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4年,中国队首次在花样游泳集体项目中夺得奥运金牌。花样游泳属于精巧运动,是经过不断学习逐渐掌握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B. 大脑皮层是精巧运动学习的高级中枢
C. 进行精巧运动时,小脑参与维持机体协调平衡
D. 熟练后,进行精巧运动不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2.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严重时可发展为痛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代谢产生的嘌呤主要来源于食物中富含的氨基酸
B. 血液中尿酸的积累会导致内环境pH值发生严重失衡
C. 痛风症状的出现体现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 多补充水分可以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尿酸的排出
3. 将枪乌贼巨大轴突浸泡在海水中,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如图中1所示;当把海水换成33%海水加67%葡萄糖的等渗溶液时,记录到的动作电位为2;把溶液换回海水时,记录到的动作电位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损伤轴突膜,导致其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小
B. 葡萄糖抑制轴突膜上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小
C. 轴突外Cl-浓度降低是影响动作电位幅度的关键原因
D. 轴突外Na+浓度降低是影响动作电位幅度的关键原因
4. 下图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致病机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患者血浆中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正常值低
B. 引起浆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
C. 该患者可能会出现畏寒、精神萎靡等症状
D. 该病可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预防
5. 调节性T细胞(Tregs)既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Th)的过度活化,又能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具有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功能。药物环孢素会导致Tregs数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h活化后能分泌细胞因子,但不能再分裂、分化
B. Tregs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发挥了免疫防御功能
C.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Tregs可能比较少
D. 注射环孢素能促进免疫功能,加强免疫应答
6. 如图为哺乳动物下丘脑与垂体调节活动的示意图,①、②、③均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元,A、B、C均为血管。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①与②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
B. 图中“某内分泌腺”和②分泌的激素都可能调节垂体的生命活动
C. ③分泌的激素在垂体释放进入血管,定向运输至肾脏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D. 机体失水过多,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将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7. 癌细胞表面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持异性结合后抑制T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进而促进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我国科学家揭示了OTUB1(酶)-PD-L1信号途径在调节癌细胞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其调控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OTUB1缺失导致癌细胞对免疫细胞杀伤作用敏感性增强
B.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表面的PD—L1减少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
C. 提高OTUB1的活性会减少癌细胞的免疫逃逸机会
D. T细胞特异性识别癌细胞表面的PD—L1进而监视、清除癌细胞
8. 分别用不同浓度芸苔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赤霉素处理杜仲叶片,然后测定叶片中的有效成分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范围可以通过预实验确定
B. 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在500mg·L-1时起抑制作用
D. 与用赤霉素处理相比,杜仲叶片对芸苔素更敏感
9. 某兴趣小组课外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实践,并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B. 酵母菌均匀悬浮在计数室有利于对其精确计数
C. 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应移动计数板重新选择小方格
D. 可以通过台盼蓝染液染色统计活酵母菌数量
10. 千岛湖分布着众多岛屿,商陆是岛屿上的入侵植物,食果鸟取食商陆果肉有助于其种子繁殖和传播,研究发现周围空旷的岛屿被商陆入侵程度比周围密布小岛的岛屿更严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商陆、食果鸟等岛上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 食果鸟对商陆的取食减缓了商陆入侵
C. 若岛屿物种丰富度较高,商陆入侵程度较轻
D. 食果鸟的活动范围可影响商陆在不同岛屿的入侵程度
