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 透 镜◇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能说出焦点和焦距的含义,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归纳,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质,体会物理模型的思想,发展科学思维能力。3.在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真实、准确地画出光路,养成科学观察的习惯。4.经历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体会收集证据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解释相关的生活现象,体会物理学科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 2.教学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重庆曾发生过一场森林火灾,这场大火仅6个小时就燃烧了500多亩森林。但是,你知道引起这场火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吗?竟然是一瓶没有喝完的矿泉水!同学们想知道一瓶矿泉水为什么会闯下这么大的祸吗?要解决这个困惑,学习今天的知识你就能理解了。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阅读课本]P114“凸透镜和凹透镜”[小组讨论]大家知道,青年学生戴的眼镜一般是近视眼镜,老年人戴的眼镜一般是远视眼镜(即老花镜)。这两种眼镜是不能乱戴的,说明这两种眼镜不同。仔细观察这两种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提示]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归纳提升](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如图甲。(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如图乙。[思考]主光轴和光心是如何定义的?[归纳提升]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作主光轴。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作透镜的光心。薄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就在透镜的中心。探究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阅读课本]P115“透镜对光的作用”[小组讨论]许多同学可能做过这样的游戏,将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长时间照射,纸会被烤焦。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分析]放大镜能把光会聚起来。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思考]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也能使光会聚吗?[小组讨论]拿出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能否观察到一个较亮的光斑?[提示]不能找到光斑。凹透镜不能让光会聚,而是让光向四周散开,故无法观察到亮光斑。[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更加清楚地探究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1)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2)让平行于透镜主光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归纳提升]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作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作发散透镜。探究点3 焦点和焦距[阅读课本]P116“焦点和焦距”[思考]什么是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归纳提升]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作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焦距,用f表示。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思考]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应该如何传播?[分析]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如图。[思考]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分析]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如图甲,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有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简称为焦点。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作焦距,也用f表示。向着焦点会聚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乙。[归纳提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2)通过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指其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3)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三、板书设计第1节 透 镜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特点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对光作用 会聚 发散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实焦点) 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点(虚焦点)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光心 薄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就在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除了课前备好素材外,还要注重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激发学生的潜能,形成以激励为主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