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捶击(chuí) 幽悄(qiāo) 浩劫(jié) 名符其实(fǔ)
B.诬篾(miè) 敦实(dūn) 矗立(zhù) 目炫神迷(xuàn)
C.卑劣(liè) 堕落(duò) 颠簸(bǒ) 怒不可遏(è)
D.迂回(yū) 踪迹(zhōng) 缅怀(miǎn) 挑拔离间(bō)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放学后,孩子们小心地绕过庄稼,踩在嘎吱作响的松果和杉木叶上,他们嬉笑着,追逐着。傍晚,远山 ,炊烟 云里。一个小男孩 地唱起自编的歌谣。一只金龟子爬到他手上,他顺从地让它爬上胳膊,然后微微倾斜手臂,引它爬回叶子。 孩子们在,诗意就可以诞生在任何时刻。
A.绵长 飘进 心不在焉 只要
B.连绵 飞进 漫不经心 只有
C.绵长 飞进 心不在焉 只有
D.连绵 飘进 漫不经心 只要
3.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 )
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从容,是一种生活智慧。心中欲望过多,脚步太过匆匆,日子就会过成一团乱麻。分不清哪些是必须要努力的,哪些对成长有益,哪些可以舍弃,哪些无关紧要。学会给生活删繁去简,让日子变得简单明朗,不被烦恼的一时伤心伤怀。
A.“匆匆”是形容词,“哪些”是名词,“必须”是副词,“对”是介词。
B.“欲望过多”“一团乱麻”是主谓短语,“删繁去简”“伤心伤怀”是并列短语。
C.“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从容,是一种生活智慧。”这个句子中,“保持内心”作主语。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烦恼”与“一时”调换位置。
4.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在确定演讲主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听众的特点。
C.《礼记》又称《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它与《庄子》《孟子》都是儒家经典。
D.《说文解字》是东汉和帝时期许慎所著。书中所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是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合称“六书”。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歌。 翩翩两骑未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野老歌① 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②。 西江贾客③珠百斛④,船中养犬长食肉。【注释】①野老歌:一作《山农词》。②橡实:橡树的果实,荒年可充饥。③贾客:商人。④斛,容量单位。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肖像描写,体现出劳动者生活的艰辛。
B.乙诗“岁暮锄犁傍空室”中,一个“空”字体现了老农辛苦一年,却一无所获。
C.甲诗通篇叙事,乙诗则叙议结合,两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D.甲乙两诗都运用对比,甲诗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乙诗还有人狗对比的悲惨情形。
二、名著阅读
6.班级开展名著专题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运用“一字立骨”法,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人物进行点评。
备选人物:保尔 孙悟空 祥子
点评示例:长妈妈是《朝花夕拾》里的一位底层劳动妇女,她真诚关爱迅哥,为少年迅哥买来不易得到的《山海经》,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善”字。
三、名句名篇默写
7.古诗文默写
(1)怒而飞, 。(《北冥有鱼》)
(2) ,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蒹葭采采, 。(《蒹葭》)
(4) ,君子好逑。(《关雎》)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的崇高理想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吾必欲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选自《商汤见伊尹》)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②御:驾车。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而伯乐不常有 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B.执策而临之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C.非汝所也 汝安知鱼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是子不欲吾善也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愚公移山》)
9.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
10.请用“/”给选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1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①③处用原文词语或短语,②④处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甲】文以① 比喻人才,表现出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② ;【乙】文以③ 比喻人才,表现出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④ 。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正在让阅读变得“简单”。大模型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检索文献,又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完海量文字,让观点“一键直达”,脉络“可视呈现”,甚至在面向全新知识领域时,人工智能可以迅速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匹配读者认知能力的通俗语言、生动画面,从而让阅读的过程不再枯燥,向“悦”而变。例如,当文化和科技相遇,文森特·梵高画笔下的《星空》将为读者提供更加深邃而迷人的视觉体验,沉浸感受作者对奇幻星辰的眷恋和蓬勃生命的敬畏。
(选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①AI当然快,因为它无需甄别,无需理解。它把百年晨昏碾压成冰冷的碎片,把丰满的骨肉压制成了无生气的标本。无论是孔子的哲思,还是但丁的诗句,统统平等地倒入文本的粉碎机中,千万纸张堆叠的厚度,扁平化为密密麻麻的数字点集。相比之下,人实在是太慢了。
②但为什么一定要快?
