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赏练-----黄庭坚诗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①,身如蜩甲②化枯枝。湘东一目③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④月落不曾知。【注】①碧落:天空。②蜩(tiáo)甲:蝉蜕化后的空壳。蜩,蝉的总名。③湘东一目:《南史》记载,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这里的“目”指围棋的“眼”,围棋需要两眼才能活。④参横:参星横斜,指夜晚已快过去。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照应诗题,既交代下棋之由,又暗含忙里偷闲的意趣。B.颔联上半句比喻奇特,以蛛丝形容棋手心思缜密,偌大的棋盘比作天空。C.颈联叙中有议,呼应“席上谈兵”,“诚”“尚”二字蕴藏棋局走势。D.尾联运用反问,表现诗人的自省,棋虽乐,但从日到夜,耗时误事。2.读到尾联“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很容易联想到赵师秀《约客》中“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简要分析这两个句子有哪些异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一①[宋]黄庭坚投荒②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③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其二[宋]黄庭坚满川④风雨独凭栏,绾结⑤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①这两首诗写于黄庭坚在贬七年之后遇赦放还,此时他从被贬地四川宜宾奔赴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②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③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④川:这里指洞庭湖。⑤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前两句写作者历尽坎坷,九死一生,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达了劫后重生的喜悦。B.其一后两句以望君山一个动作,让读者自己去猜测揣摩。这样的结尾,与王维《酬张少府》结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相同,都是不写之写,言尽意无穷。C.其二前两句写作者在满江的风雨中独自倚靠栏杆,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其中“满川风雨”直接表明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D.其一重在叙事抒情,叙写自己被贬和放还归家的经历;其二重在写景抒情,描写诗人凭栏远眺岳阳楼的壮观景象。4.阅读完这两首诗,你从作者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请简要回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寄黄几复①〔北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③三折肱④。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⑤藤。【注释】①此诗为黄庭坚的代表作。黄几复,名介,南昌(今属江西)人,与诗人少年交游,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②四立壁:意指家中除四壁外什么也没有。③蕲:祈求。④三折肱:《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断了三次手臂,他就成了治骨折方面的高明医生。⑤瘴溪:南方瘴气笼罩的溪水。5.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写两人彼此所居之地—“北”—“南”,而且缀—“海”字,其用意是 。6.第二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和下句各用三个意象分别写了什么?你能再举2个由名词性意象叠加构成的诗句例子吗?7.第六句“治病不蕲三折肱”字面意思是“ ,实际意思是 ,联系上句“持家但有四立壁”来看是赞扬黄几复 的品质。8.最后一句“隔溪猿哭瘴溪藤”是说 ,其作用是 。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鄂州①市楼书事[宋]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②。【注释】①鄂州:在今湖北省武汉、黄石一带。②一味凉:一片凉意。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四顾”领起,写登临纵目所见之景,境界阔大,气象不凡。B.尾句以一个“凉”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水间的种种感受。C.整首诗风格清新淡雅,语言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D.通过“清风”“明月”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夜登南楼的悲凉之感。10.下列感官角度在诗中没有用到的是( )A.视觉 B.嗅觉 C.听觉 D.触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戏咏江南土风①【宋】黄庭坚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饭香猎户分熊白②,酒熟渔家擘蟹黄。橘摘金苞③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注释】①黄庭坚,江西九江(宋时属江南地区)人,此诗是黄庭坚远离家乡在偏远之地汝州叶县任职时所作。②熊白:熊背上的白脂,为珍肴美味。③金苞:指金橘,江西之地盛产。11.颈联选取了人们摘橘入贡、 的场景,展现了一幅 的景象。12.本诗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都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请简要概括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梨花黄庭坚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①。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②倚墙东。【注】①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②笼月:被月光笼罩。13.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 ,实则赞美梨花 的品质。