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国必须坚持以_____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个中心是( )A.经济建设 B.人民 C.精准脱贫 D.共同富裕2.下框内信息描述的法律是( )(1)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 (2)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3)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A.《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3.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__________,12月1日满10周岁了。10年来这条高速铁路,有效地带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A.牡佳高铁 B.哈大高铁 C.哈齐高铁 D.京沈高铁4.张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刑(拘役一个月),林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十天。张某和林某的行为分别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5.学习到《特殊保护》这一课时,强壮的小亮同学说“我快1米7了,还需要什么特殊保护?”这一说法忽视了( )①未成年人心理不够成熟②自己体质还不够强健③社会上存在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④未成年人阅历不够丰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同学的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王涛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款 ②刘斌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③张杰在音乐教室练习弹钢琴 ④周正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知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对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的人B.承担责任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C.我们不应该承担那些没有任何回报的责任D.我承担,我无悔,我不计较得与失8.诚实与谎言( )A.绝对不相容,诚实的人绝不说谎B.说谎的次数少,就还是诚实的人C.诚实与谎言并不矛盾,本质一致D.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9.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 B.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C.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D.社会关系是单个人形成的10.中学生思颖在学习名著导读时搜集到《礼记》中的“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和《孔子家语 儒行解》中的“言必诚信,行必忠正”这两句古语。下列古语与思颖搜集到的古语寓意一致的是( )①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时内自省也 ④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2025年迈入制造业强国行列,2035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业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梦想需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 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② 进入现代社会后,我国工匠精神逐渐匮乏③ 工匠精神是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④ 工作只是赚钱的工具,我们只有追求数量、速度和效率才能成为制造业大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角色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定位,有关系就有角色,有角色就有责任,有责任就要担当。“责任”永远和“角色”相伴随。下列“角色”没有正确担当“责任”的是( )A.作为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 B.作为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C.作为游客,要保护名胜古迹 D.作为朋友,要讲“哥们儿义气”13.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是( )A.亚洲的利益 B.全人类的利益 C.个人利益 D.国家利益14.下列分别属于犯罪的本质特征和犯罪的法律标志的是( ) ①犯罪只适用于主刑,不适用于附加刑 ②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 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A.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非法搜查的是( )A.张民怀疑同桌李生偷了他心爱的钢笔,对李生进行搜身检查B.侦查人员出示搜查证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查C.企业老板怕产品失窃,保安人员对下班出厂的工人都要进行搜身检查D.商场怀疑某顾客有偷窃行为,对其身体进行搜查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反对分裂,就要( )①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③将反对分裂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④维护国家安全,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分析说明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地缘政治冲突、全球新冠疫情持续、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因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尤为重要。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反映的信息分别与粮食安全有什么联系?材料二 一粒种子承载着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我国目前面临着种子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种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很多种子大量依赖进口等问题。(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能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些什么?18.【锤炼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材料一 三年火热的初中学习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某班以“我的成长经历”为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小道和他的小伙伴们,纷纷晒出自己成长的经历和体会。·小道:通过“青年大学台,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广阔、更精彩。·小德:我也会遇到考试失利的情况,但我能及时给自己加油,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面对考试失利,及时走出心理阴霾。·小法:我经常为班集体建设出力出策,疫情防控期间,我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积极协助核酸检测人员维持秩序,在奉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1)请结合小德、小法分享的内容,谈谈对你的启迪。(至少答出四个角度)【答案示例】道理:学习点亮生命,为幸福生活奠基。做法:我们要做勤奋学习的好少年。材料二 共青团中央日前发出通知,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在全团部署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我们要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请你写出在家庭生活中参加过的一种劳动形式,并谈谈对劳动的认识或收获。材料三 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获奖人物揭晓。极不平凡的2021年,他们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3)关注时事,是培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请你写出2位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B C C B C D C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D D B D17.(1)图一:2017-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说明我国粮食增产增收,可以充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图二:2017-2021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逐渐减少,为我国实现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前提和保障。(2)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实现粮食安全提供良好的气候作贡献;②积极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保护粮食安全;③重视种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宣传鼓励种业创新,提升我国育种创新水平,提高种业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维护粮食安全。18.(1)①道理:生活难免有挫折。做法: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和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②道理:情绪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做法:我们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③道理:成功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做法:我们要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要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④道理: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做法:我们要学会在集体担当中成长,勇于担责,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⑤道理: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贡献。做法:我们要做好本职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勇于承担责任。(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⑥道理: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做法: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⑦道理: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做法: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2)答出家庭生活中一种具体劳动形式即可。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②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③今天,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中国人民用实干精神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或答出体会到父母辛劳、劳动锻炼身体、培养品质等也可得分,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3)杨振宁;张顺东、李国秀夫妇;苏炳添;朱彦夫;航天追梦人;顾诵芬;彭士禄;吴天一;陈贝儿;江梦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