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内能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3内能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内能
基础训练
知识点①内能
1.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雪内能小 B.岩浆内能大
C.白雪分子是静止的 D.岩浆分子是运动的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B.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不具有势能
C.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D.铁水很热,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内能
3.(2024江汉区期末)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B.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C.物体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D.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知识点 物体内能的改变
4.下列四幅图片中有一幅所反映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幅图不同,它是( )
5.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则( )
A.一定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
B.一定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
C.可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2024江岸区期末)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覆盖火山的皑皑白雪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B.图乙中,炙热的铁水将温度传递给了较冷的容器
C.图丙中,活塞向下运动时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减小
D.图丁中,人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7.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脱脂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B.压缩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C.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主要是因为活塞与筒壁的摩擦造成的
D.脱脂棉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9.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打气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B.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C.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液化成白雾
D.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
10.小萱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 现象,炒菜主要通过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1.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继续打气,瓶塞会跳起的原因是瓶内气体做功, 能转化为 能。同时瓶口有“白雾”逸出,这个现象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
综合运用
1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B.冰冷的冰块,温度很低,可能不具有内能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只能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D.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可能小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
13.如图所示是我国古籍《天工开物》中描绘的造纸时“透火焙干”的情景。将一张张湿纸膜贴在砖墙上,在巷中生火,砖的温度升高,湿纸膜上的水分逐渐蒸发,干透后揭下来就是成品纸了。在巷中生火,木柴燃烧时,将 能转化为 能。“透火焙干”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纸的内能。
14.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
微专题 1 热量综合计算
1.为比较A、B两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小红在两个保温杯中分别倒入0.1kg相同温度的热水,用温度计测量其初温t ,示数如图1所示, 绘制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整个过程中A 杯中水放出的热量为 J,保温性能更好的是 (选填“A”或“B”)杯。
2.小华同学利用某装置对2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图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物质第10 min时的内能比第9 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或“小”),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段物质共吸收了 J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 CD段与AB段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是水和冰的 不同。
3.一根质量为4.2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释放的热量为多少 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100g常温的水,则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将升高多少 [已知铁的比热容为 水的比热容为
4.钢球的质量是10g,把它放在炉子里烧了相当长的时间后,立即放入盛有10℃、50g 水的量热器中,水温升高到25℃,求火炉的温度。[不计热损失,
5.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1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100g、温度为 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 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
微专题2 内能、比热容、热量综合
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放出热量
B.物体内能减少,温度可能不变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更大
D.物体内能增加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炙热的铁水一定比冰冷的冰块含有的热量多
B.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向内能大的物体
C.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冰块温度虽然低,但其分子仍在不停地运动
3.关于内能、温度、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②物体具有的内能就是物体具有的热量;③0℃的冰块变为同温度的水,内能不变;④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⑤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所以热传递具有方向性;⑥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物体,内能一定相同;⑦物体的内能增大,含有的热量一定增加;⑧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A.①③⑦ B.①④⑦ C.①④⑤ D.②④⑧
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且温度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可能小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
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
B.内能少的物体可以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热量
C.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也不变
D.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6.关于内能、热量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C.0℃的水含有的热量比0℃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比热容变化
微专题3 本章教材透析
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20kg的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B.金原子间的距离小,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C.从其排列方式上可以推断,金原子间有很大的作用力
D.如果用更先进的仪器来研究,可以发现金原子没有进一步的结构
4.下列对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水蒸气冲开橡胶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图乙,海波正在熔化时,温度上升
C.图丙,寒冷的冬天,人们常搓手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
D.图丁,向上拉浸没在水中的玻璃板直至脱离水面的过程,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
5.请分析在以下过程中,冰粒、火箭箭体、子弹和图钉的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不考虑质量变化):(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2)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钉帽在水平放置的粗糙硬纸板上匀速摩擦,图钉温度升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B.火箭箭体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C.子弹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D.图钉的内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6.如图,在烧瓶内盛有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瓶内盛有少量的水,以便在瓶塞跳起时,有足够的水蒸气液化
B.打气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水蒸气汽化成大量的水雾
C.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雾
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大量的空气液化成水雾