14.诗题为“次韵梨花”,但第一句为什么要从“桃花”写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快阁①黄庭坚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③已为佳人绝,青眼④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释】①快阁:地名,在江西泰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②痴儿:作者自比。③朱弦:《吕氏春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④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第二句“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C.领联写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空旷辽远,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D.尾句借景抒情,诗人借“归船”“白鸥”之景,表露出了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6.“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题花光①画山水【北宋】黄庭坚花光寺下对云沙②,欲把轻舟小钓车。更看道人烟雨笔,乱峰深处是吾家。①花光:指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云祐年间来到衢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称花光和尚。仲仁善画,为墨梅画法始祖,黄庭坚称其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②云沙:苍茫空阔、云沙遥接处。道人:指花光和尚仲仁。17.关于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从空间上写了花光寺远景,如此广阔之景,可在此天地中惬意地游玩。可是怎样游玩呢?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下句。B.诗的次句用“把”,而不用“划”“楫”,虽都有“拿”“抓住”之意,但“把”亦含“把玩”“赏玩”的意思,带有一种惬意的心情。C.第三句“烟雨笔”,给我们的是烟雨迷蒙的模糊印象,它似脱于现实,似在梦中,正与诗人融于自然、精神自由恬静的心理相吻合。D.全诗有两处想象,都是由花光和尚的“烟雨笔”画所引发,都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这幅画的艺术魅力。18.时人评黄庭坚作诗“一字一句,必月锻季炼未尝轻发”,请赏析下面加点的字。欲把轻舟小钓车。诗词鉴赏,完成下列各题。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9.词中作者到处追寻春的踪迹,词上下阕分别追问的对象是( )A.上阕追问的对象是人,下阕是黄鹂。 B.上阕追问的对象是路,下阕是黄鹂。C.上阕追问的对象是人,下阕是蔷薇。 D.上阕追问的对象是路,下阕是蔷薇。20.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为惜春之作。诗中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B.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C.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D.末两句写黄鹂鸟不住地啼叫着。它婉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词人的心情也因之变得轻松愉悦。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双井茶送子瞻①黄庭坚人间风月不到处,天上玉堂②森宝书③。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④,落硙⑤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⑥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⑦。【注】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任翰林学士时,作者以双井茶赠之。②玉堂:古代官署名,翰林院的别称。③森宝书:宝书如林,森然罗列。④云腴,即借指茶叶。⑤硙(wèi),小石磨。⑥黄州: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被贬黄州。⑦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乘轻舟浮于五湖。21.下列诗句与本诗尾联所用手法相一致的是(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写得很有气派,先声夺人,为下面引出人物蓄势。B.首联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把翰林院说成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一派清雅景象。C.颈联转入赠茶一事,是为了显示自己送茶的一番诚意,这正是本诗的主旨所在。D.尾联中诗人为友人的命运转变高兴,一方面也为他担心,于是借送茶之际,委婉劝告苏轼,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23.请赏析“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的妙处。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①〔宋〕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②,催醉,鬼门关③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④,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⑤?戏马台南追两谢⑥,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释】①本词是作者回赠高左藏之作,写于被贬黔州期间。②霁:雨后放晴。③鬼门关:即石门关。④气岸:气度傲岸。⑤华颠:白头。⑥两谢:谢瞻和谢灵运,二人以诗赋著名,曾在戏马台赋诗。24.下面是对本词上片中词人心态变化的梳理,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绝望——哀怨 B.愤怒——欣慰C.孤独——恐惧 D.苦闷——惊喜25.词人自称“老翁”,但本词中并不见词人的老态。请结合词作内容阐述。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题胡逸老致虚庵①(宋)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③生蚌胎。