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6年浙江省社会思品中考精编系列——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选择题7.(2016杭州卷)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齐桓公首霸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确立 D.百家争鸣【答案】B【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4)【解析】本题属容易题,从“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等可判断为商鞅变法,故选B。8.(2016杭州卷)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 B.唐朝首创这一制度C.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答案】C【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l6)【解析】A项表述错误,B项应为隋唐首创三省六部制,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9.(2016杭州卷)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25)【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②错误,科举制度除于1905年.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可排除,故选D。21cnjy.com4.(2016湖州卷)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2-1-c-n-j-y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答案】B【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4)【解析】本题可依据“有无”“高下”等词判断其观点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故选B。12.(2016湖州卷)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大一统 ④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7)【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明朝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明、清两朝是统一的朝代,排除③④,故选A。13.(2016湖州卷)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2·1·c·n·j·y①秦朝——建立行省制 ②汉朝——建立刺史制③秦朝——建立郡县制 ④汉朝——建立三省六部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6)【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元朝建立行省制,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①④错,故选B。13.(2016嘉兴卷)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出处:21教育名师】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答案】C15.(2016嘉兴卷)牛顿说:“如果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下列人物,为牛顿提供“肩膀”的有【版权所有:21教育】①爱迪生 ②伽利略 ③史蒂芬孙 ④哥白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20)【解析】本题考查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①、③均为工业革命中的创造发明者,可排除,故选D。17.(2016舟山卷)右图是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A.元朝 B.宋朝C.唐朝 D.明朝【答案】A【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7)【解析】本题从图中“宣政院辖地”可判断为元朝。故选A。7.(2016金华卷)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地方权力 C.抵御外来入侵 D.维护国家统【答案】D【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7)13.(2016丽水卷)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答案】D【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8)【解析】本题考查中外文明相互影响的史实。A、B、C均有知识性错误,故选D。14.(2016丽水卷)“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显得突出许多”是因为法国大革命【来源:21·世纪·教育·网】①首创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颁布了1787年联邦宪法③受启蒙思想影响更深远 ④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21)【解析】法国大革命是通过巴黎人民的三次起义把革命推向高潮,广泛地发动了群众,最后确立了共和政体,故③、④均符合史实。①是英国的政体,②是美国颁布的宪法,均排除。故选D。21*cnjy*com15.(2016丽水卷)日本大臣木户孝允提出:“立国之本,惟于用人,而期望人才千载相继而无穷者,惟在于教育而已。”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与该思想对应的是A.提倡“文明开化” B.实行征兵制 C.废除全国所有藩国 D.允许土地买卖【答案】A【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材料中明治维新倡导教育变革属于“文明开化”方面的内容,故选A。21教育网16.(2016丽水卷)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A.①——出现“文景之治” B.②——推行崇文抑武C.③——创立行省制度 D.④——戚继光抗倭【答案】B【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顺序,及发生在各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图表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唐朝、北宋、明、清四个朝代,只有选项B符合史实。10.(2016宁波卷)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A.“无为” B.“仁 C.“法与时移” D.“兼爱”、“非攻’【答案】B【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4)11.(2016宁波卷)秉持“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理念,并成就“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答案】C【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6)3.(2016衢州卷)“五四”运动爆发前,发起创办《新潮》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先驱的衢州籍国学大师是A.毛子水 B.徐存 C.蔡元培 D.胡适【答案】A7.(2016衢州卷)读图3,对相关朝代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a、c两朝都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B.b、d两朝都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b朝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融洽D.c朝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措施,增强了北宋军力【答案】C【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6、17)【解析】c是北宋,处在分裂时期,所以A不正确。a是隋朝,b是唐朝,d是元朝,因此B不正确。北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D也不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8.(2016衢州卷)下列能体现“西学东渐”这一文化交流特征的著作是A.《孙子兵法》 B《坤典万国全图》 C.《大唐两域记》 D.《马可波罗行纪》【答案】B【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8)9.(2016衢州卷)德国历史学家雅斯贝斯曾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希腊文明成就中对西方自由观念产生重大影响的是www.21-cn-jy.comA.民主制度 B.文学成就 C.科学成就 D.体育艺术【答案】A【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3)【解析】古希腊在政治上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雅典民主政治上,所以正确答案是A。10.(2016衢州卷)《全球通史》:“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工业革命)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洋楼、西餐 ②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③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答案】A【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9、22、23、25)【解析】此题可直接采用排除法。“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故③不正确。“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中“彻底”两字表述不准确,故④也排除。所以正确答案是A。6.(2016绍兴卷)绍兴是一座历经千年而城址未变的古城,建城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90年越国大夫范蠡受命兴建的“勾践小城”,当时正值______。A. 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答案】B【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5)7.(2016绍兴卷)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______。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4、16)【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汉武帝、董仲舒、孔子”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家思想的史实。②④符合该史实,故选C。8.(2016绍兴卷)1683年中秋节,康熙帝欣然赋诗:“岛屿全军入,沧溟一战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该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 21*cnjy*com A. 设置台湾府 B.实行改土归流 C.设立宣政院 D.设立驻藏大臣【答案】A【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7)【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清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等历史知识。