7.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脱脂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观察到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 做功,使空气的内能 ,温度 ,达到脱脂棉的 ,使脱脂棉燃烧,这个实验说明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8.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因为固态的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 ;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作用力要 (选填“大”或“小”);而气态物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故气体容易被 ,并具有 性。
9.如图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
物质 质量/g 初温/℃ 加热时间/min 末温/℃
水 150 20 4 45
食用油 150 20 4 62
(1)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我们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烧杯和 。
(2)小明在实验中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他是用 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 来判断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均选填字母)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不考虑热量散失的情况下,由上表记录实验数据可知,4min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是 J,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J/(kg·℃)。
微专题 4 经典图片问题解析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很远的地方能够闻到梅花的花香,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表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有风的天气分子热运动加快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如图是由比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高1000倍的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金原子图像。已知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的极限是0.2μ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光学显微镜也能够直接观测到原子、分子
B.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极限约为 2 nm
C.使用电子显微镜能够观测到原子、分子,说明原子、分子不可再分
D.由金原子的排列方式可以判断此时金处于固态
3.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现象能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下面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4.仔细观察如图的两幅实验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加
B.图甲:火焰对瓶塞做功,瓶塞的内能增加
C.图乙:活塞压缩空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乙: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
5.如图是我们学习内能时的四个实验,根据实验过程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向下迅速压缩气体后松手,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后活塞被向上推起,活塞被推起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图乙: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图丙: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图丁: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6.如图所示情景中,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 )
7.(2024新洲区期末)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
B.图乙中的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C.图甲中分子静止,乙、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D.图丙中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
8.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 )
A.海水的密度小,沙子的密度大
B.海水的比热容大,沙子的比热容小
C.海水的内能多,沙子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9.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将分别盛有50g水和5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不计热量损失,且相同时间内同一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B.2~3 min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为2 100 J
C.加热2m in,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D.另一小组用该器材进行实验,得到两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均为图A,则该组的水和食用油的质量之比为2:3
微专题5 本章易错题辨析
1.小强发现以下现象: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使用后会造成室内的环境污染;用胶黏剂可以把装修材料粘在一起;把汽油倒入油漆中调和,发现1mL 汽油和1mL油漆混合后小于2mL。这些现象说明的规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物体的质量、温度、种类无关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状态有关
3.(2024成都中考)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其物质的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 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t 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
B.在t ~t 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
C.在t ~t 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
D.该物质在 t ~t 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 时间段的比热容
4.小明将凝固点为47 ℃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 ℃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 ℃并保持47 ℃一段时间再降至35 ℃,合金在此过程( )
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
C.温度保持47 ℃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则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只有温度计和秒表
B.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液体的蒸发
C.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应选用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
D.该实验通过对两液体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两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了转换法
6.如图所示,在炎热的夏季,救治中暑病人时将病人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头上敷冷的湿毛巾。下列解释合理的一项是( )
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内具有的内能大
B.敷上冷的湿毛巾是在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病人的内能,降低人体温度
C.给病人扇扇子是为了扇走病人的温度
D.图中的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体含有的热量
7.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土地(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8.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t ~t 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如果a、b是同种物质,那么b的质量大于a 的质量
C.温度从T 升高到T 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
D. b的比热容大于c 的比热容
9.为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两次实验,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实验中若观察到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说明此时水处于沸腾状态,水的沸点是 ℃。
(2)由图像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
(3)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丙所示的纸锅,纸的着火点约 183 ℃。纸锅里装适量水,放到火上加热,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第 3节 内能
基础训练
知识点1 内能
1.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白雪内能小 B.岩浆内能大
C.白雪分子是静止的 D.岩浆分子是运动的
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错误的是(B)
A.运动着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B.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不具有势能
C.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D.铁水很热,冰块很冷,但它们都具有内能
3.(2024江汉区期末)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B.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C.物体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D.南极的冰山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知识点2物体内能的改变
