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镇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分×8=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24八上·高州月考)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清除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由错误造成因此是可以避免的2.(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长度,刻度尺的读数为( )A.3.17cm B.3.170cm C.2.17cm D.2.170cm3.(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栗路过操场,她想试着测量操场一圈的长度,她应该使用哪种测量方式更加适合( )A.化曲为直法 B.卡尺法 C.滚轮法 D.累积法4.(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这现象说明(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5.(2024八上·高州月考)我们常用“女高音”、“男低音”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振幅 D.音调6.(2024八上·高州月考)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表示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周期7.(2024八上·高州月考)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安装隔音玻璃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D.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8.(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9.(2024八上·高州月考)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m= cm= nm;(2)120s= min。10.(2024八上·高州月考)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有四名同学先后对同一物体进行四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其中记录结果错误的是 cm,物体的长度应为 cm。11.(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中,人眼所在位置正确的是 (A/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该物体的长度是 cm。12.(2024八上·高州月考)老师讲课时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填写介质)以 的形式传入学生的耳朵的。13.(2024八上·高州月考)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变声期”,说话的声音“变粗”是指声音的 发生了改变。“尖叫刺耳”是指声音的 ;请勿“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 。14.(2024八上·高州月考)物理学中,把振动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超声,把振动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 。15.(2024八上·高州月考)语言交流、超声诊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眼镜店用超声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具有 。自然界中的地震、海啸、台风和火山爆发时都伴随有 的产生。16.(2024八上·高州月考)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 增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蝙蝠飞行时是依靠 来定位。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其中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 减弱噪声污染。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17.(2024八上·高州月考)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 A B C D E琴弦的材料 钢丝 尼龙丝琴弦的长度/cm 20 40 30 40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0.3 0.5 0.5 0.5 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4)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与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实验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的顺序是: (只填数字代号)18.(2024八上·高州月考)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对左边音叉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四、计算题19.(2024八上·高州月考)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汽车鸣笛一声,2s后汽车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问:(1)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2)鸣笛时,汽车离山崖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五、综合能力题(每空2分,共18分)20.(2024八上·高州月考)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已有300的历史,最早是在17世纪末由克里斯托福里在佛罗伦萨制造的。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钢琴靠手指触键盘,键盘带动着小槌,使槌击弦发音,钢琴的右踏板控制内部的制音装置,用以延长乐音;左踏板依击弦系统的不同而控制琴槌击弦的距离,使琴槌与琴弦间的距离缩短,产生更弱的乐音。20世纪末,数字音乐设备的发展又促使一种新的钢琴被发明出来一数码钢琴(电钢琴)。这种钢琴拥有和传统钢琴一样的造型,但是却没有传统钢琴上的声学结构,既没有琴弦也没有共鸣板。数码钢琴的核心是一台电脑,它将从传统钢琴上采样下来的各个音一一储存在内部存储器中,演奏者按动一个琴键就驱动了一个信号,电脑就将对应的音播放出来。(1)88个琴键的全音域是说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因而音域宽广;独特的音响是说钢琴发出声音的 与其他乐器不同;钢琴声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2)钢琴属于贵重乐器,有烘干加热装置,因为琴弦受潮后的锈蚀,会使得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从而使发出声音的 改变;(3)数码钢琴采用了模拟的办法,发出的声音模拟了钢琴的 。21.(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1)除了待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最差的是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距鞋盒的距离 2m 3m 1m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解析】【解答】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但无法消除,故A正确;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D、误差只能尽量减小,是不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不是由错误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A。【分析】(1)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3)错误是测量时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2.【答案】C【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ABCD、由图可知,该刻度尺每一大格为1cm,每1cm被分割成10小格,每1格为0.1cm,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由与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对准的刻度是1.00cm,右侧对准的刻度是3.17cm,故长度为,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物体一端对准零刻度线或者某一整刻度线,读出另一侧所对应的刻度值,两次示数之差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答案】C【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解析】【解答】A、化曲为直是指将软质细棉线顺着曲线摆放与所测曲线重合,标记好起点、终点,将细棉线拉直,测量出细棉线长度即该曲线的长度的方法,故A错误;B、卡尺法需要用卡尺的两个测量臂夹住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然后读取卡尺上的刻度值,一般用于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故B错误;C、滚轮法指用已知周长的轮子做好标记,沿被测路线滚动并记录下滚动的圈数,再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的方法;故测量操场一圈的长度,可以采用滚轮法,故C正确;D、累积法指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时,将多个小物体累积测总长度后求平均值,一般用来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故选:C。【分析】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有:累积法,化曲为直法,平移法,转换法和比例法等。4.