11. 朱鹮有着“东方宝石”的美誉,1981年全球仅陕西洋县存活7只。朱鹮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一旦配对,就会终身相伴。经过保护的朱鹮群体数量特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适当提高雌性个体的比例,必有利于朱鹮数量的增长
B. 最初生活在洋县的7只朱鹮构成了一个种群
C. 数量少是导致朱鹮性比例偏离1:1的原因之一
D. 据图可知,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将保持增长
12. 铷(Rb)元素标记技术可用于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胡萝卜微管蚜是农业主要害虫之一,异色瓢虫是其天敌。研究者在人工环境中向蛇床草喷施RbCl溶液,检测三种生物的Rb含量,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需检测蛇床草和昆虫体内Rb含量
B. 喷施RbCl溶液后再移入昆虫
C. 蚜虫和异色瓢虫是通过食物链被Rb标记
D. 蚜虫到异色瓢虫的能量传递效率接近100%
13. 近年来,图们江下游的敬信湿地地区废弃稻田面积逐年增加。统计不同弃耕年限稻田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弃耕年限/年 一年生草本/种 多年生草本/种 湿地植物占比%
<5 23 38 72
5-15 15 33 83
>15 15 26 76
自然湿地 11 24 83
A. 废弃稻田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 废弃后群落中各种群K值均上升
C. 自然湿地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
D. 废弃稻田植物丰富度逐渐趋近自然湿地
14.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最主要的水资源承载体,由于历史原因,白洋淀富营养化严重并失去自净能力。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套原位生态修复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列修复方案中,目标与措施匹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目标 措施
A 分解底泥有机物,减少N素进入水体 投放需氧微生物菌剂,将有机物分解为NH4+
B 吸附悬浮颗粒物,吸收N、P无机盐 构建沉水植物功能群
C 完善食物链,稳定生态系统 增加水生动物,加快物质循环
D 增加溶解氧,促进分解者代谢和增殖 人工曝气推动水体表面和垂向流动
A. A B. B C. C D. D
15. 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绵城市中的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海绵城市中的湿地,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主要体现了协调原理
C. 利用绿地对降水进行过滤、净化后再排入水体,可减少水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D. 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水体旱季呈现水清岸绿,雨季合理蓄排,确保城市安全、绿色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模型构建是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表示系统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的一部分,则A可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 若该图表示内分泌负反馈调节示意图,则B可表示下丘脑
C 若该图表示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则A可表示组织液
D. 若该图表示胰岛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则A可表示胰岛
17. 某些突触后膜上有NMDA与AMPA两种谷氨酸(Glu)受体,其中NMDA被Mg2+阻塞。当突触前膜释放少量Glu时,突触后膜上Na+经AMPA内流,产生兴奋;当突触前膜释放较多Glu时,更多Na+流入,Mg2+被移出NMDA,Ca2+与Na+同时经NMDA内流,Ca2+浓度升高导致突触后膜上AMPA的数量与活性提高,可形成长期增益效应(LT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Glu既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又可传递信息
B. LTP通过负反馈过程调节Na+内流的数量
C. 降低组织液的Ca2+浓度不利于LTP的形成
D. 突触后膜内正电位增大有利于Mg2+移出NMDA
18. 小鼠禁食24小时后,血浆中糖皮质激素(GC)浓度显著高于自由饮食小鼠,禁食期间GC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抑制AgRP神经元的激活可完全阻断禁食引发的血浆GC浓度增加。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禁食期间 GC 分泌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B. 禁食期间 GC 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代谢活动维持血糖平衡
C. AgRP 神经元兴奋使 BNST 神经元对 PVH 区抑制加强
D. AgRP 神经元活性变化在机体能量不足时发挥关键作用
19. 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等蓝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难以降解的藻毒素,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健康。研究者在不同时期采集某湖水样本,测定微囊藻及部分水生动物可食用组织的藻毒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水生生物种类 分布 食性 藻毒素含量(ug/g干重)
微囊藻暴发初期 微囊藻暴发期
微囊藻 浮游 —— 2.03 7.14
铜锈环菱螺 底栖 以有机碎屑、浮游藻类等为食 0.63 3.69
鲢鱼 水体上层 主要以浮游藻类为食 1.05 12.936
翘嘴红鲌 水体中上层 以鱼、虾为食 1.11 35.91
鲤鱼 水体下层 以有机碎屑、幼螺、藻类等为食 0.47 11.07
A. 微囊藻的增殖必然导致湖泊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B. 表中生物不同分布体现了湖泊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C. 鲢鱼与鲤鱼不同食性说明两者占有不同生态位
D. 翘嘴红鲌属于所调查水域的最高营养级生物
