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质 量 教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质 量 教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节 质 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了解质量的含义、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会估测物体的质量。通过观察、比较,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初步形成物质观。
2.通过分类、比较、抽象、概括建立质量的概念,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天平的结构及其功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经历估测物体的质量和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测量是将研究对象与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4.通过学的使用,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一个铁锤和一个铁钉,这两个物体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它们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但含铁的多少不同。在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了“质量”这一物理量。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质量
[阅读课本]P139“质量”
[归纳提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思考]质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归纳提升](1)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符号是kg。
(2)其他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质量单位换算:
tkggmg
[思考]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为多少?
[提示]一颗鸡蛋大约为60 g;一个苹果约为150 g;一位成年男子体重为60~80 kg;一只公鸡约为2 kg。
[小组讨论]在“想想议议”的几种情况中,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物体质量是否改变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分析]钢锭被轧成钢板,虽然形状变了,但是所含钢的多少并没有变,因此质量也不会变;一块冰熔化成水,虽然物态变了,但是质量不变;“冰墩墩”无论是在地面上还是被带上空间站,它的质量都不会改变。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判断质量是否改变,看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有无增减。
[归纳提升]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而改变。
探究点2 质量的测量工具
[阅读课本]P140“质量的测量工具”
[思考]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哪些?实验室使用什么测量质量?
[归纳提升]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杆秤、电子秤、磅秤、案秤、物理天平等。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
探究点3 托盘天平的使用
[阅读课本]P141“托盘天平的使用”
[思考]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提示]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底座、两个托盘,另外每架天平都配有一套标准的砝码。
[思考]使用天平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归纳提升](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实验]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归纳提升](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横梁水平平衡。
(3)将物体放在左盘上,估测物体的大概质量,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出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左端在标尺上所对应的质量。
[课外资料]国际千克原器:铂铱合金制成的一个底面直径为39 mm,高39 mm的圆柱体的质量作为1 kg的标准。
三、板书设计
第1节 质 量
1.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kg(国际单位)、g、mg、t等。
(3)特性: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物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测量
(1)托盘天平的使用。
(2)其他测量工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关于学习托盘天平使用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可以变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更好。可以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制成“使用说明书”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经过阅读、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学习,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形式,学习掌握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