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④?【注】①作者两次贬谪,由湘返赣,途中经过胡逸老(生平不详)的住处,题诗相赠。 致虚庵:书斋名。②籯yíng:竹笼。③明月:这里指珍珠。④灵台:指心灵。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议结合,褒贬分明,在对比中凸显了胡逸老不同凡俗的淳厚家风和高雅品格。B.颔联诗人赞美胡逸老能拿出粮食与贫人共享的美德,并用比喻言明一定会因此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C.颈联情景交融,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衬托了胡逸老高雅的人格、广阔的胸襟。D.尾联言明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此心因山水而澄清无滓;既表达了诗人对胡逸老的敬慕之情,也展示了作者自己的澄明心襟。27.“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D 2.示例:相同点:均以时间推移(“参横月落”“过夜半”)体现人物沉浸于某一活动的状态,富有画面感。不同点:黄诗通过弈棋至深夜,突出对弈者忘我的专注投入;赵诗以“闲敲棋子”的细节,表现等待友人时的悠然与略带寂寥的心境。【导语】黄庭坚此诗写弈棋之趣,首联点题,颔联以蛛丝、蜩甲喻棋手专注,颈联借典故议棋势,尾联以夜深不知显沉浸。全诗善用比喻、用典,生动展现对弈场景,足见诗人对棋艺的热爱与高雅的生活情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结合“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可知,尾联以反问强调棋手沉浸棋中,直至“参横月落”(夜深)仍浑然不觉,突出对弈之投入,而非自省“棋虽乐,但从日到夜,耗时误事”,表现出诗人忘我的乐趣;故选D。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相同点:结合黄诗“参横月落不曾知”与赵诗“有约不来过夜半”可知,两句均以时间词(“参横月落”表深夜将尽,“过夜半”表午夜已过)暗示时间推移。由此可知,二者均通过时间变化体现人物沉浸于特定活动(对弈、等待)的状态,画面感强烈。不同点:结合黄诗“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可知,诗人因专注下棋而直至“参横月落”仍未察觉,突出对弈时的忘我的专注投入。结合赵诗“闲敲棋子落灯花”可知,诗人因友人未至,以敲棋、看灯花打发时间,细节中透露出等待时的悠然与略带寂寥的心境。由此可知,黄诗侧重表现投入之态,赵诗侧重表现等待之情。3.C 4.①诗人遭遇无数苦难后的洒脱豪爽。②遇赦归家的喜悦。③身处危难还能保持积极乐观的豁达。④历经风雨仍然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答出任意两点给满分)【导语】这两首诗展现了黄庭坚历经贬谪后的豁达胸襟。其一以“投荒万死”起笔,却以“先一笑”收束,将劫后余生的悲欣凝练为超然;其二化风雨为银山,绾结湘娥鬟髻,在壮阔景象中寄寓不屈精神。两诗刚柔相济,体现宋人“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审美境界。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结合“满川风雨独凭栏”可知,“满川风雨”表面写自然环境的风雨交加,虽可暗喻人生或时局的动荡,但诗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其指向“恶劣的政治形势”。后句“绾结湘娥十二鬟”以拟人手法描绘君山群峰如女神发髻,侧重自然景观的瑰丽想象。由此可知,“直接表明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属于过度解读,表述有误;故选C。4.本题考查内容及情感理解。结合“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可知,诗人被贬荒远之地七年,历经“万死”劫难,鬓发已斑,却以“生入”二字轻描淡写劫后重生的惊险,透露出对苦难的超然态度。由此可知,诗人展现出遭遇无数苦难后的洒脱豪爽。结合“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可知,诗人尚未抵达故乡,便已在岳阳楼上面对君山欣然一笑,这份提前绽放的喜悦,直接传递出遇赦归家的急切与欢欣。由此可知,诗句体现了诗人遇赦归家的喜悦。结合“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知,即便满江风雨扑面,诗人仍凭栏远眺,将君山群峰想象成湘娥盘结的发髻,在困境中仍能发现自然之美。由此可知,诗人身处危难却能以浪漫想象消解现实愁苦,彰显积极乐观的豁达。结合全诗背景(贬谪七年遇赦)及“银山堆里看青山”可知,诗人将洞庭湖的风浪比作“银山堆”,却渴望在波峰浪谷中“看青山”,以青山的稳固对抗风浪的动荡,暗喻历经人生风雨后,仍坚守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由此可知,这体现了诗人历经风雨仍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5.为了强调相隔之远、思念之深(天南地北,海天茫茫,相隔辽远,难以相会) 6.上句用春风吹拂、桃李盛开、把酒言欢写昔日京城相聚之乐,下句以漂泊江湖、凄凉夜雨、独对孤灯写今日两地凄凉孤独。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 7. 友人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 黄几复已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富有才干 8. 陪伴你的,只有那瘴溪边攀藤跳跃的猿猴,发出阵阵啼叫,无比哀怨。 给全诗营造凄凉的氛围,对友人的处境表示不满与怜惜,作者自哀的成分也在其中。【解析】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此诗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此时作者在北方,黄几复在南海边。作者直说“我居北海”“君(居)南海”,突出了二人相会之难,是为了强调相隔之远、相思之深。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第二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这两句运用了意象并列的手法,巧用六个意象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用“桃李” “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六个意象,不用动词,写出了十年前两人相会于良辰美景的欢乐和十年来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的凄苦。有限的字数构成了丰富的画面,跨越时空,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韵味。这两句诗,上联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运用的是对比手法。