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题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第二课时《营造清朗空间》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节课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明确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要求,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责任意识,学会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积极参与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教材分析 《营造清朗空间》是 2024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承接《网络改变世界》,聚焦网络空间存在的乱象及治理,从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不良信息等问题入手,阐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必要性,介绍相关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参与网络生活的方法,为共建网络美好家园提供行动指引。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国家对网络空间的治理举措,感受国家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的决心,增强对国家网络治理能力的信心。 道德修养:树立网络道德意识,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做到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尊重他人,抵制网络不道德行为。 法治观念:了解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违法行为的危害和后果,增强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和网络秩序。 健全人格: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抵制网络诱惑,保持健康的网络生活习惯,培养理性、自律的人格。 责任意识:认识到每个网民都是网络空间的建设者和维护者,自觉承担起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责任,积极传播网络正能量。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网络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网络谣言、网络暴力、低俗信息等;理解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意义;掌握在网络生活中遵守道德和法律的具体要求。 难点:学会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辨别不良信息,抵制网络诱惑,做到理性上网;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网络治理。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设置网络生活中的典型冲突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思考,增强对网络问题的认识。 小组合作研讨法:围绕网络空间问题及治理措施,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研讨,共同探寻解决办法,培养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剖析法:选取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理解其危害及治理的必要性。 实践体验法:开展 “网络文明小卫士” 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体验营造清朗空间的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网络乱象图片展”:展示一组网络乱象图片,如网络谣言截图、恶意谩骂评论、低俗信息弹窗等,让学生直观感受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 提问引导: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感受?这样的网络环境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拥有一个干净、健康的网络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营造清朗空间》,寻找答案。 (二)认识网络空间的 “阴霾”(15 分钟) “网络问题收集站”: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列举自己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的网络问题,如收到诈骗信息、看到网络谣言、遭遇恶意举报等,将这些问题写在便利贴上,贴到黑板对应的 “问题区域”(如谣言区、暴力区、低俗区等)。 小组分类与分析:各小组对收集到的网络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分析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如网络谣言可能误导大众、引发社会恐慌;网络暴力可能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等。 案例深入剖析: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网络暴力案例,如某明星因不实言论被网暴导致抑郁,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网络暴力的发起者、传播者分别有哪些责任?这种行为违反了哪些道德和法律要求? 教师总结: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这些 “阴霾” 不仅会伤害个人,还会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网络的健康发展,营造清朗空间刻不容缓。 (三)探寻清朗空间的 “阳光”(20 分钟) “网络治理小妙招” 研讨会:各小组围绕 “如何消除网络乱象,营造清朗空间” 展开讨论,从个人、平台、国家三个层面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如个人要提高辨别能力、平台要加强审核、国家要完善法律法规等。 “网络文明公约” 共创:结合小组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制定一份 “班级网络文明公约”,内容涵盖文明发言、抵制谣言、保护隐私等方面,每个学生在公约上签名承诺。 “网络文明小卫士” 体验活动:设置模拟网络场景,如 “看到一条可疑的谣言信息该怎么办”“遇到有人在群里恶意谩骂该如何处理” 等,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处理,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教师总结: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既要遵守道德规范,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共同为网络空间注入 “阳光”。 (四)课堂总结(3 分钟)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谈谈自己今后在网络生活中会如何做来营造清朗空间。 教师升华:网络空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营造清朗空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每个网民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网络文明的守护者,让网络空间充满阳光和正能量。 (五)布置作业(2 分钟) “网络文明监督岗”:让学生在一周内担任 “网络文明监督岗”,记录自己发现的网络不文明行为,并思考对应的解决办法,下周进行分享。 “清朗空间倡议书”: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倡议书”,在校园内或社区里进行宣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