③打开书本,眼球跟着一行行文字转动着,大脑竭力理解的同时,指尖还感受着纸面的纹理,鼻息间也充斥着书本的清香。灯下读的是湘西的灵山秀水,脑中却不自觉地对应着上周刚去攀登过的那座小山丘的图景。看见书中清丽温婉的女性形象,眼前自动复现小学温柔可亲的语文老师。思绪在书本和个体之间拉拉扯扯,一个小时下来不过读了十几页,但这本书已经不再是读之前的那一本:因为被翻动过,被胳膊肘压过,封面不能再像刚买来时那样紧实地盖着,而是微微翘起;原本空白的页边留下了注释,感想或随心所欲的勾画;油墨文字感受过湿润的目光,变得更加丰润明朗……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材料三】
(根据《2025年度中国青少年阅读报告》梳理)
【材料四】
①传统阅读更容易使阅读走向深入。深度阅读的本质,是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是思想在字里行间的沉淀与生长。一本《红楼梦》,有人读尽家族兴衰,有人悟透人性百态;一部《瓦尔登湖》,有人向往田园诗意,有人反思现代文明。这种“慢”与“深”,恰是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的人文价值。当AI能瞬间生成书评时,我们更需警惕:技术可以总结内容,却无法替代心灵的共鸣与思维的淬炼。深度阅读培养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正是应对AI挑战的核心竞争力。
②纸质书的墨香与触感,承载着文化传承的温度;电子书的便携与互动性强,彰显着技术进步的效率。传统与数字阅读的融合,正是文化生命力的延续。例如,我们可以用电子设备快速检索资料,再捧起纸质书细细品味哲思;可以通过短视频了解书籍梗概,再沉浸于原著构建的完整世界。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改动)
12.选出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通过人工智能,文森特·梵高的画作《星空》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深邃而迷人的视觉体验。
B.纸阅读让人在大脑理解的同时,指尖能感受到纸面的纹理,鼻息间也充斥着书本的清香。
C.对于如何保持深度阅读能力,在受访的青少年中有不足一半的人认为应该坚持阅读纸质书。
D.虽然人工智能可以瞬间形成书评,却无法代替深度阅读带给读者的心灵共鸣和思维的淬炼。
13.在“阅读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和老师就多媒介阅读展开了讨论,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完善交流内容。
小语:阅读《经典常谈》时,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识,我会求助AI,因为(1)
小文:我愿意慢慢翻看《经典常谈》这本书,通过(2) 、(3) 等方法达成深度阅读,我发现那些油墨文字感受过我的目光,似乎也变得丰润明朗了。
老师:不管采用哪种媒介,我们要清楚阅读带来的是精神滋养,它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世界。
14.班会结束后,大家对多媒介阅读进行了总结,请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完成探究提纲。
“传统阅读VS数字阅读”探究提纲 一、传统阅读优势:更容易形成深度阅读;承载文化传承的温度。 二、数字阅读优势:(1) 。 三、AI阅读风险:阅读碎片化、(2) 等。 四、二者平衡建议:(3)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王狮头
谢飞鹏
①在九岭山北的小道上,一群耍狮灯的人匆匆赶路,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件金黄色的狮服显得特别亮眼。他们是山南的武林世家韩家人,在族长韩老四的带领下,到山北郑家耍狮灯。
②韩老四耍狮用的是黄色狮服,“王”字倒过来写,上面一横最长,这叫王狮头。韩老四耍王狮头的功夫确实厉害,一直没有遇到过对手,不免有些自负。
③郑家也是武林世家,虽然名声在外,但掌门人郑海舟却十分低调。两家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韩老四为了显耀韩家武术,决定到郑家耍狮灯,并且还要用王狮头。
④快到郑家时,路边有个乞丐。他衣衫褴褛,没有一点儿精神,看样子好几天没吃饭。韩老四连忙停下,拿出干粮给他充饥,并对其他人说:“大山岭上,到哪里去乞讨,都帮他一点儿吧。”
⑤大家都准备匀一点儿干粮给乞丐,乞丐却说:“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韩师傅吧?如果方便的话,能否让我跟着你们混口饭吃?”听到乞丐知道他的名声,韩老四有些诧异,不过没有多想,便把乞丐带上了。
⑥不多时便到郑家了,不料,郑家却是大门紧闭,看不到一个人,有人往狗洞眼里看去,只见大堂中间堆着九张大八仙桌,上面放着一只大木桶,最下面的八仙桌上点着一盏灯。韩老四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这是郑家在考验他们,想要进门,得拿出点儿真功夫。今天碰到硬点子了,如果就这样回去,韩家会名声扫地,但是敲门进去,又显得没有面子。
