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5 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考点 三年考情(2023-2025) 命题趋势考点1 中国地理 (3年3考) 2024北京卷、2024安徽卷、2023浙江卷: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土地资源等,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多以实际的中国区域环境为背景,结合具体的图文材料创设命题,分析特定中国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现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考查将更加注重对中国区域特征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考点2 世界地理 (3年0 考) -考点 中国地理(2024·北京·高考真题)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举行。图a显示成都部分气象站点2023年4月—10月某日的最高气温,图b为北京时间2024年5月15日14时西南地区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a可知( )A.数据观测日期可能在10月底 B.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C.数据采集时段为11时—17时 D.气温从东北向西南呈递增趋势2.图b中( )A.贵州北部受低压控制,天空云量多 B.昆明以西受反气旋影响,气流下沉C.成都受高压的影响,气温升高明显 D.重庆市区风力大,气流辐合有雾霾3.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内,通过造景手法展现黄河穿城而过大美景象的展园是( )A.武汉园 B.兰州园 C.天津园 D.深圳园(2024·安徽·高考真题)如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5.观测期间该地( )①第1天晴朗无云 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该时段可能为(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2023·浙江·高考真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 。(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4)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15 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考点 三年考情(2023-2025) 命题趋势考点1 中国地理 (3年3考) 2024北京卷、2024安徽卷、2023浙江卷: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土地资源等,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 多以实际的中国区域环境为背景,结合具体的图文材料创设命题,分析特定中国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现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考查将更加注重对中国区域特征的综合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能力。考点2 世界地理 (3年0 考) -考点 中国地理(2024·北京·高考真题)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举行。图a显示成都部分气象站点2023年4月—10月某日的最高气温,图b为北京时间2024年5月15日14时西南地区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a可知( )A.数据观测日期可能在10月底 B.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C.数据采集时段为11时—17时 D.气温从东北向西南呈递增趋势2.图b中( )A.贵州北部受低压控制,天空云量多 B.昆明以西受反气旋影响,气流下沉C.成都受高压的影响,气温升高明显 D.重庆市区风力大,气流辐合有雾霾3.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内,通过造景手法展现黄河穿城而过大美景象的展园是( )A.武汉园 B.兰州园 C.天津园 D.深圳园【答案】1.C 2.C 3.B【解析】1.读材料可知,图示气温为某日的最高气温,通常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前后,因此数据采集时间应为11时-17时,C正确;图示气象站点气温均在32℃以上,应该是夏季,而10月底已是秋季,A错误;图示气温并非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B错误;图示气温从东北向西南大致是递减趋势,D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贵州北部、成都和重庆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天空云量少,太阳辐射强,气温升高明显,重庆附近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力小,C正确,A,D错误;图示昆明以西受气旋影响,气流上升,B错误。故选C。3. 结合选项和所学知识可知,有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是兰州,B正确;武汉是长江穿城而过,A错误;黄河不流经深圳、天津,C,D错误。故选B。(2024·安徽·高考真题)如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5.观测期间该地( )①第1天晴朗无云 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 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该时段可能为(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答案】4.B 5.D 6.B【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面观测站所示经纬度显示为我国新疆地区,图中显示太阳辐射在四天中白天出现,夜晚几乎为0,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需要太阳辐射,夜晚也不会出现,因此图中丙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故A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于乙,因此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C错误。