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4 分)1.答案:A解析:②“执拗” 读音应为 “niù”,⑥“遗撼” 应为 “遗憾”,⑦“竹蔑” 应为 “竹篾”, “仙露琼桨” 应为 “仙露琼浆”。A 项:①④⑧⑩字音字形全对;B 项含 错误;C 项含⑥错误;D 项含②⑦错误。2.答案:B解析:“踌躇满志” 原指对成就自信从容,此处误用作 “犹豫不决”,与曾国藩 “叹道”“恐负重托” 的忧虑语境矛盾,属于望文生义。A 项“绞尽脑汁”、C 项“劈波斩浪”、D 项“直言不讳” 使用恰当。3.答案:C解析:A 项“由于… 使…” 缺主语;B 项“收获… 文化、情感” 缺宾语;D 项“邂逅到” 语义重复;C 项“是否… 有没有…” 两面对两面,正确。4.答案:A解析:逻辑顺序:先讲工作场景(②)→ 被称为 “镜面农夫”(①)→ 描述镜面世界(④)→ 上方天体(③)→ 地球光斑(⑤)→ 光斑调整(⑥),故选 A。5.B A 项,“撒播” 是动词,“诗国”“灵趣” 是名词;C 项,这句话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D 项,“诗意人生”是偏正短语,“温馨浪漫”是并列短语。6.答案:C 解析:毕昇是北宋人,而非南宋,C 项朝代错误。二、古诗文默写(6 分)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问苍生问鬼神商女不知亡国恨三、综合性学习(6 分)8.(1)第一副:③羊羔出栏思跪乳 ②乌鸦离巢念反刍第二副:①甘泉露滴慈母爱 ④苍山丰林祥父恩(2)特点一:通过个性化方式(如写卡片)直接表达情感;特点二:借助轻松话题(如明星八卦)进行心理调节。四、阅读(46 分)(一)古诗阅读(6 分)9. 答案:C解析:颈联 “浮云”“落日” 是比喻,非对比,C 项分析错误。10.赏析:意象运用:以 “浮云” 喻游子漂泊不定,“落日” 喻故人依依惜别,借自然景象传情;情感表达:既写友人浪迹天涯的洒脱,又含诗人不舍的惆怅,情景交融。(二)文言文阅读(12 分)11. 答案:D解析:“茂叔争之不能得”中的“之”指已判定的案件;“莲之出淤泥”中的“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答案:A解析:断句为 “其为小吏 / 在江湖郡县 / 盖十五年 / 所至辄可传”,按任职地点和时间划分。13.翻译:周茂叔虽然做官三十年,但平生的志向,始终在山水之间。14.品质概括:刚正不阿:为案件与转运司争执,宁弃官不妥协;超然淡泊:面对赵抃的威压仍处之泰然,晚年归隐濂溪。【参考译文】舂陵人周茂叔(周敦颐),人品极为高尚,内心豁达洒脱,如同雨过天晴时的清风明月。他喜爱读书,素来有寄情山林沟壑(隐居出世)的志趣。他做小官,在江湖郡县一带大概有十五年,所到之处(的政绩)都值得流传(被人称道 )。担任司理参军时,转运司(的官员)凭借权势财力变更已判定的案件,茂叔争辩却无法改变结果,就呈上授官文凭想要离职,使者(转运司官员)这才收敛强势态度听从他(的意见)。赵公阅道(赵抃,字阅道 ),被称作贤能之人。有人憎恶茂叔,赵公以使者身份面对茂叔时很是威严,茂叔却安然自在地应对。后来(赵公)才醒悟说:“周茂叔,是天下的贤士啊。” (赵公)向朝廷举荐他,在士大夫中宣扬他,一辈子都这么做。茂叔担任使者(之类官职)时,退职后自我反省,那些被判罪的人自认为(所受惩处)不冤屈。中年时请求辞官,在濂城养老。有水流从莲花峰下发源,向下与湓江汇合。茂叔在水边上建屋子,用他一生所喜爱、觉得安乐(的生活方式),以 “濂溪” 为屋子(所在溪流)命名。和他交往的人说:“‘濂溪’ 这个名字不足以与茂叔的美德相匹配。”茂叔名敦颐。他的两个儿子周寿、周焘,都喜好学习、继承家风,请求我创作《濂溪诗》。茂叔虽然做官三十年,但平生的志趣,始终在山林丘壑(寄情自然 )。所以我的诗词不涉及世俗事务,还能仿佛感受到他的音容笑貌、遗风余韵。(三)记叙文阅读(20 分)15.① 新世纪后② 热闹非凡(或 “纷至沓来”)③ 古铜色手臂,肌肉虬结(或 “身体强健”)16.“惊落”“惊飞”“惊醒” 以拟人化动作,写打铁声的穿透力;从自然景物(露水、麻雀)到人文记忆(农事),层层递进,凸显铁匠铺对村庄的意义。17.技艺精湛:让废旧农具 “焕发新生”,铁钉刻年份记录历史;重义轻利:让乡亲 “秋后收粮再付钱”;热爱传承:晚年仍坚持生火打铁,视铁钉为 “会呼吸” 的生命。18.答案:CD解析:A 项 “铁钉” 非全文线索;B 项语言风格 “质朴直白” 错,应为 “生动形象”;E 项 “彻底消失” 理解片面。19.看法:值得留恋。老周头的铁匠铺是农耕文明的象征,承载着人与器物的情感温度(如铁钉刻岁月、修门槛画笑脸);应保护传承,不仅要收藏技艺,更要弘扬匠人精神(如老周头对手艺的坚守),让传统在现代焕发新生。(四)名著阅读(8 分)20. 答案:C解析:保尔最终战胜了自杀念头,C 项 “选择懦弱地结束生命” 错误。