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 A new start-Starting out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Unit 1 A new start-Starting out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Unit 1 A new start-Starting out
教科书 书 名:新标准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年 7 月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题为 A new start ,属于“人与自我 ”主题范畴,下属主题群为:生活与学习,子 主题内容包括:多彩、安全、有意义的学校生活;积极的学习体验;恰当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勤学善思等。 本单位共包含多模态语篇 11 篇,围绕“A new start of junior high school life”这一 话题展开,下设三个子话题:important lessons at junior high;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t junior high; plans for junior high.具有十分清晰的逻辑脉络。
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话题为开学第一课,属于“人与自我 ”范畴,涉及“积极的学习体验,恰当的学习 方法与策略,勤学善思 ”的子主题内容。语篇研读如下: What: 本课是以一篇名为“The first lesson”的配图语篇,讲述了男孩王涵开启初中生活的 难忘的第一课。在第一节英语课上,陈老师故意将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 ”张冠李戴给 了孟子。王涵经过一番迟疑和考量后,勇敢地指出老师的“错误 ”,最终获得陈老师的表扬, 收获了积极的学习体验。 Why: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既充满了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好奇、向往,又面 临着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的巨大变化,面临学习和生活的新挑战。本课学习的主题意义是 通过对“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is of no use.”的讨论,学习“要勤学善思,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 的宝贵道理,进而引导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并为此做好积极的准备。 How: 字面上,本文是一篇以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为逻辑的记叙文。这类故事类文本常常采 用“开头—发展—高潮—结尾 ”的篇章组织结构。实际上,本文还有一条情感主线。那就是 男孩王涵从最初发现老师的错误的疑惑,到思忖要不要指出老师的错误而进行的心理斗争, 再到经过仔细思考确认自己的观点后,因大胆地指出老师的“错误 ”而获得表扬后的开心自 信这一番心理过程的变化。此外,本文使用的“双关语(Pun) ”的修辞手法也值得关注。标题 “The first lesson”具有明暗两层含义:从字面意思来看,first lesson 指开启初中生活的第一
堂课。在深入研读文本后,first lesson 也象征着在这堂开学第一课中学习到的第一个宝贵的道 理:学习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需要主动思考和质疑。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使得语言表 达更加生动、有感染力,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性,还能起到加深语意、强调主题思想的作用, 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图。
学情分析
已知:词汇储备上,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部分学科词汇和有关学习话题的词汇,学习 过基本的人称代词的知识,对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比较熟悉。学习策略上,在教师的指 导下,大部分学生基本具备检索信息,了解文章大意,读取细节信息的能力。 兴趣点:话题上,刚刚步入初中生活的孩子们对新环境充满好奇,对新生活充满向往和憧憬, 这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话题铺垫。文化方面,本课的主旨句“学而不思则罔 ”出自国学 经典《论语》,学生学习过一些孔孟名言,此处可以作为以旧带新、跨学科学习的切入点。 障碍点:学习能力上,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初中英语的学习节奏和活动形式,在有限时间内自 主梳理信息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心理方面,因词汇量不足而影响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有畏难情绪。认知层面上,语篇思维层次的提升幅度较大,而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有所欠缺, 尤其是归纳与推断的能力,如推断人物的心理、行为动机,领会语篇的深层含义。 突破点:利用图片、图表和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语篇内容,梳理语篇构架。提 供语言支架,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
教学目标
在本课结束后,学生能够: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不同国家初中生的开学活动。(学习理解) 2. 获取并记录语篇中的关键信息,梳理文章结构,形成可视化导图来呈现知识。(学习理解) 3. 分析主人公王涵的想法、做法及原因,推断人物的感受;(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4. 基于结构化知识,运用本课所学复述作者初中生活第一堂课的故事;(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5. 谈论自己初中第一课的经历、收获及感受。(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获取、整合信息,使用目标词汇及句式讲述作者初中生活第一堂课的故事并谈论自 己初中第一课的经历、收获及感受。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深度剖析文本,通过圈画关键词句,分析主人公王涵的想法、做法及原因,推断人 物的感受。
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师生学习活动 评价效果及方式