上句三个意象,用春风吹拂、桃李盛开、把酒言欢写昔日京城相聚之乐;下句三个意象,漂泊江湖、凄凉夜雨、独对孤灯写今日两地凄凉孤独之情。“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种由名词性意象叠加构成的诗句,我们学过的有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7.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治病不蕲三折肱”,根据注释④,可知“治病”句化用《左传》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他就成了治骨折方面的高明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第一、二空,“治病不蕲三折肱”字面意思是:黄几复会“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实际意思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可是还不被统治阶级所重用,依然在边远地区跌跌撞撞。第三空。“持家但有四立壁”,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表现了黄几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富有才干的品质。8.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最后一句“隔溪猿哭瘴溪藤”,写友人所居之地环境的恶劣,意思是:陪伴你的,是经常听到的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作用是:作者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处境不满,为友人不得重用鸣不平。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有对自己的哀叹,都蕴含其中。9.D 10.C【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D.诗中通过描绘“山光”“水光”“芰荷香”“清风明月”等优美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宁静的氛围,抒发的是诗人对山水美景的喜爱与陶醉之情,而不是悲凉之感。故选D。10.本题考查诗句写景角度辨析。A.“四顾山光接水光”从视觉角度描绘山水景色;B.“凭栏十里芰荷香”从嗅觉角度写出了荷花的香气;C.诗中并未涉及听觉相关的描写;D.“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从触觉角度写出了清风吹拂的凉爽感觉;故选C。11. 舂米交粮(舂米送官仓) 丰收 12.本诗表达了诗人远离故土出外做官时浓浓的思乡之情、丰收的喜悦之情;(答出任一点即可)《游山西村》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游山西村的轻松闲适、虽仕途失意但对未来仍充满希望的乐观心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概括。全诗描写江南十月瓜果飘香、谷物归仓的喜人景象,展示了渔猎之家丰饶的生活和浪漫美好的江南民情风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风物的热爱与赞美。颈联“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意思是:人们摘下金橘,由驿使带走,进贡朝廷;舂出如玉粒般的稻米,源源不断地送往官仓。描写了人们摘橘入贡、舂米交粮(舂米送官仓)的场景。那颗颗金橘,那粒粒白米,给人一种丰饶之感,展现了一幅江南丰收的景象。1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戏咏江南土风》中“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猎户之家的饭已经熟了,香味弥漫,大家在互相分着熊脂;渔人之家,酒已经温好,人人都在动手剖开蟹壳,吃着蟹肉下酒。人们摘下金橘,由驿使带走,进贡给朝廷;舂出的稻米,源源送往官仓),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之情。“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夜晚的时候,人们结队千万神庙前,手拉着手,踏地歌唱,那出游的女子跟随着心中的郎君,欢声笑语,荡漾在田间小路上)表达了对民俗风情的喜爱赞美。结合注释①,此诗是黄庭坚远离家乡在偏远之地汝州叶县任职时所作,可知尾联选择踏歌寻欢、祭祀社神的场面,那颇具浪漫的民俗风情,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陆游的《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诗人在经历了山重水复的困境后,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这让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表现他虽然仕途失意但对未来仍充满希望的乐观心态。丰收之年农家热情好客的民风、农村秀美的风光及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诗人陶醉其中,表现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诗人游览山西村时的喜悦之情。尾联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尾联中的“闲”字,更进一步体现了他希望有机会能再次游览山西村,享受那里的宁静与美好,过上悠闲的田园生活。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13. 洁白 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14.诗人从“桃花”写起,突出其红艳的特征,与下一句“不及天然玉作容”形成对比,从而反衬出梨花的雪白、纯洁、清新、淡雅,表达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赞美。【解析】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不及天然玉作容”意为:也比不上梨花洁白如玉,由此可知作者赞颂梨花洁白如玉;“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意为:总是向着风尘却不染纤尘,笼罩在月光下轻轻地依靠在墙角东边。由此可知梨花不被风尘所染,这和人的高尚纯洁品质极其契合。14.本题考查写作方法。本诗开头两句“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是说桃花和人面虽然交相映红,却比不上梨花以白玉为容更天然,更纯洁。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桃花的红艳,反衬梨花的雪白、纯洁、清新、淡雅,进而突出了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5.D 16.