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开展“传承榜样精神 弘扬时代美德”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1. 小组成员准备了以下活动开场白,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榜样是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扎根戈①_______(壁 璧),用毕生心血铸就大国重器;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浴血奋战,用生命守护山河安宁;哈尼小姑娘传承着雷锋精神,让善意不断②_______(廷 延)续;黄文秀毅然回到家乡,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扶贫路上,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今天,让我们一同追寻榜样足迹,汲取奋进力量!(1)开场白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①元勋______ ②浴血奋战______(2)开场白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①______ ②______2. 小组成员整理了有关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相关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雷锋精神的内涵。雷锋曾说:“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在科技攻关前沿,平均年龄33岁的北斗团队用青春铸就大国重器;在乡村振兴战场,25万驻村第一书记带领群众绘就山乡巨变;在智能制造车间,青年工匠以毫米精度打磨着中国制造的品质……这些新时代的“螺丝钉”故事证明:当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青春就能在担当作为中绽放永恒光芒。 雷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信条,这种精神基因已融入当代青年的精神血脉。在云南独龙江乡,“95后”干部带领群众开山修路,打开了独龙江发展的大门;在浙江安吉,返乡创业青年用电商平台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些新时代的青春答卷印证着: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3.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文字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反对餐饮浪费背景下,餐饮浪费现象得到一定程度改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我们学生应尽的义务。树立节约新“食”尚,责任连着你我他。①有的学生“眼大肚子小”,拿得多,最终吃不完,造成浪费②对这些浪费粮食的行为说“不”,是一个中学生应有的觉悟③还有的学生对饭菜挑三拣四,稍不合胃口,就倒掉、扔掉④然而不可否认,浪费粮食的情况在一些中学生身上依然存在4.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图片倡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你认为合适吗?请结合图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提示:左侧老人手拿茶杯,右侧小男孩手中为苹果。5. 小组成员围绕“传承榜样精神 弘扬时代美德”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美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①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中,传递出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情操;“②________,③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彰显着高瞻远瞩、无所畏惧的气魄;“④________,木兰不用尚书郎,⑤________,送儿还故乡”(《木兰诗》)展现了淡泊名利的品质。古诗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指引我们前行。在困境中,我们要坚定“⑥________,⑦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的信念,坚信只要勇往直前,终会迎来转机;在顺境中,我们要牢记“政入万山围子里,⑧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告诫,要明白只有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排爆尖兵纪钰萱①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自然环境复杂,有时炮弹击中目标后,没有满足引信的起爆条件,就会产生未爆弹。一场红蓝实兵对抗训练结束后,“党员排爆队”的官兵穿戴好装具,携带装备,奔赴任务区排除未爆弹。待到他们安全返回,我再次见到了二级上士田计飞。②“排爆作业很危险吧?”