⑦就在韩老四进退两难时,乞丐却说:“韩师傅,不要急嘛,先吸筒烟看看。”没有带火,怎么吸?谁知乞丐一点儿不急。他叫人把流星锤拿来,在一个锤头上绑上一张点燃火用的麻纸,突然,他舞动流星锤,绳索直得像是一根铁棍。只见他把绑有麻纸的那一头往狗洞眼里一捅,流星锤飞到八仙桌下面那盏灯上,麻纸燃着后,倏地收了回来。这样就有火了。
⑧韩老四这才知道,乞丐是位深藏不露的高手,突然,大门“哐”的一声开了,出来迎接的郑家人连连说道:“韩家武术果然名不虚传,刚才礼节不周,千万勿怪。”
⑨这时,乞丐悄悄对韩老四说:“韩师傅,就说我是你的徒弟,看我眼色行事,怎样?”韩老四有些不好意思,但到了这个地步,只能权且如此。
⑩进了大堂,先是耍狮,然后依次表演十八般武艺。今天他按乞丐的意思,坐到一边,并对郑家人说,自己有点儿累,让徒弟代劳。
耍狮最难的是盘桌。耍狮人要从第一张八仙桌依次往上盘。一般人只能盘到三张,盘到第五张的就是高手。韩老四功夫厉害,可以盘到第七张桌,但今天郑家摆了九张桌,别说盘上去,就是站在上面都眼花,何况上面还摆着一只大木桶,不知有什么玄机。刚才看乞丐露了一手,韩老四知道他完全可以应付,便放心地坐在旁边,同时暗自庆幸,好在今天带了他,要不可就丢大脸了。
开始耍狮了,在铿锵的锣鼓声中,狮子或跳跃,或打滚,有时抓耳挠腮,有时故意撒娇,舞得活灵活现。
到了盘桌环节,乞丐对耍狮尾的徒弟说,如果上不去,就紧紧抓住他的腰带。开始盘前三张桌时,徒弟还跟得上,再往上面,就有点儿气喘吁吁,脚下发软了。他紧紧抓住乞丐的腰带,被他一步一步拖上去了。到了最上面第九张桌,乞丐带着徒弟跳到木桶中。木桶用了三个大铁箍,非常坚固,只听他大喝一声,掌肘并用,嘭的一声,木桶被击得四分五裂,同时招呼后面的徒弟紧紧抱着他的腰,说罢纵身一跃,轻轻落在地上。
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不由惊赞道:“徒弟都这么厉害,掌门人韩老四就更不得了啦!”听到这些,韩老四心里越发不安。
有乞丐压阵,后面的武术表演十分顺利。回来的路上,韩老四连忙感谢乞丐,还要把他请到家中讨教,但乞丐却说:“韩师傅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善良。今天只是机缘凑巧,我习惯了乞讨,还是干老本行的好。”说罢便飘然走了。
有人说,乞丐知道郑家摆下了阵势,韩老四虽然自负,但心地善良,所以暗中助他。也有人说,乞丐是郑家掌门人郑海舟扮的。如果任由韩家耍王狮头,自家脸面过不去。如果当场比武分出高下,两个世家便结下了梁子。因此想到这一招,既顾全了两家的面子,又没伤到和气,不过这只是好事者的猜测罢了。
韩老四再也没见过那乞丐,多方打听,也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去了哪里。不过从那以后,韩老四再也不耍王狮头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5.小说围绕韩老四耍狮灯的故事展开叙写,请结合小说内容,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韩老四有关的情节 韩老四的心理
开端 韩老四带领韩家人到郑家耍王狮头 ①
发展 ② 诧异不已
高潮 韩老四同意乞丐提议,看乞丐耍狮 ③
结局 ④ 深受触动
16.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韩老四连忙停下,拿出干粮给他充饥,并对其他人说:“大山岭上,到哪里去乞讨,都帮他一点儿吧。”
17.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 段画线句子。
开始耍狮了,在铿锵的锣鼓声中,狮子或跳跃,或打滚,有时抓耳挠腮,有时故意撒娇,舞得活灵活现。
18.联系上下文,分析第 段的作用。
19.通读全文,概括韩老四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个词人们常常用到,那就是书香,比如书香门第、书香世家、书香子弟等。但是当问及书香究竟是指哪种香,却未必人人都能回答得出。
②大多数人会认为是指书墨之香,梁实秋就是这么认为的。他曾在《书》一文中说,“从前的人喜欢夸耀门第,纵不必家世贵显,至少要是书香人家才能算是相当的门望。书而曰香,盖亦有说。从前的书,所用纸张不外毛边连史①之类,加上松烟油墨,天长日久密不通风自然生出一股气味,似沉檀非沉檀,更不是桂馥兰薰,并不沁人脾胃,亦不特别触鼻,无以名之,名之曰书香。”然而,当我们追溯历史,发现书香并非书籍本身的香味,而是来自于芸香。
③芸香,又称芸香草,古人惊喜的发现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可以驱虫、通经、祛风。
④关于芸香,三国时期鱼泰的《典略》云:“芸草,辟纸鱼蠹②,故藏书台称芸台”,鱼豢的《典略》已佚,幸赖李石的《续博物志》保存一二。随后,略晚于鱼豢的佚名著《洛阳宫殿簿》亦云:“古者秘阁藏书,置芸以辟蠹,故号芸阁”。由此可见,芸香辟露法早在三国时期就已运用。古人认为,放置适量的芸香草,使其所含的挥发成分在书籍周围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夹有这种芸香草的书,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
⑤唐宋时期,随着雕版印刷的流行,无论内府还是私人藏书都多了起来,芸香辟蠹开始广泛流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前人的诗词、笔记中窥知一二。
