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光的色散教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5 光的色散教案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5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色散、太阳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了解可见光谱、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2.基于光的色散和色光混合实验,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发展科学思维能力。
3.基于生活现象,对白光的组成提出猜想,在人造彩虹和色光混合的实验体验中,获取证据,并分析得出结论。
4.通过对红外线、紫外线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色散现象。
  2.教学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中,有鲜花、绿草、黄沙、碧蓝的天空,它们的颜色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教学步骤
探究点1 色散
[阅读课本]P107“色散”
[思考]红花就是红色,绿叶就是绿色,不同颜色的物体发出不同的色光,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提示]黑暗中就看不见红花和绿叶,说明红花和绿叶并不发出相应的光。
[思考]太阳发出的就是单纯的白光,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实验]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射出的光有什么变化?
[归纳总结]太阳光是白光,它射入、射出棱镜会发生折射,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作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红光偏折的角度最小,紫光偏折的角度最大。这个实验同时也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思考]雨后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
[分析]雨后的彩虹是由色散现象引起的。雨后,天空中有很多小水滴,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太阳光经过水滴后会发生色散,所以在刚下过雨且有太阳出来时我们会看到彩虹。
探究点2 色光的混合
[阅读课本]P108“色光的混合”
[思考]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将任意几种色光混合会得到什么颜色的光呢?
[分析]利用电脑自带的软件,进行光的混合实验,即可得出: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就可以看到各种颜色,因此把红、绿、蓝叫作色光的三原色。
[思考]电视机能产生各种色光,因为电视机能够发光,那么我们周围的物体,如大家的衣服、桌椅,它们有不同的颜色,但它们自身并不能发光。它们为什么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提示]不透明物体反射和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归纳提升]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色光就呈现什么颜色。
[思考]在没有其他光照时,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的演员的上衣呈什么颜色?裙子呈什么颜色?
[提示]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探究点3 看不见的光
[阅读课本]P109“看不见的光”
[思考]什么是光谱?
[归纳提升]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的可见光谱。
[思考]什么是红外线?红外线有什么特点?
[归纳提升](1)红端之外的辐射叫作红外线。
(2)一个物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增强;红外线有比较强的热效应。
[思考]什么是紫外线?紫外线有什么特点?
[归纳提升](1)在可见光谱的紫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作紫外线。
(2)紫外线能使钞票、商标里的荧光物质发光,进行防伪;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
三、板书设计
第5节 光的色散
1.色散
(1)原理:光的折射。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各种色光混合后显示的颜色。
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及其应用。
(2)紫外线及其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重点在于从演示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现象。对于看不见的光这部分知识,建议学生自学后汇报,或者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