田计飞回答:“是有危险。”停顿了一会儿,他又说:“但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害怕’二字。”我第一次见到田计飞是在连队的会议室,他微收下颌,神情严肃,目光炯炯有神。专注、冷静、沉着,是我对这位入伍12年的老兵的最初印象。③在工兵宿舍,田计飞向我演示排爆细节。他挪走叠成豆腐块的军被,将迷彩帽倒扣,模拟爆炸装置。“为确保未爆弹能被精准引爆,炸药放置的位置与未爆弹的距离不能太远……”他边说边演示。④上等兵王德鹏说,田班长对待训练十分严肃,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排爆训练,只要是他带训,大家都会打起十二分精神。当我将这话转述给田计飞时,他坚定地说:“现在不流汗,怎么能成为合格的兵?到了排爆场上,可是要流血的!”他眼睛望向窗外,回忆起自己的刚当兵之时的事。⑤那年新兵下连,从农村应征入伍的田计飞盼望自己能分到向往已久的大城市。当他下了车才发现,眼前是苍凉戈壁,远处群山连绵,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最初,田计飞的成绩在班里算不上优秀。来到朱日和,他第一次跑3公里,竟然用时18分钟。体能上存在短板,对于要穿上沉重的排爆服执行任务的排爆手来说,无疑是危险的。⑥当时,班长告诉他,一名优秀的排爆手除了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更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练在平时。班长给他制订了训练计划。那段时间,晨光未启,田计飞就在跑道上一圈圈练习,打着旋的寒风不断从领口灌入。天气太冷,加上训练强度有些大,腹部传来阵阵疼痛,可他依旧咬牙坚持着。⑦经过几个月训练,他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这时,班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穿着排爆服进行训练。穿好排爆服,田计飞试着往前迈步,不一会儿腰背就开始发酸,每走一步都是折磨……50米,100米,200米,他艰难地前行,呵出的雾气模糊了视线,头盔内衬吸饱汗液,变得更加沉重。班长说他这个水平肯定无法执行任务。田计飞暗下决心,一定要突破体能上的短板,当合格的排爆兵。夏天,排爆服里闷热,跑几趟下来就浑身湿透。训练了许久,田计飞脱下头盔、擦干汗水,稍作调整又接着训练。经过不断努力,他的体能和排爆技术都有了很大进步。⑧在作业时,排爆兵通常是在未爆弹旁放置炸药,引爆炸药使冲击波启动未爆弹引信,从而引爆排除未爆弹。这非常考验官兵的细心与耐心。第一次作业时,田计飞要排除的是一枚半嵌在土里的未爆弹。当他小心靠近未爆弹,装填炸药、连接雷管,返回掩体,拧动点火器引爆后,便听到“砰”的一声炸响。当他以为任务完成,准备起身时,却被队长一把按住。这时,他听到弹片在身边噼里啪啦的掉落声,其中一块弹片砸在了他的头盔上。田计飞摘下头盔,才发现上面有一道深深的划痕。这次险情让他至今心有余悸,也让他更加认识到排爆任务的危险。⑨排爆时,排爆手需要现场判断情况,采取不同的引爆方式。一次任务中,田计飞在标记点发现两枚相距不足5米的未爆弹。这种情形,按照常规处置方式排爆,可能存在风险。这时,身为主排爆手的田计飞主动受领任务。他套上排爆服,拎起排爆箱,采用低姿匍匐挪动到未爆弹旁,从排爆箱里取出剪刀、小铲等,轻轻将弹体旁的树叶、泥土清扫干净。通过分析研判,他决定同时起爆两枚未爆弹。他按照操作要求,尽力控制动作幅度,放置雷管、理顺导线。此时,他浑身早已被汗水浸透,心里默念“稳住!稳住!”“3、2、1,起爆”一声巨响过后,未爆弹被成功排除。看着不远处向外扩散的灰雾,返回安全区的田计飞脱下排爆服,如释重负。⑩______(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3月5日,有删改)6. 文章第⑤—⑨段插叙了有关田计飞的事件,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1)刚到部队的田计飞体能上存在短板,经过训练后,成绩有了明显提高(2)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计飞首次排爆作业遇险情,他深刻认识到任务的危险(4)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文章第④段中上等兵王德鹏的话能否删去?为什么?8.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9. 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为什么?A.2015年,田计飞成为布扫雷班班长,随后他又向“党员排爆队”递交了入队申请,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如今已是“党员排爆队”骨干的他,多次带领新同志出色完成任务,并荣立个人三等功。B.告别田班长时,辽阔的戈壁上,阳光明亮、碧空万里。我看见一棵小树正傲然挺立,小小的芽尖已然露出,仿佛在讲述着成长的故事,传来春的消息。(二)(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冬日老梧桐马亚伟①这是一棵孤独的梧桐树,因为它的周围没有别的树。繁华的城市,能给一棵梧桐树留个地盘,实属不易。这棵梧桐树有些年岁了,粗壮繁茂,能够撑起一方无法撼动的天地。这大概是城市建设为它让路的原因,人类在老树面前总是有些敬畏之心的。②冬日老梧桐,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沧桑老迈、毫无生机。相反,我觉得冬日是这棵老树的华彩时光。这棵老梧桐不知道是什么种类,落叶期特别长。立秋时落下第一片叶子,此后虽然不断有树叶飘落,可如今还很繁密,一直到深冬时节,树上仍有树叶。