⑥明清以后,芸香不再是唯一的防虫之法,还有麝香、樟脑也可以辟虫,而且效果更好。但芸香辟蠹,仍然是传统藏书家的挚爱。浙江宁波的天一阁藏书楼的图书号称“无蛀书”,据说是因每本书都夹有芸香草之故。
⑦因芸草与书结缘,与芸草相关的其他物什,也就成了与书相关的称呼。比如,芸帙、芸编是书籍的别称,书室中常备芸草,于是书斋便有了“芸窗”“芸署”“芸省”“芸馆”“芸阁”等雅称。藏书台也被称作“芸台”“芸局”等。
⑧芸香,其名称本身就极富诗意,再加上有护书之功效,自然而然便成为文人们争先恐后歌咏的对象了。晋成公绥《芸香赋》云:“美芸香之修洁,禀阴阳之淑精”,与成公绥同时代的傅威亦作有同名的赋赞曰:“翠茎叶叶猗猗兮,枝妍媚以回萦。象春松之含曜兮,郁蓊蔚以葱者”。
⑨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已经很难再见到芸香草了。即便是书籍防蠹,大多也是选择含化学成分的药剂。芸香情结,恐怕更多的只是书卷里所蕴藏、沉淀的美丽而遥远的历史记忆和个人缅怀罢了。
(选文有删改)
【注】①毛边连史:即毛边纸和连史纸,是中国传统手工竹纸中具有代表性的通用纸张。②蠹(dù):蛀。
20.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1.选文的说明顺序十分清晰。第③段先介绍芸香草的 ,第④段——⑦段又从用途的角度介绍云香草,这是说明顺序中的 ;而④⑤⑥段三个段落,我们可以清晰的判定说明顺序是 。
22.选文第⑧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3.阅读第⑨段,分析画线句子中的“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即便是书籍防蠹,大多也是选择含化学成分的药剂。
六、作文
24.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应该有许多小小改变。小小改变的或许是一个表情、一种语气、一个举动、一种态度、一个习惯……在这些改变中,我们收获的可能是自我的认可、他人的肯定,可能是宝贵的经验、思维的突破……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的小小改变,都是我们主动进步的愿望,积极努力的过程。
请以“小小改变,满满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③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5.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读懂误解委屈背后的真情:读父母,读懂唠叨琐碎背后的深情;读老师,读懂宽严相济背后的期许;读山水,读懂风光旖旎背后的柔情……
请将“读懂__________”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充好题目;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C
6.示例1:保尔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他在面对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建设中的重重困难以及疾病的折磨时,始终坚韧不拔,我从中读出了一个“毅”字。
示例2:孙悟空是《西游记》里唐僧的大徒弟,他忠心耿耿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不怕困难,面对各种强大的妖魔鬼怪时毫不畏惧,我从中读出一个“勇”字。
示例3:祥子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位普通人力车夫,(主人公)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早出晚归,无论是在烈日下还是暴雨下都不放弃拉车,我从中读出了一个“勤”字。
7. 其翼若垂天之云 无为在歧路 白露未已 窈窕淑女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C 9.(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会变得更加灵敏;眼会变得更加明亮。 10.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11. 千里马 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良医善药 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12.C 13. 人工智能可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匹配读者认知能力的通俗语言(AI工具可以辅助理解复杂内容) 联想 做批注、写读书心得、参与读书社群、设定固定阅读时间(答出两点即可) 14. 便携、互动性强、高效 AI生成的内容不准确(其他答案正确也可) 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融合