答案选择B。5.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和上题结论可知,图中显示期间,第一天大气逆辐射较强,且太阳辐射出现两个峰值,说明有云层遮挡阳光,所以不是晴朗无云,故①错误;第2天是四天中太阳辐射最弱的一天,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故②错误;第3天太阳辐射小于第4天,说明第3天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大气透明度低,而第4天太阳辐射强烈,说明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③正确;四天中,第2、3两天太阳能辐射弱,说明大气削弱作用强,云层较厚,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可能经历降水过程,故④正确。正确的有③和④,答案选择D。6.结合第二小题结论,四天内趋于可能经历降雨过程,该区域为我国新疆地区,降水集中在5-6月,主要是5月气温回升快,冰雪融化,蒸发量大,阴雨天气较多,因此可能出现在6月1日前后,故B正确;4月气温尚未回升,阴雨天气可能性较小,故A错误;冬半年新疆地区气温低,且太阳辐射弱,故CD错误。答案选择B。(2023·浙江·高考真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绿洲是干旱气候区的特有景观,经过人类活动长期影响,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人工绿洲主要由农田、人工水域、村镇和绿洲城市等组成。天山北麓洪积、冲积作用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其上堆积的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是新疆人工绿洲分布较集中的区域。材料二图1为天山北麓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洪积一冲积扇示意图。图3为天山北麓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某剖面示意图。 (1)制约天然绿洲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说出山前倾斜平原上天然绿洲的分布特点 。(2)指出人工绿洲土壤易受侵蚀的主要自然条件。(3)简析山前倾斜平原上、中、下部分别开垦农用地的适宜性。(4)分析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和方向的人类活动。【答案】(1) 水源 位于倾斜平原的中下部;沿河流/河道分布或地下水出露地表;呈点状或块状。(2)地形有一定坡度;地表植被覆盖少/裸露面积大;降水强度大/风力大;土壤疏松。(3)上部以砾石为主,不适宜开垦。但水源充足,可横向挖沟或填入客土;中部地下水丰富,土质细腻,适宜开垦;下部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开垦。可种植耐盐牧草或发展畜牧业。(4)鼓励移民等政策,人口增长;聚落形成与发展,产业活动等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渠道等水利工程,影响人工绿洲扩展方向。【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天然绿洲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主要因素为水源。结合图中信息可归纳其分布特点,天然绿洲位于倾斜平原的中下部;沿河流/河道分布或地下水出露地表;呈点状或块状。(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绿洲主要位于绿洲和沙漠的结合区域内,地形有一定坡度;绿洲和沙漠的结合区域水分条件较差,地表植被覆盖少,裸露面积大,对风的削减作用小;偶有暴雨,降水强度大,且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多沙质沉积物,土壤疏松。(3)由材料“部分天然绿洲和荒漠演变为人工绿洲”可知,山前倾斜平原中部天然绿洲是开垦农用地条件较好。位于山前倾斜平原上部和下部荒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开垦农用地。阅读图3山前倾斜平原上沉(堆)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上部在出山口处由洪水携带的石块、砾石与沙砾堆积而成。河水出山口后多在此地段下渗,该处的地下水位多在百米以下。地表为风蚀残余的砂砾所覆盖,下有含砂砾的土壤,不宜农垦。在有充足水源的情况可横向挖沟拦洪或填入地表砂土或客土后种植葡萄。中部已有深厚的壤质土堆积,具有流动地下水大致在3~4m以下,不致引起盐渍化,对乔木生长有利,该地段最适于农垦,故为古老的灌溉农业绿洲所在地。下部是绿洲与荒漠的过渡带,因地下水接近地表,土地普遍发生盐碱化,由于盐溃化,这一地带虽不宜农作与造林,但其上的天然灌丛草类却具有良好的防风阻沙功能,形成绿洲前沿的生态屏障与风沙过滤带,因地下水接近地表,可开浅井利用中轻度含盐的浅层地下水灌溉人工草地,适度开垦牧草地。(4)历史上随着移民的增多,天山北麓改变以牧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以农为主。移民在这里过上定居的生活,聚落开始大规模出现和增长,天山北麓的天然绿洲也逐渐转变为人工绿洲。政府制定优惠移民政策,促进人口增长,聚落的出现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工绿洲扩展速度与规模。人口聚集,聚落增多,人工建筑也增多,人工绿洲随之扩张,交通沿线的人工绿洲明显增多。随着人口增多,人地矛盾凸显,修渠以扩大耕地面积,修建渠道等水利工程,影响人工绿洲的扩展方向。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战2026年高考地理三年(2023-2025)真题汇编(通用版)专题15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备战2026年高考地理三年(2023-2025)真题汇编(通用版)专题15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