21.人物分析:坚韧不拔:筑路时克服秋雨、严寒等自然困难,伤病后多次重返岗位;理想坚定:与冬妮娅因革命信仰分歧分手,将党和事业置于首位;勇于自省:残疾后虽产生自杀念头,但最终战胜自我,体现布尔什维克青年的精神力量。五、写作(50 分)(略,按题目要求完成记叙文即可)2025年上学期期末检测卷七年级语文(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积累与运用(共24分)1.【字词卡片】小明对字音字形进行归纳时,出现了不少错误,请帮他找出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 ( )(2 分)多音字 形近字 姓名①露宿(lù)②执拗(ǎo)③模拟(mó) ④蓦然⑤概率⑥遗撼 ⑦竹蔑 ⑧袁鹰(yīng)⑨祝红蕾(lěi)⑩迷途知返 仙露琼桨 耐人寻味A. ①④⑧⑩ B. ③⑤⑨ C. ①⑥⑧ D. ②④⑦⑩2.【成语运用】小明在语文课上分享曾国藩的故事,其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在研读曾国藩家书时,我对他处世的谨慎印象深刻。某次他奉命督办团练,面对复杂局势绞尽脑汁,连日与幕僚商议对策。幕僚见他迟迟未作决断,便劝道:"大人不必过于忧虑,可速作部署。" 曾国藩却踌躇满志地叹道:"此事关系湖南安危,若举措不当,恐负朝廷重托。" 后来在训练湘军时,他要求士兵如劈波斩浪般攻克战术难关,还直言不讳地告诫将领:"治军须有铁石心肠,不可姑息迁就。" 这番言行尽显其严谨务实的作风。绞尽脑汁 B. 踌躇满志 C. 劈波斩浪 D. 直言不讳3.【病句诊所】语文和生活紧密相连,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 由于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使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B.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用心观察、品味,能收获许多关于文化、情感。C. 生活中是否无处不存在语文,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去发现、去感悟。D.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语文,我们在日常里常常会不知不觉地邂逅到语文的身影。4.【语言连贯】小明阅读《镜面农夫》时,把一段文字顺序弄乱了,请你帮忙排序,还原合理逻辑( )(2 分)①他们开着这些机器在广阔的镜面上来回行驶,很像在银色大地上耕种着什么,于是西方媒体给他们起了一个更有诗意的名字:“镜面农夫”②每天(中国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也是 24 小时),镜面清洁工们驾驶着一台台有手扶拖拉机大小的机器擦光镜面③上方,地球和太阳总是同时出现,后者比地球小得多,倒像是它的一颗光芒四射的卫星④这些 “农夫” 们的世界是奇特的,他们脚下是银色的平原,由于镜面的弧度,这平原在远方的各个方向缓缓升起,但由于面积巨大,周围看上去如水面般平坦⑤在占据天空大部分的地球上,总能看到一个缓缓移动的圆形光斑,在地球黑夜的一面这光斑尤其醒目,这就是中国太阳在地球上照亮的区域⑥镜面可以调整形状以改变光斑的大小,当银色大地在远方上升的坡度较陡时,光斑就小而亮,当上升坡度较缓时,光斑就大而暗A.②①④③⑤⑥ B.①②④③⑥⑤ C.②④①③⑤⑥ D.①④②③⑥⑤5.【语言运用】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A. 语段中加点的 “诗国”“撒播”“灵趣” 的词性相同。B. 句①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应改为顿号。C. 句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D. 语段中“诗意人生”是动宾短语,“温馨浪漫”是偏正短语。6.【文化长廊】以下是小明所做的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笔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 “乙巳蛇年” 中,“乙”属于十天干,“巳” 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巳”对应生肖为蛇,干支纪年法将天干与地支按顺序搭配纪年。B. “说”是古代的议论文体,可叙事抒情,如《爱莲说》;“铭”是刻在器物上的警诫性文字,后成文体,如《陋室铭》,二者均为古代常用文体。