1. 通过观看视频,了 解不同国家初中生 的开学活动。(学习理 解) 1. 教师展示单元蓝图,学生读图,尽可能多 地获取信息,明确即将谈论的话题。教师启 动头脑风暴,呈现思维导图,并举例描述对 初中生活的已知、未知和期待。学生使用已 有词汇描述自己的初中学校生活。 Q: What is your junior high school life like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参与 互动和交流,主动分享 与该话题相关的已有知 识、经验,适时进行追 问或给予鼓励。(教师 评价、学生互评)
2.教师带领学生勾画关键词(动词短语)。 Task 1: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in the book. 教师播放视频片段,学生完成匹配练习。 Task 2: Watch the video clip and match the activities with the countries. 教师提问,学生简要描述开学首日活动。 Task 3: What activities do you do in China 教师听取学生对自己开 学首日活动的描述,了 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的话 题储备情况。(教师评 价)
3.教师描述自己的初中第一堂课的经历和感 受,呈现目标句式来示范,学生模仿句式简 要概述自己初中第一堂课的经历和感受,并 完成关于自己初中第一节课的调查问卷。 Task: Complete the questionnaire. 根据学生输出的具体词 汇, 了解其对于初中学 习、生活的词汇储备。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
Purposes 设计意图 活动 1-3(导入——激活已知): 活动 1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补充出 本单元的完整的话题“A new start of junior high school life ”. 呈现本课 目标词汇:start, activities, timetable.(感知与注意) 活动 2 :学习策略指导:圈画关键信息,有痕学习,提高效率,同时 复现词汇 do team activities, get timetables, start the lessons, It’s important to...(感知与注意) 活动 3 :导入本节课的话题 the first lesson ,激活已知。(感知与注意)
学习活动观 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创设情境,导入主题,激活话题相关的已有词汇及认知。
2. 获取并记录语篇 中的关键信息,梳理 文章结构,形成可视 化导图来呈现知识。 (学习理解) 4.教师引入阅读情境,展示标题两幅课文配 图,鼓励学生有根据地猜测文本内容。 Q: What was Wang Han’s first lesson Q: Why was Wang Han putting up his hand 根据学生猜测内容的合 理程度,评价其利用情 境线索推断文本内容的 能力。(教师评价为主)
Purposes 设计意图 活动 4(读前——预测文本): 通过预测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利用情境线索进行推断预测的 能力,激发阅读时的信息核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 在语境中呈现、讲解新词 point out, mistake.(感知与注意)
5.学生在速读后验证猜测并根据获取的信息 重新回答问题,然后选出主旨大意。 Task 1: Read and check. Task 2: Choos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根据学生的回答反馈, 评价其对故事情节的初 步理解情况。(教师评 价)
6.首先,教师呈现另外两幅配图,提供能够 描述图片信息的目标语言,学生完成匹配。 Task 1: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expressions. 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完成段落划分。 Task 2: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four parts according to the four pictures. 然后,将文章的四部分与配图进行匹配。 Task 3: Match each part with the picture. 最后,教师点拨学生故事类文本的写作脉络 及 其 写 作 顺 序 , 呈 现 “ 故 事 山 ” (Story Mountain)思维导图明晰文本结构。 根据学生对这一组任务 的完成情况和反馈, 了 解学生对记叙文写作手 法的熟悉和接受程度, 适当调整教学语言及教 学行为。(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
Purposes 设计意图 活动 5-6(读中——明晰结构): 一读:扫除生词障碍,在语境中呈现、讲解新词 thinker, Confucius, Mencius.(获取与梳理) 二读:文章的四幅配图信息量大,几乎是故事类文本发展四部分 (beginning 开端—developing 发展—climax 高潮—ending 结尾)的缩 影,用其引导学生获取文章内容、梳理写作顺序、感知记叙文的结构, 一举三得。(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学习活动观 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利用多模态语篇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文本内容,学习文本中的词汇和 核心语言,帮助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积累并拓展词汇,内化语言,为语言实践奠定基础。
3. 分析主人公王涵 的想法 、 做法及原 因 , 推断人物的感 受;(学习理解+应用 实践) 7.分段阅读,学生阅读故事的前两部分(开 端和发展)。教师创设问题链,由故事表层 信息的获取到逐步深入人物心灵的剖析。学 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感受故事主人公在不同 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变化,感受他的矛盾和疑 惑,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Read Para.1-5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1. What sentence did Ms Chen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Q2. What does this sentence mean in Chinese Q3. Why did Wang Han stop writing Q4. What does “hers” stand for (Grammar focus: Pronouns) Q5. How did he feel at that time (Find the sentences from the passage) 分段阅读,学生阅读故事的后两部分(高潮 和结尾),在语境中理解关键词的含义,逐 步理解故事的主题意义。 Read Para. 6-9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6. What did Wang Han do then (Circle the key verbs) Q7. What was the mistake Culture focus: Do you know other famous sayings by Confucius 通过提问和提示,观察 学生对心理活动描写是 否能达成共情。 通过追问,检测学生是 否能够在文本中获取信 息支撑自己的结论。 通过观察学生对这一系 列问题的回应和反馈, 判断学生对课文主题意 义的理解情况,及时引 导,启发讨论和形成正 确评价。(教师评价、 学生自评) 检测学生能否引用《论 语》里面的经典名言, 唤起学生对中华儒学经 典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 同和共情。(学生自评)