【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解答】ABCD、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水面发生振动产生水花,故可说明音叉在振动,由此可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通过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为较明显的现象的方法叫做转换法。5.【答案】D【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解答】ABCD、女高音歌手发声时声带振动频率高,所以声音听起来 “高”;男低音歌手发声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所以声音听起来 “低”。因此,这里的 “高”“低” 描述的是音调。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6.【答案】A【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析】【解答】ABCD、由图可知,该图像水平方向反映振动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若水平方向波形的疏密不变,说明频率不变,音调不变。竖直方向反映振动的振幅(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由题中的 “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这直接对应振动的振幅在减小。根据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减小会导致声音的响度变小。而由图可知,该图形中的物体振动的快慢是不变,故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只有响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2)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7.【答案】A【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B、图书馆安装隔音玻璃,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上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一般有三种减弱噪声的途径: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是阻断噪声的传播;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8.【答案】C【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解析】【解答】A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倒车雷达,是通过反射的回声,获得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大小等信息,故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来清洗一些精密的器件等,故C符合题意;D.B超是利用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判断人体是否有病症,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医学上用的B超、倒车雷达等;(2)声音还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晰机械表,超声波震碎人体结石。9.【答案】(1)200;2×109(2)2【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解析】【解答】(1)由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故可知,;(2)由于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为:故可得:。故答案为:(1)200;2×109;(2)2。【分析】根据长度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换算。(1)[1][2]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可知则(2)根据时间的单位换算方法可知则10.【答案】减小误差;14.82;14.72【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解析】【解答】(1)为了减小误差,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2)题中14.82cm这个数据与其它三个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数据。(3)舍去错误数据后取平均值,可得物体的长度为。故答案为:(1)减小误差;(2)14.82;(3)14.72;【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2)误差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偏差较大的是错误数据,故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3)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的目的是减小误差。11.【答案】B;0.1;2.50【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视线应正对刻度尺即与尺面垂直,所以B的使用方式是正确的。(2)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3)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的位置为2.5cm刻度,且在读数时需要估读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50cm。故答案为:B;0.1;2.50【分析】(1)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视线应于刻度尺垂直,;(2)刻度尺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分度值;(3)物体的一个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另一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是物体的长度;12.【答案】振动;空气;波【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解答】(1)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2)第2空,第3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介质是气体;故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入学生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波。【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13.【答案】音调;音调高;响度大【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1)“变声期”是指男生的音调由高到低发生了改变;(2)“尖叫刺耳”形容声音的音调高;(3)“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调;音调高;响度大。【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4.【答案】20000;20;听不见【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解答】(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2)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3)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见。故答案为:20000;20;听不见。【分析】(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2)人类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声波,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15.【答案】信息;能量;次声波【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声与能量【解析】【解答】(1)声音作为一种波,能够携带和传递各种内容。语言交流中,人们通过声音传递思想、情感和指令,这是声音传递信息最直接的体现。超声诊断(如 B 超)利用超声波反射回来的信号形成图像,医生通过图像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情况,本质是通过声音获取人体内部的信息。因此,这些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能传递能量;医学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结石击碎以及使污垢脱离镜片表面;这些实例中,声音通过振动传递能量并完成了具体的工作,说明声音具有能量。(3)地震、海啸、台风和火山爆发时,伴随剧烈的振动,会产生频率很低的次声波。这些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成为监测这些自然灾害的重要依据。故答案为:信息;能量;次声波。【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2)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时会发出次声波。16.【答案】响度;超声波;传播过程中【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1)医生如果不用听诊器,无法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分散了,响度变小了。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 使传入人耳的声音 响度增大;(2)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一种频率很高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声波的时间和方向,就能准确判断障碍物的位置,从而实现定位和捕食。这种方法称为 “回声定位”;(3)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 传播过程处减弱噪声污染。故答案为:响度;超声波;传播过程。