C.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些成就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D. 登临诗常借登高抒怀,如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 显壮志,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独怆然”抒怀才不遇之情。7.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每空1分)爱国之情在历代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诠释。如王安石面对变法阻挠时以 “(1) , (《登飞来峰》)” 展现革新勇气;龚自珍辞官归乡仍念及 “(2) , (《己亥杂诗(其五)》)” 的赤诚担当;李商隐则借古讽今,以 ““可怜夜半虚前席,(3) (《贾生》)”的深沉感慨,期待统治者醒悟治国之要;杜牧则在《泊秦淮》中以 “(4) ,隔江犹唱后庭花” 的警语,借歌女亡国之音暗讽晚唐统治的荒颓。8.班级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1)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写了一些关于“孝”的对联,但是有两组对联被弄混了,请把下面四个句子组成两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把序号填入横线上。(2分)①甘泉露滴慈母爱 ②乌鸦离巢念反刍 ③羊羔出栏思跪乳 ④苍山丰林祥父恩第一副对联:第二副对联:(2)相比于传统的“孝”,“00后”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请写出你的发现。(4分)【材料一】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他们”。【材料二】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哦,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的“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特点一:特点二:二 、阅读(共46分)(一)古诗阅读(共6分)送友人①【唐】李白青山横北郭②,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③鸣。【注释】①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②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③班马:离群的马。9.下列对《送友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 首联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以工整的对偶句描绘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明送别的地点。B. 颔联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把友人比作 “孤蓬”,形象地写出友人漂泊无定的生活,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担忧。C. 颈联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中,“游子意” 与 “故人情” 形成对比,暗示友人即将远行的洒脱与诗人内心的惆怅。D. 尾联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友人骑的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临别时发出萧萧长鸣,从侧面烘托出离别之情。10.请从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的角度,赏析《送友人》颈联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 分)(二) 文言文阅读(共12分)《濂溪诗》序[宋] 黄庭坚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好读书,雅意林壑。