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 级 九年级 学 期 秋季
课题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年 7 月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知道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特征,知道从不同的视角描述物质的性质。 3.知道化学变化的常见现象,建立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关联。 4.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了解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培养严谨求实 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和差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特征和差异。 教学难点: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 境,导 入新课 播放: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 视频。 提问 1:火箭的发射过程中的变 化有什么区别? 提问 2:生活中,其实我们时时 刻刻都接触着物质的变化。你能 说出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 这 些变化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观看、倾听:感受中国航天 科技的实力。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说出实 例。如水果榨汁、天然气燃 烧、燃放烟花、铁锅生锈等。 创设情境,让学 生感受中国航 天科技的实力 和创新。调动学 生积极性,引导 学生感受化学 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 来探究吧。 听讲并感受实验是学习化学 的重要途径。 引导学生明白 实验是重要的 探究方式。
任务一 : 认识物理 变化和化 学变化 讲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 径。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记 录现象。 探究活动 1 水的沸腾 探究活动 2 石蜡的熔化 探究活动 3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 酸铜溶液反应 探究活动 4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 应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现象。 提问: 实验时发生的现象是什 么?变化后是否生成新物质? 提问:根据 4 个实验,是否发现 变化的本质区别呢? 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 义 。强调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 (判断变化的依据) 举例:常见的物理变化以及常见 的化学变化 播放视频:兴趣小组做的趣味实 验(“铁树银花 ”、铁丝绕成螺旋 状、“喷雾显字 ”) 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变化 前后物质的变化情况。 比较 4 个实验中所发生的变 化并分类。 回答 1:观察到水沸腾,玻璃 片上出现无色液体。从液态 的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 冷又变成液态水。水还是水。 回答 2:变化后是液态的石 蜡,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 石蜡状态发生了变化。 回答 3:有蓝色固体生成,溶 液颜色变浅。 对比归纳, 回答:本质区别 为是否生成新物质。 从物质种类角度分类:实验 1 和实验 2 是物理变化,实验 3 和实验 4 是化学变化。 倾听并交流 认真观看,再次感受化学变 化的奥秘。 引导学生掌握 正确观察和记 录实验现象的 方法,学生了解 准确记录现象 的重要性。同时 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分析现象 发 生 的 原因 和 规律,发展实验 能力和思维。 引导学生总结 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的定义、 特征 。 领会区 别,掌握区分方 法。 引导学生感受 化学变化的奥 秘和美丽。
提问: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什 么现象? 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能否 用于判断变化类型? 提问:学习了变化的区别,他们 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 强调: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 时发生物理变化。 认真思考, 回答:判断变化 类型唯一依据是有无生成新 物质 思考并交流。 发展学生认识 物质变化的角 度,从表面的现 象角度深入到 物质角度来认 识化学变化。
任务二: 认识物理 性质和化 学性质 讲述: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变 化,我们有必要认识物质的性 质。 举例:酒精的常见性质 讲述:根据性质是否需要发生化 学变化表现出来,我们把性质分 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举例:常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交流讨论并分享对物质性质 分类的方法。 尝试理解当外界条件改变 时,物质的某些性质会随着 变化。 通过对比分析, 加深学生对物 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的理解,掌 握区分它们的 方法。培养学生 辩证看待问题 的能力。
任务三: 厘清变化 和性质的 联系和区 别 提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存 在什么联系与区别呢? 探究活动 5:播放氧气和二氧化 碳的性质视频 提问:如何根据性质鉴别这两种 气体呢? 思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间 的关系: 既存在联系,又存 在区别。 认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 象并描述分析。 使学生初步感 受变化和性质 之间的联系和 区别。 体会可以利用 性 质 的 差 异区 分物质。
任务四: 认识性质 与用途的 关系 讲述:研究物质的性质其实是为 了可以更好地利用物质。 举例:分别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结合生活经验思考氧气和二 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 关系。 帮助学生建立 物 质 的 性 质决 定用途,用途体 现 性 质的 思 想 和观念。
当堂反馈 练习 1、判断运载火箭中的变化 2、诗句中的变化和性质的分析 认真读题,抓住题目的关键 字词,判断物质的变化和性 质。 帮助学生巩固 和加深对课堂 上 学 到的 知 识 和思维方法的 理解和掌握,培 养思考能力。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生 成新物质。相对应,物质的性质 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总 结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关系。 从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 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 责任角度思考本节课的收 获。 引导学生对自 身学习情况进 行反思和总结。
布置作业 基础性作业:完成作业练习单 拓展性作业:制作本节课的思维 导图 选做家庭小实验(可以与同学交 流分享)分别观察食盐和蔗糖, 食醋和水,并认真记录这些物质 的性质和用途;设计鉴别实验方 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认真记录作业,制定完成计 划。 通过练习,让学 生 学 会 运 用知 识解决问题,通 过实验探究培 养学生观察、描 述、收集信息以 及合作交流能 力。
寄语 化学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便利和美好,也促进了科技乃至 航空航天的发展。 希望同学们能像航天人一样:志 存高远,牢记使命,勇担时代大 任! 认真倾听,继续保持探究的 热情。并且树立目标, 同时 也明白了作为当代学生的责 任感。 引导学生认识 化学是人类进 步的阶梯,鼓励 学生不断探索 化学在不同领 域的应用。同时 培养学生的责 任感。
课后拓展:
1.观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制作的纪录片 《美丽化学》
2.观看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视频
课后反思:通过创设航天、生活和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与变化的兴趣和好奇 心。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进一步认识实验和生活的各 种现象,建立物质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联。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的特征和差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究欲。同时紧紧抓住实 验的实施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用化学实验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也使学生在研究物质的性质 和变化过程中领悟化学的学科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