4.下列四幅图片中有一幅所反映的“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幅图不同,它是(A)
5.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则(C)
A.一定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
B.一定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
C.可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也可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它的内能增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2024江岸区期末)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图甲中,覆盖火山的皑皑白雪温度很低,没有内能
B.图乙中,炙热的铁水将温度传递给了较冷的容器
C.图丙中,活塞向下运动时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减小
D.图丁中,人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7.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脱脂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B.压缩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C.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加主要是因为活塞与筒壁的摩擦造成的
D.脱脂棉的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
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9.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D)
A.打气时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B.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增大,瓶底的水汽化成白雾
C.瓶内的空气对瓶塞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液化成白雾
D.瓶内的空气膨胀对外做功,空气内能减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白雾
10.小萱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 扩散 现象,炒菜主要通过 热传递 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11.如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 增大 ,这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继续打气,瓶塞会跳起的原因是瓶内气体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瓶口有“白雾”逸出,这个现象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扩散。
综合运用
1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内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B.冰冷的冰块,温度很低,可能不具有内能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只能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D.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可能小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
13.如图所示是我国古籍《天工开物》中描绘的造纸时“透火焙干”的情景。将一张张湿纸膜贴在砖墙上,在巷中生火,砖的温度升高,湿纸膜上的水分逐渐蒸发,干透后揭下来就是成品纸了。在巷中生火,木柴燃烧时,将 化学 能转化为 内 能。“透火焙干”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增加纸的内能。
14.在物理学中常提到“热”字,但其含义各不相同,请将下列“热”的含义填入空格内。
(1)这盆水很热,这里的“热”是指 温度 。
(2)物体吸热升温,这里的“热”是指 热量 。
(3)摩擦生热,这里的“热”是指 内能 。
微专题1热量综合计算
1.(2024镇江中考)为比较A、B两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小红在两个保温杯中分别倒入0.1kg相同温度的热水,用温度计测量其初温t ,示数如图1所示, 。绘制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整个过程中A 杯中水放出的热量为 ,保温性能更好的是 A (选填“A”或“B”)杯。
2.小华同学利用某装置对2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图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物质第10 min时的内能比第9 min时的内能 大 (选填“大”或“小”),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段物质共吸收了 的热量[水的比热容为 CD段与AB段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是水和冰的 比热容 不同。
3.一根质量为4.2g的烧红的铁钉,温度为600℃,若它的温度降低到100℃,释放的热量为多少 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100g常温的水,则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将升高多少 [已知铁的比热容为 水的比热容为
解:Q故=c映m块(t -l)=0.46×10 J/(kg·℃)×4.2×10 kg×(600℃-100℃)=966J, 水的质量m水=100g=0.1kg,
4.钢球的质量是10g,把它放在炉子里烧了相当长的时间后,立即放入盛有10℃、50g水的量热器中,水温升高到25℃,求火炉的温度。[不计热损失,
解:Qm=C水m水△t*=4.2×10 J/(kg·℃)×0.05kg×(25℃—10℃)=3150J,
5.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1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100g、温度为1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 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
解:(:Q吸=Q液=c铜 m铜△t铜=0.4×10 J/(kg·℃)×0.1kg×(100℃—25℃)=3 000 J,
微专题 2 内能、比热容、热量综合
1.(2024 青山区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内能减少,一定放出热量
B.物体内能减少,温度可能不变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更大
D.物体内能增加得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2.(2024汉阳区期末)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炙热的铁水一定比冰冷的冰块含有的热量多
B.热量可以从内能小的物体传向内能大的物体
C.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冰块温度虽然低,但其分子仍在不停地运动
3.关于内能、温度、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①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②物体具有的内能就是物体具有的热量;③0℃的冰块变为同温度的水,内能不变;④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可能不变;⑤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所以热传递具有方向性;⑥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物体,内能一定相同;⑦物体的内能增大,含有的热量一定增加;⑧锯条锯木板时,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A.①③⑦ B.①④⑦ C.①④⑤ D.②④⑧
4.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
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且温度一定升高
D.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热量的物体的内能可能小于吸收热量的物体的内能
5.关于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会升高
B.内能少的物体可以向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热量
C.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也不变
D.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6.关于内能、热量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向内能少的物体转移
C.0℃的水含有的热量比0℃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比热容变化
微专题3 本章教材透析
1.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组是(D)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20kg 的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该现象主要说明了(B)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如图所示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金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这些金原子是保持静止不动的
B.金原子间的距离小,说明金原子间只有斥力
C.从其排列方式上可以推断,金原子间有很大的作用力
D.如果用更先进的仪器来研究,可以发现金原子没有进一步的结构
4.下列对有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C)
A.图甲,水蒸气冲开橡胶塞,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图乙,海波正在熔化时,温度上升
C.图丙,寒冷的冬天,人们常搓手是利用做功方式改变内能
D.图丁,向上拉浸没在水中的玻璃板直至脱离水面的过程,测力计示数保持不变
5.(2024武昌区期末)请分析在以下过程中,冰粒、火箭箭体、子弹和图钉的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不考虑质量变化):(1)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2)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温度越来越高;(3)子弹击中一块木板,温度升高;(4)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钉帽在水平放置的粗糙硬纸板上匀速摩擦,图钉温度升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冰粒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B.火箭箭体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C.子弹的内能增大,机械能减小 D.图钉的内能增大,机械能不变
