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西省萍乡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妖娆(ráo) 襁褓(qiáng) 佝偻(lóu) 强聒不舍(guō)B. 亵渎(xiè) 骈进(pián) 汲取(jí) 锲而不舍(qì)C. 诓骗(kuāng) 玄虚(xuán) 嗔怒(chēn) 根深蒂固(dì)D. 阔绰(chuò) 栈桥(jiàn) 褴褛(lǚ) 孜孜不倦(zī)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旁骛 断章取意 形销骨立 自惭形秽B. 濡养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C. 箴言 娇揉造作 附庸风雅 一意孤行D. 恣睢 郑重其是 歇斯底里 与日具增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在辩论赛中,他引经据典,强聒不舍,最终赢得了评委的青睐。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前仆后继,奔赴抗疫一线。C.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附庸风雅,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D. 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能轻言放弃。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通过阅读《艾青诗选》,使我深刻体会到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B. 能否在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关键。C. 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珍贵文物,吸引了众多游客。D.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 这种精神体现在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中②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文学家③ 在《岳阳楼记》中,他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洞庭湖的万千景象④ 更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超越个人得失的博大胸襟⑤ 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紧密相连的精神,至今仍闪耀着思想光芒A. ②③④①⑤B. ②①③④⑤C. ③④②①⑤D. ①⑤②③④6.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2分读书如品茗,须静心慢啜方能得其真味。读《岳阳楼记》,我们感受到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襟;读《醉翁亭记》,我们体会到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与民同乐情怀。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4分)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上片以"树绕村庄"开篇,勾勒出村庄被绿树环绕的优美环境B. "倚东风,豪兴徜徉"表现了词人沐浴春风、悠然自得的心境C. "有桃花红"三句运用排比手法,从色彩角度描绘小园百花争艳的景象D. 下片"正莺儿啼"三句采用白描手法,展现了莺啼燕舞蝶忙的暮春景象8.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0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9.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2分(1)名之者谁:_________(2)得于州南百步之远:_________10.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俯仰左右,顾而乐之。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甲文开篇用全景镜头由远及近,逐步聚焦到醉翁亭B. 甲文点出"醉翁"的由来,揭示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C. 乙文主要描写丰乐亭周边的地理环境和建造原因D. 两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极力渲染滁州山水的奇险壮美12. 结合两段选文,分析欧阳修在滁州为官时的情怀2分(三)古诗文积累(6分)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明月表达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6分)故乡的滋味①离开故乡多年,最难忘的是故乡的滋味。这滋味,在舌尖上,更在心头。②故乡的滋味是春日里的一捧荠菜。清明前后,田埂上、沟渠边,嫩绿的荠菜悄悄探出头来。母亲挎着小竹篮,我蹦跳着跟在后面。她教我辨认:叶子锯齿状,贴着地面生长,开白色小花的就是荠菜。采回家洗净,焯水切碎,拌上豆腐干、香油,包成春卷。咬一口,清香满溢,那是春天的味道。③故乡的滋味是盛夏的槐花饭。村头的老槐树开花时,整个村庄都浸在甜香里。父亲用长竹竿绑上镰刀,勾下槐花枝。我和妹妹在树下捡拾,雪白的花瓣落满衣襟。母亲将槐花洗净,拌上面粉蒸熟,再淋上蒜泥香油。那绵软清甜,是童年的欢愉。④故乡的滋味是中秋的菱角。村西的池塘里,菱叶铺满水面。父亲划着木盆采菱,我趴在岸边张望。刚出水的菱角紫红发亮,掰开壳,露出雪白的菱肉。生吃脆甜,煮熟粉糯。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剥菱,闲话家常,那滋味里有团圆的温馨。⑤故乡的滋味是腊月的腌菜。初冬霜降后,母亲将收割的雪里蕻摊在竹匾里晾晒。待菜叶蔫软,撒上粗盐反复揉搓,装进陶瓮压实。月余后开坛,酸香扑鼻。取一把切碎,炒冬笋、炖豆腐,都是下饭的佳肴。那酸咸中的鲜香,是岁月的沉淀。⑥如今超市里食材丰富,却再难尝到故乡的滋味。或许因为,那些滋味里揉进了阳光雨露,掺入了故土深情,更包裹着无法复制的时光。舌尖上的故乡,终究是心尖上的乡愁。14. 文章围绕"故乡的滋味"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4分15.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4分(1)"采回家洗净,焯水切碎,拌上豆腐干、香油,包成春卷。咬一口,清香满溢,那是春天的味道。"(2)"那酸咸中的鲜香,是岁月的沉淀。"16. 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4分17.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舌尖上的故乡,终究是心尖上的乡愁"这句话的理解(4分)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4分)论诗与人生境界①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精神境界。读诗不仅是文学欣赏,更是精神境界的提升。②诗可以提升人的胸襟气度。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都展现了诗人超越个人得失、心系天下的情怀。读这样的诗篇,能使人跳出小我的局限,涵养"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③诗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品格。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自信,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都传递着面对困境时的精神力量。这些诗句如精神火炬,照亮人生低谷,赋予人战胜困难的勇气。④诗可以陶冶人的审美情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空灵澄澈,都能让人在喧嚣中寻得宁静,在浮躁中保持从容。这种审美体验,培养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细腻感知能力。