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运动的快慢教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运动的快慢教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的概念,并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2.经历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对真实情境问题进行思维加工,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通过建立匀速直线运动的模型,发展科学思维。
3.基于生活经验及事实,提出与运动快慢有关的研究问题。实验中通过对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发现数据的特点,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内容,体会物理学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解释不断深入的历程,养成不断研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建立,利用v=及变形公式求相关物理量。
  2.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执勤的交通警察拦住了一辆正在超速行驶的小汽车,执勤交警对司机敬礼道:“您的车速超过了50公里每小时的限制……”车内的一名小朋友抢着答道:“我们开了10分钟只行驶了10公里,既不够1小时,更不到50公里……”怎样跟小朋友解释这个问题呢?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速度
[阅读课本]P20“速度”
[小组讨论]“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比赛开始的前一段时间,是兔子跑得快还是乌龟跑得快?你是怎样判断的?由于兔子大意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裁判员”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比赛开始前一段时间,兔子跑得快。这是通过在相同时间内,兔子通过的路程大于乌龟通过的路程来判断的。“裁判员”是通过兔子和乌龟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的。
[归纳提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在物体运动相同路程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花的时间,所花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思考]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分析](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谁多谁运动得就慢,谁少谁运动得就快。
[归纳提升](1)速度的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我们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3)公式:v=。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或m·s-1),这种单位叫作组合单位。在交通运输中也常用千米每小时作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
物理量 国际单位 制单位 常用单位 关系
速度(v) 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 (km/h) 1 m/s=3.6 km/h
路程(s) 米(m) 千米(km) 1 km=103 m
时间(t) 秒(s) 小时(h) 1 h=3600 s
  [思考]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1 m/s,另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是1 km/h,如何比较这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
[分析]思路1:根据速度单位的物理意义来比较。
1 m/s的含义是物体1 s内运动的路程为1 m,同理,1小时(1 h=3600 s)运动的路程为3600×1 m=3600 m=3.6 km。即1 m/s=3.6 km/h,反过来,1 km/h= m/s。
思路2: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把分子和分母的单位先统一。1 km/h= m/s;1 m/s==3.6 km/h。
探究点2 匀速直线运动
[阅读课本]P22“匀速直线运动”
[小组讨论]观察并讨论下列人或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
[归纳提升](1)直线运动:物体所做的机械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
(2)曲线运动:物体所做的机械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思考]如何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分析](1)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反映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用v=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作平均速度。人们平时说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或通过某段路程的速度,指的就是平均速度。
(2)计算平均速度时,公式中的路程s和时间t要一一对应,因不同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同,故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
[归纳提升](1)解计算题的格式:
①v、s、t必须对应。
②单位必须统一。
③解答必须有公式、代入数据、答案三步。
(2)解读s t图像和v t图像。
①s t图像:
②v t图像:
三、板书设计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时间。
2.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
(3)单位:m/s(或m·s-1);其他常用单位还有km/h(或km·h-1)。
3.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4.平均速度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或通过某段路程的速度,可用v=计算得到。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养成规范化解题的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