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学历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 “棹”“逶迤”“笙歌”“涟漪” 等字词的含义,理解 “轻舟短棹西湖好” 所勾勒的画面。 2.梳理词中描绘的西湖景物(湖水、堤岸、花草、笙歌等),把握 “以乐景写闲适” 的特点。 3.赏析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等句的动静结合手法,体会欧阳修对西湖的喜爱与恬淡心境。 4.对比其他咏西湖的诗词(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宋代文人 “寄情山水” 的情怀。 二、评价任务 (1)通过字词听写和句子翻译,检查对 “逶迤”“涟漪” 等词及 “不觉船移,微动涟漪” 的理解(对应目标 1)。 (2)绘制 “西湖景物图”,标注词中意象并说明其作用(对应目标 2)。 (3)小组讨论 “词中如何通过动静结合展现西湖之美”,并举例分析(对应目标 3)。 (4)撰写 150 字短评,比较本词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写景角度差异(对应目标 4)。 三、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查阅欧阳修生平,了解其 “六一居士” 的雅号由来(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及晚年退居颍州的背景,思考其心境与创作的关联。 (2)借助注释疏通词句,标记 “轻舟短棹”“绿杨堤”“笙歌”“沙禽” 等意象,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词中画面,写下初步感受。 (3)搜集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对比其与本词的题目,猜测写景侧重点的不同。 (二)课堂探究 初读感知 (1)齐读词作,纠正字音:棹(zhào)、逶迤(wēi yí)、涟漪(lián yī)、笙(shēng)。 (2)提问:词中反复出现的 “西湖好” 是从哪些角度体现的?(1) (明确:视觉上,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无风水面;听觉上,隐隐笙歌;动态上,沙禽掠岸,多感官结合展现西湖之好。) (3)补充背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此词是其《采桑子》十首组词之一,均描绘颍州西湖景色,体现其 “以俗为雅” 的词风。 细读品景 (1)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思考:“轻舟短棹” 中的 “轻”“短” 有何妙处?(2) (明确:“轻”“短” 不仅写出船的小巧轻便,更烘托出词人轻松闲适的心境,与 “西湖好” 的整体氛围相契合。) 小组活动: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分析这几句的写景特点。(3) (明确:视觉上 “绿水”“芳草”“长堤” 色彩鲜明,展现西湖的生机;听觉上 “隐隐笙歌” 似有若无,增添朦胧之美,动静相衬,营造出悠然氛围。) (2)赏析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填空:“琉璃滑” 以_______喻水面,写出其_______的特点;“船移” 与 “沙禽飞” 形成_______对比,凸显环境的_______。(4) (答案:琉璃;平滑澄澈、晶莹剔透;动静;宁静闲适) 拓展: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在古典诗词中常见,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体会其共同效果(以动衬静,强化环境的幽静)。 悟情拓展 (1)讨论:欧阳修为何反复强调 “西湖好”?结合其晚年经历,说说词中隐含的心境。(5) (明确:欧阳修晚年历经官场沉浮,退居颍州后,寄情西湖美景,“西湖好” 不仅是对景色的赞美,更是对恬淡自适生活的满足,远离官场纷扰的惬意,体现了他 “与民同乐” 后的平和心态。) (2)对比阅读:朗读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填写表格(6): 作品 写景角度 核心意象 情感 《采桑子》 乘船游览的动态视角 轻舟、绿水、笙歌、沙禽 闲适恬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远眺的静态视角 水光、山色、西子 赞美与喜爱 (三)课后拓展 (1)背诵全词,默写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等名句,并用楷体抄写一遍。 (2)模仿本词 “总 — 分” 结构和多感官写景手法,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300 字左右)。 (3)阅读欧阳修《采桑子》组词中的其他作品(如 “群芳过后西湖好”),分析其共同的情感基调。 (四)中考真题链接 (2023 年某地中考题)欧阳修的《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模拟中考题)《采桑子》中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无风水面琉璃滑) (改编自中考真题)请赏析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中 “惊” 字的妙处。(参考答案:“惊” 字既生动地写出船行时惊扰沙禽,使其匆忙掠岸飞离的动态场景,又从侧面衬托出西湖原本的静谧,以动衬静,强化了西湖环境的清幽之美,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在游览过程中意外发现这一景象的惊喜之感,让画面更具生机与趣味 ) (中考真题变式)下列对《采桑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 A. 词的上阕描绘了西湖绿水蜿蜒、长堤芳草、笙歌隐隐的美景。 B. “无风水面琉璃滑” 一句运用比喻,写出了水面的平滑澄澈。 C. 下阕 “惊起沙禽掠岸飞” 以动衬静,突出了西湖的幽静。 D.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西湖春景的厌恶和对官场生活的向往。 (答案:D 解析:全词表达的是对西湖春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满足,而非 “厌恶” 和对官场的向往。) 四、板书设计 《采桑子》——欧阳修 核心:西湖好 意象:轻舟、绿水、绿杨、笙歌、沙禽 手法:动静结合(静:琉璃滑;动:沙禽飞) 情感:恬淡闲适,寄情山水 中考真题链接 (1)(2023 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对《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 “轻舟短棹西湖好” 总领全词,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B.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描绘了西湖水蜿蜒、长堤花草繁茂的景象。 C. “无风水面琉璃滑” 以 “琉璃” 为喻,写出了湖面的平静澄澈。 D. 全词通过描写西湖春景,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向往。 (答案:D 解析:全词表达的是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退居后的恬淡,而非对官场的向往。) (2)(2022 浙江杭州中考)“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一句富有画面感,请加以赏析。 (答案示例:“微动”“惊起”“掠岸飞” 等词语,写出了船动涟漪、沙禽惊飞的动态场景,与前文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的静态形成对比,动静相衬,既表现了西湖的宁静,又增添了生机,画面生动鲜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