其为小吏在江湖郡县盖十五年所至辄可传。任司理参军①,转运司以权利变具狱②,茂叔争之不能得,投告身③欲去,使者敛手听之。赵公阅道④,号称为贤。人有恶茂叔者,赵公以使者临之甚威,茂叔处之超然。其后乃悟曰:“周茂叔,天下士也。” 荐之于朝、论之于士大夫,终其身。其为使者,退而自省,得罪者自以为不冤,中岁乞身⑤,老于濂城。有水发源于莲花峰下,下合于湓江。茂叔筑屋于其上,用其平生所安乐,榜水而成,名曰濂溪。与之游者曰:“溪名未足以对茂叔之美。”茂叔讳敦颐。二子寿、焘,皆好学承家,求予作《濂溪诗》。茂叔虽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志,终在丘壑。故余诗词不及世故,犹仿佛其音尘。(选自《周敦颐集》,有删改)[注]①司理参军:与下文 “转运司”“使者” 皆为官职名。②具狱:已判定的案件。③告身:授官的文凭。④赵公阅道即赵抃,字阅道。⑤乞身:请求辞职。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然” 常见义项有 “然而”“这样”“……的样子”“正确的” 等,在“茂叔处之超然”中 “然” 意为 “……的样子”,与《活板》中 “若燔土然” 的 “然” 用法一致。B. 成语 “临危不惧” 中 “临” 是“面对”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断“赵公以使者临之甚威”中的意思也是“面对”。C.“转运司以权利变具狱”和《陋室铭》中 “可以调素琴” 两句中的 “以”意义不同。D. “茂叔争之不能得”与《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两句中的“之”的用法一致。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其为小吏 / 在江湖郡县 / 盖十五年 / 所至辄可传B. 其为小吏在江湖 / 郡县盖十五年 / 所至辄可传C. 其为小吏 / 在江湖 / 郡县盖十五年所至 / 辄可传D. 其为小吏在江湖郡县 / 盖十五年所至 / 辄可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茂叔虽仕宦三十年,而平生之志,终在丘壑。14.黄庭坚称赞周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请结合文本,概括周敦颐的可贵品质,并任选两点简要分析。(4分)(三)记叙文阅读(20)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20分)铁砧上的岁月王祖胜①暮春的风掠过村头,晨光未及推开窗户,村口老榆树下的铁匠铺已升起袅袅青烟,风箱呼哧呼哧吞吐着岁月。三块青石板垒成的炉灶里,橘红的火焰,将铁块烧得通体透亮。铁砧上火星四溅,“叮当”脆响,惊落了露水,惊飞了檐下打盹的麻雀,也惊醒了一个村庄的农事记忆。②那个年代的村庄像块温润的璞玉,铁匠铺便是璞玉上最灵动的纹路。③老周头的铁匠铺设在村口的老榆树下。那时的老周头,总爱把蓝布衫的袖子卷得老高,露出古铜色的手臂,肌肉随着铁锤的起落如老树根般虬结。他握锤的手布满老茧,指节处的疤痕如凝固的岩浆。每当铁块烧至金黄,他便操起小锤,与徒弟小六的八磅大锤“一唱一和”,重锤落下时,铁砧发出闷雷般的轰鸣,惊起树上的灰雀,在霞光里扑棱棱飞向远方。④老周头的打铁手艺是祖传的,他打造的铁器,坚韧耐用。那时的铁匠是个好行当,农忙时节,铁匠铺更是热闹非凡。农户们扛着磨损的农具,带着焦急和期待,纷至沓来。⑤张木匠的刨刀卷了刃,李瓦匠的瓦刀豁了口,都要找老周头拾掇。“周大伯,给我家锄头开个口!”“周大哥,我家铁锹啥时能拿,等着用呢。”老周头总能让废旧或损坏的铁器焕发新生,如同妙手回春的郎中。⑥就这样,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总爱扛着缺角的锄头,揣着豁口的菜刀来找他。他总是不慌不忙接过农具,眯起眼睛细细端详,瞬间洞悉它们的“病痛”。老周头从不急着收钱,总是说:“先用着,秋后收了粮再说。”⑦“打铁讲究火候,就像做人要拿捏分寸。”烧红的铁块浸入水桶,“磁啦”一声,白色的水雾升腾而起,缭绕的水雾里,老周头时常说这样的话。他传授技艺从不吝啬,随时教徒弟小六观察铁块的颜色变化。他说,从暗红到金黄,再到淬火时的银白,每种色泽都暗藏玄机。⑧老周头的工具箱里藏着个铁皮匣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他打的铁钉,每枚铁钉都刻着年份。有时他小心翼翼从匣子里取出一枚枚铁钉,自豪地向人展示:“七七年发大水,这钉子钉过王家的救命木筏;八二年包干到户,这钉子固定过村里仓库的门锁……”老周头如数家珍。有次暴雨冲坏了村小学的门槛,老周头连夜赶制了八颗铁楔子固定门槛,还用红漆在每颗楔子上画了笑脸。