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透镜和视觉》(第三课时)教案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凸透镜利用光折射规律,将不同物距下的物体成像,实现“放大/缩小、实像/虚像、正立/倒立”的可控转换。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光能在透镜焦点的集中与在成像面上的再分配;工程与技术:照相机、投影仪、监控、VR、太阳能点火器等系统的设计与优化;信息:用光路图与数据表对成像参数进行数字化表征。二、教学目标维度 目标内容科学观念 ①说出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监控、望远镜、显微镜等常见设备对应的物距区间及像的性质; ②用折射原理解释“为什么监控镜头能同时变焦与对焦”。科学思维 ①建立“物距-像距-像性质”模型,能根据需求反向设计透镜位置; ②通过误差分析判断实验或产品中“像模糊”的原因(对焦不准、透镜遮挡等)。探究实践 ①完成“自制照相机模型”与“手机投影仪”两项小制作,实测放大倍数与清晰度; ②用软件(GeoGebra)模拟监控镜头变焦过程并输出报告。态度责任 ①认识凸透镜聚焦可能引发的火灾风险,树立安全使用与公共安全意识; ②在工程设计中养成节能、环保(太阳能点火代替一次性打火机)的社会责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不同应用场景对应的物距区间及成像特点。难点:变焦镜头的“调焦-对焦”综合调控原理。四、教学资源实验:光具座、凸透镜(f≈10 cm)、LED蜡烛、手机、硬纸板筒、半透明薄膜、美工刀、胶带。信息化:PhET“透镜”中文包、GeoGebra成像模板。安全:严禁用凸透镜直视太阳;实验完毕及时收纳透镜。五、教学流程1、情境短片:超市监控云台转动+手机放大拍照+露营太阳能点火三连播。提问:同一类透镜为何能实现“看远、放大、点火”三种功能?学生弹幕回答“物距不同”等关键词。真实情境激活前概念,引出“物距决定像”。任务1:自制照相机模型——用纸筒+半透明膜在暗室对窗成像;任务2:手机投影仪——把手机屏幕当物体,透镜放大投墙。要求:记录 u、v、放大倍数。分组制作→实测→填电子表→Padlet 实时上传照片。双任务覆盖“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数据即时可视化。展示全班U-V散点图,引导学生发现:①相机u>2f;②投影仪2f>u>f;③放大镜u学生板演对应光路图,解释“像模糊”可能原因。由数据升华为模型,突破变焦难点。工程挑战:设计“太阳能安全点火棒”。给定材料:凸透镜(f=8 cm)、竹签、3D打印支架。要求:2 min 内点燃棉签且不烧手。设计→测试→测温枪记录焦点温度→迭代。将知识迁移到安全与环保场景,培养工程思维。快问:①判断“监控夜视需把 u 调到哪个区间?”;②选择“放大镜应放在物体上方还是下方?”;③计算题“手机屏 6 cm,欲放大3倍,求 v”。即时统计,错误>30% 推送微课。精准诊断,课后推送个性化补偿。六、板书设计1.5.3凸透镜成像应用放大镜:u<f,正立放大虚像照相机:u>2f,倒立缩小实像投影仪:2f>u>f,倒立放大实像监控镜头:变焦=连续改变 u 区间太阳能点火:u≈f,焦点能量集中七、分层作业A 基础(必做):(1)课本第 1~3 题;(2)用 50 字说明监控镜头如何实现“拉近-拉远”。B 拓展(选做):拍摄 30 秒短视频,展示“放大镜+手机”组合拍微距,并标注 u、v 值。C 创新(挑战):设计一款“纸壳 VR”眼镜,利用两片凸透镜把手机屏变成 3D 影院,计算最佳透镜间距并写 200 字报告。八、教学反思学生能否把不同设备与对应物距区间准确匹配?自制投影仪是否出现“像倒”困扰?如何引导二次调试?太阳能点火任务是否只追求“点火成功”而忽视安全距离?如何加强安全教育?(共17张PPT)1.5透镜和视觉【第一单元 对环境的察觉】八年级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 距 像的性质 像 距 应 用u > 2f2f>u>fu < fu = 2f2f>v>f倒立 缩小 实像v = 2fv > 2f倒立 放大 实像倒立 等大 实像正立 放大 虚像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测焦距v > u温故知新(一)放大镜利用 u < 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2、原理:3、使用:1、实质:凸透镜的应用使用放大镜时,放大镜位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使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并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凸透镜的应用日常生活常见的放大镜(1)水滴(2)盛水的瓶装水(3)体温计中的玻璃外壳凸透镜的应用(二)投影仪、幻灯机投影仪原理:利用 f< u < 2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2fFF2F2F幻灯机凸透镜的应用凸透镜的应用(三)照相机数码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1、实质:影像传感器——光屏。2、原理: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的应用按下快门后,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聚集到影像传感器上,影像传感器将这些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器处理,形成特定的图像文件,保存到存储器中。凸透镜的应用用硬纸板做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在一个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这样就做成了照相机模型。在较暗的室内,把凸透镜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薄膜间的距离,就可以在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如果把薄膜换成感光胶片,就可以得到照相底片了。观察时,薄膜上的景物是不是倒立的?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晴的一组凸透镜叫作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一组凸透镜叫作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被物镜放大后的像再由目镜放大一次,这样,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能看见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和显微镜如图所示为折射望远镜,它由两组凸透镜(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件成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实像再放大。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这样的结构在天文观测中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光学仪器的发展光学仪器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观察周围世界的方式,导致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发现。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凸透镜还有哪些用处。1、近视眼镜(远视/老花镜)爷爷奶奶看书时,镜片把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字立刻清晰。2、太阳灶/太阳能点火器露营时将凸透镜对准阳光,5 秒点燃枯叶,户外求生神器。3、VR 头显透镜组屏幕离眼睛仅 5 cm,凸透镜把画面放大并拉远到 2 米外,避免眩晕。3.图1.5-29示的电子监控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说说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广角收集:最外层是凸透镜组(多片透镜组合),把监控区域大范围景物光线收集进来,在内部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调焦变焦:通过改变透镜组间距,实现“拉近/拉远”和“清晰对焦”,让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感光芯片上成像。光圈控制:镜头内的光圈可调节进光量,白天缩小防过曝,夜间放大获取更多光线。成像面:最终把处理后的光线聚焦在CMOS/CCD 感光芯片上,完成光学系统使命;芯片再把光信号转为电信号,交给后端处理。4.将一支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 )A.缩小的虚像B.放大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实像5.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缩小的像。他又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成什么特点的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5.3透镜和视觉.docx 1.5.3透镜和视觉.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