③年年岁岁,老梧桐都会经历相似的生命历程。春天悄无声息地长出枝叶,慢慢壮大起来。春末夏初,梧桐树会迎来一次盛大的花开。它的花像紫色的风铃一样,在暖风里摇摇荡荡,很漂亮,也很香,可是那时它并不引人注目。很多来去匆匆的路人,完全忽略了那场灿烂盛大的花开,毕竟花在高处,又是冷色调的紫花。花落夏至,老梧桐便又隐于万千绿意葱茏之中。夏天的绿四处张扬,满眼是流淌的绿色,谁会留意一棵沉默的梧桐树?立秋了,敏感的梧桐先知先觉,落下第一片树叶,人们才仰头感叹:秋天来了。草木在梧桐的引领下,纷纷向秋天致敬,而梧桐树又被遗忘了。直到冬天,别的草木彻底凋零,梧桐树才成了苍茫天地之间醒目的存在。④冬日我每每经过这棵老梧桐,都会仰头望一望它。树上的叶子有相当一部分还是绿色的。冬日里绿色难得一见,老梧桐上的绿叶却执拗地不肯落下,好像是在向冬日表明一种态度:寒冷我不怕,风雪尽管来。有时冬夜一场狂风呼啸而至,把别的树上的叶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棵棵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而这棵梧桐树上依旧有倔强的绿叶。那些绿叶,不肯变黄,不肯飘落,像冬日勇士一样,展现着一种风骨和精神。当然,毕竟有季节的风在催着赶着,老梧桐上不少树叶改变了颜色,有的金黄,有的浅黄,还有的偏红色。冬日的老梧桐,远远望去一片缤纷,华丽灿烂。老梧桐迎来了它最辉煌的阶段,它不以开花来取悦,不靠绿叶来张扬,只是以不妥协的姿态和不屈服的风骨来展现个性。冬日里这样的风景,真的值得驻足观看。⑤在我的印象中,冬日老梧桐像一位遗世独立的智者,不刻意展示却自有风采,不与谁争却独有气韵。此刻关于梧桐树的一些古老的印记全都消失了,它不再是能够引来凤凰的吉祥之树,更不是清秋深院里的寂寞梧桐。它只是它自己,跟任何树都不一样。我站在梧桐树下,仰望它的光华灿烂,觉得它散发出来的是一种神秘之光。⑥老梧桐占据了街角的位置,其实它并不寂寞,它的周围人来人往。那些为它停留的人,都是懂它的。往东走过两条街,有一条小街的道旁树是梧桐树。两排年轻的梧桐树,同样也是落叶期非常长的树种,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那种风景虽灵动却显得单薄了些。这棵老梧桐,好像与它们格格不入,远远地鹤立鸡群,遥遥地卓尔不凡。⑦冬日老梧桐,在天寒地冻中独自吟唱着一首抒情诗。它或许是等待一场雪的降临,或许是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4年第12期,有删改)10.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城市给一棵梧桐树留地盘实属不易,既交代了老梧桐的生存环境,又体现出人们对老树的敬畏。B. 作者详细描写了梧桐树春末夏初的花开,突出其花的漂亮与香气,以此来衬托冬日老梧桐的独特与不凡。C. 文章第⑥段将老梧桐与街道旁两排年轻的梧桐树对比,突出了老梧桐历经岁月沉淀后的独特气韵。D. 文章结尾说老梧桐或许在等待雪的降临,或许在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11.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那些绿叶,不肯变黄,不肯飘落,像冬日勇士一样,展现着一种风骨和精神。12. 以下是本学期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内容,本文能否放入第五单元作为拓展阅读篇目?为什么?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抱负和志趣。这个单元的课文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让我们在山川林莽间体认信仰的力量,在花草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获得人生的启迪。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共11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人皆以予自上国①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②,安而乐之。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③以居予。予因而翳④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⑥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注释】①上国:国都。②旬:十日为一旬。“旬月”指很长一段时间。③轩:窗户和门,这里指房子。④翳:遮蔽。⑤莳(shì):栽种。⑥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13.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仙则名”中的“名”是“出名,有名”的意思,与成语“金榜题名”中的“名”意思相同。B. “何陋之有”中“陋”是“简陋”的意思;“将陋其地”中的“陋”是“认为……简陋”的意思,两者意思不同。C.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中的“尝”是“曾经”的意思,据此可推断“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中的“尝”也是“曾经”的意思。D. “及”有“赶上,追上”“到,至”“如,比得上”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于是人之及吾轩者”中的“及”是“到,至”的意思。14.