【分析】(1)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2)利用超声波可以进行回声定位;(3)控制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②传音途径上阻断噪声传播;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7.【答案】CE;DE;20;③②①④【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解答】(1)猜想一的变量是 “材料”,需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仅改变材料。观察表格:编号 C(钢丝,40cm,0.5mm2)和 E(尼龙丝,40cm,0.5mm2)的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仅材料不同,符合控制变量要求,故选CE进行实验。(2)验证猜想二:音调与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二的变量是 “长度”,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仅改变长度。观察表格:编号D(尼龙丝,30cm,0.5mm2)和 E(尼龙丝,40cm,0.5mm2)的材料、横截面积均相同,仅长度不同,符合控制变量要求。故选DE进行实验。(3)猜想三的变量是 “横截面积”,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仅改变横截面积。小明选用 A、B 琴弦,A 的材料为钢丝、长度 20cm、横截面积 0.3mm2;B 的横截面积为 0.5mm2,要保证材料和长度相同,B 的材料应为钢丝,长度需与 A 一致,即 20cm。故表中数据应为20。(4)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为:先提出问题(或猜想)(③),再设计并进行实验研究(②),然后对实验结果分析与归纳(①),最后得出结论(④)。 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的顺序是③②①④ 。故答案为:(1)CE;(2)DE;(3)20;(4)③②①④。【分析】(1)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2)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排序。18.【答案】(1)变大;较大;振幅(2)空气能传声;会;不会;真空不能传声【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析】【解答】(1) 第1空,第2空,第3空,用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变大,泡沫小球弹起角度变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第1空,用小锤敲打右边的音叉,右边音叉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音叉,引起左边音叉振动,将泡沫小球弹起 。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同时也能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第2空,在月球上,右边的音叉被小锤敲打时,自身会振动,振动就会发声,与周围环境是否为真空无关。所以在月球上右边的音叉会发声。第3空,左边音叉发声的前提是接收到右边音叉传递的振动能量,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 )。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传递到左边音叉,因此左边的音叉不会发声。第4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缺乏声音传播的介质,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传递到左边音叉,所以左边音叉不会发声,即判断依据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变大;变大;振幅;(2) 或空气可以传声;会;不会;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此实验过程中把声音的响度转化为小球弹开的角度。(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1][2][3]当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发出较小的声音后,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大的角度;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2)[1]由题干知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会弹起,这是因为右边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说明空气能传声以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3][4]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会发声,小球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右边音叉产生的声音不会传递到左边的音叉,所以,左边的音叉不会发声。19.【答案】(1)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2)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解析】【分析】(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2)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1)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2)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20.【答案】(1)音调;音色;不同(2)音调(3)音色【知识点】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1)第1空,钢琴的88个琴键的振动频率不同,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而音域宽广;第2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他乐器不同;第3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故 钢琴声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琴弦受潮后被锈蚀,会使得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从而使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数码钢琴发出的声音和钢琴发出的声音相同,这是数码钢琴采用了模拟钢琴的音色的方法。故答案为:(1)音调;音色;不同;(2)音调;(3)音色。【分析】(1)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的大小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和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2)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而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均有关系。(1)[1]钢琴的88个琴键的振动频率不同,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而音域宽广。[2]每一种乐器的材料、结构都不同,那么每一种乐器的音色都不同,则独特的音响是说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它乐器不同。[3]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影响,钢琴声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钢琴属于贵重乐器,有烘干加热装置,因为琴弦受潮后锈蚀,会使得弦的振动频率改变,而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也改变。(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数码钢琴发出的声音和钢琴发出的声音相同,这是数码钢琴采用了模拟的办法,发出的声音模拟了钢琴的音色。21.【答案】(1)机械闹钟(2)B(3)泡沫塑料;锡箔纸【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解析】【解答】(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2)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不适合;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故选B。(3)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衣服、锡箔纸。故答案为:(1)机械闹钟;(2)B;(3)泡沫;衣服;锡箔纸;(4)雪有很多微孔,微孔能吸收噪声。【分析】(1)适合做声源的是自己能发生的物体;(2)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3)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因此不适合做实验声源。(2)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方案B较好,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A不适合。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故选B。(3)[1][2]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塑料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1 / 1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镇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分×8=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2024八上·高州月考)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清除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由错误造成因此是可以避免的【答案】A【知识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解析】【解答】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但无法消除,故A正确;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D、误差只能尽量减小,是不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不是由错误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A。