6.如图,在烧瓶内盛有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水雾。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A.瓶内盛有少量的水,以便在瓶塞跳起时,有足够的水蒸气液化
B.打气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水蒸气汽化成大量的水雾
C.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升高,大量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雾
D.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大量的空气液化成水雾
7.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脱脂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可以观察到 脱脂棉燃烧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 空气 做功,使空气的内能 增加 ,温度 升高 ,达到脱脂棉的 着火点 ,使脱脂棉燃烧,这个实验说明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8.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是因为固态的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 作用力 ;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是因为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作用力要 小 (选填“大”或“小”);而气态物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故气体容易被 压缩 ,并具有 流动 性。
9.如图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
物质 质量/g 初温/℃ 加热时间/min 末温/℃
水 150 20 4 45
食用油 150 20 4 62
(1)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我们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天平和秒表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烧杯和电加热器。
(2)小明在实验中使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他是用 A 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通过比较 B 来判断液体吸热能力的强弱。(均选填字母)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不考虑热量散失的情况下,由上表记录实验数据可知,4min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是 ,食用油的比热容是 2.5×10 J/(kg·℃)。
微专题4 经典图片问题解析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很远的地方能够闻到梅花的花香,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表明(A)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有风的天气分子热运动加快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如图是由比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高1 000 倍的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金原子图像。已知光学显微镜分辨能力的极限是0.2μ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使用光学显微镜也能够直接观测到原子、分子
B.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极限约为 2 nm
C.使用电子显微镜能够观测到原子、分子,说明原子、分子不可再分
D.由金原子的排列方式可以判断此时金处于固态
3.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此现象能说明气体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下面瓶中气体密度变大
4.仔细观察如图的两幅实验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图甲: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增加
B.图甲:火焰对瓶塞做功,瓶塞的内能增加
C.图乙:活塞压缩空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图乙:活塞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
5.如图是我们学习内能时的四个实验,根据实验过程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
A.图甲:向下迅速压缩气体后松手,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后活塞被向上推起,活塞被推起的过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图乙: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口出现的白雾是汽化现象
C.图丙: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图丁:悬挂重物不能把两块铅柱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没有斥力
6.如图所示情景中,物体的内能减少的是(D)
7.(2024新洲区期末)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图甲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
B.图乙中的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
C.图甲中分子静止,乙、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
D.图丙中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形状
8.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B)
A.海水的密度小,沙子的密度大
B.海水的比热容大,沙子的比热容小
C.海水的内能多,沙子的内能少
D.海水吸收的热量少,沙子吸收的热量多
9.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将分别盛有50g水和5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不计热量损失,且相同时间内同一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B.2~3 min内,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为2 100 J
C.加热2m in,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D.另一小组用该器材进行实验,得到两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均为图A,则该组的水和食用油的质量之比为2:3
微专题5 本章易错题辨析
1.小强发现以下现象: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使用后会造成室内的环境污染;用胶黏剂可以把装修材料粘在一起;把汽油倒入油漆中调和,发现1mL 汽油和1mL油漆混合后小于2mL。这些现象说明的规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
C.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物体的质量、温度、种类无关
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状态有关
3.(2024成都中考)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其物质的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 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在0~t 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
B.在 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
C.在t ~t 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
D.该物质在t ~t 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 时间段的比热容
4.小明将凝固点为47 ℃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 70℃降至47 ℃并保持47 ℃一段时间再降至 35 ℃,合金在此过程(A)
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
C.温度保持47 ℃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则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D)
A.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只有温度计和秒表
B.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液体的蒸发
C.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应选用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
D.该实验通过对两液体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两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了转换法
6.如图所示,在炎热的夏季,救治中暑病人时将病人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头上敷冷的湿毛巾。下列解释合理的一项是(B)
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内具有的内能大
B.敷上冷的湿毛巾是在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病人的内能,降低人体温度
C.给病人扇扇子是为了扇走病人的温度
D.图中的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体含有的热量
7.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土地(A)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8.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B)
A. t ~t 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B.如果a、b是同种物质,那么b的质量大于a 的质量
C.温度从T 升高到T 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
D. b的比热容大于c 的比热容
9.(2025武汉四调)为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两次实验,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实验中若观察到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说明此时水处于沸腾状态,水的沸点是 99 ℃。
(2)由图像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13:9 。
(3)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丙所示的纸锅,纸的着火点约 183℃。纸锅里装适量水,放到火上加热,水 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