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件(共36张PPT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课件(共36张PPT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这是拟态现象,使枯叶蝶不易被天敌发现。
下图为同一环境中的两种蝴蝶,枯叶蝶的翅像一片枯叶,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竹节虫
拟叶蝗
圆掌舟蛾
兰花螳螂
拟态
3. 在枯叶蝶生存的环境中,也不乏翅色艳丽的蝴蝶,怎么解释这些翅色艳丽蝴蝶的适应性?
看似矛盾。其实翅色艳丽的蝴蝶,其翅上类似猛禽眼睛的眼斑,能避免它遭到攻击,用来警示天敌不要靠近,是它防御敌害的适应性特征。
翅色艳丽的蝴蝶
警戒色
保护色
拟态
保护色
警戒色
适应环境
生存和繁殖
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 “适应”两方面的含义
①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②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实例:小肠、神经细胞、精子等
实例: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
①普遍性
②相对性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否则早就被淘汰了,这就是适应的普遍性。
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 “适应”的特点
(1)枯叶蝶的天敌有哪些。枯叶蝶能完全免于天敌的捕食吗
天敌有捕食性鸟类、步甲、土蜂、胡蜂、青蛙等。
枯叶蝶不能完全免于天敌的捕食。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3. “适应”的相对性
(2)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这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这种适应现象有没有局限性
有局限性。例如,如果降雪延迟,已经换成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鸟反而容易被天敌发现。
雷鸟(春夏)
雷鸟(冬)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3. “适应”的相对性
①生物的来源(物种可变):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②适应性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1 拉马克的学说(否定物种不变论)
拉马克
用进废退:
器官用的越多就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拉马克认为: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细长,是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
鼹鼠——黑暗中的挖掘者
拉马克认为: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视觉派不上用场,眼睛就萎缩退化。
动物界著名的“长舌妇”
因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后代舌头也是细长
后代眼睛也是退化
获得性遗传:
你能举例反驳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吗?
人用眼过度,视力反而下降!
运动员因为训练有发达的肌肉、
健壮的体格。后代不一定肌肉发达。
批判性思维:
①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
②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
①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彻底否定物种不变论。
②在当时具一定的进步意义,肤浅的解释了适应的形成。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2 对拉马克的学说的评价
(1)不足:
(2)意义:
达尔文
主要观点:
①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变异;
②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每条鲫鱼一年所产的卵中,大约有3000个可以受精并孵化成小鱼。一年后小鲫鱼成熟,再产生下一代。按照这个数目计算,经过三年,一对鲫鱼繁殖的后代数目可达67.5亿条。
在有限的资源中生物个体如何存活下来?
2.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斗争的种类:
斗争的起因:
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斗争的结果:
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适者”和“不适者”从何而来?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2.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遗传的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事实4:
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不定向变异)
2.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推论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推论3: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具有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遗传的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事实4:
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不定向变异)
适者生存
2.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推论2: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适者生存
(结果)
推论3: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具有这些有利变异的个体越来越多,形成具有新的适应特征的生物新类型
事实5:
许多变异是可遗传的
推论1:
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
事实1:
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事实2:
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事实3:
资源是有限的
事实4:
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不定向变异)
过度繁殖
(基础)
生存斗争
(动力)
遗传变异
(内因)
2.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过度繁殖(基础)
生存斗争(动力)
遗传变异(内因)
适者生存(结果)
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2.2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思考】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下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②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 )
①长颈鹿祖先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 )
过度繁殖
③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 )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④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 )
适者生存
长脖子长颈鹿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后代,逐渐进化为现在的长颈鹿。
自然选择学说易错点:先不定向变异→后环境定向选择
2.4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
②它们有呈枯叶形态蝶和非枯叶形态蝶的差异( )
【思考】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一下枯叶蝶的形成?
①枯叶蝶祖先产生大量后代( )
过度繁殖
③它们都要被天敌捕食( )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④枯叶形态的蝶被天敌捕获的几率小而存活,非枯叶形态的蝶被天敌捕获的几率大而死亡 ( )
适者生存
枯叶蝶将这种变异遗传给后代,逐渐进化为现在的枯叶蝶。
2.4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
细菌
抗药性
不抗药性
→存活,繁殖后代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抗生素
抗生素
生存

抗药性
×
淘汰
不抗药性
自然选择学说易错点:先不定向变异→后环境定向选择
2.4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
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1)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
(2)环境的定向选择
2.4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适应的形成
2.5 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意义: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还局限于性状水平。
②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
2.6 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①合理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轨道。
②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
关于适应及物种形成的研究:
3. 进化理论的发展
1.松毛虫鲜艳的花纹是一种警戒色,是一种巧妙的适应,大多数鸟怕吃松毛虫,而杜鹃却爱吃松毛虫。因此,松毛虫鲜艳的花纹反而有利于杜鹃的捕食,这可以说明( )
A. 适应具有普遍性 B. 适应具有相对性
C. 适者生存 D. 自然选择
2.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
C.变异是不定向的 D.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绝对的
B
B
3.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细菌不断出现,抗生素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堆废物。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A.抗生素的不断使用,使细菌逐渐适应而产生抗药性
B.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C.细菌的变异是定向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D.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定向变异
B
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