【分析】(1)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3)错误是测量时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2.(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长度,刻度尺的读数为( )A.3.17cm B.3.170cm C.2.17cm D.2.170cm【答案】C【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ABCD、由图可知,该刻度尺每一大格为1cm,每1cm被分割成10小格,每1格为0.1cm,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由与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对准的刻度是1.00cm,右侧对准的刻度是3.17cm,故长度为,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及零刻度线;物体一端对准零刻度线或者某一整刻度线,读出另一侧所对应的刻度值,两次示数之差即为物体长度;注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栗路过操场,她想试着测量操场一圈的长度,她应该使用哪种测量方式更加适合( )A.化曲为直法 B.卡尺法 C.滚轮法 D.累积法【答案】C【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解析】【解答】A、化曲为直是指将软质细棉线顺着曲线摆放与所测曲线重合,标记好起点、终点,将细棉线拉直,测量出细棉线长度即该曲线的长度的方法,故A错误;B、卡尺法需要用卡尺的两个测量臂夹住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然后读取卡尺上的刻度值,一般用于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故B错误;C、滚轮法指用已知周长的轮子做好标记,沿被测路线滚动并记录下滚动的圈数,再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的方法;故测量操场一圈的长度,可以采用滚轮法,故C正确;D、累积法指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长度时,将多个小物体累积测总长度后求平均值,一般用来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故选:C。【分析】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有:累积法,化曲为直法,平移法,转换法和比例法等。4.(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这现象说明( )A.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答案】C【知识点】声音的产生【解析】【解答】ABCD、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水面发生振动产生水花,故可说明音叉在振动,由此可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通过把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为较明显的现象的方法叫做转换法。5.(2024八上·高州月考)我们常用“女高音”、“男低音”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振幅 D.音调【答案】D【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解答】ABCD、女高音歌手发声时声带振动频率高,所以声音听起来 “高”;男低音歌手发声时声带振动频率低,所以声音听起来 “低”。因此,这里的 “高”“低” 描述的是音调。故D符合题意。故选D。【分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6.(2024八上·高州月考)将某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输入示波器,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波形如图所示,可见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表示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周期【答案】A【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析】【解答】ABCD、由图可知,该图像水平方向反映振动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若水平方向波形的疏密不变,说明频率不变,音调不变。竖直方向反映振动的振幅(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由题中的 “波形竖直方向的最大值在减小”,这直接对应振动的振幅在减小。根据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减小会导致声音的响度变小。而由图可知,该图形中的物体振动的快慢是不变,故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只有响度。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2)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7.(2024八上·高州月考)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安装隔音玻璃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D.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答案】A【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B、图书馆安装隔音玻璃,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上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析】一般有三种减弱噪声的途径:一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二是阻断噪声的传播;三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8.(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C.超声波清洗机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答案】C【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解析】【解答】A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倒车雷达,是通过反射的回声,获得前方障碍物的距离、大小等信息,故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来清洗一些精密的器件等,故C符合题意;D.B超是利用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判断人体是否有病症,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医学上用的B超、倒车雷达等;(2)声音还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晰机械表,超声波震碎人体结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9.(2024八上·高州月考)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2m= cm= nm;(2)120s= min。【答案】(1)200;2×109(2)2【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解析】【解答】(1)由于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故可知,;(2)由于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为:故可得:。故答案为:(1)200;2×109;(2)2。【分析】根据长度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换算。(1)[1][2]根据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可知则(2)根据时间的单位换算方法可知则10.(2024八上·高州月考)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有四名同学先后对同一物体进行四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其中记录结果错误的是 cm,物体的长度应为 cm。【答案】减小误差;14.82;14.72【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误差及其减小方法【解析】【解答】(1)为了减小误差,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2)题中14.82cm这个数据与其它三个数据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数据。(3)舍去错误数据后取平均值,可得物体的长度为。故答案为:(1)减小误差;(2)14.82;(3)14.72;【分析】(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准确值是不变的;(2)误差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偏差较大的是错误数据,故去掉偏差较大的,为减小误差取平均值算出结果,注意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3)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被测物体的长度的目的是减小误差。11.(2024八上·高州月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中,人眼所在位置正确的是 (A/B),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该物体的长度是 cm。【答案】B;0.1;2.50【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视线应正对刻度尺即与尺面垂直,所以B的使用方式是正确的。