20. 碳汇是指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或活动,碳储量指的是某个时间点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储备量。研究者以某流动沙丘上的樟子松(针叶)人工林和某天然榆树(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态系统碳储量,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包括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不同成熟林的碳储量分配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碳储量 林型 植被碳储量(t·hm-2) 土壤碳储量(t·hm-2)
樟子松成熟林 148.53 49.65
天然榆树林 25.86 38.36
A. 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樟子松人工林,遵循协调原理
B. 在流动沙丘上种植人工林能防风固沙、增加碳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C. 阔叶凋落物更易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碳和微小植物残片,并传输到土壤中稳定储存
D. 樟子人工林的碳汇等于植被碳储量与土壤碳储量之和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 吸入花粉会打喷嚏还是咳嗽?咳嗽和打喷嚏,是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和过敏的主要症状。一项小鼠研究显示,鼻腔中的“打喷嚏神经元”会将打喷嚏信号传递到大脑,而其他一些神经元则发送咳嗽的信息,相关过程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接触过敏原后过敏性鼻炎患者会打喷嚏。自然状态下打喷嚏的过程属于_____反射,完成打喷嚏的结构基础是_____,其中_____是传入神经。
(2)研究人员利用不同的物质(BAM8-22,NFPP和CQ)处理小鼠,结果如图2所示,说明_____物质能显著刺激小鼠打喷嚏。已知这些化合物会激活一种名为MrgprC11的受体,因此科学家认为携带MrgprC11(MrgprC11+)的神经元与打喷嚏有关。为验证这一猜测,科学家构建了从疑似的“打喷嚏神经元”中删除MrgprC11的小鼠(MrgprC11-KO小鼠),并进行了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
(3)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感染流感病毒后,MrgprC11-KO小鼠不会出现打喷嚏的症状,但仍然有类似咳嗽的反应。这一现象表明_____。
22. 土壤表层因水分蒸发、颗粒性砂石沉积等因素导致表层较硬,黄豆种子萌发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顶端弯钩”。破土而出后,其下胚轴会向光弯曲生长,幼叶长出前,子叶变绿,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幼苗生长(如图1)。研究发现,“顶端弯钩”和向光弯曲生长现象均与生长素的调节有关,生长素在弯钩A侧浓度低于B侧浓度,多种物质参与“顶端弯钩”的形成,其部分调控机制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是______。
(2)黄豆种子萌发出土时形成“顶端弯钩”的意义是______。
(3)据图2可知,______(选填“赤霉素”、“茉莉酸”、“乙烯”、“水杨酸”)对“顶端弯钩”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的机制是______。
(4)促进黄豆种子萌发的植物激素有赤霉素、油菜素内酯等多种激素。油菜素内酯除能促进种子萌发外,还有的其他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23. 我国科研人员在Nature子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形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能够通过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血糖稳态建立联系。下图1显示实验处理后测定的小鼠体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
(1)图1中,Y组小鼠体内血糖水平下降的过程中,被胰岛素促进的代谢过程有________。
(2)根据已有知识推测,图1中X组没有显著提升胰岛素分泌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3)已知GLP—1能升高胰岛素含量。为探究T3与GLP—1在糖代谢调控中的关系,研究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的实验。根据探究的目的,在表格中补全实验设计(编号选填)
①注射25nmol/kg GLP—1 ②注射25nmol/kg GLP—1拮抗剂③注射0.25μg/g T3 ④注射0.25μg/g 生理盐水
组别 处理方法 处理时间 胰岛素水平(ng/mL) 实验结果
I ④ 5天 1.1 a II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I组(对照组)
II ③ 3.2 b
III ②④ 0.8 c
IV ___ 0.7 c
(4)GLP—1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与胰岛细胞质膜上G蛋白偶联的GLP—1受体结合,通过刺激G蛋白使腺苷酸环化酶(AC)活化,从而触发胰岛素的分泌,具体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若机体产生的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GLP—1受体,从而导致GLP—1抵抗引发糖尿病,则该类型的糖尿病是否可以利用胰岛素进行治疗,________(填:“是”、“否”)。结合图2中信息及所学知识阐明上述判断的依据:________。
24.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水域生态系统面临着生态破坏、物种丧失和生境退化的问题。因此,生态修复成为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策略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水生生物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水生生物数量进一步减少,加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
(2)研究人员对某受污染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数据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图。
