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教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升华和凝华教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化,知道升华和凝华,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能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及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过程,体会依据证据和逻辑提出疑问、进行科学推理与论证的科学思维方法。
3.结合实验研究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直接转化,经历基于证据分析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过程。
4.说明生活和自然界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加物理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经历说明水循环现象的过程,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教学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77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俄国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一个大厅里灯火辉煌,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翩翩起舞,有的人还在冒着汗水。正在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先生打开窗户,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突然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大厅里竟然飘起了雪花,纷纷扬扬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大厅里出现雪花的原因是什么?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升华和凝华
[阅读课本]P77“升华和凝华”
[思考]封闭的玻璃容器中有少量碘颗粒,先向容器浇热水,容器中有什么变化?然后向容器浇冷水,容器中又有什么变化?
[分析](1)向容器浇热水,观察到紫红色的气体出现,容器中固态碘减少至消失,容器底没有液体。碘固体在热水中消失不见,其实是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这说明固态可以直接转化成气态。
(2)向容器浇冷水,紫色气体渐渐消失,在容器内壁上附着了片状的固态碘,这是碘蒸气遇冷放热产生的。
[归纳提升](1)由实验可以看到,固态的碘受热后,容器内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碘蒸气遇冷后变成了固态的碘。
(2)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3)物质物态变化过程图示:
[思考]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怎么回事?
[分析]樟脑丸变小了是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气体。
[思考]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气体加压冷却制成的,温度可达-78.5 ℃,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热,生活中干冰有哪些应用?
[提示]冷藏食品、消防灭火、舞台烟雾、人工降雨等。
[思考]飞机播撒干冰为什么能降雨,发生了哪些物态变化?
[分析]
(1)
(2)
(3)
探究点2 水循环
[阅读课本]P78“水循环”
[思考]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是如何不停地循环的?
[归纳提升]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如图):阳光照在海面上,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高空中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有的凝华形成小冰晶,有的液化成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小水滴相互聚集,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小水滴就会凝固成小冰珠,最后有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到地面;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华成微小的冰晶,这些冰晶聚集起来,就变成雪花飘落大地;这些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为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三、板书设计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凝华放热。
2.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干冰的应用:舞台烟雾、人工降雨、冷藏食品、消防灭火等。
3.水循环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完本节课,要求学生对物态变化要有全面的了解。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升华和先熔化后汽化的区别,防止学生混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