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DNA的结构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DNA的结构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2节 DNA的结构
人教版必修2·第3章
01
课堂目标
02
课堂导入
03
知识讲解
04
随堂小测
目录
学习目标
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探索历程;
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特性;
掌握DNA结构中相关碱基的计算方法。
3
2
1
DNA雕塑
坐落于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DNA雕塑,以简洁而独特的双螺旋造型吸引着过往行人。你知道为什么将它作为高科技的标志吗?
线索一: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基本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
碱基
磷酸
脱氧
核糖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
线索二:表明DNA分子成螺旋结构
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
线索三:
DNA中,腺嘌呤(A)的量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等于胞嘧啶(C)的量。
A=T, C=G
DNA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链接而成的长链,这4中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G、C,4中碱基。
DNA中,腺嘌呤(A)的量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等于胞嘧啶(C)的量。A=T,G=C
线索二
线索三
线索一
DNA结构真面目仍未揭开!
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创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
《双螺旋》,沃森著
(1)DNA由几条链组成?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2条链;双螺旋空间结构
(2)DNA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构成? 它们分别位于DNA什么部位?
磷酸和脱氧核糖;双链外侧
DNA模式结构图
观察右侧DNA模式结构图,结合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3)DNA中碱基如何配对?它们位于DNA什么部位?
A-T,G-C;双链内侧
(4)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建构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这给予你哪些启示?
①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②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和合作;
③大胆设想,科学推理,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
DNA模式结构图
P
P
P
P
T
G
C
A
P
P
P
P
T
A
G
C
5
3
3
5
二、DNA分子的结构与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结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1、结构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每种DNA分子都有区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
2、特点
稳定性
多样性
特异性
P
P
P
P
T
G
C
A
P
P
P
P
T
A
G
C
5
3
3
5
知识梳理:DNA的组成和结构“五四三二一”
三种物质:
五种元素:
C、H、O、N、P
四种碱基:
A、G、C、T,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
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两条长链:
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
一种螺旋: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三、制作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
硬塑方框2个(长约10cm),细铁丝2根(长约0.5m),球形塑料片(代表磷酸)若干,双层五边形塑料片(代表脱氧核糖)若干,4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塑料片(代表4种不同碱基)若干,粗铁丝2根(长约10 cm),订书钉。
从基本组成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的代表物开始,通过钉书针连接成 “基本单位一—脱氧核苷酸”模型,然后把脱氧核苷酸模型按一定的碱基顺序依次穿在铁丝上构成一条DNA链,同样方法制作另一条,再按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用钉书针连好两条链,最后旋转。
材料用具
制作
磷酸
细棒
脱氧核糖
粗棒
4 种碱基
T
C
A
G
1.双链DNA分子中:
( A+G)/(T+C)=(A+C)/(T+G)
=(T+C)/(A+G)=(T+G)/(A+C)=1
∵A=T, G=C
∴ A+G=T+C =A+C=T+G= 50%
两种互补碱基数量相等
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且各占DNA总碱基数的50%
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1
四、DNA分子碱基数量和比例
A1
T2
T1
A2
G1
C2
C1
G2
DNA双链
a b
2.双链DNA分子中A+T/G+C等于其中任何一条链的A+T/G+C。
A+T
G+C
A2 +T2
G2 +C2
A1+T1
G1+C1
=n
= n
= n
3.在DNA分子中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等于另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还等于双链DNA分子中A+T的和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率。
A+T
A+T+G+C
A 2 +T 2 +G 2 +C 2
A 2 +T 2
=
A 1 +T 1 +G 1 +C 1
A 1 +T 1
=
A1
T2
T1
A2
G1
C2
C1
G2
DNA双链
a b
4.两条链中A+G/T+C互为倒数。即两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另一互补链中这一 比值的倒数。
1
n
A 2+G 2
T 2 +C2
=
T 1 +C 1
=
n
A1+G 1
5.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其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代表了每种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A+C):(T+G)=1不能反映种间差异。
(A+T):(C+G)不同生物一般不同,反映种间差异。
A1
T2
T1
A2
G1
C2
C1
G2
DNA双链
a b
1.某同学欲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准备了足够的相关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
B.制作模型时,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用2个氢键连接物相连
C.制成的模型中,腺嘌呤与胞嘧啶之和等于鸟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
D.制成的模型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位于主链的内侧
C
2.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
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D
3.酵母菌的DNA中碱基A约占32%,关于酵母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后A约占32% B.DNA中C约占18%
C.DNA中(A+G)/(T+C)=1 D.RNA中U约占32%
D
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下列研究成果中,为该模型构建提供主要依据的是( )
①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②富兰克林等拍摄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
③查哥夫发现的DNA中嘌呤含量与嘧啶含量相等
④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半保留复制机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