(2)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3)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对应的位置为2.5cm刻度,且在读数时需要估读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50cm。故答案为:B;0.1;2.50【分析】(1)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视线应于刻度尺垂直,;(2)刻度尺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分度值;(3)物体的一个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物体另一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是物体的长度;12.(2024八上·高州月考)老师讲课时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填写介质)以 的形式传入学生的耳朵的。【答案】振动;空气;波【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解析】【解答】(1)监考教师会强调考试要求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2)第2空,第3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介质是气体;故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入学生耳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波。【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13.(2024八上·高州月考)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变声期”,说话的声音“变粗”是指声音的 发生了改变。“尖叫刺耳”是指声音的 ;请勿“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 。【答案】音调;音调高;响度大【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1)“变声期”是指男生的音调由高到低发生了改变;(2)“尖叫刺耳”形容声音的音调高;(3)“高声喧哗”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调;音调高;响度大。【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4.(2024八上·高州月考)物理学中,把振动频率高于 Hz的声音叫超声,把振动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 。【答案】20000;20;听不见【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解析】【解答】(1)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为: 20Hz~20000Hz,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2)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3)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见。故答案为:20000;20;听不见。【分析】(1)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2)人类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声波,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15.(2024八上·高州月考)语言交流、超声诊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粉碎体内的结石,眼镜店用超声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具有 。自然界中的地震、海啸、台风和火山爆发时都伴随有 的产生。【答案】信息;能量;次声波【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声与能量【解析】【解答】(1)声音作为一种波,能够携带和传递各种内容。语言交流中,人们通过声音传递思想、情感和指令,这是声音传递信息最直接的体现。超声诊断(如 B 超)利用超声波反射回来的信号形成图像,医生通过图像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情况,本质是通过声音获取人体内部的信息。因此,这些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2)声音能传递能量;医学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将结石击碎以及使污垢脱离镜片表面;这些实例中,声音通过振动传递能量并完成了具体的工作,说明声音具有能量。(3)地震、海啸、台风和火山爆发时,伴随剧烈的振动,会产生频率很低的次声波。这些次声波可以传播很远,成为监测这些自然灾害的重要依据。故答案为:信息;能量;次声波。【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2)地震、火山喷发、海啸等自然灾害产生时会发出次声波。16.(2024八上·高州月考)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 增大(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蝙蝠飞行时是依靠 来定位。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其中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 减弱噪声污染。【答案】响度;超声波;传播过程中【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解析】【解答】(1)医生如果不用听诊器,无法清楚地听到病人胸腔内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分散了,响度变小了。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 使传入人耳的声音 响度增大;(2)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一种频率很高的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人耳无法听到)。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会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声波的时间和方向,就能准确判断障碍物的位置,从而实现定位和捕食。这种方法称为 “回声定位”;(3)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 传播过程处减弱噪声污染。故答案为:响度;超声波;传播过程。【分析】(1)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2)利用超声波可以进行回声定位;(3)控制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②传音途径上阻断噪声传播;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17.(2024八上·高州月考)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 A B C D E琴弦的材料 钢丝 尼龙丝琴弦的长度/cm 20 40 30 40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0.3 0.5 0.5 0.5 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A、B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4)探究过程中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分析与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实验的全过程,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的顺序是: (只填数字代号)【答案】CE;DE;20;③②①④【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解答】(1)猜想一的变量是 “材料”,需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仅改变材料。观察表格:编号 C(钢丝,40cm,0.5mm2)和 E(尼龙丝,40cm,0.5mm2)的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仅材料不同,符合控制变量要求,故选CE进行实验。(2)验证猜想二:音调与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二的变量是 “长度”,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仅改变长度。观察表格:编号D(尼龙丝,30cm,0.5mm2)和 E(尼龙丝,40cm,0.5mm2)的材料、横截面积均相同,仅长度不同,符合控制变量要求。故选DE进行实验。(3)猜想三的变量是 “横截面积”,需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仅改变横截面积。小明选用 A、B 琴弦,A 的材料为钢丝、长度 20cm、横截面积 0.3mm2;B 的横截面积为 0.5mm2,要保证材料和长度相同,B 的材料应为钢丝,长度需与 A 一致,即 20cm。故表中数据应为20。(4) 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为:先提出问题(或猜想)(③),再设计并进行实验研究(②),然后对实验结果分析与归纳(①),最后得出结论(④)。 所采取的步骤的合理的顺序是③②①④ 。故答案为:(1)CE;(2)DE;(3)20;(4)③②①④。【分析】(1)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2)根据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排序。18.(2024八上·高州月考)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 有关;(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对左边音叉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答案】(1)变大;较大;振幅(2)空气能传声;会;不会;真空不能传声【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解析】【解答】(1) 第1空,第2空,第3空,用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变大,泡沫小球弹起角度变大,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 第1空,用小锤敲打右边的音叉,右边音叉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左边音叉,引起左边音叉振动,将泡沫小球弹起 。