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中部分成员在严重内忧外患形势下采取的“自强”措施,后期打出“求富”口号,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依据是,洋务运动( )A.实行政治改革提倡君主立宪制 B.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创办近代民族工业与新式教育2.某一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中国军队……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坚决抗击所表现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据此推测,当年( )A.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 B.英法将绥靖政策发展到极致C.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中国军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3.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人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此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继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据此可知,在中国( )A.理论创新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B.理论发展与实践相互促进C.理论创建始终先于社会实践 D.理论引领社会治理现代化4.13世纪,法王腓力二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则分别给巴黎大学颁发了特许状,赋予其罢课权、司法自治等特权。这一现象的出现( )A.表明教会丧失了政治特权 B.得益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C.源于大学师生的武力抗争 D.反映王权与教权矛盾激化5.古代中美洲少有河川可将相隔遥远的各族群串联起来,没有大型驮兽,也没有带轮的运输工具可用,却出现了横跨三千多公里之遥的货物交易,阿兹特克乃至玛雅社会里形成了专门从事贸易的社会阶层。据此推知,古代中美洲( )A.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B.商品经济发展得益于民族交融C.内部贸易需求强烈 D.长途交往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6.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从美洲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后来大量流人了中国。这( )A.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B.拉开了欧洲海外殖民扩张的序幕C.进一步加速了传统印度洋贸易的衰落D.推动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与变革7.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在小说《巨人传》中讽刺经院教育,虚构角色高康大接受新教育、学习希腊语、自然科学、艺术,并通过旅行增长见识。书中提出“知识应与实践结合”。据此可知,巨人传》的理念( )A.体现了新教伦理对教育的影响 B.增强了法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C.调和了人文精神与宗教文化 D.契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8.18世纪,英国普通法院数次援引《权利法案》中的权利保障原则撤销地方政府的违法决定1765年,英国首席法官判决内阁大臣签发的搜査令无效,因为其违反《权利法案》。这反映了英国( )A.议会立法权扩大 B.重视保障公民的权利C.内阁权力的虚化 D.王权出现短暂的复苏9.如表所示为1750-1913年各文明区或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世界总量100%)。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工业革命是西方制造业崛起的主因 B.科技水平决定制造业规模C.西方制造业扩张是一战爆发的根源 D.明朝中国制造业开始衰落10.从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广大无产者投入争取10小时工作日的斗争中。1847年6月,英国议会通过《10小时工作日法案》,规定从1847年7月11日起,工人每天工作时间缩短为11小时,至1848年5月1日进一步缩短为10小时。由此可知,英国10小时工作制的形成( )A.体现了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 B.消弭了工人阶级的反抗C.标志着“福利国家”的建立 D.源于民主政治得到发展11.英国作家康拉德在1899年发表《黑暗之心》,他在书中写到,贪婪的欧洲白人竞相进人非洲腹地,拿走非洲黑人的象牙和财富;更是流露出鲜明的种族优越感,毫无愧色地到处对非洲黑人进行虐待与屠杀。该著作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欧洲殖民者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B.欧洲殖民国家侵占几乎整个非洲C.殖民主义遭到欧洲主流媒体抨击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12.1917年4月,德国的最高指挥部用一辆秘密的火车将列宁运回俄国。此时俄国临时政府坚持继续战争,但其既没有能力解决粮食问题,又拒绝土地改革。而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和平、土地和面包”的口号。由此可知( )A.俄国民众退出一战的呼声高涨 B.十月革命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C.俄国的沙皇专制统治将被摧毁 D.德国集中全部资源在西线作战13.如图所示为美国1917年的征兵海报。海报的标题为:加人空军,去法国服役——现在就行动。这体现了美国( )A.技术援助的主动性 B.参战决策的果断性C.军事动员的急切性 D.军备竞赛的前瞻性14.从1977年起,苏联用SS-20导弹威胁西欧,美国也在西欧部署了潘兴导弹和巡航导弹作为回应。这( )A.反映科技引领国际竞争 B.说明核武器引发全球危机C.是美苏冷战对峙的表现 D.表明核武器维持美苏均势15.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联合宣言,提出要制定联合行动纲领,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这些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此后,集团成员不断增加。据此可知,七十七国集团( )A.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缓和了全球冷战的紧张局势 D.导致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解体16.自2025年初起,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波及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等全球多国。2025年2月13日,美国总统签署备忘录,要求相关部门确定与每个外国贸易伙伴的“对等关税”。据此推断( )A.美国霸权主义加剧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B.逆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潮流C.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D.关税成为世界各国博弈的焦点二、未知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始占有陇西、北地两郡。反击匈奴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后,汉武帝先后于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年)置武威、酒泉二郡,于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分武威郡置张披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同时,他迁徙内地贫民到河西四郡,在沿黄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今永登县西),广泛实行军事屯田,军农结合,巩固边防。