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年老体衰的老周头已鬓染霜白。年轻人纷纷扔下锄头,涌进不同的城市,徒弟小六也奔自己的前程去了。老周头的铁匠铺门可罗雀,只有几位老人偶尔来修修旧农具。他依然每天清晨生起火炉,把铁块烧得通红,静静地望着袅袅青烟飘散天际。那珍藏多年的铁皮匣子里的铁钉,在阳光下泛着暗红的光,纹路里还嵌着细碎的火星。老周头颤抖着抚摸那一枚枚铁钉,老泪纵横地叹息:“这些铁钉呀,都是会呼吸的啊!”⑩老榆树下,那弥漫着烟火气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混着新麦的香气,混着老铁匠掌心的温度,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轻轻叩响那在岁月深处沉睡的铁砧。 老周头和他的铁匠铺,已成为中华农耕文明里的一抹记忆,在岁月的流转中沉淀发酵……(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注]铁砧:打铁时垫在底下的铁墩。15. 【散文·理脉络】阅读选文②~⑨段,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3分)时间 铁匠铺的生意状况 老周头的身体状态第一个时间段:那个年代 ②________ ③________第二个时间段:①________ 门可罗雀 年老体衰16. 【散文·品语言】请赏析选文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铁砧上火星四溅,“叮当”脆响,惊落了露水,惊飞了檐下打盹的麻雀,也惊醒了一个村庄的农事记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散文·析人物】选文中老周头具有哪些精神品质?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散文·赏技法】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A. “铁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既记录村庄历史(如救灾、包干到户),也象征老周头对手艺消亡的不甘。B. 语言风格质朴直白,如“风箱呼哧呼哧吞吐着岁月”用拟声词展现铁匠铺的繁忙,贴近口语化表达。C. “沉睡的铁砧”暗含农耕文明走向衰落,与链接材料中“打铁声是农耕文明的胎记”形成悲凉呼应。D. 多处使用拟人手法,如铁钉“会呼吸”、铁砧声“惊醒农事记忆”,赋予器物生命感,强化情感表达。E. 结尾含蓄留白,仅用“沉淀发酵”暗示传统手艺终将彻底消失,引发读者对文化保护的思考。19.【散文·作思辨】有人认为,在时代大潮中,像“老周头和他的铁匠铺”这类曾经的人事和传统的行当,大多会被遗忘和取代,不值得留恋。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5分)【链接材料】纪录片《消逝的行当》里说:“打铁声是农耕文明的胎记。当机械齿轮取代手工锻打,我们失去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人与器物之间血脉相连的温度。每一把锈蚀的锄头里,都蜷缩着一位老铁匠的掌纹。”传统技艺消亡的速度令人心惊。据统计,我国已有超半数老行当濒临失传。专家呼吁:“保护非遗不仅要收藏器物,更要激活匠人精神。真正的传承,是让铁砧声在年轻人心中重新敲响。”(四)名著阅读(共8分)材料一:与自然的冲突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在这泥泞的秋夜,人们在铺着薄薄一层麦秸的水泥地上紧紧地挤在一起睡觉。大家都穿得很单薄,又都没有大衣,而秋末的深夜是寒冷的。材料二:与伤病的冲突在一次激战中,保尔遭遇了生死考验。“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一片绿光在他眼前闪过,耳边响起了一声巨雷,保尔只觉得天旋地转,重重地摔在地上。他的腰部被重重地撞了一下,但是他甚至都没有感觉到这一下撞击。他只觉得自己的脑袋仿佛被一把大锤子猛击了一下,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 他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此外,他还饱受伤寒等疾病的折磨,但每次病稍好,他就急切地回到工作岗位。