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同时也能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第2空,在月球上,右边的音叉被小锤敲打时,自身会振动,振动就会发声,与周围环境是否为真空无关。所以在月球上右边的音叉会发声。第3空,左边音叉发声的前提是接收到右边音叉传递的振动能量,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 )。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环境,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传递到左边音叉,因此左边的音叉不会发声。第4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环境,缺乏声音传播的介质,右边音叉的振动无法传递到左边音叉,所以左边音叉不会发声,即判断依据为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变大;变大;振幅;(2) 或空气可以传声;会;不会;真空不能传声。【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此实验过程中把声音的响度转化为小球弹开的角度。(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1][2][3]当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发出较小的声音后,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大的角度;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2)[1]由题干知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响,且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会弹起,这是因为右边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由空气传播到左边的音叉,引起左边音叉的振动而发出声音;说明空气能传声以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2][3][4]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会发声,小球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右边音叉产生的声音不会传递到左边的音叉,所以,左边的音叉不会发声。四、计算题19.(2024八上·高州月考)在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前行驶时汽车鸣笛一声,2s后汽车司机听到鸣笛的回声,问:(1)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有多远?(2)鸣笛时,汽车离山崖多远?(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1)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2)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解析】【分析】(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已经前行了2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2)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1)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2)2s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鸣笛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是五、综合能力题(每空2分,共18分)20.(2024八上·高州月考)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已有300的历史,最早是在17世纪末由克里斯托福里在佛罗伦萨制造的。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88个琴键的全音域,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钢琴靠手指触键盘,键盘带动着小槌,使槌击弦发音,钢琴的右踏板控制内部的制音装置,用以延长乐音;左踏板依击弦系统的不同而控制琴槌击弦的距离,使琴槌与琴弦间的距离缩短,产生更弱的乐音。20世纪末,数字音乐设备的发展又促使一种新的钢琴被发明出来一数码钢琴(电钢琴)。这种钢琴拥有和传统钢琴一样的造型,但是却没有传统钢琴上的声学结构,既没有琴弦也没有共鸣板。数码钢琴的核心是一台电脑,它将从传统钢琴上采样下来的各个音一一储存在内部存储器中,演奏者按动一个琴键就驱动了一个信号,电脑就将对应的音播放出来。(1)88个琴键的全音域是说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因而音域宽广;独特的音响是说钢琴发出声音的 与其他乐器不同;钢琴声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2)钢琴属于贵重乐器,有烘干加热装置,因为琴弦受潮后的锈蚀,会使得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从而使发出声音的 改变;(3)数码钢琴采用了模拟的办法,发出的声音模拟了钢琴的 。【答案】(1)音调;音色;不同(2)音调(3)音色【知识点】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色;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解析】【解答】(1)第1空,钢琴的88个琴键的振动频率不同,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而音域宽广;第2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他乐器不同;第3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故 钢琴声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琴弦受潮后被锈蚀,会使得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从而使发出声音的音调改变;(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数码钢琴发出的声音和钢琴发出的声音相同,这是数码钢琴采用了模拟钢琴的音色的方法。故答案为:(1)音调;音色;不同;(2)音调;(3)音色。【分析】(1)声音的三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的大小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和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2)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而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均有关系。(1)[1]钢琴的88个琴键的振动频率不同,各个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而音域宽广。[2]每一种乐器的材料、结构都不同,那么每一种乐器的音色都不同,则独特的音响是说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与其它乐器不同。[3]声音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影响,钢琴声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钢琴属于贵重乐器,有烘干加热装置,因为琴弦受潮后锈蚀,会使得弦的振动频率改变,而声音的音调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也改变。(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数码钢琴发出的声音和钢琴发出的声音相同,这是数码钢琴采用了模拟的办法,发出的声音模拟了钢琴的音色。21.(2024八上·高州月考)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1)除了待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_;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 ,最差的是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距鞋盒的距离 2m 3m 1m【答案】(1)机械闹钟(2)B(3)泡沫塑料;锡箔纸【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解析】【解答】(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2)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不适合;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故选B。(3)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衣服、锡箔纸。故答案为:(1)机械闹钟;(2)B;(3)泡沫;衣服;锡箔纸;(4)雪有很多微孔,微孔能吸收噪声。【分析】(1)适合做声源的是自己能发生的物体;(2)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3)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音叉声音不稳定,而且还需要敲击,因此不适合做实验声源。(2)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方案B较好,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A不适合。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故选B。(3)[1][2]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塑料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镇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镇江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