西汉后期又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金城郡等郡,使今甘肃省境内郡的数目由秦代的2个增为10个,这10个汉郡共辖115县、10道(县一级,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 106年)分天下为13个刺史部(州),甘肃属当时的凉州刺史部。——摘编自甘肃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甘肃历史沿革概述:秦汉时期》(1)根据材料,概括西汉治理甘肃地区的主要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西汉治理甘肃地区的历史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寻找邦联走出困境的方案,美利坚邦联国会投意各邦代表到费城集会,修改《邦联条例》。1787年5月至9月,经过反复商讨和激烈争论,50多位与会代表达成妥协,起草了-部新宪法,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联邦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权力由三个政府机关各司其职,且每个机关都有牵制其他两个机关的权力;总统和议员均由选举产生。——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材料二 如图所示为刊登在美国《哈珀周刊》上的一幅版画。一名黑人工匠、一名非洲裔的中产阶级人士和一名黑人联邦士兵正在弗吉尼亚州投票,这是他们生平第一次投票。——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推断如图所示场景最早发生的时间,并写出依据。(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该版画的史料价值。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历史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三国领土接壞且交通网络互通。1921年,比利时与卢森堡率先签署条约,建立关税同盟。1944年,三国流亡政府在伦敦签署关税联盟协定。随着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为加强与大国的竞争,1958年,《比荷卢经济联盟条约》签订,比荷卢经济联盟成为涵盖商品、人员、资本自由流动的全面经济联盟。——摘编自朱健安《比荷卢三国在欧共体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材料二 1985年,西德、法、荷、比、卢五国签署《申根协定》。1995年,申根区正式形成,五国率先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标志着“无国界欧洲”理念的落地。1997年《阿姆斯特丹条约》将《申根协定》纳入欧盟法律体系。随着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等九国于2007年12月21日加入《申根协定》,申根区扩至24国,覆盖人口超4亿。——据中国移民研究网《〈申根协定》:欧洲人创造的自由迁移与流动的典范》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58年比荷卢经济联盟成立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申根区建立对欧洲的历史意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古国有四个: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后来人们将“小亚细亚”修改成两河文明——古巴比伦。美国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认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摘编自樊娟、单辉,徐晓明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十五讲》结合所学,对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探讨。(要求: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解释、修改或批驳,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B C A D B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C C B C17.(1)举措:反击匈奴;控制河西走廊;推行郡县制;迁徙贫民;军事屯田;将甘肃纳人刺史监察体系。(出三点即可)(2)历史意义:强化了中央集权;维护了边疆稳定;推动了河西走廊农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佛教东传及后世敦煌文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答出三点即可)18.(1)历史背景:美国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启蒙运动的传播与影响;邦联政府力量较弱。(2)时间:美国内战后。依据:1865年,内战结束,随后美国联邦政府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3)史料价值:该版画是研究19世纪中后期美国民权发展的重要图片史料;该版画可用于研究美国内战后《哈珀周刊》对黑人权利的宣传。19.(1)有利条件:三国地理位置相邻;三国具有合作的历史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共同遭遇:冷战格局下的安全需求:马歇尔计划的推动:三国恢复与发展经济的需求:与周边大国竞争的压力。(答出四点即可)(2)历史意义,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强化了申根区民众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扩大了欧洲的国际影响力。(答出三点即可)20.示例一观点:赞成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探讨:夏商周时期,中国已有都城及王宫建筑群,形成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与井田制,还有成熟的甲骨文;古埃及公元前3100年便建立完善的官僚系统,有金字塔、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及象形文字,埃及人还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古印度在公元前6世纪逐渐形成压家,已有种姓制度、佛教、史诗,还创造1到9的数字与并发明了“0”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以上史实可以证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形成了符合文明特征的相关内容,可以称之为四大文明古国。示例二观点: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不准确。探讨: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产生文明的时间并不相同,故时间不是判断文明古国的依据,古希腊以及美洲的玛雅、印加帝国都可以作为文明古国。公元前2千世纪,古希腊诞生了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城邦制度逐渐发展起来;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古代玛雅人发展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文明,在尤卡坦半岛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祀构成统治阶级;城市建筑精美;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0”的概念。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综上所述,由于文明的起源地不止四个,而是更多个,各地区进人文明的时间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中,从“古”的标准、从“大”的标准来看都是不严谨的,“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并不准确,应改为多个文明古国。(“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