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4.2 认识一次函数第1课时 “均匀”变化的现象1.理解均匀递增、递减现象;(重点)2.能根据均匀的变化规律列关系式并判断未来变化趋势。(难点)一个滴漏的水龙头一年的漏水量大约有多少 够一个人一年使用吗 提示:2020 年,我国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含公共用水) 207 L/d,农村 100 L/d。思考 (1)将水龙头拧到适当位置,造成滴漏现象,在水龙头下方放一个量杯。每隔 1 min,记录一下量杯中的水量,并将数据填入下表。在坐标纸上描出( t,V )对应的点。你认为漏水量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 请你估计:这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是多少 时间 t/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漏水量 V/mL …思考 (2)下表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请你根据小明得到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 t,V )对应的点,并据此估计:小明实验用的这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有多少 一年呢 够一个人一年使用吗 时间 t/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漏水量 V/mL 5.5 11.0 16.5 22.0 27.5 33.0 38.5 44.0 49.5 55.0 …··········解: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所示。据此估计一天的漏水量为5.5×24×60=7920(mL)=7.92(L),一年的漏水量为7.920×365=2889.8(L),所以不够一个人一年使用。思考 (3)分析小明的实验数据,你能帮他写出漏水量 V 与时间 t 之间的关系式吗 时间 t/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漏水量 V/mL 5.5 11.0 16.5 22.0 27.5 33.0 38.5 44.0 49.5 55.0 …解:由表格数据,得 V =5.5 t。探究 分享各组的实验结果,并交流下列问题:(1)比较各组的实验数据与结果,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都体现了随着时间的增加,漏水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不同之处:由于实验条件、操作手法等差异,导致测量出的具体数据有差别。探究 分享各组的实验结果,并交流下列问题:(2)引起各组数据不一致的因素有哪些 这些因素的差别对表格、图象和表达式的影响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因素有仪器精度、环境条件、操作规范性等,对表格影响数据值,对图象影响形状位置,对表达式影响系数等。(3)假如漏水严重一些,表格、图象和表达式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 表格数据变化幅度增大,图象斜率增大,表达式相关系数改变,因漏水严重改变了变量变化情况。请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上表中a的值为______;(2)写出叠放在桌面上碗的高度与碗数(个)之间的关系式;1.如图,一摞相同规格的碗整齐地叠放在桌面上,桌面上碗的高度与碗数(个)的变化情况如下表:碗数 x (个) 1 2 3 4 …高度 y (cm) 5.5 7 8.5 a …10y=1.5x+4(3)你认为这种规格的碗摞放起来的高度能达到 18 cm 吗?为什么?(3)解:这种规格的碗摞放起来的高度不能达到,理由如下:由(2)知,叠放在桌面上碗的高度 y (cm)与碗数 x (个)之间的关系式为 y=1.5x+4,∴当y=18时,则有1.5x+4=18,解得:x=,∵ x 表示碗的个数,为整数,∴ x=不符合题意;∴这种规格的碗摞放起来的高度 y (cm)不能达到 18 cm。思考 为了估计一根驱蚊线香可燃烧的时间,小颖点燃一根香,并每隔 1 min 测量一次香可燃烧部分的长度,数据如下:燃烧时间 t/min 1 2 3 4 5 …香可燃烧部分的长度l/cm 22.4 21.9 21.4 20.9 20.4 …思考 (1)根据小颖得到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 t,l )对应的点。·····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 t,l )对应的点如图所示。思考 (2)估计燃烧 10 min后这根香可燃烧部分的长度,并说明理由。燃烧 10 min后这根香可燃烧部分的长度为22.4-0.5×(10-1)=17.9(cm)。由题意列代数式,得 l=22.4-0.5(t-1)=22.9-0.5t,当 l=0时,t=45.8,∴这根香可燃烧 45.8 min。(3)估计这根香可燃烧的时间,并说明理由。(4)试写出这根香可燃烧部分的长度 l 与燃烧时间 t 的关系式。由(3),得 l=22.9-0.5t。探究 在小颖的实验中,燃烧时间每增加 1 min,香可燃烧部分的长度就减少 0.5 cm。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增加,香可燃烧部分的长度在“均匀”地减少。为什么香的燃烧会有这样的“均匀”变化呢 所谓“均匀”变化是指:一个变量增加固定的数值时,另一个变量的改变量是相同的。因为香的原材料分布均匀,结构较为一致,在燃烧过程中,其与氧气接触的条件相对稳定,外界环境因素在实验设定范围内相对固定时,就会出现这种随着时间等量变化的情况。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说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下面是小明对某地某一时刻距离地面的高度 h 与温度 t 测量得到的表格。距离地面高度(km) 0 1 2 3 4 …温度(℃) 20 14 8 2 -4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哪个是自变量 哪个是因变量 (2) t 与 h 之间的关系式是 。(3)你能估计温度为-19℃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吗 解:(1)上表反映了温度和距离地面高度之间的关系,距离地面高度是自变量,温度是因变量。(2)根据表格数据知当高度每上升 1 km 时,温度下降 6 ℃,∴ t=-6h+20;(3)将t=-19代入t=-6h+20,可得:-6h+20=-19,解得 h=6.5,答:温度为-19℃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6.5 km。2.水龙头关闭不严会造成滴水,从而造成资源浪费。为了调查漏水量与漏水时间的关系,小明进行以下试验与研究:在滴水的水龙头下放置一个能显示水量的容器,每 5 min 记录一次容器中的水量,并填写了下表。时间 x/min 0 5 10 15 20 25 30水量 y/mL 0 30 60 90 120 150 180(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横轴表示时间 x ,纵轴表示水量 y ,画出函数图象;(2)试写出漏水量 y 与漏水时间 x 的关系式,并由它估算这种漏水状态下一天的漏水量。解:(1)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如图所示。(2)由题意,得关系式 y =6x,一天=24 h=24×60 min=1440 min,即 x=1440 min,则 y=6×1440=8640 mL=8.64 (L),故这种漏水状态下一天的漏水量为 8.64 L。均匀递增现象“均匀”变化的现象均匀递减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