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织金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学业水平检测高二年级生物学(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A.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B. 饮入的牛奶进入胃C. 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D. 肾脏对尿液重吸收2. 如图为人体体液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各组分中a所占比例最小 B. b中水的含量最多,且蛋白质含量高于dC. 若c回流受阻,则会出现组织水肿 D. a处O2浓度高于d,CO2浓度低于d3. 哺乳动物体内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部分血浆蛋白和 Na+结合形成蛋白质钠盐,并与蛋白质组成缓冲体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蛋白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分解成氨基酸再利用B. 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C. 蛋白质钠盐在维持血浆 pH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 Na+还可参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4.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构成B. 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无关刺激会转变为非条件刺激C. 缩手反射发生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 大脑受损伤的患者,敲击其膝盖下韧带无法发生膝跳反射5.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B. 脑干是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C. 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不受意识支配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6. 研究发现,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率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 Na+通道打开,会导致胞外Na+内流,且消耗能量C. 心跳过快时,人体内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D. 利用阻碍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乌头碱中毒的症状7. 脑的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抑郁症B. 阿尔茨海默症丧失的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 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D. 科学家采集大脑神经元的电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可以控制某些外部设备8. 下列关于激素研究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沃泰默认为胃酸刺激小肠导致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只存在神经调节B. 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了由胰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促胰液素C. 班廷运用“结扎法”制备的萎缩胰腺提取液可治疗狗的糖尿病D. 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运用了控制变量中的“加法原理”9. 目前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北方的边防战士每天要站岗巡逻,在执勤过程中体内会发生系列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体内甲状腺激素会不断增加B. 物质代谢加快,产热量增加C.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量减少D. 冷觉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冷觉10. 女性备孕期间需要保证身体储备充足的碘,孕期缺碘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甚至引起“呆小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期缺碘会引起机体内TRH和TSH的含量下降B. 若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甲状腺肿大C.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往往表现精神不济和嗜睡D. “呆小症”患者智力低下与甲状腺激素影响脑的发育有关11.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正常情况下,人体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 L-1。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物质甲为激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中存在调节血糖平衡的神经中枢B. 物质甲能抑制肝细胞吸收和储存葡萄糖C. 肾上腺素与物质甲协同调节血糖的平衡D. 胰岛B细胞接受刺激分泌物质甲的过程为体液调节12. 激素在调节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都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B. 都是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有机物C. 都具有微量、高效的特性 D.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控13.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不会传染HIVB. 艾滋病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会降低C.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细胞毒性T细胞,使免疫能力下降D. 可通过检测核酸或者抗体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HIV14. 环境中细颗粒物、病毒的核酸、塑料添加剂和臭氧等,均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表中的相关推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机体的影响 推论A 破坏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 刺激相关细胞分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 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C 降低胃液的pH 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D 使T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降低细胞免疫功能A. A B. B C. C D. D15. 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不受控制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由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引发,可导致机体稳态失衡,甚至使患者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因子不一定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 感染会引起细胞因子的产生,这是免疫防御功能的体现C.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浆细胞,后者能产生抗体D. 在免疫过程中细胞因子只能参与体液免疫,而不能参与细胞免疫16. 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关于免疫学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疫苗通常是用活性较高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B. 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C. 通常免疫系统会把移植来的他人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D.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17. “夏有万山绿树挂‘黄金’”描绘的是广东乐昌黄金柰李丰收的景象,柰李皮薄、肉厚、口感好,深受大众喜爱,但贮藏性差,通常采摘3-5天后即发软变烂。黄金奈李贮藏性差主要与以下植物激素有关的是( )A. 乙烯 B. 细胞分裂素 C. 赤霉素 D. 油菜素内酯18.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衰老细胞B. 生长素合成和分布的主要场所是植物体的未成熟组织C. 在植物体的幼嫩部位,生长素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D. 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19. “果蔬农残”一直以来都是大众非常关心的话题,其实农药对农产品生产来说,犹如医药对人类一样重要,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中的一类。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于果实的催熟B.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C. 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蔬菜、水果上会损害人体健康,所以应该禁止使用D.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都与植物激素相类似,所以才有类似的作用20. 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调节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光能调控种子的萌发及植株生长、开花和衰老等B. 