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知道固态与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知道熔化、凝固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知道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变化的特点及需要满足的条件,知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熔点和凝固点。2.在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经历认识晶体与非晶体的过程,体会比较与分类的方法。3.通过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会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的方法。4.通过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分析生活实例的吸热、放热情况的过程中,感受物理与生活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分析总结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 ℃以下,漠河市的最低气温曾达到-53 ℃。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根据什么来选择?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 物态变化[阅读课本]P64“物态变化”[思考]列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事例。[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归纳提升]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如冰、水、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探究点2 熔化和凝固[阅读课本]P64“熔化和凝固”[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如何定义的?有哪些现象会涉及熔化和凝固?[提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蜡液等。(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阅读课本]P65“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相同吗?2.实验目的: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设计实验:设计如图装置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4.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陶土网、烧杯、试管、温度计、计时表、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等。[思考]为什么要将海波(或石蜡)碾碎?为什么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而是用水间接加热?装有海波(或石蜡)的试管如何放置?[提示]实验前将海波(或石蜡)碾碎,目的是使海波(或石蜡)受热均匀。水浴加热的目的是使海波(或石蜡)受热均匀,同时减慢熔化速度,以便于观察。试管放入的深度要适当:要将装有固体的部分浸没在水中且试管不能碰到烧杯的壁或底。5.实验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把海波(或石蜡)放入内有温度计的试管中,再把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2)点燃酒精灯,观察试管内物质状态,当温度升至40 ℃左右时开始计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状态,直到固体完全熔化。(3)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小组讨论]观察如图所示海波的温度—时间图像,发现海波熔化有什么规律?[分析]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达到48 ℃,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归纳提升]海波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思考]正在熔化的海波,熄灭酒精灯后,还会继续熔化吗?[提示]停止加热,海波停止熔化,说明海波熔化时需要吸热。[思考]观察石蜡熔化的实验发现,石蜡的温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而升高,在此过程中,石蜡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那么石蜡的熔化规律是什么?[归纳提升]石蜡熔化规律:(1)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熔点)。(2)石蜡熔化需要吸热。探究点3 熔点和凝固点[阅读课本]P66“熔点和凝固点”[思考]什么是晶体与非晶体?生活中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有哪些?[提示]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一类固体叫作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有些固体在熔化时,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作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思考]什么叫作熔点与凝固点?非晶体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提示]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固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液体凝固形成非晶体时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小组讨论]液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有哪些规律?[归纳提升](1)液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不变。(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液体凝固成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探究点4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阅读课本]P68“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思考]从冰熔化成水和水凝固成冰,我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分析]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液体凝固成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液体凝固成晶体时放热,但温度不变,液体凝固成非晶体时放热,温度降低。[小组讨论]关于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有哪些应用?[提示](1)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保护蔬菜不被冻坏。(2)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 ℃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吸热,天气冷时又凝固放热成颗粒,能有效调节室内的温度。三、板书设计第2节 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3.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2)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教学反思◇熔化和凝固是热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熔化、凝固是两个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作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时,还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