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微专题5 第十三章 内能本章易错题辨析1.小强发现以下现象: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使用后会造成室内的环境污染;用胶黏剂可以把装修材料粘在一起;把汽油倒入油漆中调和,发现1mL 汽油和1mL油漆混合后小于2mL。这些现象说明的规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C.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物体的质量、温度、种类无关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状态有关3.(2024成都中考)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其物质的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 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 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B.在t ~t 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C.在t ~t 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D.该物质在 t ~t 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 时间段的比热容4.小明将凝固点为47 ℃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 ℃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70℃降至47 ℃并保持47 ℃一段时间再降至35 ℃,合金在此过程( )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C.温度保持47 ℃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则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只有温度计和秒表B.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液体的蒸发C.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应选用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D.该实验通过对两液体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两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了转换法6.如图所示,在炎热的夏季,救治中暑病人时将病人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头上敷冷的湿毛巾。下列解释合理的一项是( )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内具有的内能大B.敷上冷的湿毛巾是在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病人的内能,降低人体温度C.给病人扇扇子是为了扇走病人的温度D.图中的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体含有的热量7.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土地(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8.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 t ~t 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如果a、b是同种物质,那么b的质量大于a 的质量C.温度从T 升高到T 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D. b的比热容大于c 的比热容9.为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两次实验,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实验中若观察到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说明此时水处于沸腾状态,水的沸点是 ℃。(2)由图像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3)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丙所示的纸锅,纸的着火点约 183 ℃。纸锅里装适量水,放到火上加热,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微专题5 本章易错题辨析1.小强发现以下现象:劣质的装修材料含有超标的甲醛等有毒有机物,使用后会造成室内的环境污染;用胶黏剂可以把装修材料粘在一起;把汽油倒入油漆中调和,发现1mL 汽油和1mL油漆混合后小于2mL。这些现象说明的规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大C.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物体的质量、温度、种类无关D.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状态有关3.(2024成都中考)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其物质的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 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在0~t 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B.在 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C.在t ~t 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D.该物质在t ~t 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 时间段的比热容4.小明将凝固点为47 ℃的某液态合金放在室温为25℃的实验室中。该合金从 70℃降至47 ℃并保持47 ℃一段时间再降至 35 ℃,合金在此过程(A)A.对外放热,内能一直减少 B.存在液化现象,内能一直增加C.温度保持47 ℃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存在凝固现象,内能先减少后不变再减少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和煤油比热容的大小,则以下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D)A.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只有温度计和秒表B.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液体的蒸发C.为达到实验目的,实验中应选用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D.该实验通过对两液体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两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了转换法6.如图所示,在炎热的夏季,救治中暑病人时将病人放在阴凉通风处,在头上敷冷的湿毛巾。下列解释合理的一项是(B)A.病人中暑是因为体内具有的内能大B.敷上冷的湿毛巾是在利用热传递的方法减少病人的内能,降低人体温度C.给病人扇扇子是为了扇走病人的温度D.图中的做法都是为了减少人体含有的热量7.如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土地(A)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8.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质量相同的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B)A. t ~t 时间内物质a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如果a、b是同种物质,那么b的质量大于a 的质量C.温度从T 升高到T 时,a吸收的热量比b多D. b的比热容大于c 的比热容9.(2025武汉四调)为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两次实验,并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1)实验中若观察到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说明此时水处于沸腾状态,水的沸点是 99 ℃。(2)由图像可知,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13:9 。(3)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丙所示的纸锅,纸的着火点约 183℃。纸锅里装适量水,放到火上加热,水 会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