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5. 音韵美是《陋室铭》一大特点。请从韵律和句式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16. 甲、乙两文都从多个方面体现了“陋室不陋”。请阅读两文,完成下表。表现方面 【甲】文具体语句 【乙】文具体语句①______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______生活情趣高雅 ③______ 琴编图史④______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二)(4分)17.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歌围绕“望”字展开,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观?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四、名著阅读(5分)18. 学校准备制作劳动教育宣传册,策划组拟从名著中选一位“劳动之星”放入宣传册中。以下名著人物参选,你会推荐谁?请结合相关情节阐述理由。100字左右。①祥子(《骆驼祥子》) ②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五、作文(50分)19.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它可能是生日时朋友精心准备的小物件;可能是挫折后自己收获的成长感悟;也可能是大自然给予的一场绚烂日出。这些“礼物”,无论大小,都在生活中留下独特印记。(1)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4—2025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4题答案】1. ①. xūn ②. xuè ③. 壁 ④. 延2. ①担当作为的奋斗精神;②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3. ①. ④ ②. ① ③. ③ ④. ②4. 示例:我认为合适。图片中展现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场景,画面左侧坐着一位手持茶杯的老爷爷,他身后一个小女孩正在给他捶背;右侧坐着一位老奶奶,一个小男孩正给她递苹果。图片很好地诠释了孝亲敬老的行为,能直观地倡导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5题答案】①. 濯清涟而不妖 ②.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 可汗问所欲 ⑤. 愿驰千里足 ⑥.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⑦.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⑧. 一山放出一山拦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6分)【6~9题答案】6. ①. 田计飞穿着排爆服进行训练,经过不断努力,体能和排爆技术都有了很大进步。 ②. 田计飞主动承担两枚近距离未爆弹的排爆任务并成功完成任务。7. 不能。王德鹏的话从侧面表现出田计飞对待训练认真负责的态度,突出他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优秀班长,使田计飞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王德鹏的话也为下文田计飞回忆自己的训练经历做了铺垫,让读者更能理解田计飞严格要求战士们训练的原因。8. 这个句子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套上”“拎起”“挪动”“取出”“清扫”一系列动词,表现了田计飞准备投入排爆工作时的迅速、干练和小心翼翼,以及他在处理未爆弹时的细致与专注。9. 示例一:我选A段。A段文字补充了田计飞在职业发展上的后续经历,通过描述田计飞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突出了他作为优秀军人和排爆尖兵的形象;这段文字也与文章开头的内容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严谨。示例二:我选B段。B段文字描绘了辽阔戈壁上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氛围,具有象征意义,同时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对田计飞等军人的赞美之情;这种富有诗意的结尾方式,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韵味和感染力。(二)(共11分)【10~12题答案】10. B 11.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肯变黄,不肯飘落”赋予绿叶人的意志;把绿叶比作冬日勇士,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绿叶在寒冷季节中依然坚守、顽强不屈的姿态,突出了绿叶坚韧不拔的风骨和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之情。12. 示例:能。本单元的课文托物言志,咏物抒怀,而本文通过描写冬日老梧桐,借老梧桐在不同季节的表现,尤其是冬日的坚忍等特点,抒发作者对其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感悟,属于咏物抒怀的写作方法。