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共2课时 表格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共2课时 表格式)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24)

资源简介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化学方程式(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年 7 月
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1.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存在定量关系,初步形成变化观。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初步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科学思维】: 1.能从宏观、微观和符号相结合的视角认识化学变化。 2.在解决化学问题中学会运用归纳的科学方法,能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并推测物质的 变化。 【科学探究与实践】: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与他人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的随 意性和盲目性,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在为宇航员设计呼吸供给系统时,有同学提出了电解水的想法,他想知道电解水制取 6.4g 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 学生:聆听,思考。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环节二:借助模型 模拟探微 教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这个反应的反应原理,同学们该如何表达呢? 学生:书写文字表达式。
教师:文字表达式不能进行国际交流,同学们有更好地表达方式吗? 学生:符号表达式。 教师:要制取 6.4g 氧气,我们还需要知道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在探寻物质的质量关系前,我 们先回忆一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教师:请大家利用老师的模型,模拟过氧化氢分解的过程。 学生:老师,我的氧原子不够了,我只有二分之一的氧分子。 教师:那怎么办呢?化学反应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的呀! 学生:用两个水分子就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置和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做铺垫。 环节三:建立概念 认识意义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式子,我们把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 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从化学方程式定性认识化学反应,即知道反应物、生成物 和反应条件。 教师:从微观角度看,我们发现物质间是存在个数比的,那怎么通过个数比反应出质量比呢? 学生:利用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我们可以用微粒个数比×相对分子质量,也就是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 质量。观察质量关系,他们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学生:遵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的各物质质量之和。 教师:那我们就可以定量认识这个反应,可以说每 36 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分 解,生成 32 份质量的氧气和4 份质量的氢气。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从定性和定量的角 度分析以下的方程式。 学生:完成练习。 教师:及时评价,正向反馈。 【设计意图】:建立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深入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环节四:总结方法 实战演练 教师:回顾我们之前书写电解水化学方程式的过程,我们一起来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我们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质量守恒定律,保证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教师: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尊重科学事实,正确书写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所以第一 步先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用短线连接,标上反应条件。接下来我们应该? 学生:写计量数,保证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教师:我们把这一步叫做配平。此外,如果反应物没有气体而生成物有气体,我们需要标气 体符号 ↑ , 如果反应物没有沉淀而生成物有沉淀我们要标沉淀符号 ↓。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实战演练。 学生: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学生代表分享书写技巧。 【设计意图】:结合例题,自主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进行课堂练习,暴露书写中可能 存在的问题。 环节五:闯关游戏 突破难点 教师:展示答案,同学们写对了吗?你认为哪一步对你来说有难度? 学生:我化学式写错了。 学生:我没有完成配平。 教师:化学式的书写需要课后多加练习,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我们可以通过闯关游戏来总结方 法。 学生:可以单独或合作完成练习,在成功通关后尝试总结出配平秘诀。 教师:闯关成功的同学请举手,谁愿意进行分享自己的方法? 学生:我是观察得出来的,叫观察法。 教师:哪一组愿意进行分享第二关的闯关秘籍? 学生:我先配平数量最多的原子,找到它的最小公倍数进行配平,再去配平其他的原子, 我运用了刚才例题中用过的最小公倍数法。 教师:第三关的闯关人数比较少,哪位同学来分享 学生:我发现等式右边的碳原子和氢原子都来自于反应物 CH4 ,所以我假设 CH4 的计量数为 1 再去配平等式右边的碳原子和氢原子,最后返回配平等式左边的氧原子。 教师:这种方法被称为定一法,常用于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的时候进行配平。今天我们总结的配 平方法大家可以在课后多加练习,但是无论方法如何改变,配平的目的都是为了遵循质量守 恒定律。
【设计意图】:以合作闯关突破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减少学生畏难情绪;以游戏闯关为依托, 激发学生胜负欲; 以分享闯关秘籍为途径,总结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提高学生总结规律 的意识。 环节六:思路梳理 总结归纳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化学方程式,同学们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 学生: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原则或书写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享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补充。 教师:今天我们并没有解决“ 电解水制取 6.4g 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水 ”的问题,而化学方程 式作为一种化学用语,到底如何定量探究化学变化,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呢?下节课还请同学 们和老师继续探究!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复习回顾本节知识,梳理知识脉络,也为下节授课做准备。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年 7 月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意义。 2.初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3.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规范格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思路和规范格式。
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有同学提出了利用电解水的方法为宇航员设计呼吸供给系统,他 想知道电解水制取 6.4g 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水,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聆听,思考。 【设计意图】: 回顾问题,引入课题。 环节二:借助方程式 寻找质量比 教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我们发现参加反应的微粒个数比为:2:1:2,如何从微粒个数比寻找质量关系呢? 学生:借助相对分子质量。 教师:对,我们可以利用微粒个数比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来得到微粒的质量比。可是,我 们在实际计算的时候,面临的都是宏观物质,如何得到宏观物质的质量比呢?参加反应的微 粒的质量比和参加反映的宏观物质的质量比相同吗? 教师: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现在我们将参加反应的粒子的数目同时扩大 n 倍,请 同学们观察,在宏观层面,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还继续存在吗? 学生:存在。
教师:那生成 32g 的氧气需要消耗多少质量的水? 学生:36g。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化学反应中各微粒的个数比是固定的,那么各微粒的质量比是固定 的,所以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也是固定的。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质量关系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从微观定量到宏观定量的思维过程,引领学生直观认识化学变 化中物质的定量关系,促进学生对化学变化中各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理解。 环节三:例题示范 规范书写 教师:现在我们来完成关于“ 电解水制取 6.4g 氧气至少需要多少克水 ”的计算。第一步, 设未知量。第二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三步,标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 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第四步,列比例式。第五步,解出未知量,记得带单 位。最后一步,写出答语。同学们可以用简单的动词总结一下吗? 学生:设、写、标、列、解、答。 教师:总结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演示,引导学生总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规范格式。 环节四:展示评价 自我反思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两道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展示学生代表的练习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对教师展示的答案进行纠错和评价,对照自己的答案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练习答案,促进学生实现自我评价和他评相 结合,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环节五:回顾总结 归纳整理 教师:本节课我们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认识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通过以上三个练 习题初步感受了定量计算对实际生活的意义,同学们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及时进行鼓励、补充和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加深认识定量计算对实际生活的意义。 环节六:建立框架 促进发展 教师: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还研究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物质的转化是通过化学 反应来实现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定性、定 量地加深了对化学反应的认识,而化学方程式借助符号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转化关系,
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对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构建单元知识框架,促使学生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站在更高 的视角认识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