开放,这与花冠近轴表皮细胞膨压(即原生质体对细胞壁的压力)变化有关,水通道蛋白在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通道蛋白磷酸化后运输水的活性增强),其相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推测在常温、黑暗条件下,龙眼花开放速度会变慢
B. 蛋白激酶GsCPK16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会引起水通道蛋白构象的改变
C. 由低温升高至正常温度的过程,促使囊泡上的水通道蛋白去磷酸化后转移至细胞膜
D. 水进入该细胞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11.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只有标记重捕法
12. 阿根廷的一片林地中生活着灶鸟和粉嘴潜鸭等多种鸟类,对灶鸟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发现,种群密度少于15只时,种群数量增加,多于20只时种群数量下降,处于15~20只之间时,种群数量有时增加有时下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调查灶鸟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 灶鸟种群的K值在15~20只之间
C. 灶鸟种群密度处于15~20只之间时,在20只时种内竞争最激烈
D. 该林地中灶鸟和粉嘴潜鸭的环境容纳量相同
13. 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中的HCO3-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
B. 水杨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 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的pH值会增大
D. 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14. 某人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意,未做任何处理,10 天后出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出现肌肉痉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等症状,确诊为破伤风(病原体是破伤风杆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破伤风杆菌进入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会将其加工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B. 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被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并彻底杀死破伤风杆菌
C. 此人出现腹股沟疼痛是因为病原体经循环系统到达腹股沟产生免疫反应,诱发炎症
D. 对此人及时注射破伤风抗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15. 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三叶斑潜蝇均为我国的外来物种,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斑潜蝇种类。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这三种斑潜蝇之间的取代和更替现象时有发生,其原因可能与寄主植物以及抗药性等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轮作可能会缓解斑潜蝇的危害
B. 农药喷施剂量和种类会影响斑潜蝇之间的更替
C. 南美斑潜蝇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 三种斑潜蝇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可以发生相互取代
16. 土壤是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也是植物与土壤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环境工作者研究了某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群落类型 裸地 灌丛 马尾松林 马尾松木荷林 木荷林 栲树木荷林 栲树林
土壤肥力综合指标 0.048 0.324 0.474 0.514 0.607 0.905 0924
A. 该地演替到栲树林阶段时,群落中还能找到马尾松和木荷
B. 该地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C. 随着植物群落不断地复杂化,动物的丰富度也在不断增加
D. 随上述演替的进行,土壤利用程度递减从而使其肥力递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神经性胃炎是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情况下,患者内脏痛觉阈值下调,易感觉到疼痛并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的疾病。人体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小体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__________,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__________受到刺激,就会向__________移动并与之融合。
(2)食欲、食物的气味和味道等通过迷走神经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胃泌素的分泌属于__________调节。神经性胃炎患者支配胃分泌活动的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导致胃肠蠕动加快,胃液分泌增加而引起腹泻、腹痛。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
(3)神经性胃炎与精神压力密切相关,通过心理治疗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神经性胃炎即可逐渐痊愈。有研究表明,抑郁情绪的发生可能与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根据该信息,请写出缓解抑郁情绪的一种治疗思路:__________。
18. 甲减(Hypothyroidism)是一种因甲状腺功能减退无法正常产生足够的甲状腺激素(TH)造成的疾病,患者常表现出食欲减退、胃肠道的蠕动减慢等症状。如图为机体受相应刺激后分泌甲状腺激素的机理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促进作用,虚线表示抑制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激素a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下丘脑除激素a外,还可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肾小管等,从垂体分泌激素b的角度分析,TH与激素a之间存在__________作用。
(2)在刺激X的作用下,机体内TH的含量升高,但不会持续升高,一方面是因为TH的含量升高会通过__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使相应激素释放减少;另一方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机体血碘过高时,可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和分泌TH,有利于机体及时调控对TH的分泌。下丘脑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TH的分泌,这种分级调节一方面可以__________,另一方面可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4)据图可知,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受体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__________受体。甲减患者表现食欲减退、胃肠道蠕动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甲减患者,试从药物方面提出两点缓解症状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种子萌发不仅受内在基因和激素的调控,同时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请回答下列与种子萌发调节有关的问题:
(1)在调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作用效果相反的两种激素是__________,说明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__________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
(2)植物具有感受红光与远红光的光感受器,这种光感受器称为__________。它感受到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_____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3)为研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丙、丁、戊5个培养容器,在每个培养容器中均铺上潮湿的滤纸,并分别放入同一品种的莴苣种子100粒,26℃下,红光和远红光交替照射,数天后统计萌发种子数,结果如表所示:(R表示红光,FR表示远红光)。
项目 甲 乙 丙 丁 戊
光照条件 遮光 R R—FR R—FR—R R—FR—R—FR
萌发种子数 10 95 40 98 43
①莴苣种子对红光的反应比对远红光__________(填“敏感”、“不敏感”)。如果经过红光和远红光处理后,将莴苣种子置于自然光下而不是黑暗条件下,据表推测莴苣种子的萌发数__________(填“大于10”“等于10”或“小于10”)。
②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0. 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t0~t3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形;若在t3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______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______。
(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______时,原因是______。
(3)在t3时期后,该鱼种群数量变化将呈现_______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1. 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草地退化、草畜矛盾日趋严重,限制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研究放牧对草地植物群落的影响,研究人员设置了A组禁牧、B组传统放牧、C组在B组基础上,采取放牧前补饲饲料,研究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有机干物质量)组成,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内存在两个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会向着占有不同的空间、食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生态习性分化的现象,称为同域共存机制。同域共存机制有利于维持群落的__________(答出1点),存在同域共存机制,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使两个种群生态位的重叠度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该处牲畜的主要食物是__________植物。
(2)B组传统放牧使植物地下生物量降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放牧可加快群落的_______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过程。减少放牧量,在植被恢复过程中,____植物可能成为群落的优势种,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4)为实现草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放牧时要确定合理载畜量并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等措施。
柳州市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 - 12每小题2分,13 - 16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B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电信号→化学信号 ②. 突触小泡 ③. 突触前膜
(2) ①. 神经 ②. 副交感神经 ③. 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3)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来增加NE浓度;阻碍突触前膜对NE的回收,增加NE浓度;利用药物促进突触前膜释放NE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蛋白质 ②. 抗利尿 ③. 相抗衡
(2) ① 负 ②. 激素发挥完作用就会失活
(3) ①. 抑制 ②.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4) ①. 神经递质 ②. 甲减患者的甲状腺激素较少,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有机物代谢的作用 ③. 口服甲状腺激素类药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赤霉素、脱落酸 ②. 共同调控
(2) ①. 光敏色素 ②. 表达
(3) ①. 敏感 ②. 大于10 ③. 红光和远红光能促进莴苣种子萌发 ④. 最后一次照射的光的波长
【20题答案】
【答案】(1) ①. S ②. N/2 ③. 增长型
(2) ①. t2 ②. t2时种群数量较多,捕获后种群数量维持在t1,可以让种群数量快速恢复,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
(3) ①. 波动 ②. 种内斗争加剧 ③. 捕食者数量增加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 ②. 降低 ③. 禾本科植物和莎草科
(2)放牧的动物会采食植物地上部分,使制造的有机物减少,限制了根系生长
(3) ①. 次生 ②. 菊科 ③. 牲畜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菊科植物的生长腾出空间
(4)放牧前补饲饲料、补种牧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