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重点)2.能力目标:初步感知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难点)3.育人目标:了解敬辞、谦辞常识,增加文化底蕴。【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8min)1.课文至少3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为加点字注音。(1)尊君在不( fǒu ) (2)相委而去( wěi ) (3)友人惭( cán )2.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圈画不懂的字词句并查字典理解,完成下列字词解释。期:___________________ 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 至:___________________舍:________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_____戏:___________________ 不: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___________________委:___________________ 尊君:___________________ 家君:_________________惭:___________________ 引:_____________________ 顾: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期:约定 日中: 正午时分 至:到 舍:舍弃 去:离开 乃:才戏:游戏,玩耍 不:同“否” 待:等待 委:舍弃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惭:惭愧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3.挑战1分钟:1分钟内我读了_____遍4.敬辞、谦辞文学常识知识补充:P36①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现在的“您”;②尊:敬辞,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如“尊姓大名”;③家:谦辞,面对他人时,称呼比自己年长的、自己的亲人,如“家父”“家母”。二、再读课文(12min)5.通过《咏雪》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断句读”的基本规律,你还记得吗?请你试着用“/”为《陈太丘与友期行》断句读,并大声朗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小组讨论改编课本剧:请同学们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句,如人物、动作、神态等,为表演者作表演提示。场景一:陈太丘与友( )期行,期日中。场景二:过中( )( )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 )( )乃至。场景三: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 )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君)不至,则是(君)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君)无礼。”场景四:友人惭,( )下车( )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解析】场景一:陈太丘与友( 高兴 )期行,期日中。场景二:过中( 友人 )( 迟迟 )不至,太丘(无奈又坚决)舍去,去后(友人)(急急忙忙)乃至。场景三:元方时年七岁,门外(开心地)戏。客(着急地)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彬彬有礼)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气得跺脚)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瞪着友人,严肃地)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君)不至,则是(君)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君)无礼。”场景四:友人惭,(拍拍脑门,叹气)下车(赔笑)引之。元方(噘着嘴)入门不顾。7.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并上台表演。我是第_______小组,我们小组的角色表如下:①陈太丘:___________ ②友人:___________ ③元芳:__________ ④旁白:其他小组成员齐读三、三读课文(6min)8.思考在这个故事里,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完成表格,并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人物 言行 特点元芳 始终使用敬辞“君”和谦辞“家君”认为期行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面对父亲友人粗鲁尤孔的言辞元方大胆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鄙视失信无理之人,入门不顾。陈太丘 友人失约,太丘舍去。友人 期日中,过中不至。使用尊称“尊君”怒责陈太丘被驳斥后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懂礼貌 守信重礼 正直机智 率性倔强崇尚诚信 坚持原则言而无信 有礼貌 粗鲁无礼 知错能改【总结】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守信重礼【当堂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B.元方入门不顾(顾忌)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2.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元方时/年七岁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怒”与“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友人对父亲的无理指责,元方进行了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的反驳。B.本文旨在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诚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C.为了表现友人的“无礼”、“无信”,本文详写了陈太丘等待友人的过程。D.本文采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元方、友人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5.下列古人“谦称”“敬称”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三有问题向朋友讨教,说:“愚不才,有一事请教。”B.朋友的父亲过七十大寿,张三对朋友说:“祝令堂大人寿比南山!”C.朋友问候张三生病的母亲,张三拱手谢曰:“家母身体已无恙。”D.朋友询问张三弟弟的去处,张三说:“舍弟刚往泰州城。”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当堂检测】答案BCCCB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没有回头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