从材料的关键词:“1683年、岛屿”即可推断该材料描述的是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后设置台湾府的史实,故选A。21·世纪*教育网17.(2016台州卷)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搭配,正确的是A.但丁——启蒙运动 B.哥白尼——新航路开辟C.布鲁诺——文艺复兴运动 D.拿破仑——法国大革命【答案】D【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9、20、21)【解析】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布鲁诺、哥白尼是科学革命中的代表人物,故选D。18.(2016台州卷)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以下史实体现“西学东渐”的是A.鉴真东渡 B.伏尔泰缩写《中国孤儿》C.郑和下西洋 D.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答案】D【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8)15.(2016温州卷)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着一方《峄(yì)山刻石》。这方刻石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答案】A【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16)【解析】本题依据“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是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故选A。16.(2016温州卷)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为现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这主要是因为该法案www-2-1-cnjy-comA.制约了国王的权力 B.宣告了国家独立C.开启了工业化进程 D.确立了共和政体【答案】A【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21)【解析】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故选A。17.(2016温州卷)“这一运动的领袖们将理性应用于经济、宗教和政治等领域,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使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猛烈的抨击。”下列人物中属于这场运动的领袖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A.达·芬奇 B.哥白尼 C.伏尔泰 D.拿破仑【答案】C【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20)【解析】本题依据“自由、平等”“法国”可知是启蒙运动,故选C。二、非选择题23.(2016湖州卷)(8分)读阅读卡,回答问题。(1)陈英士出生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史称什么运动?(2分)(2)简述阅读卡中提到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6分)【答案】(1)洋务运动。(2分)(2)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成立后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频频发动武装起义。(2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2分)1915年,反袁活动(护国运动)爆发,迫使袁世凯撤销帝制。(2分)【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25、26)【解析】本题结合乡土史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历史事件。第(1)题回答要抓住时间“1878年”为19世纪70年代末,洋务运动时期。第(2)题要结合“阅读卡”逐一概括。22.(2016嘉兴卷)(10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情况(部分) ——改编自达·赫·威尔逊《英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工业发展状况,并指出与此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4分) 材料二: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这)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西方人“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它与上一小题中的历史事件有何联系?(4分) 材料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但……只是代表了西学的一缕微弱之光,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间隐约闪亮。”【来源:21cnj*y.co*m】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列举在此期间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实例。 (2分)【答案】(1)英国工业发展迅速。(2分) 英国工业革命。(2分) (2)鸦片战争。(2分)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市场,悍然发动鸦片战争。(2分)(3)“西学东渐”。(1分)洋务运动。(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事例也可)(1分)22.(2016丽水卷)(10分)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假使我们是甲午到戊戌那个时代的人,眼看见我们的国家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打败了以后又要割地赔款,我们还不激昂慷慨想要救国吗?……戊戌春季的瓜分更刺激了变法派和光绪帝……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同盟会决定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起事……革命党人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理衙门……武昌便为革命军所据……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三:陈独秀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材料四: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新文化运动已发展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21·cn·jy·com(1)根据材料一简析戊戌变法的背景。(2分)戊戌变法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你怎样理解“帝国”变为“民国”?(2分)(3)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新文化运动宣传内容有何变化?(2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对材料四中思想的探索取得哪些重大成果?(2分)【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2分)影响:掀起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了显著的作用。(1分)(2)辛亥革命。(1分)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③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进步探索了道路。(2分)(3)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分)①成立中国共产党;②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分)【考点直击】历史与社会(考点24、25、26、27、28)【解析】本题是一道纯历史知识的综合题,涉及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等多个历史考点,有一定的综合性,要综合比较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区别。第(1)题前半问通过阅读材料即可获得答案,戊戌变法的背景与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直接相关。后半问要分析戊戌变法在思想上的影响。第(2)题其实就是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分析。第(3)题的前半问考查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宣传思想内容的不同,“五四”运动前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五四”运动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后半问有一定难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就是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2.(2016衢州卷)(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节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材料二:美国独立革命的历史曾鼓舞着孙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美国也是他在华侨中发动反清革命的重要根据地。……美国政制及其实践,是世界宪政史上的一个创举。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形成过程中,美国因素是一个巨大存在。——邓丽兰《美国宪政理念与孙中山宪政思想的演进》(1)材料一的两部文献分别是哪次革命的成果?这两部文献有何相同之处?(4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美国历史给孙中山带来如此重大影响的原因。(4分)(3)从中、美两国革命对各自国家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2分)【答案】(1)分别是美国独立战争和中国辛亥革命的成果。(2分)相同之处: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都体现分权制衡原则。(2分)(2)原因:①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它鼓舞着孙中山走上革命反清的道路,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②独立后美国颁布1787年联邦宪法,建立了共和体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孙中山受美国1787年宪法影响,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实行分权制衡原则。(4分)22.(2016台州卷)(10分)阅读史料,回答下列问题。时期史料问题奏汉时期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1)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4)史料共同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体制是什么?它有何积极作用?(4分)隋唐时期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资治通鉴》(2)唐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元明清时期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元史》(3)元朝行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