抒发了对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感慨。意思对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D.尾句诗 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这是直接抒情,不是“借景抒情”;故选D。16.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分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的意思是:由于知心朋友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睛里才流露出喜悦的光芒,像阮籍那样与美酒做伴,聊以解忧了。承接上面两句,诗人写出了在良辰美景中,内心的忧烦无端而来,缺少知音,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因此只有借酒消愁。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烘托了出来。17.D 18.“轻”是“轻快”之意,写出了舟的迅捷、小巧,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轻松愉悦之感。【解析】17.D.全诗有两处想象,第一处是“欲把轻舟小钓车”,这是由眼前所见的“花光寺下对云沙”引发的;第二处是“乱峰深处是吾家”,这是由花光和尚的“烟雨笔”画所引发。都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境,展现出作者沉迷在自然和画作中,几乎分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是画,从而反映了这幅画的艺术魅力。故选D。18.本题考查炼字。轻:用来形容舟,指的是船小巧,轻快。这是作者寓情于物,把自己的内心的轻松寄托在眼前所想的小船上,从而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辽远宁静的美景的喜爱之情。19.A 20.D【解析】1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由“若有人知春去处”可知上阕追问的对象是人,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由“除非问取黄鹂”可知下阕是追问的对象是黄鹂。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故选A。20.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D.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词人的心情也因之变得轻松愉悦”说法错误。故选D。(1)A (2)C (3)作者想象苏轼在翰林院奋笔疾书的情景,用夸张手法描绘了他挥洒自如、才思敏捷的情态,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仰慕之情。【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 (1)诗文的尾联和A句都是运用典故的手法。 (2)C。颈联并非本诗主旨所在,只是作为一句衬笔,为了引出下文对朋友的规劝。(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结合语境,对诗句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本题从夸张的修辞角度来分析。24.D 25.示例:诗人即使年迈,依旧往头上插花、骑马射箭,这些行为透露出不服老的心态;诗人气度傲岸,想要比肩风流人物,这样的志向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分析】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上阕开头两句“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意思是“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先是抒发了在恶劣环境中的苦闷之情;“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意思是“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继而抒发了适逢佳节天晴的欣喜之情。可见本词上片中词人心态变化是:苦闷——惊喜。故选D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下阕“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意为: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运用反问的手法,词人以“几人黄菊上华颠”这一反常举动表达自己老当益壮、不服老的精神;“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意为: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词人运用典故,引用“戏马台”和“两谢”的典故,表现词人意气风发的昂扬精神风貌;“风流犹拍古人肩”意为: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犹拍古人肩”一句写出词人与古人相比肩的乐观豪迈襟怀。26.B 27.①要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材,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②要乐善好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榜样,积蓄福报。③要清廉自守:坚守本心,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解析】26.考查诗句赏析。B.“明月生蚌胎”指优秀子侄频出;本项“一定会因此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有误。故选B。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从“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篇常作灾”一句可见,胡逸老以藏书传家为荣,视金钱为祸害,他注重诗书教育,希望以此教育子孙成才,启示后人重视诗书教化的作用,希望他们淡泊名利;“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前一句说胡逸老愿意与贫穷的人家分享自家的粮食,后一句称赞他如此品德必然会有人才出众的子弟,体现出胡逸老的仁爱之心,启示后代要怀悲悯爱人之心,乐善好施;后两联则写胡逸老在致虚庵中的生活,观看青山绿水,心境闲适,更没有凡尘俗事来污染清明的心境,体现出胡逸老人格高雅、胸襟广阔的特点,启示后人要坚守本心,清廉自守,不要被外物玷污灵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