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做有根的中国娃
--《古诗三首》跨学科学习作业设计
一、作业简介
年级学期 三年级第二学期 作业时长 2周
话题类别 口课程标准 □语文教材 □社会生活
作业主题 “根”深叶茂 --《古诗三首》跨学科学习作业设计
作业目标 通过课前课后搜集资料,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所跨学科 语文、书法、劳动、美术、信息技术
关联教材 1.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 2.美术:
师生反馈内容与方式
作业内容 学生反馈方式 教师反馈方式
春节之风俗 图文反馈 集中反馈
清明之习俗 图文反馈、视频反馈 集中反馈
重阳之民俗 图文反馈 集中反馈
其他传统节日之民风 图文反馈、语言反馈、学习成果展示 集中反馈、口头反馈
设计意图 一、迁移教材内容,注重实践育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强调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本次作业设计立足语文学科,紧扣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第9课《古诗三首》的课后习题出发,以“传统节日”作为主题进行设计,基于真实的节日情境,突破课后习题,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等,从课内的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拓展到课外的其他传统节日,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更好地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二、融合学科资源,培育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标首次加入了“跨学科任务群”,它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本次作业综合运用语文、书法、劳动、美术、信息科技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地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优势,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相互依托、共同发展,实现“1+1>2”的跨学科学习效果。 三、聚焦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课标中提出应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等有机融入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桥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凸显课标“以文化人”的价值引领作用。 本次作业设计与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通过搜集资料、图文或视频等形式,学生多角度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喜爱与传承。
1
小学三年级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
做有“根”的中国娃
—— 传承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姓名:
班级:
1.写(贴)对联
学校: 班级: 姓名:
请你实地看看家家户户粘贴的对联,拍一张照片(或书写一副对联)记录下来,说说对联的相关知识(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联:
下联:
横批:
2.做花灯(猜灯谜)
学校: 班级: 姓名:
谜面:
谜底:
花灯样式: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师评
作品清晰美观 ★★★★★ ★★★★★ ★★★★★
信息记录完整 ★★★★★ ★★★★★ ★★★★★
作业一:春节之风俗(课前准备) 可选择其一
1.做青团(蒿子粑粑)
学校: 班级: 姓名:
清明美食:
制作方法:
美好寓意:
2.扫墓祭祖(踏青迎春)
学校: 班级: 姓名:
具体地点:
参加人员:
照片描述: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制作青团或蒿子粑粑 ★★★★★ ★★★★★ ★★★★★
扫墓祭祖或踏青迎春 ★★★★★ ★★★★★ ★★★★★
作业二:清明之习俗(课后实践)
作业三:重阳之民俗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赋予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登高、晒秋、赏菊等活动;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请你在以下几项作业中,可任选一项或两项完成:
1.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请大家找到描写重阳节的古诗,用书法纸工整的抄写它们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请大家多搜集一些重阳节的民俗,用手抄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用书法纸书写古诗 ★★★★★ ★★★★★ ★★★★★
重阳节主题的手抄报 ★★★★★ ★★★★★ ★★★★★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让我们中国娃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请你在以下几项作业中,任选一项或多项完成:
1.请你画一画表格,来罗列中华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农历);也可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某一传统节日设计一张独特的“名片”,大胆发挥想象与创意。
2.讲一讲有关传统节日的传说【如中秋赏月,嫦娥奔月的故事】。
3.做一做节日美食【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元宵节的元宵等】
4.制作一份传统节日主题的手抄报,介绍一些传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节日习俗【图文并茂】
评价内容 自评 互评 师评
能组织搜集的资料内容, 制作精美,图文并茂的表格 (名片) 手抄报 ☆☆☆☆☆ ☆☆☆☆☆ ☆☆☆☆☆
故事说得有趣,绘声绘色 美食做得有样,口味不错 ☆☆☆☆☆ ☆☆☆☆☆ ☆☆☆☆☆
作业四:其他传统节日之民风
作业反思:
一、多元反馈,激励成长
本次语文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是围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在反馈形式上,我注重多主体反馈,设计跨学科作业评价表,通过生生互评、小组展示与互评、师生互评,让学生在作业展示、评价与反馈中获得成长,切实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不过,在以后的作业设计中,我可以让学生参与设计评价表,从而明确作业目标与要求。
二、动手实践,乐在其中
“课标”中指出学生要关注传统节日节气、民俗风情、民间工艺、历史和传说等,我们结合本次综合性学习开展家庭亲子制作节日美食活动。本次活动由同学们先认领实践任务(做青团或月饼或粽子,还可以是蒿子粑粑),学生在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亲子共同完成节日美食的制作,并独立包装好,方便带到班级参加“中华传统节日展示会”。
在这次家庭亲子制作节日美食的活动中,我们初衷是希望通过动手实践,不仅学习到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共同享受品尝传统节日美食的乐趣。 制作节日美食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它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那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和技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