注:图中数据表示能量值,单位:J·cm-2·a-1
该系统中次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该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的能量占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的比率高于初级消费者的比率,原因是____。
(3)构建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立体群落模式可有效修复富营养化的湖泊生态系统。为了验证该立体群落模式的修复效果,研究人员调查了上述湖泊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区域进行修复实验,甲区不做处理,作为对照,其他各区所做的处理为:____。
(4)在上述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需定期除去部分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分析,其意义是阻断湖泊生态系统中____。随着湖泊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可以为动物提供更丰富的____,使得湖泊的物种多样性更丰富。
25. 近年来,长宁区利用城市空间“边角料”,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了多个生境花园。生境花园又被称为生态踏脚石,原因在于它处于大型生态绿地之间,形成了生物迁移的通道(如图)。下表为一号生境花园建设前后的情况记录。生境花园的建设探索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融合的生态重建路径。斐豹蛱蝶是一种日渐稀少的上海本土蝶类,一号生境花园经半荒野化处理后,斐豹蛱蝶的数量变化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场地情况 生态基底 生物多样性提升效果
小区中部,植被不丰茂 周边有苏州河、中山公园、天山公园等大型绿地水网,是天然的生态踏脚石 保留原有乔木5种;新增本土植物约62种;新增鸟类、传粉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30余种本土城市野生动物
(1)作为人工生态系统,生境花园的设计需要考虑____和____两者间的相互作用。
(2)在对生境花园的场地进行生境分区时,设小型池塘、枯枝落叶堆、四季开花的果蔬区、常绿乔木灌木和观赏草区等,这形成了群落的____结构。这样设计的目的有____、保护土壤并改善土壤结构、____以及为鸟类提供庇护场所。
(3)与原生态系统相比,改造后的一号生境花园____(选填“①抵抗力稳定性”、“②恢复力稳定性”)更高。
(4)斐豹蛱蝶幼虫主要以紫花地丁等堇菜科植物为食,一号生境花园改造前,紫花地丁作为杂草被定期清除,当时的斐豹蛱蝶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
(5)斐豹蛱蝶是广斧螳螂的食物之一,假设斐豹蛱蝶摄食的能量为a,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那么由斐豹蛱蝶传递给广斧螳螂的能量最多为____。
(6)根据上述资料,简述生境花园在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的作用____(写出三点)。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A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BCD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题答案】
【答案】BC
【17题答案】
【答案】ACD
【18题答案】
【答案】AC
【19题答案】
【答案】BCD
【20题答案】
【答案】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非条件 ②. 反射弧 ③. 三叉神经
(2) ①. BAM8-22和NFPP ②. 实验思路:分别利用BAM8-22处理(或流感病毒、过敏原等)MrgprC11-KO小鼠和正常小鼠,观察小鼠打喷嚏的次数;预期实验结果:MrgprC11-KO小鼠打喷嚏次数比正常小鼠显著降低
(3)咳嗽和打喷嚏是两个不同的生理活动
【22题答案】
【答案】(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降低植物在破土时对子叶等结构的伤害
(3) ①. 茉莉酸、水杨酸 ②. 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4)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的生长
【23题答案】
【答案】(1)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葡萄糖转化成脂肪
(2)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短时作用不影响胰岛素分泌
(3)②③ (4) ①. 是 ②. 因抗体与GLP-1受体的结合会导致GLP-1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使AC无法被活化,进而无法将ATP转化为cAMP,从而无法使PKA关闭K+通道,钙离子无法内流,从而使胰岛素的分泌量下降。因此该类型的糖尿病使胰岛素含量降低导致的,可以通过补充胰岛素进行治疗
【24题答案】
【答案】(1)正反馈调节
(2) ①. 7.7J·cm-2·a-1 ②. 3.75% ③. 次级消费者在捕食等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更多(或具有更大的体型和更复杂的结构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
(3)乙区种植挺水植物、丙区种植沉水植物、丁区种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4) ①. N、P等元素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②. 食物和栖息地(或食物和栖息空间)
【25题答案】
【答案】(1) ①. 生物群落 ②. 非生物因素(或非生物环境)
(2) ①. 水平 ②. 满足小动物对水源的需要 ③. 为传粉昆虫提供食物
(3)① 抵抗力稳定性
(4)衰退型 (5)(a - b)×20%或(c + d)×20%
(6)对活动能力较强的生物来说,相距较近的生境花园增大了种内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丰富遗传多样性;对生境花园的分区设计使同一区域内的栖息地类型增多,吸引了更多的生物定居,增加了物种多样性。生境花园作为生物迁徙的中间站,使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节点增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路径增多,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