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不得不把保尔送回家乡去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保尔第四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材料三:与自我的冲突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后,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与迷茫,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他的手在口袋里摸到了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 最终,他战胜了自我,决定继续勇敢地活下去。材料四:与他人的冲突保尔与冬妮娅曾经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随着保尔革命意识的不断增强,两人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在一次共青团会议上,保尔希望冬妮娅能与自己有共同的革命理想,融入到革命队伍中,可冬妮娅却更注重个人的生活享受和物质追求。“同志们都穿着褪色的旧衣服,可是她,却打扮得像去参加舞会似的。保尔看了她一眼,就把眉头皱起来了。他走到她跟前,说:‘咱们快走吧,他们马上就要开会了。’ 冬妮娅挑衅地扬起了眉毛,说:‘我要坐一会儿再走。’ 保尔又急又气,提高了声音说:‘你最好马上就走,要不然,我就一个人走。’ 于是,他们两个争吵起来了。冬妮娅认为保尔变得粗鲁无礼了,而保尔则觉得冬妮娅已经和他的理想格格不入了。” 最终,保尔无奈地选择与冬妮娅分手,他说:“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我了。如果你认为,我首先应该属于你,其次才属于党,那么,我绝不会成为你的好丈夫。因为我首先是属于党的,其次才能属于你和其他亲人。”20.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在筑路工程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包括秋雨、严寒、落叶的森林等,给保尔和工人们的工作带来极大困难。B. 保尔在与伤病冲突中,多次受伤患病,如在激战中头部重伤、右眼失明,还饱受伤寒折磨,但他始终顽强抗争。C. 保尔产生自杀念头,是因为身体残疾、双目失明,他觉得生活毫无希望,最终他选择懦弱地结束生命。D. 保尔与冬妮娅的冲突根源在于两人的理想追求不同,保尔将革命事业置于首位,而冬妮娅更关注个人享受。21.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塑造的保尔 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被罗曼 罗兰评价为 “在布尔什维克的史诗里,像保尔 柯察金这样的青年,该是最动人的中心画页之一”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分析保尔 柯察金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表达与写作(共5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写作时,一些同学常苦恼于记忆平淡,似乎没什么值得书写的故事。其实,尘封的往事就像散落的星辰,只需一点微光就能重新闪耀。这微光,可能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一段熟悉的旋律、一缕似曾相识的香气、一句偶然听到的话语,甚至是一抹夕阳、一阵微风……它们平凡普通,却拥有神奇的力量,能瞬间唤醒沉睡心底的某个瞬间、某种情感或某个人。请仔细回想,是哪一个看似寻常的“媒介”,在不经意间点亮了你的一段珍贵记忆?它让你想起了什么?那一刻,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心情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请将题目“被______点亮的记忆”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书信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校名等;4.不抄袭、不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七年级-长沙实验雨花中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 语文-七年级-长沙实验雨花中学-期末考试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