Purposes 设计意图 活动 7(读中——解读语篇):
三读:引发深度思考,开拓思维。 其 一 , 指 导 学 生 圈 出 行 为 动 词 (如 thought about , put up) , 培 养 学 生 准 确 获 取、梳 理 和记 录 关 键 信 息 的 能 力。(获 取 与梳 理、 描 述 与 阐 释 ) 其 二 , 利用文 中 心理 活动描 写 的句子 Is it OK to... Is it polite... Questions jumped into my mind. My mouth felt dry.这样富有画面感和感 染力的文字,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发展的每一步,体会故事主人公的心 情,感知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深入理解学思结合的意义(描 述 与 阐 释 、 分析与判断)
8.学生跟随音频朗读 7-8 段,回答问题。 Q8. Did Ms Chen really make a mistake Q9. What was the fact Q10. What lesson did Wang Han learn 根据学生的表达, 了解 学生对语篇主题意义的 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 学行为。(教师评价)
Purposes 设计意图 活动 8(读中——探究意义): 这一组问题链环环相扣,教师启发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主人公王 涵做出的一系列反应,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赞赏,而且领会到了一个宝 贵的道理:学习要学思结合。一个有意为之的错误升华成了一个宝贵 的道理,文本的育人价值得以彰显。(分析与判断)
9. 学生圈画出文章中出现三次的 “ 文眼 ” lesson,启发学生讨论、思考三句话中“lesson” 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不同。在教师的启发下 体验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的妙处和作用 。 (Language focus: Pun) Q11. What does “lesson” mean in these sentences Is that polite, in the firs lesson (Para. 3) In fact, this is myfirst lessonfor all ofyou. (Para. 8) 预测初一新生对于“双 关语(Pun)”这一修辞 手法不甚了解,教师可 适时介绍这一修辞手 法,带领学生品味标题, 感受语言的艺术性。(教 师评价、学生互评)
That s’ really an important lesson. (Para. 9)
Purposes 设计意图 活动 9(读中——升华主题): 挖掘“文眼 ”,提炼中心思想,揭示文本承载的育人价值。分析标题“The first lesson”中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 独立思考,提高思辨能力。(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
10.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Complete the summary with the words from the passage. 通过提问,评价学生对 目标词汇的掌握情况。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
Purposes 设计意图 活动 10(读后——内化语言): 检测学生的语言知识的习得程度。(内化与运用)
4. 基于结构化知识, 运用本课所学复述 作者初中生活第一 堂课的故事;(学习理 解+应用实践) 11.教师逐步呈现出完整的思维导图,辅助学 生复述主人公王涵的第一节课的故事。 Retell Wang Han’s first lesson. 基础薄弱的学生可小组 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 师评价、学生自评)
Purposes 设计意图 活动 11(读后——创新应用): 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复述所学,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 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内化与运用)
学习活动观 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度思考和语言实践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归纳和整理核心语 言的基础上,在问题链的逐步启发下,深度剖析文本,深入角色,理解故事主人公在不同情 境下的的反应和做出的选择,理解主题意义,促进语言内化,为后面的真实表达做准备。
5. 谈论自己初中第 一课的经历、收获及 感受。(应用实践+迁 移创新) 12.教师呈现读后活动的结构支架和语言支 架,辅助学生描述自己的初中第一课的经 历、收获和感受。 巡听,提供必要的帮助, 学生展示后进行点评。 (教师评价、学生互评)
Purposes 设计意图 活动 12(读后——回归生活): 鼓励学生联系实际,批判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在新情境中应用新的知
识结构。(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
学习活动观 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交流自己初中生活第一堂课的故事以 及收获和感受。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生活,发展语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 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将最后的教学活动 12 与第二课时的内容进行整合,延后完成。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 Retell Wang Han’s first lesson to your parent.(For all) ★★Finish the following mind map first, then make a poster about “My first lesson at junior high” and share it in class. (For som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