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透镜和视觉》(第三课时)教案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核心概念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光线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成像,形成视觉。跨学科概念物质与能量:光能→电能→神经冲动→大脑形成视觉;生命与健康:晶状体调节、近视/远视预防、色觉异常;工程与技术:眼镜、隐形眼镜、激光手术等光学矫正技术。二、教学目标维度 目标内容科学观念 ①说出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级折光结构及晶状体调节机理; ②解释近视/远视成因及凹透镜/凸透镜矫正原理; ③描述视杆/视锥细胞功能差异。科学思维 ①建立“像位置-屈光状态-矫正方案”因果链; ②用光路图类比眼球光学系统; ③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哪些行为易致近视”。探究实践 ①完成“瞳孔对光反射”活体实验并记录数据; ②用凸/凹透镜模拟矫正近视/远视并测效果; ③设计一周“护眼行动计划”,含用眼时长、光照、户外活动量。态度责任 ①认识近视低龄化危害,树立自觉护眼、科学用眼的社会责任; ②在实验中尊重生命伦理(不直射他人眼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晶状体调节与近视/远视的光学机制。难点:将“像落视网膜前/后”与“凹/凸透镜矫正”光路图准确对应。四、教学资源实验:小手电、镜子、瞳孔观察卡、凸/凹透镜(f=10 cm)、光具座、模型眼球(透明半球+可变焦透镜)。信息化:PhET“几何光学”模拟近视矫正、Padlet 数据墙。安全:LED 手电≤3 V,严禁激光直射眼睛。五、教学流程1、情境短片:小学生近视率60 %新闻+模糊/清晰画面对比。提问:“为什么远处风景突然看不清了?”学生用手蒙眼模拟模糊,思考原因。真实健康问题驱动,激活前概念。①瞳孔实验:同桌互照小手电,观察瞳孔大小变化并记录。②模型眼球:在光具座上换“过长/过短”眼轴,观察像位置变化。填电子表→Padlet实时生成“像位置-屈光状态”散点图。数据化探究,培养定量精神;教师用 checklist 记录合作情况。动画演示:①晶状体调节;②近视/远视光路+矫正透镜光路。学生板演矫正光路图,口述“凹透发散、凸透会聚”原理。由现象升华为模型,突破矫正难点。工程任务:设计“护眼提醒APP”界面。要求:①用数据说明连续用眼40min的风险;②给出3条基于光学原理的护眼建议(如“阅读距离≥33 cm”)。小组画草图→3min路演→全班投票最佳设计。STEAM 融合,提升社会责任感;评价用科学性40%+创意30 %+可行30 %。快问:①判断“近视戴凸透镜还是凹透镜?”;②情境选择“躺着看书为何易近视”;③计算题“矫正镜焦距-度数换算”。即时统计,错误>30 % 推送微课。精准诊断,课后个性化补偿。六、板书设计1.5.4视觉与眼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凸透镜)→玻璃体调节: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曲度↑→焦距↓近视:像落视网膜前→凹透镜发散远视:像落视网膜后→凸透镜会聚护眼:一拳一尺一寸、20-20-20 法则七、分层作业A 基础(必做):(1)课本 Pxx 第 1~3 题;(2)用 50 字向父母解释“为什么近视要戴凹透镜”。B 拓展(选做):记录一周用眼时长、距离、光照强度,生成折线图并写 100 字发现。C 创新(挑战):用废旧眼镜片制作“可调焦相机”,测不同度数下的焦距,并写 150 字报告。教学反思学生能否用光路图而非“镜片厚薄”解释矫正原理?瞳孔实验是否出现光线过强不适?如何控制?护眼 APP 设计是否流于口号?如何引导数据支撑?(共26张PPT)1.5透镜和视觉【第一单元 对环境的察觉】八年级上册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据统计,大脑中约有80%的信息来自眼睛。那么,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呢?虹膜:一圈有颜色的环形物瞳孔:虹膜中央的小孔。虹膜的作用是什么?调节瞳孔大小。控制眼睛的进光量。光较暗的环境下仔细观察一同学的瞳孔,然后在他(她)眼前约10cm的位置,用小手电筒照向这名同学的右眼睛(或左眼睛),留心观察瞳孔大小变化。他(她)的瞳孔变__________ (填 “大"或"小”)了。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自动调节可使__________(填“较少"或“较多")的光进入眼睛。虹膜可以通过调节__________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量。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大部分藏在头颅骨的眼眶内,眼球前有眼睑,可随时合上,具有保护眼睛的功能。睫状体角 膜瞳 孔视神经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巩 膜虹 膜房 水眼球即眼球壁内容物外膜中膜内膜角 膜巩 膜虹 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眼球的结构折光系统玻璃体:透明的胶状物质透明的角膜瞳孔晶状体:凸透镜,能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感光细胞视神经白色巩膜:保护作用。3、视觉的形成(1)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 、 、 、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 ,其中 ,在折光系统的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凸透镜晶状体(2)视觉的形成:光线→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网膜上有很多的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观察远物睫状肌舒 张晶 状 体曲度变小焦距变大成像在视网膜上观察近物睫状肌收 缩晶 状 体曲度变大焦距变小晶状体的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5、远近物体的观察:看远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颜色的分辨在较暗的环境下,人的眼睛很难分辨物体的颜色。原来,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在较亮的环境下,视锥细胞起主要作用,能感觉到物体的色彩。视锥细胞有三种,分别对红光、绿光和蓝光较为敏感。大脑把来自各种视锥细胞的信息综合后,产生彩色的影像。然而,在较暗的环境下,视杆细胞起主要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外形和运动,形成黑白图像。患近视的人所看见的影像模糊的影像视力缺陷与矫正正 常 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近 视 眼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近视眼的矫正:患远视的人所看见的影像模糊的影像正 常 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2、远 视 眼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配戴凸透镜可矫正远视远视眼的矫正:近视和远视的比较原 因 原 理 结 果 矫 正1、眼球前后径过长光屏与透镜光心的距离变大2、晶状体曲度过大透镜的焦距变小成像在视网膜前配戴凹透镜1、眼球前后径过短光屏与透镜光心的距离变小2、晶状体曲度过小透镜的焦距变大成像在视网膜后配戴凸透镜近视远视小明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的前提下,他应该将蜡烛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的前提下,他应该将光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眼睛的疾病除了远视、近视外,还有色盲、斜视、白内障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眼睛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色 盲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色盲分为: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观看图,并写出你所看到的数字是 。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视觉对我们十分重要。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会造成晶状体变凸,或睫状肌疲劳过度,使眼睛调节能力降低,这样就容易形成近视眼。近视的成因主要是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者光线不合适,场所不适宜,持续用眼过度,使睫状肌过度紧张,难以完全放松造成的。青少年患近视初期一般是假性近视,这是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坚持做眼保操等,可以使视力恢复正常。如仍然不注意,就会变成真性近视。读书和写字的姿势要正确;书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约33厘米;应在光强度适宜的环境下阅读。连续看书或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50—70厘米。不要长时间地使用电脑。不要躺着或坐车、走路时看书。如有异物进入眼睛,不要用手揉,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定期接受眼睛检查,若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治疗或矫正。除了以上的方法外,你还想到哪些保护眼睛的方法?不能直视光线过强的发光体;远眺放松,平时多做户外运动;坚持做眼保健操;多吃保护眼睛的食物补充营养;不要熬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5.4透镜和视觉.docx 1.5.4透镜和视觉.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