15. 自视清高 韩老四相助乞丐,发现乞丐深藏不露 惴惴不安 韩老四请教未果,再也不耍王狮头 16.“连忙”是赶紧,急忙的意思,这里是写韩老四停下助人的动作快,表现了韩老四为人热情慷慨、心地善良的形象。 17.运用动作描写,运用“跳跃”“打滚”“抓耳挠腮”“撒娇”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乞丐耍狮时动作的灵巧、娴熟,突出了乞丐耍狮技艺的高超。 18.写看热闹的人的“惊呆”“惊赞”和议论/烘托了在乞丐带领下这场耍狮表演的精彩/从侧面突出了乞丐深藏不露、技艺高超的形象/且观众的惊赞与韩老四的不安心理形成对比/为下文写韩老四此后再也不要王狮头的情节做铺垫。(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19.自视清高(骄傲自满)、善良有同情心、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行,本题不需要学生进行举例分析)
20.书香来源于芸香草。 21. 特点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22.举例子,引用,具体有力地说明了芸香成为文人们争先恐后歌咏的对象,增添文学性。 23.不能删去。“大多”是“大多数”“大部分”的意思,表限制,说明现代书籍防蠹大多数用化学药剂,但不排除其他防蠹方法;去掉后,就变成全都用化学药剂了,句子表意过于绝对,不符合客观实际。“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4.例文:
小小改变,满满收获
楼道转角的纸箱里住进那只三花猫时,我总皱着眉绕路走。它瘦得能数清肋骨,黄褐相间的毛沾着灰,每次见人就弓起背发出呜咽,像团随时会炸开的毛球。
“离它远点,跳蚤多。”妈妈的叮嘱我记在心上。直到那个暴雨夜,我晚自习回家,听见纸箱里传来细碎的哀鸣。路灯透过雨帘照过去,能看见它把三只更小的奶猫护在腹下,自己的半边身子已经湿透,尾巴紧紧卷成个发抖的圈。
我站在雨里犹豫了半分钟,最终转身跑回家。找旧毛巾时手还在抖,妈妈从厨房探出头:“别多事。”我没应声,抱着毛巾和半包猫粮冲下楼。三花猫警惕地哈气,却没躲开我把毛巾铺进纸箱的动作。当我把猫粮倒在瓶盖里推过去,它居然迟疑着蹭了蹭我的指尖,温热的触感像电流窜过手臂。
从那天起,我的书包里总躺着一小袋猫粮。清晨上学时绕到纸箱边,三花猫会竖着尾巴迎上来,奶猫们则在纸箱里跌跌撞撞地学步。有次我蹲下来数它们白绒绒的爪子,其中一只突然抱住我的手指啃,乳牙软软的,一点不疼。
周末清理纸箱时,发现底下压着片干枯的银杏叶,大概是三花猫不知从哪叼来的。我把叶子夹进课本,每次翻到那页,就想起雨夜里它护着幼崽的模样。原来只是少绕一段路,多伸出一次手,就能在坚硬的生活里,接住这样柔软的馈赠。
现在三花猫一家被小区保安送去了救助站,但我总在口袋里备着猫粮。上周在公园遇见只瘸腿的橘猫,我蹲下来倒粮时,它瘸着腿蹭我的裤脚,阳光透过树叶落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
这个秋天,我的书包里少了抱怨和不耐烦,多了份牵挂与期待。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微小善意,正像奶猫的爪子,轻轻挠开了心里最软的地方。
25.例文:
读懂落花
落花,是生命的一种静美。它虽没有娇艳的容颜,却有过辉煌的历程。它静静地挂在枝头,独自美丽,独自忧伤。
那天,我偶然遇见一片落花,它从高高的枝头悄然飘落,像一只美丽的蝴蝶,轻轻拍打着空气的每一寸肌肤。它没有声音,却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我开始仔细观察这片落花,它的花瓣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鲜艳,但却散发着一种淡雅的香气。我轻轻捧起它,感受到了它的温度和生命的脉搏。
我想,这片落花一定经历了很多。它曾在高高的枝头傲然绽放,接受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它也曾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的美丽和魅力。而现在,它静静地躺在地上,等待着生命的终结。
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落花,虽然生命短暂,但也有过辉煌的历程。我们曾经拥有过梦想和追求,也曾经历过挫折和痛苦。现在,我们或许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鲜艳和光芒,但我们的内心仍然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意义。
我开始思考这片落花的价值。虽然它已经凋谢,但它的美丽和香气仍然存在。它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渐渐地,我开始读懂了这片落花。它告诉我:生命是短暂的,但也是美丽的。我们应该用有限的时间去创造无限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不应该被困境所困,而应该勇敢地面对生活,努力前行。
现在,每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都会想起那片落花。它告诉我: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和创造,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行,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