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认识声现象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认识声现象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1 认识声现象
1.声源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声  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
说  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伴有振动现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
声  波: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介  质: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包括固、液、气三种介质。
声  速:声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大小等于声波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
说  明:(1)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不能传声。
(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性质和介质的温度有关。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    ,在液体中传播较快,在气体中传播最    。
作  用:声可以传播    ,也可以传递    。
3.人耳的听声能力
频  率:在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频率。
频率单位:    ,符号是    。
说  明:人耳能听到    Hz的声音,动物的听声范围与人不同。
类型之一 声音的产生
 如图所示,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让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的乒乓球。
(1)实验时,小丽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被弹开。通过实验可初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这种思维方法叫作    (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如果小丽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点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变式跟进1】[2023·安徽模拟]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鱼洗”的把手,便会发出嗡嗡声,与此同时盆内水花四溅。“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    。
类型之二 声音的传播
 [2023·咸阳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传播的实验装置。
(1)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抽气盘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铃声;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铃声将会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变式跟进2】[2023·庄河市期末]长笛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演奏者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管内    的振动而产生的,观众能听到优美的笛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类型之三 声音的传播速度
 [2023·天河区期中]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 介质 v/(m/s)
水(5℃) 1450 海水(25℃) 1531
水(15℃) 1460 软木 500
水(20℃) 1480 铁(棒) 5200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介质的    和    有关。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计算出海水深度为    m。
(3)真空中声速是    m/s。
【变式跟进3】[2023·和平区期末]小樱同学将耳朵贴在长长的铁质自来水管的一端,然后让另外一位同学在自来水管另一端敲一下,小樱能听到三次敲打声。请按先后顺序判断三次敲打声分别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
A.铁管、水、空气
B.水、空气、铁管
C.水、铁管、空气
D.空气、水、铁管
类型之四 人耳听声范围
 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某种苍蝇在飞行时4s内翅膀振动1400次,频率是    Hz;而蝴蝶翅膀的振动频率是8Hz,即每秒振动    次,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由下图可知,人类发出的声音    大象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内。(后两空填“在”或“不在”)
【变式跟进4】一个声源在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    Hz,人耳    (填“能”或“不能”)听到该声音;小明同学练声时,发出声音的频率是200Hz,则他的声带每秒钟振动    次。
参考答案
【知识要点】
1.振动 2.声波 声速 340m/s 快 慢 能量 信息 3.赫兹 Hz 20~20000
【归类探究】
【例1】(1)振动 (2)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转换法 (3)不能
【变式跟进1】振动
【例2】(1)变小 不能 (2)介质 真空
【变式跟进2】空气柱 空气
【例3】(1)温度 种类 (2)1531 (3)0
【变式跟进3】A
【例4】20~20000 350 8 不在 在
【变式跟进4】6 不能 2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