⑤读诗如品茶,初尝或觉苦涩,回味方得甘醇。少年时读诗,可能只识文字之美;中年时读诗,方能体悟人生况味;老年时读诗,更能参透生命真谛。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对同一首诗的理解也会层层深入。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诗的精神滋养。让诗融入生活,在诗意栖居中提升人生境界,或许是我们对抗精神荒芜的一剂良方。1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分19. 第②-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4分20.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4分"读诗如品茶,初尝或觉苦涩,回味方得甘醇。"21. 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读诗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4分)4分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8分)22. 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第一次有组织的反抗斗争B. 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因不守清规被逐出山门C. 林冲被高俅设计陷害,误入白虎堂后被刺配沧州D. 宋江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死刑23. 鲁迅评价《水浒传》"不反对天子,只反贪官",你如何理解这一观点?(3分)3分24. 《水浒传》中许多人物都有绰号,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分析其绰号与人物的关系(3分)3分五、写作(50分)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成长路上,我们常常需要"突破"。突破一道数学难题,突破自我设限的心理障碍,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每一次突破,都是一次成长。请以"突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参考答案及解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 C解析:A项"襁褓"的"襁"应读qiǎng;B项"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D项"栈桥"的"栈"应读zhàn。2. B解析:A项"断章取意"应为"断章取义";C项"娇揉造作"应为"矫揉造作";D项"郑重其是"应为"郑重其事","与日具增"应为"与日俱增"。3. D解析:A项"强聒不舍"指唠叨不休,贬义词,与语境不符;B项"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形容英勇斗争,此处应用"义无反顾";C项"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装腔作势地参与文化活动,贬义词,与语境不符。4. D解析:A项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或在"提升"前加"能否";C项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应放在"新出土的"后面。5. A解析:②句总起,③④句具体描述《岳阳楼记》内容,①句点明精神,⑤句总结升华。6.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一)7. D解析:"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展现的是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不是暮春。8. 表达了词人对乡村春光的喜爱之情和怡然自得的闲适心境。(二)9. (1)命名 (2)距离10.(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2)上下左右环顾,看了觉得很快乐。11. D解析:两文都是自然平实的描写,没有运用夸张手法渲染奇险壮美。12. 欧阳修在滁州为官时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体现了他热爱自然、关心民生、随遇而安的情怀。(三)13.(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14.①春日采荠菜包春卷;②盛夏采槐花做槐花饭;③中秋采菱角家人共食;④腊月腌雪里蕻做腌菜。15.(1)运用动作描写和感官描写,通过"采、洗、焯、切、拌、包"等动词,具体生动地展现了制作春卷的过程;"清香满溢"从嗅觉和味觉角度描写,表现了春卷的美味。(2)"岁月的沉淀"运用比喻,将腌菜的滋味比作岁月积累的味道,形象地写出了腌菜承载着时光的记忆,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沉淀的感悟。16.内容上:点明主旨,揭示故乡的滋味不仅是食物本身的味道,更是承载着故土深情的乡愁。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和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17.这句话道出了乡愁的实质:故乡的食物之所以让人难忘,不仅在于其独特风味,更在于其中蕴含的亲情记忆、童年时光和故土深情。这些情感体验已深深烙印在游子心中,成为精神家园的象征。即使远离故土,味觉记忆仍能唤起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二)18. 读中国古典诗词能够提升人生境界。19.举例论证。通过列举杜甫、范仲淹、李白、苏轼、陶渊明、王维等诗人的诗句及精神境界,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诗对提升胸襟气度、磨砺意志品格、陶冶审美情操的作用,使论证更具说服力。20.这句话运用比喻,将读诗比作品茶,形象地说明了读诗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初读可能只理解字面意思,随着阅历增长,才能逐渐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和丰富情感内涵。21.对青少年而言,读诗可以:①培养家国情怀,如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②增强抗挫折能力,如从苏轼的豁达中获得启发;③提升审美素养,学会欣赏自然之美;④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表达能力。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诗歌能为青少年提供精神滋养,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四、名著阅读(8分)22. B解析: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后,因不守清规被遣往东京大相国寺,并非被逐出山门。23.这一观点揭示了《水浒传》的思想局限性。梁山好汉反抗的是贪官污吏的压迫,如高俅、蔡京等,但他们并不反对皇帝和封建制度,最终还接受了招安。这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24.示例:林冲绰号"豹子头"。"豹"象征勇猛敏捷,"头"表明其地位。林冲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勇猛过人。这个绰号既体现了他英武的外貌特征,又暗示了他作为禁军教头的身份地位,与其性格和命运高度契合。五、写作(50分)25. 评分标准:一类卷(45-50分):立意深刻,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感情真挚。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感情真实。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五类卷(20分以下):文不对题,内容空洞,结构残缺,语病较多。说明:①无标题扣2分;②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不计;③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