本单元旨在让同学们在对物的描写中品味生命底蕴,本文对老梧桐的描写及蕴含的生命思考,能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通过写物来传达生命感悟这一主题的理解。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共11分)【13~16题答案】13. A 14. 没有世俗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15. 示例一:文章多处押韵,如“名”“灵”“青”“丁”“经”“形”“亭”等,押“ing”韵,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示例二:文章多处运用对偶句式,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句式整齐,节奏明快。16. ①. 居住环境优美 ②.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 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④. 交往人物不俗(二)(4分)【17题答案】诗人望到了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神奇秀丽的泰山,山中云气层出不穷,飞鸟投林还巢。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四、名著阅读(5分)【18题答案】示例一:我推荐祥子。初到北平的祥子,渴望通过拉车过上好日子。他吃苦耐劳,拼命拉车,攒钱买车,即使烈日暴雨也不停歇。这种为了梦想努力劳动的精神,符合“劳动之星”特质,能给大家树立劳动奋斗的榜样。示例二:我推荐保尔。在筑路时,保尔不顾伤病和恶劣环境,顽强劳动。他忍受饥饿、寒冷,坚持搬运木材、挖冻土,为了集体利益无私奉献。他展现出的坚忍与拼搏精神,是劳动精神的生动体现,值得被选为“劳动之星”。五、作文(50分)【19题答案】例文(1):最好的礼物 那年冬天来得格外早,我攥着皱巴巴的数学试卷站在楼道里,玻璃上的冰花模糊了窗外的世界。书包里的家长会邀请函像块烙铁,烫得我指尖发麻。 “这道题辅助线应该这样画。”忽然有人敲了敲我的试卷。我抬头看见新来的转学生小林,他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月牙。不等我回应,他已经蹲在地上,用树枝在积雪里画起图形:“你看,把三角形补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就能套进去了。” 雪粒子落在他的绒线帽上,簌簌地化在毛线纹路里。我忽然发现他左手始终揣在口袋里,直到他起身时没站稳,那只手慌忙撑地,我才瞥见袖口露出的石膏——原来他摔伤了手臂。 “你这样怎么写字?”我脱口而出。他挠挠头笑了:“用左手慢慢练呗,就当锻炼大脑。”那天他用冻得发红的右手食指,在我试卷空白处写满解题思路,连演算过程都标着清晰的步骤编号。 家长会结束后,妈妈带回一个牛皮本子。“小林的妈妈说这是他整理的错题集。”封面是用左手歪歪扭扭写的“数学秘籍”,里面每道题都有两种解法,红笔标注的易错点旁画着小小的笑脸。最后一页贴着张便利贴:“别着急,我们一起加油。” 后来我才知道,小林每天放学后都留在教室,用缠着绷带的右手帮我整理错题。那些日子,我们常在夕阳斜照的教室里讨论题目,他左手握笔的姿势笨拙又认真,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比冬日里的暖气更让人安心。 如今那本错题集躺在我的书柜里,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淡淡的石膏粉末痕迹。每当遇到难题时,我总会想起那个在雪地里画图的少年。原来最好的礼物从不是精致的物件,而是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光亮,分一些给处于暗处的你。例文(2):藏在裂缝里的礼物 教室后排的绿萝又黄了几片叶子,我盯着作业本上鲜红的“B-”,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笔帽。上周的黑板报评比,我负责的版面得了最后一名,班长把重新设计的任务交给我时,眉头皱得像团拧不开的毛线。 “这里的字体太挤了。”同桌小雨突然凑过来,她的马尾辫扫过我的胳膊。我慌忙合上作业本,却被她按住手腕:“我看你画的边框挺好,就是配色太暗了。”她从书包里掏出个速写本,翻到中间一页——上面是用彩铅画的黑板报草图,我的藤蔓边框被她添上了星星点点的牵牛花。 “可是……”我捏着衣角说不出话。上次用白色粉笔勾边,被同学笑像医院的墙壁;尝试用粉紫渐变,又被说像幼儿园的涂鸦。小雨突然拉起我往美术室跑,墙角堆着半箱被淘汰的彩色粉笔,她挑出几支断成半截的,在黑板一角画起来:“你看,深蓝色沿着边框斜着涂,留出一道白边,像不像夜空?” 夕阳从窗户斜切进来,照在她专注的侧脸上。粉笔灰落在她的肩膀上,像落了层细雪。那天我们试了二十多种配色,断粉笔头堆成小小的山,直到最后用橙红渐变画出的太阳,把整面黑板都映得暖融融的。 评比那天,我站在教室后排,看着同学们围着黑板报惊叹。小雨设计的牵牛花顺着我的藤蔓爬满边框,留白处用银粉笔画的星星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班长走过来拍我的肩:“没想到你能画出这么灵动的感觉。”我突然发现,那些被我嫌弃的“失败尝试”,其实都是在为最后的绽放铺路。 现在那盒断粉笔还放在我笔袋里,最短的那支只有拇指长。它让我想起美术室的夕阳,想起小雨沾满粉笔灰的指尖,更让我明白:生活有时会把礼物摔成碎片,但只要肯弯腰捡拾,那些裂缝里藏着的,或许是更耀眼的光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