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阳市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考试
八年级历史(参考样卷)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本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每一小题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涂黑。
1. 《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民族振兴之路。下面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转折》
2.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句表明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是( )
A. 促进朝鲜统一 B. 保家卫国 C. 防止朝鲜战争爆发 D.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3. 下表是1950—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导致此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类别 数据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 抗美援朝的胜利 B.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 土地改革的实行 D. 苏联对华的工程援建
4. 下列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个重大历史事件:①西藏和平解放②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些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 1980年12月11日,温州姑娘章华妹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工商证字第10101号营业执照,成为“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这一事件反映了( )
A. 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济的破冰尝试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 青年人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
6. 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时曾一次性增收了5000多个新词条,如市场经济、超市、电脑、绿色食品、下海等。本次修订可能发生在
A. 1956年 B. 1978年 C. 1984年 D. 1996年
7. 改革与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改革是开放的内生动力,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动力。能体现“开放是改革的外部推动力”这一观点的是( )
A.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获得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权利
B.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能在对外贸易谈判获得主动权
C.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推动企业主动提高创造力和竞争力
D.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商品都能进入国际市场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都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其中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是( )
A. 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经过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
9. 2006年以来,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比如蒙古族长调民歌、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朝鲜族农乐舞、赫哲族伊玛堪说唱、苗族银饰锻制工艺、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等,这反映党和政府为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行了( )
A. 政治改革 B. 经济援助 C. 文化保护 D. 制度建设
10.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段文字讲述了香港、澳门回归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过程 D. 意义
11.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这句话反映了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是( )
A. 文化认同 B. 学术交流 C. 制度创新 D. 经济联系
12. 下图反映出中国人民解放军( )
A. 调整并组建五大军种 B. 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C. 空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D. 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提升
13.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我国取得这一重大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B. 中美外交关系正常化
C.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这主要表明我国( )
A. 推行全方位外交 B. 注重与邻国为善
C. 加强与大国外交 D. 增强同发展中国家外交
15. 随着现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各地政务服务方式不断更新。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在掌上、在指尖就能直接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办理”。贵州省有许多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网上受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这反映了( )
A. 我国政府推进机构改革发展经济 B. 数字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C. 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 D. 我国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行政领域
16. 小明同学准备暑假考察贵阳市的历史遗迹,以下是他的出行攻略,这体现出( )
①08:00乘坐高铁从遵义到贵阳北站②09:00乘地铁到翠微巷参观甲秀楼 ③11:00骑共享单车游览云岩区文昌阁④13:30乘坐出租车到花溪区孔学堂
A. 城乡居民讲究营养均衡 B. 交通设施改善出行方式多样
C. 居民服饰展现个性风采 D. 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17-21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7. 【抗美援朝英雄谱】在抗美援朝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____毅然用身体挡住敌人枪眼,为部队冲锋开辟生路;潜伏任务中,____________强忍烈火烧身的剧痛,直至牺牲也未暴露目标。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革命军人的钢铁纪律。
18. 【改革开放展新颜】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签署契约,首创_______________,激活了农村经济的“一池春水”。1980年,_____________成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崛起为现代化都市,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1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______。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_____________,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 【航天里程碑】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成功入轨,《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2003年,“______________”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1. 【科技文化成就】2012年,作家____________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药学家____________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综合问答题:22小题,共14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序号 史事
甲 长江是中国历史上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由于没有桥梁,所有南来北往的物资和行人只能靠轮渡来运送,极不方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苏联专家帮助下,于1957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这座全长近1700米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连接武汉三镇,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乙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前,西藏受限于公路运输的高成本与低效率,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车后,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西藏的青稞、藏药、旅游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很多企业也前往西藏投资。
丙 1962年,焦裕禄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面对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以身作则带队调研,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带领全县人民战胜自然灾害,使兰考县逐步实现粮食自给。1964年,积劳成疾的焦裕禄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丁 孔繁森曾于1979年、1988年两次赴西藏工作,1993年任阿里地委书记,遍访农牧区,为阿里地区的发展付出了极大心血,阿里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阿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94年,孔繁森殉职于工作一线。
(1)请将材料中史事发生的地点填写在下图相应的位置(填序号即可)。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填“正确”,错误项的括号内填“错误”)
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成果。 ( )
青藏铁路建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
焦裕禄带领人民战胜西北地区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 )
孔繁森是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 ( )
(3)从下列三个观点中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先从材料中选择两个史事(写出序号即可),再围绕选择的两个史事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新中国的重大工程建设彰显国家治理能力
观点二:英模精神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观点三:现代化建设需要物质基础与精神力量协同推进
四、材料解析题:23小题,共18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材料二 曾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曹荻秋曾说过“我们要认识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企业合资是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一个变革,实现了和平过渡,实际上是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中的一个部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终结了旧制度、旧时代,开始了新制度、新时代。
——摘编自《“不一样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改造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全国又有1.5亿人参加了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发扬民主,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
——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定下来。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开始了新制度”的含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4)综上所述,阐述三大改造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间的联系。
贵阳市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考试
八年级历史(参考样卷)
同学你好!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以下内容:
1.本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2.一律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视为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每一小题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符号涂黑。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17-21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7题答案】
【答案】 ①. 黄继光 ②. 邱少云
【18题答案】
【答案】 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 深圳
【19题答案】
【答案】 ①. 总设计师 ②. 邓小平理论
【20题答案】
【答案】 ①. “东方红一号” ②. “神舟五号”
【21题答案】
【答案】 ①. 莫言 ②. 屠呦呦
三、综合问答题:22小题,共14分。
【22题答案】
【答案】(1)甲:C;乙:B;丙:D;丁:A。
(2)正确;错误;错误;正确。
(3)示例:
观点一:新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彰显国家治理能力。
论述:长江是中国历史上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经济发展,国家将武汉长江大桥纳入“一五”计划重点工程,体现战略规划能力,建设中,苏联专家协助提供技术支持,国内调集人力、物力,展现资源协同能力,1957 年大桥建成,实现“一桥飞架南北”,不仅打破自然障碍,更标志国家能通过科学规划与高效协同,彰显治理体系的执行力;青藏铁路通车前,西藏因交通滞后难以发展,国家立项建设,面对“世界屋脊”的冻土难题、生态脆弱挑战,组织科研团队研发冻土温控技术,平衡工程与生态保护,体现技术创新能力,通车后,西藏资源外销成本大降,旅游业、招商引资爆发,证明国家以民生与发展为导向的治理使命,让“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围绕观点二、三,结合相关材料史实进行论述也可)
四、材料解析题:23小题,共18分。
【23题答案】
【答案】(1)
方式: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2)
含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或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历史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4)
联系:1954年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过渡时期总任务(包括三大改造),而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宪法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