多年生木本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与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有关C. 倒伏植物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说明重力能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D. 光敏色素接受光刺激后能直接影响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1. 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 通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蚜虫和鱼类的种群密度B.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 调查狭长山谷中油桐的种群密度时,应选用五点取样法D. 利用红外触发相机可对保护区内的东北虎进行逐个计数22. 研究小组调查某片自然生长的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统计了A、B两个乔木树种种群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结果如表所示。研究小组还调查了1hm2范围内的某种松鼠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8只松鼠,第二次捕获了32只松鼠,其中有标记的松鼠16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乔木树种 幼年树/% 成年树/% 老年树/%A 34.78 34.16 31.06B 87.13 7.92 4.95A. 决定该片混交林中植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B. 调查该片混交林中乔木A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C. 据表分析、乔木A和B的年龄结构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D. 该种松鼠在这片混交林植物中的种群密度约为24只/hm223. 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过程中由于代谢物积累和种群密度过大需定期更换培养液B.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C. 每隔相同时间取样,稀释相同倍数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D. 为排除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24. 如图表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模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某地蝗虫的数量呈B曲线状态,则种内斗争在K/2时最小B. 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变动中,不会出现A模式增长C. 图中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来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D.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25. 自然界的种群总是有盛有衰,数量处于不断变动中,下列不属于影响种群数量变 化的非生物因素是( )A. 光照 B. 水分 C. 捕食者 D. 温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6. 针灸是传统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马秋富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的论文中指出:低强度电刺激“足三里”穴位后,PROKR2神经元介导了迷走神经—肾上腺素轴的激活,进而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机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在反射弧中PROKR2神经元属于_____神经;图中的效应器是_____。(2)结构①由_____构成。刺激“足三里”产生的兴奋在结构①处传导的速度比在PROKR2神经元上传导的速度慢,原因是_____。兴奋在结构①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____。(3)毒品和兴奋剂大多是通过图中_____(填结构名称)来发挥作用的。27. 人体水盐代谢平衡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研究人员为了探究运动中机体维持水盐平衡的机制,让若干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以10km/h的速度跑步1 h,采集志愿者运动前、中和后的血液与尿液样本,测定相关指标(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指标状态 血浆渗透压 (mOsm/L) 血浆Na 浓度 (mmol/L) 血浆 K 浓度 (mmol/L) 尿渗透压 (mOsm/L_) 尿Na 浓度 (mmol/L) 尿 K 浓度 (mmol/L)运动前 289.1 139.0 4.3 911.2 242.4 40.4运动中 291.0 141.0 4.4 915.4 2063 71.1运动后 289.2 139.1 4.1 1005.1 228.1 72.3(1)上表中的数据显示,与尿液相比,血浆的各项指标相对稳定。原因是血浆属于内环境,机体可通过________、体液调节和________维持内环境的稳态。(2)参与形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离子主要是Na 和_______ 。(3)运动中,尿液中Na+浓度降低、K 浓度升高,是因为__________加强了保钠排钾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对________的重吸收,使得尿液渗透压升高。(4)为探究上表数据变化的原因,测定了自运动开始2h内血浆中由________分泌的醛固酮和由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浓度。结果发现,血浆中2种激素的浓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8. 草莓的生长和果实成熟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小组对草莓的生长发育过程开展了一系列实验。草莓果实成熟通常经过绿果期、白果期和红果期等阶段。甲研究小组探究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ABA和IAA在果实成熟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______。施用______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判断依据是______。(2)乙研究小组探究酸性条件是否影响草莓成熟。实验组用质量分数0.5%醋酸喷施处理草莓植株上的绿果,对照组用______喷施长势相同的草莓植株上的绿果,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每隔1天喷1次,两周后观察草莓变红的程度,若______(填“对照组”或“实验组”)相对更红,可得出酸性条件抑制草莓成熟的结论。29. 某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如图所示,A~F表示免疫细胞,a、b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图中A的名称是______,该细胞能够______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B,C接受抗原刺激后,在a的作用下,经过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相关免疫细胞,a是______(填名称)。在F______(填名称)的作用下,被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2)若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预期获得较高浓度的抗病毒抗体,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关键是要对小鼠进行______(填“多次”或“单次”)注射相同抗原。30. 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科研小组调查了该地区部分动植物种群数量。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6~8龄)、中(4~5龄)、小(2~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将保持相对稳定。(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是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他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_(填“增大”或“不变”),原因是______。(3)图3中种群密度最大的点是______(填“A”“B”或“C”)。在B到C时刻,该种群的出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织金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未学业水平检测高二年级生物学(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A【18题答案】【答案】D【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D【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B【24题答案】【答案】D【25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 ①. 传入 ②. 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2) ①.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 结构①(突触)处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③.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3)突触【27题答案】【答案】(1) ①. 神经调节 ②. 免疫调节(2)Cl- (3) ①. 肾小管、集合管 ②. 水(4) ①. 肾上腺皮质 ②. 垂体【28题答案】【答案】(1) ①. 相抗衡##拮抗 ②. IAA ③. IAA处理后,绿果和白果增多,红果减少,说明IAA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2) ①. 等量蒸馏水 ②. 对照组【29题答案】【答案】(1) ①. 抗原呈递细胞 ②. 摄取和处理 ③. 细胞因子 ④. 细胞毒性T细胞(2)多次【30题答案】【答案】(1)乙 (2) ①. 减小 ②. 不变 ③.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3) ①. C ②. 大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